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重点整理

会计重点

一,基本概念(判断、选择)

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做组织。

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货币计量 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

会计期间 即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较短的、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P58)

会计对象 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要素 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反映会计财务主体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元素。我国现行会计规范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严格划分和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经营过程及成果的会计要素,动态会计要素)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别名称。

试算平衡 只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性与否的一种方法。

发生额相等的试算: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余额相等的试算: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期初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期末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该类资产主要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用于企业行政管理等目的,其成本及其为企业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且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累计折旧 即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步转移掉的那部分价值。(P178)

盘盈

会计核算形式 (P334)

财产结构

会计凭证 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主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分录记录)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账户记录)的依据。

可比性原则

错帐更正 原始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1)发现盘盈或盘亏时,调增或调减相关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同时将暂未对其形成处理意见的盘盈货盘亏金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2)在企业有关部门对盘盈或盘亏作出处理结论后,一方面注销原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金额,另一方面记录该处理结论对相关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等的影响。

记账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借贷方会计科目错误用“红字更正法”。借贷方金额错误,若所记大于应记用“红字更正法”,若所记小于应记用“补充登记法”。 登记错误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实地盘存制 指定期或在期末通过现场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存货耗用(或销售)数量的一种存货盘存方法。

永续盘存制 只通过详细设置存货明细账,逐日或逐笔的记录存货的收入和发出数,并随时结出存货结存数量和金额的一种盘存方法。

未达账项调整 现金等价物 会计循环

二,基本原理(选择、简答)

(1)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及关系?

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会计方法,它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和日常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资产计价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般情况下,任何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根据资产计价的要求确定经济业务对企业财务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取得或者填制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凭证,对审核合格的会计凭证要根据所拟定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在一定会计期末,要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保证账账、账证和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可靠性的含义:会计信息要真实的表述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不偏不倚。

(3)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内涵明确,界限清楚;适应要求,满足需要;强调统一,灵活运用;繁简适当,相对稳定;总体完整,内涵互排。

(4)借贷记账法及其内容

指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均以金额相等、方向相反的方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的、相互关系地进行记账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内容:①以借与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②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不仅要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静态账户,还要设置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动态账户,此外,可能还需要设置具有双重性质的共同账户;③账户结构,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④记账规则,将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入相关账户的技术性约定,它也是检查与核对账目的基本尺度;⑤试算方法,为保证一定时期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企业需要在会计期末根据记账规则对账户记录进行综合试算平衡。

(5)平行登记及基本规则

若对某一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同时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时的记账方向相同,且记入金额相等。基本股则:同时登记、同向登记、同额登记。

(6)会计凭证及其作用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整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具体表现: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分录记录)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账户记录)的依据。作用:反映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提供会计记录的依据;明确相关经济责任。

(7)账户的启用以及登记规则

账户启用: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在账簿扉页上应当填列‘‘账簿 启用登记表’’(活页账、卡片账应在装订成册时填列),其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账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者盖章。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登记规则1、记录正确、及时。 2、记录清晰、整洁。红色墨水记账的情况:①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有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

数余额。④ 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3、连续、一贯。① 不得隔页、跳行。② 转页要求。③ 结出余额的账户,“借”或“贷”内写明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借/贷” “平”,余额栏内“¬;0”。日记账逐日结出余额。4、定期试算、结账。

(8)结账及其内容

结账,是在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内容:(1)检查本期内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全部登记入账,若发现漏账、错账,应及时补记、更正。 (2)在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单位,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账项调整的账务处理,以计算确定本期的成本、费用、收入和财务成果。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在本期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出所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的余额。计算登记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9)会计报表及编制要求

企业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书面文

件。(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10)科目汇总表账户处理程序及特征

程序: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或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发生额与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相关账户的鱼儿核对至相符;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记录编制财务报表。特征:先定期把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11)错帐更正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原始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1)发现盘盈或盘亏时,调增或调减相关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同时将暂未对其形成处理意见的盘盈货盘亏金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2)在企业有关部门对盘盈或盘亏作出处理结论后,一方面注销原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金额,另一方面记录该处理结论对相关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等的影响。

