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四季 科目: 语文 提供者:徐昌鸿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时: 二课时
单位:临沧市临翔区邦东璋珍完小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 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 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 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 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等方式,把各项实践操作落实到听说读写之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 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谜语描绘春夏秋冬, 以创设“美丽的四季” 这一情境。这样设计, 一方面训练了学生 “看”和“听”的能力, 另一方面引发了学生 的思维。 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读”是自 主,是“关注学生的个
教师边念谜语边做手势
学生思考各是什么季节
检查指导。 , 教师抽问并做适当的指点: 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讲给同学听。
学生初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季各有哪些景色?
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放手让学生初 读课文是自主学习, “讲给同学听”是合作 学习,而“一起解决” 则是共同探究。
1、让学生欣赏。 2、小组合作,想象说话。要求学生 先同桌互说,再在小组中交流。 1、欣赏。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及 春天风景图。 3、朗读课文,品味语感。学生朗读 “春天”这一段,一边感受春天的
说话是写话的基 础,是语文实践中的一 个强项,教师在这里着 重加强了训练。如此同 时,通过小组合作交
美,一边品味词语的美。 2、说话。师:同学们,欣赏了春天的 景色, 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为什么喜 欢春天?谁来说一说春天的特点?
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提示:同学们,春天来了,草芽尖 尖, 小鸟飞来, 它对小草说些什么呢? 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出 来。
七、教学评价设计
1、用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用谜语描绘春夏秋冬,以创设“美丽的四季”这一情境。这样设计,一方 面训练了学生“看”和“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是自主,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 让学生初读课文是自主学习,“讲给同学听”是合作学习,而“一起解决”则是共同探究。 3、说话是写话的基础,是语文实践中的一个强项,教师在这里着重加强了训练。如此同时,通过小 组合作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板书设计
2、四季 (草芽图) 尖尖——春天 (荷叶图) 圆圆——夏天 (谷穗图) 弯弯——秋天 (雪人图) 挺肚——冬天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
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
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 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 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 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本课时,我参照了教参与许多教 学实例,并对自身设计的教学方案数易其稿,最终敲定教学方案。我认为针对一年级的 特点,我的教学有如下优点。 1、符合一年级教学要求,以识字读文为教学主要目标组织教学,突出了低年级教学 特点。 2、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环节,同学能在游戏中进行识字熟记字形的学习,既保证 了学习目标的完成,也能针对同学年龄特点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识字环节中,让同学体验到由易到难的渐进程序,越学越有成绩感。 4、同学在课堂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互相指导纠错的好处。读课文给同桌听,同 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会读,会正确组词,是适合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模式。 5、在看图学文中,针对同学特点,以指导感情朗读,带动作朗读为主,带动同学 从读中感悟文意。 6、课件设计有一定新意,画面美观,设计与教学方案紧密相扣,实用性较强。 缺乏之处有: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偏重点不好掌握。教同学字环节设计最后一 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还有,说话写话时间不够。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四季 科目: 语文 提供者:徐昌鸿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时: 二课时
单位:临沧市临翔区邦东璋珍完小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 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 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 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 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等方式,把各项实践操作落实到听说读写之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 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谜语描绘春夏秋冬, 以创设“美丽的四季” 这一情境。这样设计, 一方面训练了学生 “看”和“听”的能力, 另一方面引发了学生 的思维。 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读”是自 主,是“关注学生的个
教师边念谜语边做手势
学生思考各是什么季节
检查指导。 , 教师抽问并做适当的指点: 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讲给同学听。
学生初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季各有哪些景色?
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放手让学生初 读课文是自主学习, “讲给同学听”是合作 学习,而“一起解决” 则是共同探究。
1、让学生欣赏。 2、小组合作,想象说话。要求学生 先同桌互说,再在小组中交流。 1、欣赏。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及 春天风景图。 3、朗读课文,品味语感。学生朗读 “春天”这一段,一边感受春天的
说话是写话的基 础,是语文实践中的一 个强项,教师在这里着 重加强了训练。如此同 时,通过小组合作交
美,一边品味词语的美。 2、说话。师:同学们,欣赏了春天的 景色, 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为什么喜 欢春天?谁来说一说春天的特点?
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提示:同学们,春天来了,草芽尖 尖, 小鸟飞来, 它对小草说些什么呢? 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出 来。
七、教学评价设计
1、用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用谜语描绘春夏秋冬,以创设“美丽的四季”这一情境。这样设计,一方 面训练了学生“看”和“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是自主,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 让学生初读课文是自主学习,“讲给同学听”是合作学习,而“一起解决”则是共同探究。 3、说话是写话的基础,是语文实践中的一个强项,教师在这里着重加强了训练。如此同时,通过小 组合作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板书设计
2、四季 (草芽图) 尖尖——春天 (荷叶图) 圆圆——夏天 (谷穗图) 弯弯——秋天 (雪人图) 挺肚——冬天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
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
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 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 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 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本课时,我参照了教参与许多教 学实例,并对自身设计的教学方案数易其稿,最终敲定教学方案。我认为针对一年级的 特点,我的教学有如下优点。 1、符合一年级教学要求,以识字读文为教学主要目标组织教学,突出了低年级教学 特点。 2、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环节,同学能在游戏中进行识字熟记字形的学习,既保证 了学习目标的完成,也能针对同学年龄特点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识字环节中,让同学体验到由易到难的渐进程序,越学越有成绩感。 4、同学在课堂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互相指导纠错的好处。读课文给同桌听,同 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会读,会正确组词,是适合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模式。 5、在看图学文中,针对同学特点,以指导感情朗读,带动作朗读为主,带动同学 从读中感悟文意。 6、课件设计有一定新意,画面美观,设计与教学方案紧密相扣,实用性较强。 缺乏之处有: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偏重点不好掌握。教同学字环节设计最后一 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还有,说话写话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