2014年6月
为探讨血液灌流在小儿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1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免疫系统疾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1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免疫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6例,女15例,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7.5±3.6)岁。疾病类型:过敏性紫癜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
1.2 方法
1.2.1 血液灌流方法
仪器选用JF-800A 型血液灌流机(珠海丽珠公司)。紫癜患儿使用HA280型灌流器,红斑狼疮患儿使用DNA 免疫吸附柱。建立血管通路,血液灌流前使用葡萄糖溶液冲洗管路,排出吸附柱及管路中的空气,30分钟后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将灌流器装置与双腔静脉导管连接,设定初始血流量(80ml/min),若患儿心率、脉搏、血压无较大波动,可隔10分钟提速10ml/min,但最大速度不得高于120ml/min,灌流1.5-2小时。治疗后,将动脉端夹闭,导致灌流器,保持静脉端在下、动脉端在上,逐渐减缓血流速度,降至50ml/h后,逐渐关闭血泵。
1.2.2 护理方法
①治疗前护理:在灌流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向其讲解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处理措施等,并向患儿家属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多与患儿、家长交流,并予以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在血液灌流前,嘱患儿进食,同时静滴300ml 葡萄糖,治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肝素钠(1mg/lkg)、地塞米松,肌注苯海拉明。灌流前给予鼻导管吸氧,准备好镇静剂、升压药等,建立静脉通路。
②治疗中护理:灌流全程实施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尿量、神志、心率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对于灌流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者,要立即减缓流速,增加氧流量,给予葡萄糖静滴。对于有低血压反应者,要停止引血,在生理盐水输液瓶中插入引血端,补充300-500ml 生理盐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血液灌流。在灌流过程中,若发现管路内有气泡、管路抽动,说明引血不畅,可180°旋转导管,互换动脉、静脉管路或以生理盐水通管。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出血情况,若有血尿、皮下
论 著
出血发生,要立即应用止血敏和维生素K1。
③治疗后护理:每天对留置导管处进行换药,伤口若被尿液浸湿,要及时消毒、换药,以免引发伤口感染。拔管后,要使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12小时,制动患肢12小时,每天更换无菌纱布直至伤口愈合。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患者留置导管处是否有肿胀、出血现象,观察尿色、尿量变化。2 结果
经治疗,紫癜消失6例(60.0%),尿蛋白转阴2例,过敏性紫癜治疗有效率为80.0%(8/10);关节疼痛、蝶形红斑完全消失7例,治愈率63.6%(7/11),1例在接受2次血液灌流后病情明显好转,后因家庭、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总有效率72.7%(8/11)。治疗期间,有3例患儿发生肉眼血尿、低血糖反应3例、导管脱出1例,未发生空气栓塞、凝血、发热等并发症。3 讨论
近年来,在小儿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血液灌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实血液灌流治疗小儿免疫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在血液灌流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1]。
本次研究中,对血液灌流患儿实施了全程护理:在血液灌流前,做好健康宣教,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相关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并予以必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保持管路通畅[2];治疗后做好伤口感染预防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过精心治疗、护理,过敏性紫癜治疗有效率为80.0%(8/10),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总有效率72.7%(8/11)。治疗期间,有3例患儿发生肉眼血尿、低血糖反应3例、导管脱出1例,未发生空气栓塞、凝血、发热等并发症。
总之,在整个血液灌流过程中,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交叉感染预防护理,对于保障血流灌注的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3]。参考文献
[1] 纪国业.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
[2] 贾茹, 张晓, 黄立娟等.CD4+CD28-T细胞DNA 甲基化异常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3,36(4):290-293.
