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上海秋季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2)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 .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解析:出自300实词的有“造”(高中)、“素”(初中)、“徙”(初中),学生应该掌握得很好。“与”字也常见,高中第六册《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注释:与,交好。另有《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是“结交”的意思。熟练掌握这些义项,根据所在语境,是很容易推断的。
18.C 解析:A ,连词,而;连词,因为。B ,副词,就;连词,却。C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D ,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涉及到的课文有:《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侍坐》、《种树郭橐驼传》、《梦游天姥吟留别》、《鸿门宴》。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 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 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解析:问的是“品质”,所以肯定是用形容词来回答,因此,不能以其所作所为来回答。那么,怎么概括呢?从事中概括,看看作者选取了欧阳晔那几个人生片段,这些片段分别显示了他怎样的品质。细读下来可知,这里主要记叙了他一生中的三件事:拒绝贿赂、义不肯署、智断滞狱。这些事情展现了他廉洁、正直、睿智的品质。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 ”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 .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 .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 .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22.规模和得名缘由
23.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
解析:需要判断这里写出了什么内容,使用了怎样的技巧,以及这个技巧在这里使用的作用。我们要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听之亦无”的如蝉蝇的声音?什么地方可以“时闻声如蝉蝇之类”?“以声衬静”的手法运用,最典型的是王维的“蝉噪林逾静”。
24.C
25.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26.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2011上海秋考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A .政缓禁止 B .庄王以为币轻 C .如此几何顷乎 D .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五)(16分)
17、(4分)(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什么
18、(2分)B
19、(5分)(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2分,居、句意各1分)
20、(2分)自信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21、(3分)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22.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2分)
23.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分)
24.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 .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 .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 .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3分)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3分)
(六)(12分)
22、(2分)更休
23、(2分)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24、(2分)C
25、(3分)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写作手法、对《种树郭橐驼传》的分析、对本文的分析各1分。)
16、(3分)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10年上海秋季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2)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 .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解析:出自300实词的有“造”(高中)、“素”(初中)、“徙”(初中),学生应该掌握得很好。“与”字也常见,高中第六册《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注释:与,交好。另有《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是“结交”的意思。熟练掌握这些义项,根据所在语境,是很容易推断的。
18.C 解析:A ,连词,而;连词,因为。B ,副词,就;连词,却。C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D ,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涉及到的课文有:《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侍坐》、《种树郭橐驼传》、《梦游天姥吟留别》、《鸿门宴》。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 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 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解析:问的是“品质”,所以肯定是用形容词来回答,因此,不能以其所作所为来回答。那么,怎么概括呢?从事中概括,看看作者选取了欧阳晔那几个人生片段,这些片段分别显示了他怎样的品质。细读下来可知,这里主要记叙了他一生中的三件事:拒绝贿赂、义不肯署、智断滞狱。这些事情展现了他廉洁、正直、睿智的品质。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 ”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 .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 .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 .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22.规模和得名缘由
23.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
解析:需要判断这里写出了什么内容,使用了怎样的技巧,以及这个技巧在这里使用的作用。我们要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听之亦无”的如蝉蝇的声音?什么地方可以“时闻声如蝉蝇之类”?“以声衬静”的手法运用,最典型的是王维的“蝉噪林逾静”。
24.C
25.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26.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2011上海秋考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A .政缓禁止 B .庄王以为币轻 C .如此几何顷乎 D .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五)(16分)
17、(4分)(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什么
18、(2分)B
19、(5分)(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2分,居、句意各1分)
20、(2分)自信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21、(3分)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22.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2分)
23.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分)
24.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 .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 .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 .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3分)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3分)
(六)(12分)
22、(2分)更休
23、(2分)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24、(2分)C
25、(3分)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写作手法、对《种树郭橐驼传》的分析、对本文的分析各1分。)
16、(3分)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