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代表性彩陶器

仰韶文化代表性彩陶器:《鹤鱼石斧图》、《三鱼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彩陶器:连环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

红山文化的玉龙和女神像: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呈墨绿色高26厘米,龙卷曲成C形,长吻,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二鼻孔,颈椎耸起长鬃,当是猪首的变体。表现出的龙图腾部族旺盛的生命力。1987年至1998年间在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龙。

1985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红山文化泥塑彩绘人面像,颜面长22.5厘米,宽16.5厘米表现的是丰收女神或是地母女神。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一号墓长沙战国楚墓《人物御龙图》

霍去病墓前石刻: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马踏匈奴石刻,是这项纪念碑群的主体,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型,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谢赫“六法”: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敦煌石窟:甘肃敦煌一带石窟的总称,当中包括敦煌莫高窟、东千佛洞、榆林窟、西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其中莫高窟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有强烈的体积感。

阎立本: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与历史影响: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与历史影响: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仰韶文化代表性彩陶器:《鹤鱼石斧图》、《三鱼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彩陶器:连环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

红山文化的玉龙和女神像: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呈墨绿色高26厘米,龙卷曲成C形,长吻,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二鼻孔,颈椎耸起长鬃,当是猪首的变体。表现出的龙图腾部族旺盛的生命力。1987年至1998年间在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龙。

1985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红山文化泥塑彩绘人面像,颜面长22.5厘米,宽16.5厘米表现的是丰收女神或是地母女神。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一号墓长沙战国楚墓《人物御龙图》

霍去病墓前石刻: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马踏匈奴石刻,是这项纪念碑群的主体,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型,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谢赫“六法”: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敦煌石窟:甘肃敦煌一带石窟的总称,当中包括敦煌莫高窟、东千佛洞、榆林窟、西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其中莫高窟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有强烈的体积感。

阎立本: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与历史影响: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与历史影响: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 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 ...

  • 大汶口文化
  • 百科名片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 ...

  • 中国陶艺发展史
  • 二.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考古发现证明,远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砂质胎体居多,个别陶器用高岭土作胎.製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誌著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1. 彩陶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 ...

  • [陶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欣赏(五)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
  • 某一年深冬,在章丘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博物馆的展览厅,我快速地踱着步,以驱散寒冷,我独自的脚步声"咚~咚~"地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外面雪花似有似无地飘洒着,大地一片白茫茫,天空也是混沌一片,那脚步声仿佛是从远古传来回音-- 之后,我特意去山东省博物馆去看看写静静地躺在橱窗里的古陶, ...

  • 蛋壳黑陶杯: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 http://www.wenwuchina.com/news/  2011-7-14 8:51:40      来源:北国网-半岛晨报 蛋壳黑陶杯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蛋壳黑陶杯堪称山东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素 ...

  •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1 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 刻画符号 文字 ...

  • 西周江南地区的经济
  • 西周时期,长江以南分布着三苗.百越各族,他们分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两代南方一些原始氏族部落的后裔,也有一些黄河流域的移民的后代与当地土著融合在一起,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老文化,为发展南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周中期以后,这些与中原文化有或多或少联系的原始氏族逐渐解体,城邦制的军 ...

  • 黑陶的知识
  • 长久以来,关于黑陶有这样的定语:"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薄如纸"是形容龙山出土的蛋壳陶其陶体如同纸一样薄,有其真实的一面,"声如磬"是说陶在烧制后有一定的硬度,经过弹击会发出相对清脆的声音,但镂空充分的陶,由于弹击后声音从镂空 ...

  • 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玉器发微
  • 摘 要:查海早期遗存玉器是年代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兴隆洼文化代表的史前居民,是我国最早开发和使用真玉制品的远古社群.服务于宗教礼仪是早期玉器的基本功能.中国玉器的起源应该有着比兴隆洼文化更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源头.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玉器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屈家岭文化
  •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