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抒情文

在写作实践中绽放情感之花

——例谈抒情文写作

044200 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中学 李红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人,就有了人类情感,就有表达感情的合理需求。《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诗大序》中也写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抒情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进步,抒情的形式与技巧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抒情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抒情文的形式风格多样化

就文学角度而言,抒情既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文章类型。在一般人心目中,抒情文的风格是唯美的,辞藻应该华美一点,形式应该精致一点,感情色彩应该浓厚一点。其实,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存在认知误区。抒情可以优美,可以朴实,可以明朗袒露,也可以含蓄深沉。我们不应该千篇一律地看待抒情文,只有从具体的主题和素材出发,选择适当的形式和风格,抒情言志才能自然和谐。

二、抒情文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叶圣陶先生说:“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合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的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作文论》)抒情不是孤立的,建立在叙述、描写、议论的基础上,综合人、事、物、理的高度升华与大胆创新。抒情文可以用整个篇幅来抒情,也可以进

行画龙点睛式抒情,但不论怎样,只要综合各种必要的因素为主题服务,而且进行别具一格的抒情,就会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品读回味。

三、抒情文的写作模式与运用

叙述抒情。在写人叙事的的过程中,刻画细节,适度渲染,融入发自内心的主观感情色彩,把心境与叙述相结合,就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比如,《承诺》一文中这样写:“她握话筒的手不停地抖动,颤巍巍地叫了声妈,便泣不成声了„„此时此刻,悔恨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上心头。任泪水肆意流满面颊,用悔恨的泪水洗荡心灵的每个角落。”作者通过手的抖动、声音发颤、流泪等细节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悔恨、内疚、痛苦的感情,读者也为之心动。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风景的描写来抒情,把风景描写和主观抒情结合起来,使内情与外景高度协调,创造出深邃隽永的意境,这种写法还被称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比如,《春韵》一文中这样写:“大地好像睡醒了一般,睁开朦胧的双眼,开始细细端详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树儿绿了,草儿青了,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绿的海洋中。啊,这绿多么美,多么令人陶醉!”作者借助树和草的颜色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人们对春的喜爱之情跃然之上,那种愉悦与陶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咏物抒情。傲然挺立的青松,代表一种不去的精神;赏心悦目的工艺品,代表一种文化与品位;记录岁月的老照片,积淀着历史风尘与生活的智慧„„这一切让人细细端详,反复品味,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揭开事物的面纱,回忆一段往事,抒发一种情感,是一个

自然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那翡翠》一文中这样写:“那绿色博物馆中,有一块翡翠。它那独具魅力的绿色,比另一些宝石更迷人。它的绿色在树叶上徜徉,它的绿色在溪流边徘徊,它的绿色在鸟命中回荡„„春来了,孤峰那爆开的绿,是否依旧翠得炫目。”作者把孤峰山比作翡翠,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对孤峰山的热爱之情洋溢开来,读者也不由深深地爱上孤峰山。

议论抒情。抒情文中的议论,不需要交代论据,更不必进行严密的论证,只需要一个被强烈的感情激发出来的论断就可以了,有时候这样的论断有点被渲染的激烈与偏颇,但这正是饱含激情的表现,主题就在淋漓尽致的抒情过程中展示与升华。比如,《母亲·烙馍》一文中这样写:“每次去学校的时候,母亲都会专门为我烙几个馍带上。虽然只是几个烙馍,但我还是很感动。因为这几个烙馍里,注满了母亲无限的爱„„每次看到烙馍,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勤劳,想起母亲的疲倦,想起我那温暖的家。”在作者眼里,烙馍不仅仅是烙馍,更凝聚着母亲的爱,母亲的美德,母爱将激励他不断奋进。

四、抒情文写作的几点要求。

首先,抒情要真实可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就成无源之水,寸步难行。抒情,应该建立在深入生活、捕捉感人细节的基础上。如果生编硬造,不但不会有戏剧效果,反而削弱感染力。

其次,抒情要生动具体。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抒情空泛死板,或者虚无缥缈,读者就不能产生共鸣,就不会被打动。所以,巧动脑,有创意,进行具体、生动、鲜活的抒情,才能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三,切忌陷入抒情文唯美倾向。在写作实践中,提倡写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描写原汁原味生活,抒发内心真挚情感。对于笔法精致、格调高雅、境界优美的抒情文,要科学分析,总结优点,借鉴运用,但绝不可以大力提倡,否则,写作者容易单纯玩词语,玩形式,反而远离生活,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力。

在写作实践中绽放情感之花

——例谈抒情文写作

044200 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中学 李红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人,就有了人类情感,就有表达感情的合理需求。《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诗大序》中也写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抒情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进步,抒情的形式与技巧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抒情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抒情文的形式风格多样化

就文学角度而言,抒情既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文章类型。在一般人心目中,抒情文的风格是唯美的,辞藻应该华美一点,形式应该精致一点,感情色彩应该浓厚一点。其实,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存在认知误区。抒情可以优美,可以朴实,可以明朗袒露,也可以含蓄深沉。我们不应该千篇一律地看待抒情文,只有从具体的主题和素材出发,选择适当的形式和风格,抒情言志才能自然和谐。

二、抒情文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叶圣陶先生说:“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合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的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作文论》)抒情不是孤立的,建立在叙述、描写、议论的基础上,综合人、事、物、理的高度升华与大胆创新。抒情文可以用整个篇幅来抒情,也可以进