[3] 张育琴.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6):506-508.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中的应用
张丽芳 (包头市第三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改善诊疗环境,转变护理理念、通过护士素质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有效地避免门诊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 加强人性化服务,可起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作用。
【】人性化服务 门诊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19-02
人性化护理服务是一种个性化整体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上得到最大满足状态。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整体素质的培养。在提倡人性化护理的今天,“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护理服务。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1]。因此,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就我院门诊实施人性化服务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改善诊疗环境,转变护理理念
门诊是医疗工作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同时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水平。为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让来院的每位病人及家属在进入医院大门时就有一种人性化和安全感,觉得放心、舒心,我院门诊在推出一系列便民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又挖掘服务潜力,拓宽服务渠道,在就诊各环节上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如:为满足病人选择医生,在挂号大厅展示所有医生的照片和工号,并有特长介绍; 为方便病人,在导医台备有老花镜和针线包,醒目的就诊程序指南,备有茶水桶和茶杯,在候诊大厅设立电脑触摸查寻系统,电子大屏幕滚动所有检查项目和药品的明细价目; 为使卧病在床不能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增设了上门热线服务。2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基础,护士除了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扩大知识面,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多学一些语言学、哲学、社会公共关系学、人文医学等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学习礼仪知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更得体,提升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应对各种挑战。 3 提高服务意识
借助医院领导的重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做好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医院的需要,也是医务人员的一种社会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服务意识,在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以及心灵上的沟通;提高穿刺技术,开展全程输液服务,护理工作一切围绕“方便患者,服务患者”进行。大家变以前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患者从挂号到离院,每个环节和每个场所都受到医院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对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主动接送全程陪同检查和治疗,这些看似是举手之劳,实则是职责所在,但却实实在在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4 实施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病人的特点是门诊健康教育应掌握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必须做到:
4.1因地、因人、因病 视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为求医而来,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病人就应该以这些病人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因地:护士导诊时、候诊厅、输液注射中、
19
论 著
2014年6月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把患者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病人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润华,薛花,刘婷婷.提高护士素质培养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9;03:01 113
[2]陈俊春,何华英.不同人群对护士淡妆上岗的认可程度调查分析.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3):1006-1007.
[3]赵金曼.关于“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之探讨.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3):270.
巡视过程中、接诊时实施。因人:老年人的自身保健,儿童及家长的防病宣教,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因病: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4.2健康教育内容要简单易懂 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在输液时对高血压患者:嘱低盐、低脂、低胆固酿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长期选择有效的降压药及血压的监测。
4.3候诊宣教 既可安定病人情绪,又可向病人及家属传播一些卫生科学常识,自我保健措施。如在儿科的候诊厅张帖宣传:小儿退热常用几种方法,如何预防红臀,正确的哺乳方法等。5 小结
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门诊护士要适应时代要求,
观察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
王兰 (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 261500)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方法,研究组另加氧气的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氧气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20-01
小儿肺炎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疾病,多为支气管的炎症,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痰等,因小儿的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难以治愈,治疗、护理不当时,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在处理这类患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加重[1]。近年来我院积极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有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1年2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包括男23例,女27例,年龄趋于7个月到12岁,平均为3.5±1.2岁;对照组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趋于5个月到13岁,平均为4.1±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没有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X线显示为肺纹理增加,广泛的点状或絮状阴影[2]。两组患者家属都签署了知情同意,表示愿意接受治疗和参与实验。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包括抗感染,改善通气,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综合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具体如下:(1)雾化前的准备:在雾化吸入之前,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综合进行评价是否可以耐受,对于可以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应向患者家属说明进行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准备相关的药品及设备。(2)雾化吸入的进行:在进行雾化吸入前,严格对器械及用品进行消毒,每人一套,避免感染。患儿最好取半卧位,检查患者的口腔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异物应取出,减少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将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内置入药物,调节流量,置于患者的口鼻部,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避免引起患者的憋闷。较大的患者嘱其进行慢而深的吸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及全身状况。(3)雾化吸入后的护理:待雾化液吸完后,移去面罩,关上流量表,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整理相关用具,轻叩患者背部进行排痰,嘱患者家属患者要做到少食多餐,尽量多活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再次引起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用x ±s方式,进行t 检验和X 2检验,当P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过程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治疗效果优良等,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n,%)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例数5050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30(60.0%)16(32.0%)4(8.0%)92.0 *24(48%)12(24%)14(28%)72.0
