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

楼主

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将解放区的边界推进到北平城下。海淀、青龙桥、香山,到处是戴着狗皮帽子的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已如同囊中探物。

东皇城根62号,一处最普通不过的小院落。

地下党员李树藩和诸有琼夫妇在这里密切地注视着傅作义的一举一动。傅作义的女儿、地下党员傅冬会把父亲所有的细节动作,都传送到这里。傅作义在家里叹气、咬火柴棍、对着镜子大喊大叫,还拔出手枪来对着太阳穴。诸多类似的举动都很快由62号传送至解放军的高层首长那里,以供研判。

数十年后,李树藩仍然感叹:“傅作义如何可以不败!”

李树藩只是北平地下党的一员,根据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统计数据,北平地下党有3000之众。

平津战事未开,3000名地下党员已经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渗透到傅作义集团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的安插在国民党各高官身边担任副官和秘书,有的长期埋伏,官至北平铁甲车总队一大队大队长,还有的本身就是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

在解放军的高压态势下,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终于做出了他一生中最正确的抉择,率部25万余人宣布起义。

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

在谈判协议上签字的共产党代表是东北野战军参谋处处长苏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苏静于1997年逝世,而他当年签字使用的那支墨绿色钢笔,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留步观瞻。

在那张经典的北平城防务交接的照片中,人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两辆吉普车停靠在城墙下,两队军人相互持枪敬礼,冬日的太阳把军人和汽车的影子都拉得老长。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的波澜不惊。在2000年走完了功勋人生的莫文骅将军,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1月31日,北平城里早就传言解放军要在13时进城了,大队的学生和市民迎候在西直门下,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个历史时刻,队伍从西直门一直排到了西单。

而当解放军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北平城时,傅作义部队的士兵却拉响了枪栓。迎接的群众都围了上来。一个戴着眼镜、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上来,对莫文骅说:“长官不要着急,解放军在东交民巷有谈判代表,找谈判代表去。”

“年轻人很热情地跳上车给我们带路。”等莫文骅返回西直门,只见城门已经大开,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在城楼上飘扬。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2月3日上午10时,盛大的入城式在前门大街举行,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依次登上了前门箭楼,环顾着受检阅部队和欢乐的人群。一位女青年在衣服上写下了“天亮了”,欢快地扭着秧歌——这个画面也一同成为见证北平和平解放的经典镜头。

58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亲历者绝大多数都已随风而去,当年的西直门城楼也早已拆除。唯一留下的,是那把西直门的城门钥匙,静静地躺在纪念馆的玻璃橱窗里,述说着没有那段硝烟的往事。

楼主

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将解放区的边界推进到北平城下。海淀、青龙桥、香山,到处是戴着狗皮帽子的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已如同囊中探物。

东皇城根62号,一处最普通不过的小院落。

地下党员李树藩和诸有琼夫妇在这里密切地注视着傅作义的一举一动。傅作义的女儿、地下党员傅冬会把父亲所有的细节动作,都传送到这里。傅作义在家里叹气、咬火柴棍、对着镜子大喊大叫,还拔出手枪来对着太阳穴。诸多类似的举动都很快由62号传送至解放军的高层首长那里,以供研判。

数十年后,李树藩仍然感叹:“傅作义如何可以不败!”

李树藩只是北平地下党的一员,根据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统计数据,北平地下党有3000之众。

平津战事未开,3000名地下党员已经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渗透到傅作义集团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的安插在国民党各高官身边担任副官和秘书,有的长期埋伏,官至北平铁甲车总队一大队大队长,还有的本身就是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

在解放军的高压态势下,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终于做出了他一生中最正确的抉择,率部25万余人宣布起义。

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

在谈判协议上签字的共产党代表是东北野战军参谋处处长苏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苏静于1997年逝世,而他当年签字使用的那支墨绿色钢笔,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留步观瞻。

