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 21 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
1 )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 1400 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 2030 年将超过 16 亿。
2 )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
3 )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 100 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 1% ,照此发展,不到 100 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
4 )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 2030 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 3 。 78 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 3 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
在充满希望的 21 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
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责任呢?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长城上高声呼唤:中国自己能养活中国,卫星能上天,播种机却下不了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改革开放的结果不应该。也决不会让十几亿人饿着肚子奔小康。计划生育的一再猛抓,已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农业政策的努力落实,已使农民日渐消退的土地热情有所回升;环保意识的逐步确立,也使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农业地位的稳步提高,使我国盛行多年的“口号农业”终于开始走向褒亡,农业这个改革开放落伍者的体温终于不再是那么的冰凉。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想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山巅,面对黄河长江传出我心中的呼唤:中国农民能养活中国。农、经、饲相结合的三元结构农业,将来靠他们的身躯定能撑起;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相并联的三色农业,将来经他们的双手也定能闪光,可是,现在我却要对你们说:八亿同胞们,快醒醒吧!东方巨龙在呻吟,四大发明已经蒙上厚厚的历史灰尘。洋洋数平年、,你手中握着的不该还是曲辕犁呵!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想在大水法的残骸前跪倒,抓把泥上,写下我们共同的宣言 ---- 我们就能养活中国。当法国人有朝一日得知艾菲尔铁塔已经腐化,美国人如梦初醒地明白自由女神像即将倒塌,埃及人可万万没有想到,狮身人面像已经裂缝,那中国人呢?中国人却在圆明园的遗迹依旧凄凉之时,突然听到:谁来养活中国?这的确是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这更是一个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大水法的石柱上,我曾看见某某高校学子的大作 ---- “要炮轰白宫,火烧凡尔塞,踏平白金汉”,从它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当代青年是具有强烈爱国热的,但我想,这种愤慨的发泄是于事无补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把青春的汗与泪切实洒到科技事业上的一代。
今天,党我们回顾古老的中国农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所走过的历程时,既为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义为其面临的种种困难而忧心忡忡,中国将以何种姿态迈入下一个世纪?中国农业和中国农利。又将以何种途径跨入兴旺发达的明天?如此一系列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都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这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需要科技进步,中国农村盼望科技人才,中国农民渴望科技知识。这一切向我们明示:中国未来蓝图的画笔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既然老师说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国家说我们是祖国的栋粱,那么我想,我们就应该,也一定能使这栋梁撑起祖国的希望,使这希望熠熠闪光!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 21 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
1 )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 1400 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 2030 年将超过 16 亿。
2 )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
3 )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 100 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 1% ,照此发展,不到 100 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
4 )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 2030 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 3 。 78 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 3 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
在充满希望的 21 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
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责任呢?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长城上高声呼唤:中国自己能养活中国,卫星能上天,播种机却下不了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改革开放的结果不应该。也决不会让十几亿人饿着肚子奔小康。计划生育的一再猛抓,已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农业政策的努力落实,已使农民日渐消退的土地热情有所回升;环保意识的逐步确立,也使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农业地位的稳步提高,使我国盛行多年的“口号农业”终于开始走向褒亡,农业这个改革开放落伍者的体温终于不再是那么的冰凉。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想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山巅,面对黄河长江传出我心中的呼唤:中国农民能养活中国。农、经、饲相结合的三元结构农业,将来靠他们的身躯定能撑起;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相并联的三色农业,将来经他们的双手也定能闪光,可是,现在我却要对你们说:八亿同胞们,快醒醒吧!东方巨龙在呻吟,四大发明已经蒙上厚厚的历史灰尘。洋洋数平年、,你手中握着的不该还是曲辕犁呵!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想在大水法的残骸前跪倒,抓把泥上,写下我们共同的宣言 ---- 我们就能养活中国。当法国人有朝一日得知艾菲尔铁塔已经腐化,美国人如梦初醒地明白自由女神像即将倒塌,埃及人可万万没有想到,狮身人面像已经裂缝,那中国人呢?中国人却在圆明园的遗迹依旧凄凉之时,突然听到:谁来养活中国?这的确是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这更是一个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大水法的石柱上,我曾看见某某高校学子的大作 ---- “要炮轰白宫,火烧凡尔塞,踏平白金汉”,从它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当代青年是具有强烈爱国热的,但我想,这种愤慨的发泄是于事无补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把青春的汗与泪切实洒到科技事业上的一代。
今天,党我们回顾古老的中国农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所走过的历程时,既为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义为其面临的种种困难而忧心忡忡,中国将以何种姿态迈入下一个世纪?中国农业和中国农利。又将以何种途径跨入兴旺发达的明天?如此一系列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都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这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需要科技进步,中国农村盼望科技人才,中国农民渴望科技知识。这一切向我们明示:中国未来蓝图的画笔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既然老师说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国家说我们是祖国的栋粱,那么我想,我们就应该,也一定能使这栋梁撑起祖国的希望,使这希望熠熠闪光!


