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的传奇故事分享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忠诚度自然提高。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他只比别人多做了一步,却成就了他一番伟业.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所买的不仅仅是米,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如果去衡量服务标准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为客户着想,还要在客户的利益上,为客户考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客户带来任何困扰。要让你的客户每多花一分钱,都能获得多一分的价值。

号去世的,享年92岁,一般人到了92岁这把年纪,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王永庆不是,他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5月19号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呢?我估计大多数观众朋友们不知道,可能有一些喜欢中国足球的观众朋友说我知道,1985年的5月19号这一天,咱们中国足球队在工人体育场1:2输给了中国香港队,历史上管这段叫做

为什么德克萨斯州人管5月19号叫王永庆日呢?这是因为在 1983年的时候,这个王永庆在德克萨斯州的休士顿这个城市,建造了一个世界上当时最大的PVC加工厂,可以说给德克萨斯州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如果要到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你问哪个中国人最有名,当然当地会说姚明,休斯敦火箭队,但你接着要问企业界谁最有名,恐怕在当地企业家眼里,王永庆是最有名的。那么说这王永庆了不起到什么程度呢?他在1954年建立的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是下辖9个分公司,总共有7万多员工,这买卖遍布世界各地。

月15号去世的,享年92岁,一般人到了92岁这把年纪,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王永庆不是,他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有人说你《财富故事会》怎么今天想起来提这位来了呢?王永庆这个人,他一生当中,这70多年的经商经历,可以说充满了坎坎坷坷,他本人也渡过了无数次的危机。眼下咱们也知道,我们正面临着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很多搞企业的,做商业的人说这危机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可怎么渡过去?我们回过头看看人家王永庆一生,人家是怎么渡过这些危机的,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来讲,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这种现实意义。

那么王永庆当年有过无数次的危机,他本人形成了一套渡过危机的理论,他管它叫什么呢?叫

当时那个时候是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台湾,当时正是日军控制的这样一个政治局面,粮食得实行配给制,你一家一户该吃多少粮食,人家给你配,家家户户没有多余的粮食,你说用什么来喂这些家禽呢?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就把家禽散养,你们自个儿出去找食吃去。

那么王永庆发现了这个机会之后,就说各家养的家禽都精瘦精瘦的,他就把这些家禽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回来自个儿养,说你这粮食也不够,你用什么喂呢?他除了自己碾下这些废米以外,他专门收购,你这不是种蔬菜的菜农吗?剩下那些破菜叶子,或者菜根不要了,他把这个收过来,然后碾碎了跟米和一块喂这鹅。

你想原先这鹅饿的没什么吃的,这一下可算有吃的了,就跟北京烤鸭最早那种添鸭似的,使劲使劲往里吃。结果这鹅没两三个月,迅速之间增肥,就催肥了。

王永庆他最早说这个

比方说现在眼下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可能对有的企业恰恰正是发展自个儿企业的机会,为什么呢?你这时候扩建,能够有资金扩建,然后这个企业各方面理顺,你需要一定时间,等你把这个理论期渡过的时候,金融危机也过去了,你可能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就好象那瘦鹅逮住这些米、白菜叶子吃一样,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胖鹅。

另外一点王永庆发现,你比方说这些农户他在饲养家禽的时候,其实这些人也有这些资料,就是说我买了一些白菜叶子,我弄点米什么的喂他,可是很多农户没想到。所以说这个饲养不是说你这鹅真就没吃的,而是你农户的饲养方法有

问题。由这个,他推广到一个企业,在渡过危机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不是说你的员工不努力,这些员工太挑剔,要求工资有多高,不是这个,主要是你的老板有没有这能耐,你的老板没发现渡过危机的一种恰当的方式。所以说这个对于危机过程当中的企业非常关键。

我说到这儿,咱们很多观众可能说,哎哟,王永庆这人挺了不起,这

主持人:王永庆他出生在台湾,1917年1月份出生在台北县新店镇一个叫直潭的小地方,他祖上是咱们福建安溪人,祖上来到台湾干什么呢?种茶叶。咱们经常喝茶的朋友知道,他老家福建安溪这块出一种名茶,就是我现在茶壶里泡的这个,铁观音,味道非常好。

他祖上到台湾,最开始也是以种乌龙茶为生,可是后来种茶当时这买卖也不好做。等到了王永庆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加上他父亲,起五更,爬半夜,糊口都困难,所以没办法,王永庆打小的时候,念完小学就得出来打工,来缓解家里这种经济状况。