记账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借贷方会计科目错误用“红字更正法”。借贷方金额错误,若所记大于应记用“红字更正法”,若所记小于应记用“补充登记法”。 登记错误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12)原始凭证审核及其内容

基本内容:1,出证单位2,凭证类型3,凭证顺序4接受此平整的单位5发生时间6业务内容7出证单位公章和税务通用章8负责并承担其真实性的负责人。

审核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形式上的审核,即看内容与项目的完整性,二是实质性的审核,即看其真实可靠性,具体要求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

2, 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真是和准确

3, 审核原始凭证的填制是否完整。

三,基本方法(计算、分录)

1. 相关经济业务后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计算

2.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利润计算

3. 材料领用核算

4. 工资核算(发放、发配)

5. 材料采购核算

6. 应收账款核算

7. 折旧核算

8. 制造费用核算(发生、分配)

9. 产品完工核算

10. 产品销售核算(销售、成本)

11. 销售费用核算

12. 银行借款及利息核算

13. 费用摊销核算

14. 非常损失核算

15. 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16. 材料转售核算(销售、成本)

17. 本年利润核算

18. 所得税核算(计算、核算)

19. 盈余公积核算

会计重点

一,基本概念(判断、选择)

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做组织。

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货币计量 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

会计期间 即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较短的、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P58)

会计对象 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要素 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反映会计财务主体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元素。我国现行会计规范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严格划分和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经营过程及成果的会计要素,动态会计要素)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别名称。

试算平衡 只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性与否的一种方法。

发生额相等的试算: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余额相等的试算: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期初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期末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该类资产主要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用于企业行政管理等目的,其成本及其为企业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且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累计折旧 即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步转移掉的那部分价值。(P178)

盘盈

会计核算形式 (P334)

财产结构

会计凭证 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主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分录记录)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账户记录)的依据。

可比性原则

错帐更正 原始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1)发现盘盈或盘亏时,调增或调减相关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同时将暂未对其形成处理意见的盘盈货盘亏金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2)在企业有关部门对盘盈或盘亏作出处理结论后,一方面注销原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金额,另一方面记录该处理结论对相关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等的影响。

记账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借贷方会计科目错误用“红字更正法”。借贷方金额错误,若所记大于应记用“红字更正法”,若所记小于应记用“补充登记法”。 登记错误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实地盘存制 指定期或在期末通过现场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存货耗用(或销售)数量的一种存货盘存方法。

永续盘存制 只通过详细设置存货明细账,逐日或逐笔的记录存货的收入和发出数,并随时结出存货结存数量和金额的一种盘存方法。

未达账项调整 现金等价物 会计循环

二,基本原理(选择、简答)

(1)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及关系?

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会计方法,它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和日常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资产计价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般情况下,任何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根据资产计价的要求确定经济业务对企业财务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取得或者填制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凭证,对审核合格的会计凭证要根据所拟定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在一定会计期末,要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保证账账、账证和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可靠性的含义:会计信息要真实的表述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不偏不倚。

(3)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内涵明确,界限清楚;适应要求,满足需要;强调统一,灵活运用;繁简适当,相对稳定;总体完整,内涵互排。

(4)借贷记账法及其内容

指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均以金额相等、方向相反的方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的、相互关系地进行记账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内容:①以借与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②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不仅要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静态账户,还要设置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动态账户,此外,可能还需要设置具有双重性质的共同账户;③账户结构,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④记账规则,将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入相关账户的技术性约定,它也是检查与核对账目的基本尺度;⑤试算方法,为保证一定时期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企业需要在会计期末根据记账规则对账户记录进行综合试算平衡。

(5)平行登记及基本规则

若对某一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同时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时的记账方向相同,且记入金额相等。基本股则:同时登记、同向登记、同额登记。

(6)会计凭证及其作用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整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具体表现: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分录记录)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账户记录)的依据。作用:反映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提供会计记录的依据;明确相关经济责任。