注:与对照组相比,* P
由表1可见,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不同,对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2.0%,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小儿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尤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故特别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病。临床上,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X线表现为肺部的点状或片状阴影,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其他系统,引起肺部以外脏器的病变,甚至可致死,故临床上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因疏忽等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需要予以优良的辅助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在临床治疗中,以积极的抗感染为主,如使用抗生素,除此之外,近年来广泛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主要原理为将空气压缩后,利用高速的气流将药物雾化为细小的颗粒送入呼吸道,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缓解呼吸肌的缺氧,改善呼吸道的通气状况,达到迅速缓解症状的目的。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广泛的大剂量药物的使用,并且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上被广泛地采用。
但与此同时,雾化吸入时,可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药物损耗较大,在应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当气雾剂量较大时,可能对患者的呼吸造成一定的影响,故要求调节好气雾的流量,避免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的发生[3]。
近年来,我院积极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患者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较好,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少,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可应用于小儿的各种肺部感染疾病的治疗。
综上,本文认为,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临床满意度较好,可考虑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及护理。参考文献
[1] 隆梅群.氧气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的护理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42-543
[2] 龚俊飞.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485-486
[3] 石小玲.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0):4163-4164
20
2014年6月
为探讨血液灌流在小儿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1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免疫系统疾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1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免疫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6例,女15例,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7.5±3.6)岁。疾病类型:过敏性紫癜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
1.2 方法
1.2.1 血液灌流方法
仪器选用JF-800A 型血液灌流机(珠海丽珠公司)。紫癜患儿使用HA280型灌流器,红斑狼疮患儿使用DNA 免疫吸附柱。建立血管通路,血液灌流前使用葡萄糖溶液冲洗管路,排出吸附柱及管路中的空气,30分钟后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将灌流器装置与双腔静脉导管连接,设定初始血流量(80ml/min),若患儿心率、脉搏、血压无较大波动,可隔10分钟提速10ml/min,但最大速度不得高于120ml/min,灌流1.5-2小时。治疗后,将动脉端夹闭,导致灌流器,保持静脉端在下、动脉端在上,逐渐减缓血流速度,降至50ml/h后,逐渐关闭血泵。
1.2.2 护理方法
①治疗前护理:在灌流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向其讲解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处理措施等,并向患儿家属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多与患儿、家长交流,并予以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在血液灌流前,嘱患儿进食,同时静滴300ml 葡萄糖,治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肝素钠(1mg/lkg)、地塞米松,肌注苯海拉明。灌流前给予鼻导管吸氧,准备好镇静剂、升压药等,建立静脉通路。
②治疗中护理:灌流全程实施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尿量、神志、心率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对于灌流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者,要立即减缓流速,增加氧流量,给予葡萄糖静滴。对于有低血压反应者,要停止引血,在生理盐水输液瓶中插入引血端,补充300-500ml 生理盐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血液灌流。在灌流过程中,若发现管路内有气泡、管路抽动,说明引血不畅,可180°旋转导管,互换动脉、静脉管路或以生理盐水通管。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出血情况,若有血尿、皮下
论 著
出血发生,要立即应用止血敏和维生素K1。
③治疗后护理:每天对留置导管处进行换药,伤口若被尿液浸湿,要及时消毒、换药,以免引发伤口感染。拔管后,要使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12小时,制动患肢12小时,每天更换无菌纱布直至伤口愈合。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患者留置导管处是否有肿胀、出血现象,观察尿色、尿量变化。2 结果
经治疗,紫癜消失6例(60.0%),尿蛋白转阴2例,过敏性紫癜治疗有效率为80.0%(8/10);关节疼痛、蝶形红斑完全消失7例,治愈率63.6%(7/11),1例在接受2次血液灌流后病情明显好转,后因家庭、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总有效率72.7%(8/11)。治疗期间,有3例患儿发生肉眼血尿、低血糖反应3例、导管脱出1例,未发生空气栓塞、凝血、发热等并发症。3 讨论
近年来,在小儿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血液灌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实血液灌流治疗小儿免疫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在血液灌流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1]。
本次研究中,对血液灌流患儿实施了全程护理:在血液灌流前,做好健康宣教,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相关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并予以必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保持管路通畅[2];治疗后做好伤口感染预防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过精心治疗、护理,过敏性紫癜治疗有效率为80.0%(8/10),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总有效率72.7%(8/11)。治疗期间,有3例患儿发生肉眼血尿、低血糖反应3例、导管脱出1例,未发生空气栓塞、凝血、发热等并发症。
总之,在整个血液灌流过程中,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交叉感染预防护理,对于保障血流灌注的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3]。参考文献
[1] 纪国业.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
[2] 贾茹, 张晓, 黄立娟等.CD4+CD28-T细胞DNA 甲基化异常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3,36(4):290-293.