相关内容

  • 中国浪费的粮食可能养活10亿人?化肥农药污染带来的增产是否多余?
  • 锄禾网 · 2017-02-08 · 来源: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0 收藏(0) 评论(0) 字体: 大 / 中 / 小 食物主权按 我们在2月2日推送了<中科院发布抗生素污染地图,这个春节你吃了多少抗生素>,有读者认为我国要养活这么多人口,必须采用密集式.工业化的养殖模式.不过我国人口究竟 ...

  • 演讲中的六种照应技巧
  • 初学演讲者很容易犯这样一种毛病,那就是在演讲时内容漫无边际、结构松散凌乱、语言拖沓累赘。然而,如果演讲者能根据演讲的目的、主题、题材等因素,恰当地运用照应技巧。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下面结合实例谈谈照应技巧在演讲中的运用。   一、扣题照应 画龙点睛   演讲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高度概括,演讲中应在适当的 ...

  • 我国餐饮业浪费严重 每年浪费粮食可养活2亿人
  • 中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世界粮食日"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不仅引发大家的对活动本身的关注,也让不少人再次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世界粮食日说粮食安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区代表黄安生( ...

  • 运营好一个专利也可养活一个公司
  • 今天网上看到一篇题目为"关于专利运营不想泼的几盆冷水",作者主要想告诉企业专利运营需要数量,原话是这样: "Ps:十个专利要求授权的,而不是仅仅在申请中:不是累积10 个,而是要求每年至少要10 个以上.试想下,某个企业一年就申请2-3 个专利,还不一定能授权,却向其大 ...

  • 为什么说浪费粮食就是败家子
  • 为什么说浪费粮食就是败家子? "舌尖上的浪费"正遭遇口诛笔伐.的确,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似乎已经作古,"剩"宴比比皆是. 中国农业大学曾对城市中2700桌不同规模餐桌上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 ...

  • 唐太宗怎样"高薪养廉"
  • 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戎马出身的皇帝.总统或主席,一般都非常看不起商人,在他们看来,财富当然应从枪杆子里猎取,斤斤计较的办法太啰嗦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他当然也很看不起商人.有一回,他曾对重臣房玄龄嘱咐说:"朝廷的各种官位,都是为贤人们准备的,那些工商杂流,即便人才出众,也只可以让他 ...

  • 南城根能否养活一个诗人?|有故事的人
  •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557个故事 饮酒的牦牛 诗意的流氓人生 ◆ ◆ ◆ 文 | 王选 牦牛是南城根唯一的诗人. 在南城根,太阳四季照着半边脸,这样的地方,能养活一个诗人,是不幸?还是万幸? 当我这样疑问时,牦牛正跟我.老鬼.虫虫.莫渡缩在一家名叫孔乙 ...

  • 世界各国人口密度和富裕程度对比
  • 世界各国人口密度和富裕程度对比 --亚洲 东亚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2.11亿.人口密度为126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为1100美圆.世界排名109. 朝鲜,面积12 .2万平方公里,人口2220万.人口密度为180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为80美圆.排名177. ...

  • 工作职业事业
  • 工作,职业与事业 --听俞敏洪"大学生就业"演讲有感 时雪雨 [1**********] 眼看毕业就在不久的将来,对以后要从事的终身事业是什么,我一直深感困惑,找不到方向,所以连努力都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今天听了俞敏洪的演讲,忽然觉得豁然开朗了.他说了很多有道理的话,但是,对我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