(7)账户的启用以及登记规则

账户启用: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在账簿扉页上应当填列‘‘账簿 启用登记表’’(活页账、卡片账应在装订成册时填列),其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账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者盖章。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登记规则1、记录正确、及时。 2、记录清晰、整洁。红色墨水记账的情况:①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有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

数余额。④ 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3、连续、一贯。① 不得隔页、跳行。② 转页要求。③ 结出余额的账户,“借”或“贷”内写明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借/贷” “平”,余额栏内“¬;0”。日记账逐日结出余额。4、定期试算、结账。

(8)结账及其内容

结账,是在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内容:(1)检查本期内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全部登记入账,若发现漏账、错账,应及时补记、更正。 (2)在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单位,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账项调整的账务处理,以计算确定本期的成本、费用、收入和财务成果。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在本期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出所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的余额。计算登记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9)会计报表及编制要求

企业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书面文

件。(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10)科目汇总表账户处理程序及特征

程序: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或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发生额与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相关账户的鱼儿核对至相符;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记录编制财务报表。特征:先定期把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11)错帐更正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原始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1)发现盘盈或盘亏时,调增或调减相关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同时将暂未对其形成处理意见的盘盈货盘亏金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2)在企业有关部门对盘盈或盘亏作出处理结论后,一方面注销原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金额,另一方面记录该处理结论对相关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等的影响。

记账凭证的非如实反映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借贷方会计科目错误用“红字更正法”。借贷方金额错误,若所记大于应记用“红字更正法”,若所记小于应记用“补充登记法”。 登记错误导致的账簿记录误差: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12)原始凭证审核及其内容

基本内容:1,出证单位2,凭证类型3,凭证顺序4接受此平整的单位5发生时间6业务内容7出证单位公章和税务通用章8负责并承担其真实性的负责人。

审核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形式上的审核,即看内容与项目的完整性,二是实质性的审核,即看其真实可靠性,具体要求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

2, 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真是和准确

3, 审核原始凭证的填制是否完整。

三,基本方法(计算、分录)

1. 相关经济业务后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计算

2.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利润计算

3. 材料领用核算

4. 工资核算(发放、发配)

5. 材料采购核算

6. 应收账款核算

7. 折旧核算

8. 制造费用核算(发生、分配)

9. 产品完工核算

10. 产品销售核算(销售、成本)

11. 销售费用核算

12. 银行借款及利息核算

13. 费用摊销核算

14. 非常损失核算

15. 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16. 材料转售核算(销售、成本)

17. 本年利润核算

18. 所得税核算(计算、核算)

19. 盈余公积核算


相关内容

  •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 课程编码:1313017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时数:0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 ...

  • 统计学第三版笔记
  • 统计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导论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 1.掌握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政治算数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威廉·佩蒂和约翰·格朗特 2.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的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3.掌握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模 ...

  • 出纳的工作流程
  •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确定的会计监督重点行业和要求,提出每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建议名单,经处、办领导审定后上报财政部。 第二条 收集、保管有关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以备组织检查和学习之用。 第三条 根据财政部确定的检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名单或重点行业,收集相关单位或行业基本情况等资料,并提出检查 ...

  • 2013年 经济类专业[会计学原理]学习指导
  • 2013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指导 一.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并为决策提供信息的学科.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是学好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 ...

  • [会计学基础]复习重点
  • <会计学基础>复习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核算 监督 2会计的特点:a.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基本形式:b.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3.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 资产+ ...

  • CPA复习方法
  • 首先介绍一下楼主的情况,小楼89年生人,毕业三年有余,在事务所工作两年左右,大学专业是管理学,学校非985.211类名校,期间学过一些会计学基础,我是在2013年辞职4个月一次性通过会计.财管.税法.战略四门科目,但是用这个标题写完全是用来吸引注意力的,不然没人来看这么无聊的文章啦.论坛里这类的帖子 ...

  • 2014年会计电算化教材重点归纳
  • 我国会计电算化化工作经历了以下阶段: 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 与企业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 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事例阶段 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自发发展阶段)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了解) ...

  •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 ...

  • 会计学基础重点
  • 1. 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核算 监督 2. 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 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