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2008.10文学教育

读者

阅读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曹海燕

现代教育学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设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不仅具有层递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上韩非的《智子疑邻》一文时,我这样提问:“宋富人疑邻人之父为盗贼,这是为什么?这又说明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技巧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评。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掌握灵活多样的设问技巧。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设问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设问要巧选角度,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是为了教给学生某一课的固定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更广博的东西,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朱自清的《春》一文后问道:“朱自清笔下的江南之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那么,有谁知道古诗词中有关描绘春天的名言佳句呢?”顿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说似剪刀”的,有说“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有说“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等等,一下子说了数十首咏春的诗词。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训练了其思维方式。

第二,设问应难易适中,不可脱离实际。设置问题应面向大部分中等学生,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避免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问题。否则,会让学生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造成课堂冷场。也不要提一些学生一看就会的问题。如本文作者是谁,是哪国人或哪个朝代的,等等。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表面看来课堂气氛似乎十分热烈,然而它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会使学生

116

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第三,设问应适时适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问题不仅要时机恰当,且要数量精简,直入重点。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伺机发问。如:我在上鲁迅《风筝》一文时,当文中的“我怒气冲冲地抓坏、踏扁小兄弟即将完工的蝴蝶风筝后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在小屋里。”我随即问:“此时的小兄弟会怎样想?这反应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在热烈讨论后,有的认为“小兄弟”会在心中抱怨哥哥,但后来又想通了,否则,当“我”要补过时他怎么会全然忘却呢?有的认为“小兄弟”觉得哥哥管得对,是为将来自己有出息等。从这个事件学生认识到:旧社会里,长幼之间的地位是很不平等的,旧社会家庭教育非常严格等。这样的设问适时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他们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设问要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提问应是一个整体,是环环相扣,层层联系的。不能在课堂上提一些与课文无关、甚至打断学生思路的问题,要始终围绕课文主题,设问

什么?”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因为老人是富人的近邻,况且他早说了一句“不筑必将有盗”,所以,才会被富人怀疑。这就告诉我们,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和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使意见正确也不见得效果好等。这类问题不仅有效地突破了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

第五,设问应有趣味性,灵活性。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获取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精妙的语言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灵活运用讲、练、读、议诸环节进行设疑答问,也可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

总之,设问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师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中学会自己提问,自己质疑,自己寻找,享受问题的乐趣。这样将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必须科学地掌握课堂提问,这样才能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曹海燕,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二月春风

2008.10文学教育

读者

阅读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曹海燕

现代教育学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设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不仅具有层递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上韩非的《智子疑邻》一文时,我这样提问:“宋富人疑邻人之父为盗贼,这是为什么?这又说明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技巧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评。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掌握灵活多样的设问技巧。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设问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设问要巧选角度,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是为了教给学生某一课的固定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更广博的东西,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朱自清的《春》一文后问道:“朱自清笔下的江南之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那么,有谁知道古诗词中有关描绘春天的名言佳句呢?”顿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说似剪刀”的,有说“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有说“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等等,一下子说了数十首咏春的诗词。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训练了其思维方式。

第二,设问应难易适中,不可脱离实际。设置问题应面向大部分中等学生,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避免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问题。否则,会让学生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造成课堂冷场。也不要提一些学生一看就会的问题。如本文作者是谁,是哪国人或哪个朝代的,等等。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表面看来课堂气氛似乎十分热烈,然而它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会使学生

116

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第三,设问应适时适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问题不仅要时机恰当,且要数量精简,直入重点。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伺机发问。如:我在上鲁迅《风筝》一文时,当文中的“我怒气冲冲地抓坏、踏扁小兄弟即将完工的蝴蝶风筝后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在小屋里。”我随即问:“此时的小兄弟会怎样想?这反应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在热烈讨论后,有的认为“小兄弟”会在心中抱怨哥哥,但后来又想通了,否则,当“我”要补过时他怎么会全然忘却呢?有的认为“小兄弟”觉得哥哥管得对,是为将来自己有出息等。从这个事件学生认识到:旧社会里,长幼之间的地位是很不平等的,旧社会家庭教育非常严格等。这样的设问适时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他们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设问要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提问应是一个整体,是环环相扣,层层联系的。不能在课堂上提一些与课文无关、甚至打断学生思路的问题,要始终围绕课文主题,设问

什么?”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因为老人是富人的近邻,况且他早说了一句“不筑必将有盗”,所以,才会被富人怀疑。这就告诉我们,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和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使意见正确也不见得效果好等。这类问题不仅有效地突破了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

第五,设问应有趣味性,灵活性。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获取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精妙的语言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灵活运用讲、练、读、议诸环节进行设疑答问,也可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

总之,设问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师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中学会自己提问,自己质疑,自己寻找,享受问题的乐趣。这样将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必须科学地掌握课堂提问,这样才能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曹海燕,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二月春风


相关内容

  •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教学反思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摘要: 课堂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 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而且, 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还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 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方法 课堂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 ...

  • 中学2012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 为搞好2012届高三政治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经高三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商量,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 ...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 2013高考备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邓丽君) 虞美人 [南唐 ...

  •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分比值比较大,郑州捷登1对1老师建议初三学子,学会整理汇总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初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详询热线0371-55903851.那么,如何找到初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郑州捷登1对1教育的老师在这里给大 ...

  • 记叙文的阅读校本课程计划及教案 2
  • 2013-2014上学期校本课程记叙文的阅读 教学计划 勐仑中学 金亚芳 一.学情分析 记叙文是中考最常考的一种文体,可是从学生阅读记叙文来看,许多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一些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十分欠缺.可见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 ...

  •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从总体上看,难度较大,但是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模拟性.试题很灵活,比较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记忆.理解.综合归纳和整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以材料为情境设计试题,以能力为立意全面考查考生,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现实性.应用性.选择题从选题内 ...

  •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探究
  • 作品题目:<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探究> 作者姓名:许绵 学 科:初中历史 职务职称:二级教师 单 位:榆林市定边县安边中学 手 机: 地 址: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安边中学 邮 编: 备 注: [1**********] 718605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探究 许 绵 内容提要: ...

  • 小学语文知识要点
  • 一年级知识要点 内容 汉语 拼音 要点 1.能记会写音序表的大小写字母. 2.能记会写会拼读音节. 3.整体认读音节 1.能认读要求认读的生字,会组词并与形近 字相区别. 2.能按笔顺写要求会写的字,能够说出字的 笔顺. 3. 能够说出笔画名称和汉字的结构及偏旁部 首.会准确数笔画. 4.认识学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