当时王永庆被家里送到离家乡挺老远的一个地方,叫嘉义县,到嘉义县干嘛呢?给一个米店当学徒。但王永庆这个人天生就有经商的头脑和感觉。在那儿当学徒,那年他15岁,学徒当了一年半左右,王永庆就琢磨,这米店也没什么特殊的,不就把米进来,然后再卖给这些需要米的人吗?就这么着,干了一年半学徒,王永庆回了趟家,跟自个儿爹那儿借了200块旧台币,拿这个当本钱,回到嘉义这个地界上就开了一家新的米店。

当然了,200块钱本钱太少,这米店的规模也不大。那么刚一开张的时候,王永庆犯难了,为什么呢?这个米店一个地方有固定的客户,比方说我就到你这个地方买米,我到老王家,他到老张家,你新开的米店不像人家原先那个有固定的客户源。所以这个时候他这米店长时间就打不开局面,没有生意,可以说王永庆在经商的第一步上就碰到了一个令他非常头疼的危机,那怎么渡过去呢?这王永庆非常善于观察,他就走访各家米店,他过去也当过学徒,他就发现,那个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怎么想起这句话呢?就说这米店卖给各客户的米,里面沙子粒、小石头粒都有,一般店里不会承担给你往出挑米这个责任,这个时候王永庆就琢磨了,有的家拿回去,一遍两遍地往出挑,我要是事先给他挑好了,人家省了一遍事了,买我这米回去,搁水冲一下就可以进锅里煮饭,这不等于给客户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吗?

想到这儿,王永庆是想到哪就做到哪,跟伙计一商量,咱们也别嫌费事了,晚上咱晚点睡,早晨早点起来,咱把这米挑的干干净净的。

大伙儿这么想,你要是去买东西,一样的价,这个给你弄干净了,那个里面沙子什么都有,你买哪个,你当然就买他的。王永庆当时就靠这个,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培养了不少客户,人家买米到他这儿买了。

时间一长,王永庆又发现了,我得建立这客户档案,怎么回事呢?这客户好不容易揽回来了,我别让他跑了。你比方说这家家里四口人,一个月得买多少米,王永庆这心里有数,赶紧记下来,老张家,张三一个月用多少米,而且上次他这米吃到什么时候没了,这回该什么时候来,我这时间都有照。再加上那时候那人困难,有的时候来买米,没钱怎么办呢?我赊帐,这赊帐你就涉及要帐问题,你看赊的时候容易,要的时候可难,有时候容易伤和气。这时候王永庆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在每个客户档案上面,米,各种资料,他下边都写上,这家人谁挣工资,哪一天开支他都写上,你刚开支了,我第二天到你家收米帐,你兜里还有钱,咱还不伤和气。

所以从这几点罗到一块,王永庆就细密地建立了各个客户的一个服务档案、客户档案。大伙儿琢磨琢磨,我说这个事,这是王永庆十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1935年年后,你琢磨琢磨他这个服务意识、他这个档案意识建立的多早,这是王永庆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有人说王永庆这么干,跟大家说实在的,你只要是开店指着回头客,你一定得这么干,这个买卖道可不仅仅是说王永庆发明的,这个其实在我们这边,很早,走江湖的,干各种买卖的都会这个,这叫什么呢?用现在的话说叫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你这客户要是我回头客,我在你身上挣的钱不是一回两回,那不定得挣多少回钱,那我就得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个在过去江湖里管这个挣钱叫指杵,木字隔个午间的午叫杵,这种挣钱方式,这叫挣你二道杵、三道杵、四道杵,往下排吧。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现在满大街开美容院的,它也是这个道理。比方说一个女孩进去了,说干嘛?我拉个双眼皮,说怎么了,就业不好就业,我要应聘,得给人家好印象,穷学生,那得,拉双眼皮,我就挣你这一回钱。进来这位,身上珠光宝气的,牵着一条名贵的犬,不用问,这主有钱,拉双眼皮,我啊,甚至我奉送,我白给你拉,但是我告诉你,你这么漂亮,拉完双眼皮不算完,你又得垫鼻梁,又两边削颧骨,你还得隆胸,一系列的,也就是说他用拉双眼皮当做诱饵,后面挣你二道钱、三道钱、四道钱,所以这个细水长流,可持续发展,这是过去江湖跑买卖的一个基本道理。

当然,王永庆当年不可能知道这个,可是他凭着自己对生意的感悟,就知道这回头客我得细水长流,提供最好的服务,然后建立客户档案,能让你长久地到我这儿来买米。所以从这点来说,王永庆那绝对是天才。可是你买米店,你能挣多少钱呢?王永庆后来买卖干的这么大,世界各地都有他的买卖,他到跑到福布斯富豪榜上去了,那他后来靠什么发的财呢?