行画龙点睛式抒情,但不论怎样,只要综合各种必要的因素为主题服务,而且进行别具一格的抒情,就会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品读回味。

三、抒情文的写作模式与运用

叙述抒情。在写人叙事的的过程中,刻画细节,适度渲染,融入发自内心的主观感情色彩,把心境与叙述相结合,就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比如,《承诺》一文中这样写:“她握话筒的手不停地抖动,颤巍巍地叫了声妈,便泣不成声了„„此时此刻,悔恨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上心头。任泪水肆意流满面颊,用悔恨的泪水洗荡心灵的每个角落。”作者通过手的抖动、声音发颤、流泪等细节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悔恨、内疚、痛苦的感情,读者也为之心动。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风景的描写来抒情,把风景描写和主观抒情结合起来,使内情与外景高度协调,创造出深邃隽永的意境,这种写法还被称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比如,《春韵》一文中这样写:“大地好像睡醒了一般,睁开朦胧的双眼,开始细细端详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树儿绿了,草儿青了,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绿的海洋中。啊,这绿多么美,多么令人陶醉!”作者借助树和草的颜色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人们对春的喜爱之情跃然之上,那种愉悦与陶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咏物抒情。傲然挺立的青松,代表一种不去的精神;赏心悦目的工艺品,代表一种文化与品位;记录岁月的老照片,积淀着历史风尘与生活的智慧„„这一切让人细细端详,反复品味,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揭开事物的面纱,回忆一段往事,抒发一种情感,是一个

自然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那翡翠》一文中这样写:“那绿色博物馆中,有一块翡翠。它那独具魅力的绿色,比另一些宝石更迷人。它的绿色在树叶上徜徉,它的绿色在溪流边徘徊,它的绿色在鸟命中回荡„„春来了,孤峰那爆开的绿,是否依旧翠得炫目。”作者把孤峰山比作翡翠,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对孤峰山的热爱之情洋溢开来,读者也不由深深地爱上孤峰山。

议论抒情。抒情文中的议论,不需要交代论据,更不必进行严密的论证,只需要一个被强烈的感情激发出来的论断就可以了,有时候这样的论断有点被渲染的激烈与偏颇,但这正是饱含激情的表现,主题就在淋漓尽致的抒情过程中展示与升华。比如,《母亲·烙馍》一文中这样写:“每次去学校的时候,母亲都会专门为我烙几个馍带上。虽然只是几个烙馍,但我还是很感动。因为这几个烙馍里,注满了母亲无限的爱„„每次看到烙馍,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勤劳,想起母亲的疲倦,想起我那温暖的家。”在作者眼里,烙馍不仅仅是烙馍,更凝聚着母亲的爱,母亲的美德,母爱将激励他不断奋进。

四、抒情文写作的几点要求。

首先,抒情要真实可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就成无源之水,寸步难行。抒情,应该建立在深入生活、捕捉感人细节的基础上。如果生编硬造,不但不会有戏剧效果,反而削弱感染力。

其次,抒情要生动具体。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抒情空泛死板,或者虚无缥缈,读者就不能产生共鸣,就不会被打动。所以,巧动脑,有创意,进行具体、生动、鲜活的抒情,才能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三,切忌陷入抒情文唯美倾向。在写作实践中,提倡写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描写原汁原味生活,抒发内心真挚情感。对于笔法精致、格调高雅、境界优美的抒情文,要科学分析,总结优点,借鉴运用,但绝不可以大力提倡,否则,写作者容易单纯玩词语,玩形式,反而远离生活,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力。


相关内容

  •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 ...

  • 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 [摘  要]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条条框框的写作方法束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慢.语言格式化.缺乏创意的弊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将课堂交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作用 ...

  •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说明文 1.找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标题 (2)看首段或者末段中的关键词 2.概括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文章的首段或者末端有没有起总领全文作用或者总结作用的句子. (2)如果说明对象的特点不止一个方面,那么就要找到文章分说部分的段落中心句. 3.判断文章说明顺序的方法: ...

  •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 备课人:岳侠 训练目标 ①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②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技法点击] 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 ...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诗歌鉴赏能力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诗歌鉴赏能力 [摘要]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文化涵养.提高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引导学生:一.掌握诗歌基本常识:二.细心揣摩善解意 ...

  • 第三章 学案6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之妙,景情为要
  • 学案6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之妙,景情为要 学案略语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其实,我们赏诗也是这样,无非是看它如何写景,如何抒情以及两者如何结合的.高考考古诗赏析,通常是以某一两个句子为单位,而这一两个句子也主要是写景句或抒情句,所谓赏析,就是赏析 ...

  • 1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 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 主备人 课题 语文 黄静 审核人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序号 教务处审核 )年级自主学习方案 课后反思: 学生笔记: 一.学习目标: 1.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 ...

  • 诗歌中的叙事Microsoft Word 文档
  • 古典诗词研究的叙事视角 董乃斌 摘 要:从文学表现的内涵.特质和基本手段看,中国文学存在两大传统,即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学界对前者研究得较多较细,而对后者似乎重视不够.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其实也包括曲赋) 的研究中,未能将两大传统充分贯通融合,往往强调了抒情面而忽略了叙事面.这不但局限了读解诗词的细致 ...

  •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 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 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