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班 姓名 _______________
民族团结
1、在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 。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方式是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3、实施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祖国统一
1、香港离开祖国怀抱的历史事件是战败,签订《
原因 : 2、7月1日 年12月20日
原因: 意义 :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了维护祖国统一, 创造性提出“ ”伟大构想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制度,
在 、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意义: 4、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5、1992年九二共识: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会 谈 ” ,
共识: 。
意义: 九( )班 姓名 _______________
民族团结
1、在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方式是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3、实施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祖国统一
1、香港离开祖国怀抱的历史事件是签订《 原因 : 2、7月1日 年12月20日
原因: 意义 :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了维护祖国统一, 创造性提出“ ”伟大构想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制度,
在 、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意义: 4、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5、1992年九二共识: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 会 谈 ” ,
共识: 。
意义:
九( )班 姓名 _______________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2、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4、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唱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才旦卓玛主要赞颂的是(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5、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和平解放西藏 B、和平解决港澳问题 C、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和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父母在给孩子起名时,往往以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元素,以具有纪念意义。以此起名法,1999年12月20日出生的婴儿可供选择的名字是( )
A、抗美 B、跃进 C、回归 D、建国 7、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8、“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
那头。”文中的“我”喻指( )
A、香港 B、厦门 C、台湾 D、青岛 9、“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
的八项主 张。其中哪项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
11、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
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段佳话说明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12、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
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3、历史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它是邓小平的天
才设想”、“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学们是在评价(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 “一国两制” 制度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4、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
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15、“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
是指(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香港、澳门回归 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16、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英国侵占的香港
17、“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地位提高 B.综合国力增强 C.军事力量强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8、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汪辜会谈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
19、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江泽民 D.邓小平
20、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
一的中国。”邓小平的讲话,反映出我国在实现国家统一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是( A.改革开放 B.“一国两制” C.八项主张 D.民族区域自治 21、“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
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
D.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2、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加强联系手段
23、2013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
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
A.“三不”政策的调整 B.汪辜会谈 C.八项主张的提出 D.海基会的成立
24、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
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25、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B) A.—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和平解放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14.(2015莱芜)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B)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B. 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 C.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建国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
20.(2015淮安)今年的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共同探讨两岸关系
的路应该如何走,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A)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29.(2015龙岩)(10分)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和复兴。
【民族觉醒】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甲午战败割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甲午战败”唤起了哪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4分) 答:《马关条约》;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戊戌维新)。
【民族团结】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
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侵略!
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 ——1937年7月15日《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日通电
(2)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国共合作宣言》发出什么共同呼吁?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4分) 答: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 【民族复兴】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 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 (2015年5月4日) (3)就“中华民族复兴”,习近平的谈话要点表达了何种意愿?(2 分) 答:围绕“两岸携手,共同努力”等有关内容作答。
11、(2015安顺)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生活态度即可得1分。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26、(2015铜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2分)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2)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
个地区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2分) (3)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
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请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
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4)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 (5)“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1分)
11.(1)1921年~1949年(起止时间正确一个得1分,共2分);
(2) “一国两制”( 2分);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一中一台”等。(只要答出上述任一层意思即可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4)改革开放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分)。
(5)此题为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了个人梦想和个人实际,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2分)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 1、英国 ; 葡萄牙(2分)。 2、中英《联合声明》(2分)。 3、(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化的
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有否认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一个国家一旦迷失前进方向,注定会陷入焦躁状态。焦躁又会让其更加起劲地瞎折腾。日本的两
出闹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发生的。不顾亚洲各国的正义呼声和严正抗议,2013年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到靖国神社拜国。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分子非法进入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海域寻衅滋事。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
作、推进商业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稿(节选)
(1)结合材料一,写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事变。
(2)结合材料二,说说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哪几次分离?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答出两点)
2、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
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二: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
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
中 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材料三:“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
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四: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写入报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认为:此次“习连会”承先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
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 ----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1) 材料一提及的“万里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一次什么会议,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结束?
(2)材料一提及的“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此次
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材料二中提及“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请任举一例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探索?
(4)材料二中提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
国家的主人?
