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

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

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路径上,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在目标追求上,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

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

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路径上,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在目标追求上,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相关内容

  •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 2013年第5期 No.5201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总第188期SumNo.188§中国学研究§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李建华1,蔡尚伟2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 摘要:"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将"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把"从严治党"这一管党治党的基本 ...

  • 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
  • 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 Traditional Residence and Regional Culture 编者按: 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使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 ...

  • 传承老庄文化精髓丰富美丽中国内涵
  • 传承老庄文化精髓 丰富美丽中国内涵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老庄文化尊道.崇德.重和的理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洞悉了人类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规律,传承老庄思想的文化精髓,对于建设社会主义 ...

  • 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
  • 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 (上) 倪邦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是举世瞩目的,非常关注,不管是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非常关注中共十八大的召开.现在十八大已经胜利闭幕了,十八大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理论观点.新研究部署,对于我党.对于我们 ...

  •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_马金祥
  • 第12卷第5期2010年09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12No. 5Sept., 2010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马金祥,刘 杰 1 2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研究生院, ...

  • 十八大亮点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就如何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记者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他告诉记者,党 ...

  •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详解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运而生深圳中华民俗村.北京中华民族园.武汉中华 ...

  • 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 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系统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