在那张经典的北平城防务交接的照片中,人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两辆吉普车停靠在城墙下,两队军人相互持枪敬礼,冬日的太阳把军人和汽车的影子都拉得老长。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的波澜不惊。在2000年走完了功勋人生的莫文骅将军,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1月31日,北平城里早就传言解放军要在13时进城了,大队的学生和市民迎候在西直门下,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个历史时刻,队伍从西直门一直排到了西单。

而当解放军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北平城时,傅作义部队的士兵却拉响了枪栓。迎接的群众都围了上来。一个戴着眼镜、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上来,对莫文骅说:“长官不要着急,解放军在东交民巷有谈判代表,找谈判代表去。”

“年轻人很热情地跳上车给我们带路。”等莫文骅返回西直门,只见城门已经大开,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在城楼上飘扬。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2月3日上午10时,盛大的入城式在前门大街举行,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依次登上了前门箭楼,环顾着受检阅部队和欢乐的人群。一位女青年在衣服上写下了“天亮了”,欢快地扭着秧歌——这个画面也一同成为见证北平和平解放的经典镜头。

58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亲历者绝大多数都已随风而去,当年的西直门城楼也早已拆除。唯一留下的,是那把西直门的城门钥匙,静静地躺在纪念馆的玻璃橱窗里,述说着没有那段硝烟的往事。


相关内容

  • 2017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演讲稿3分钟
  • 2017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演讲稿3分钟 2017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演讲稿3分钟一 <大学校园_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演讲稿:珍爱和平_开创未来.铭记历史.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7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进犯卢沟桥,炮轰宛平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起我全民族抗战的总爆发.回顾那段血与火的 ...

  • 太平轮上红色特工 真实版余则成(下)
  •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同年9月份,国民党"东北行营"正式组建,熊式辉任行营主任,张汉的姑父董英斌任参谋长.1946年4月,"东北行营"在沈阳正式办公.从1943年6月至"八一五"光复,张汉一直在山海关情报组工作,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他的工 ...

  •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1)
  •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 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

  •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心得体会集锦
  •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心得体会集锦 70年前的历史一幕清晰如昨:在东京湾停泊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在同盟国代表庄严注视下,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今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以一场盛大 ...

  • 七.山佳诗词·中流砥柱(四十二首)--我的祖国
  • 1.七绝·中流砥柱 一路奔来千古梦,九州演义大河间. 任凭几曲终归海,屹立中流砥柱山. 2.莺啼序·建国一甲子写怀 晨曦抹红世纪,煜神州破晓.挥巨手.一统金瓯,五星祥瑞云昊.谁点火?将军跃马,跨江抗美传佳报.忆那三十载!激情傲骨心躁. 日暗云浓,大地涌动,向京畿遽眺.国哀际.十月惊雷,秋风横舞劲扫. ...

  • 高考历史之中国近代历史事件时间表
  • 18 世纪中期 1839 年 6 月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硝烟 结果:成为英国借端向中国发动 侵略战争的原由. 1840 年 6 月 1841 年初 1842 年 8 月 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抢占中国香港岛 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1851 年 1 月 1852 ...

  • 如烟的往事(一)
  • 一件往事,我要把它记下来. 1969年初准备坐牢时,脑子里曾常常浮现出许多奇怪的想法.不知怎的,我忽 然想起<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当想到她时,一件悲惨的往事窜上心头.它激励 着我写出来. 那时,我才18岁. 1931年夏,不能上学了.我去河北省香河县教书时,认识了玄.他是北京大学 国文 ...

  • 一二九爱国运动
  • 行走在消逝中 一二九运动:不朽的民族精神 茫茫丛林中,玛雅文化淹没了,漫漫沙漠中,楼兰古国消逝了,浩瀚的天穹里,一二九运动:不朽的民族精神将会继续抒写着她的传奇. 行走在消逝中,华夏儿女们,总能在曲折的历史中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为了民族的亡中求生.为了民族的兴中更强. 时间倒流,回溯到一九三五年: ...

  • 卢沟桥事变演讲稿
  • 卢沟桥事变演讲稿 [篇一] 76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进犯北平西南卢沟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的日子里,重温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具有特殊的意味. 对中国人民而言,"七七事变"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七七事变&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