[3] 张育琴.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6):506-508.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中的应用
张丽芳 (包头市第三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改善诊疗环境,转变护理理念、通过护士素质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有效地避免门诊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 加强人性化服务,可起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作用。
【】人性化服务 门诊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19-02
人性化护理服务是一种个性化整体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上得到最大满足状态。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整体素质的培养。在提倡人性化护理的今天,“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护理服务。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1]。因此,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就我院门诊实施人性化服务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改善诊疗环境,转变护理理念
门诊是医疗工作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同时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水平。为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让来院的每位病人及家属在进入医院大门时就有一种人性化和安全感,觉得放心、舒心,我院门诊在推出一系列便民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又挖掘服务潜力,拓宽服务渠道,在就诊各环节上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如:为满足病人选择医生,在挂号大厅展示所有医生的照片和工号,并有特长介绍; 为方便病人,在导医台备有老花镜和针线包,醒目的就诊程序指南,备有茶水桶和茶杯,在候诊大厅设立电脑触摸查寻系统,电子大屏幕滚动所有检查项目和药品的明细价目; 为使卧病在床不能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增设了上门热线服务。2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基础,护士除了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扩大知识面,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多学一些语言学、哲学、社会公共关系学、人文医学等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学习礼仪知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更得体,提升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应对各种挑战。 3 提高服务意识
借助医院领导的重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做好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医院的需要,也是医务人员的一种社会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服务意识,在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以及心灵上的沟通;提高穿刺技术,开展全程输液服务,护理工作一切围绕“方便患者,服务患者”进行。大家变以前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患者从挂号到离院,每个环节和每个场所都受到医院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对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主动接送全程陪同检查和治疗,这些看似是举手之劳,实则是职责所在,但却实实在在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4 实施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病人的特点是门诊健康教育应掌握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必须做到:
4.1因地、因人、因病 视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为求医而来,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病人就应该以这些病人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因地:护士导诊时、候诊厅、输液注射中、
19
论 著
2014年6月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把患者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病人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润华,薛花,刘婷婷.提高护士素质培养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9;03:01 113
[2]陈俊春,何华英.不同人群对护士淡妆上岗的认可程度调查分析.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3):1006-1007.
[3]赵金曼.关于“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之探讨.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3):270.
巡视过程中、接诊时实施。因人:老年人的自身保健,儿童及家长的防病宣教,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因病: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4.2健康教育内容要简单易懂 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在输液时对高血压患者:嘱低盐、低脂、低胆固酿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长期选择有效的降压药及血压的监测。
4.3候诊宣教 既可安定病人情绪,又可向病人及家属传播一些卫生科学常识,自我保健措施。如在儿科的候诊厅张帖宣传:小儿退热常用几种方法,如何预防红臀,正确的哺乳方法等。5 小结
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门诊护士要适应时代要求,
观察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
王兰 (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 261500)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方法,研究组另加氧气的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氧气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20-01
小儿肺炎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疾病,多为支气管的炎症,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痰等,因小儿的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难以治愈,治疗、护理不当时,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在处理这类患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加重[1]。近年来我院积极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有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1年2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包括男23例,女27例,年龄趋于7个月到12岁,平均为3.5±1.2岁;对照组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趋于5个月到13岁,平均为4.1±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没有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X线显示为肺纹理增加,广泛的点状或絮状阴影[2]。两组患者家属都签署了知情同意,表示愿意接受治疗和参与实验。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包括抗感染,改善通气,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综合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具体如下:(1)雾化前的准备:在雾化吸入之前,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综合进行评价是否可以耐受,对于可以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应向患者家属说明进行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准备相关的药品及设备。(2)雾化吸入的进行:在进行雾化吸入前,严格对器械及用品进行消毒,每人一套,避免感染。患儿最好取半卧位,检查患者的口腔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异物应取出,减少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将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内置入药物,调节流量,置于患者的口鼻部,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避免引起患者的憋闷。较大的患者嘱其进行慢而深的吸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及全身状况。(3)雾化吸入后的护理:待雾化液吸完后,移去面罩,关上流量表,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整理相关用具,轻叩患者背部进行排痰,嘱患者家属患者要做到少食多餐,尽量多活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再次引起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用x ±s方式,进行t 检验和X 2检验,当P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过程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治疗效果优良等,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n,%)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例数5050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30(60.0%)16(32.0%)4(8.0%)92.0 *24(48%)12(24%)14(28%)72.0
注:与对照组相比,* P
由表1可见,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不同,对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2.0%,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小儿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尤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故特别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病。临床上,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X线表现为肺部的点状或片状阴影,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其他系统,引起肺部以外脏器的病变,甚至可致死,故临床上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因疏忽等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需要予以优良的辅助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在临床治疗中,以积极的抗感染为主,如使用抗生素,除此之外,近年来广泛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主要原理为将空气压缩后,利用高速的气流将药物雾化为细小的颗粒送入呼吸道,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缓解呼吸肌的缺氧,改善呼吸道的通气状况,达到迅速缓解症状的目的。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广泛的大剂量药物的使用,并且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上被广泛地采用。
但与此同时,雾化吸入时,可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药物损耗较大,在应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当气雾剂量较大时,可能对患者的呼吸造成一定的影响,故要求调节好气雾的流量,避免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的发生[3]。
近年来,我院积极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患者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较好,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少,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可应用于小儿的各种肺部感染疾病的治疗。
综上,本文认为,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临床满意度较好,可考虑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及护理。参考文献
[1] 隆梅群.氧气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的护理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42-543
[2] 龚俊飞.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485-486
[3] 石小玲.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0):4163-416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