(5)材料三中提及“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围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6)材料三中提及“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
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在哪次会议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材料四中提到的“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8)请用一句话概述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含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
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材料二 邓小平说:“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和港澳问题上分别所采取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和港澳问题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香港地区具体问题具体对
待;重视经济和事业发展。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2分)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英国 葡萄牙(2分) 2、中英《联合声明》(2分) 3、(6分)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九( )班 姓名 _______________
民族团结
1、在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 。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方式是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3、实施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祖国统一
1、香港离开祖国怀抱的历史事件是战败,签订《
原因 : 2、7月1日 年12月20日
原因: 意义 :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了维护祖国统一, 创造性提出“ ”伟大构想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制度,
在 、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意义: 4、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5、1992年九二共识: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会 谈 ” ,
共识: 。
意义: 九( )班 姓名 _______________
民族团结
1、在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方式是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3、实施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祖国统一
1、香港离开祖国怀抱的历史事件是签订《 原因 : 2、7月1日 年12月20日
原因: 意义 :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了维护祖国统一, 创造性提出“ ”伟大构想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制度,
在 、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意义: 4、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5、1992年九二共识: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 会 谈 ” ,
共识: 。
意义:
九( )班 姓名 _______________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2、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4、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唱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才旦卓玛主要赞颂的是(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5、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和平解放西藏 B、和平解决港澳问题 C、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和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父母在给孩子起名时,往往以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元素,以具有纪念意义。以此起名法,1999年12月20日出生的婴儿可供选择的名字是( )
A、抗美 B、跃进 C、回归 D、建国 7、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8、“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
那头。”文中的“我”喻指( )
A、香港 B、厦门 C、台湾 D、青岛 9、“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
的八项主 张。其中哪项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
11、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
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段佳话说明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12、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
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3、历史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它是邓小平的天
才设想”、“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学们是在评价(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 “一国两制” 制度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4、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
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15、“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
是指(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香港、澳门回归 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16、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英国侵占的香港
17、“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地位提高 B.综合国力增强 C.军事力量强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8、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汪辜会谈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
19、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江泽民 D.邓小平
20、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
一的中国。”邓小平的讲话,反映出我国在实现国家统一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是( A.改革开放 B.“一国两制” C.八项主张 D.民族区域自治 21、“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
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
D.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2、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加强联系手段
23、2013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
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
A.“三不”政策的调整 B.汪辜会谈 C.八项主张的提出 D.海基会的成立
24、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
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25、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B) A.—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和平解放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14.(2015莱芜)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B)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B. 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 C.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建国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
20.(2015淮安)今年的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共同探讨两岸关系
的路应该如何走,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A)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29.(2015龙岩)(10分)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和复兴。
【民族觉醒】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甲午战败割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甲午战败”唤起了哪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4分) 答:《马关条约》;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戊戌维新)。
【民族团结】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
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侵略!
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 ——1937年7月15日《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日通电
(2)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国共合作宣言》发出什么共同呼吁?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4分) 答: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 【民族复兴】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 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 (2015年5月4日) (3)就“中华民族复兴”,习近平的谈话要点表达了何种意愿?(2 分) 答:围绕“两岸携手,共同努力”等有关内容作答。
11、(2015安顺)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生活态度即可得1分。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26、(2015铜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2分)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2)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
个地区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2分) (3)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
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请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
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4)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 (5)“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1分)
11.(1)1921年~1949年(起止时间正确一个得1分,共2分);
(2) “一国两制”( 2分);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一中一台”等。(只要答出上述任一层意思即可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4)改革开放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分)。
(5)此题为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了个人梦想和个人实际,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2分)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 1、英国 ; 葡萄牙(2分)。 2、中英《联合声明》(2分)。 3、(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化的
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有否认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一个国家一旦迷失前进方向,注定会陷入焦躁状态。焦躁又会让其更加起劲地瞎折腾。日本的两
出闹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发生的。不顾亚洲各国的正义呼声和严正抗议,2013年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到靖国神社拜国。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分子非法进入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海域寻衅滋事。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
作、推进商业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稿(节选)
(1)结合材料一,写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事变。
(2)结合材料二,说说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哪几次分离?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答出两点)
2、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
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二: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
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
中 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材料三:“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
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四: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写入报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认为:此次“习连会”承先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
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 ----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1) 材料一提及的“万里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一次什么会议,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结束?
(2)材料一提及的“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此次
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材料二中提及“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请任举一例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探索?
(4)材料二中提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
国家的主人?
(5)材料三中提及“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围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6)材料三中提及“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
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在哪次会议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材料四中提到的“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8)请用一句话概述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含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
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材料二 邓小平说:“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和港澳问题上分别所采取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和港澳问题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香港地区具体问题具体对
待;重视经济和事业发展。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2分)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英国 葡萄牙(2分) 2、中英《联合声明》(2分) 3、(6分)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