主持人:这王永庆这米店开了有些年,后来他这米店开不下去了,怎么开不下去了呢?因为这个时候,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接近尾声了,日军控制了整个台湾的局面。由于形势越来越紧张,粮食供应也越来越紧张,人吃都不够吃呢,这开米店供给就成了问题了。没办法,王永庆把米店给关了。

接下来干什么呢?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那么当时台湾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光复期,那么这个时候各个行业都在欢庆,抗日战争获得了伟大的胜利,那么原先台湾岛内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现在呢?百废具兴。

咱们知道,一面临百废具兴的这个局面的时候,恐怕大兴土木就不可避免,哪个行业或者社会,它正处在兴旺发达阶段,头一件事一准是要盖高楼大厦,把建筑先弄起来。咱不少朋友,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你看,百废具兴之后重修岳阳楼,所以大兴土木成为一个必然。这时候王永庆就发现,这里边有商机,干嘛呢?他干木材生意,现在话说就是建材生意。结果这个使他短时间之内大发特发,他人生真正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时候弄到手的,弄了多少呢?据说那个时候王永庆就挣了将近有 5000万新台币,不得了的一个数。

那么木材挣钱,你王永庆看见了,别人也看见了,一来二去,进这行的人是越来越多。就这么着,买卖越来越不好干,王永庆一看不行,我收手吧,我再找别的项目。可这段时间,当时的台湾有了一个想法,为了发展经济,一看台湾这各个行业百废具兴,那得要什么?基础的原材料和以及在基础原材料上,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成为当时台湾经济急需的应该首先发展一些基础的原材料、化工这方面的产业。这个时候一个新名词在整个台湾岛内开始盛行了,叫什么呢?叫PVC,英文字母PVC,说什么叫PVC呀?用化学来说的话,所谓的PVC它其实就是乙烯。

咱们过去大庆开石化厂的时候,咱们有不少朋友知道什么乙烯一厂、乙烯二厂,这是一种化工合成材料,老百姓通俗话讲就是塑料,这塑料咱们大伙儿知道,在生活当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是PVC作为这种塑料产品,它有一点,它不包括盛着食物和药品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这PVC里边加入了一些有毒的添加剂,它只是适合工业和民用,比方说咱们自来水的水管、塑料管,这都是 PVC

原料弄的。你看我现在给大伙儿说这PVC,咱们可能很多观众朋友还似懂非懂的,当时这个词对于王永庆来讲绝对新词,以前听都没听过,什么PVC,不知道。可是当时一宣传这个,王永庆留神了,合成材料,这要是工业、轻工业大发展的话,这个材料大行其道,肯定挣钱。所以当时王永庆问了很多专家,在他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商机。这时候王永庆就找了一些朋友融资,自个儿没有这么多钱,然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援助,有67万美金,他自个儿融资,融资了50万美金,搁在一起100多万美金,当时就建立了一个PVC厂。

这厂子是弄起来了,可接下来他就犯了难了,他这厂子整个的产量也一个月不过就100吨 PVC,这100吨照理说,台湾岛内完全能够消化,你像有的要做塑料盆的,有做什么塑料窗帘的,干这个的,完全可以把他这原料消化,可是他这个价钱比较贵,有的厂子一琢磨,我进口PVC也比你这个便宜。所以说他这个一个月生产100吨,最后卖出多少呢?连20吨都没卖上,这下王永庆碰到人生一个非常大的危机,怎么办呢?王永庆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说你看日本,一个月产3000吨以上PVC的厂子不少,而日本人才有多少人呢?日本人口当时不过是台湾的10 倍,所以这么一琢磨,王永庆明白,我这个不是说是台湾岛内消化不了,关键是我这个玩意儿卖得贵,人家进口都比我这便宜,我这成本太高,我就得卖这么高,怎么办呢?我要想挣钱,我就得让它价降下来,摊低我的成本,怎么摊低呢?咱们大伙儿知道,这套设备你生产100吨是它,你生产1000吨也是它,产量越大,每个单位产品的价格就越低,这行话叫摊低成本。所以王永庆一琢磨,市场肯定有,有这种需求,我就把我的产量扩大。他这么一琢磨,他就要继续扩大产量,可把跟他合作这些伙伴吓坏了,说你是不是有毛病,咱现在一个月你产100吨才卖20吨不到,你还扩大产量,这不作死吗?这样一来,跟他合作的人都不肯合作了。王永庆一看这真是个好机会,你们不合作吗?那也不要紧,王永庆那边变卖家产融资,就把在1954年成立这个叫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本来是合资的,他一人,你们都撤了吗?那我拿过来,这公司就变成他的独资企业。

说到这儿,咱们可能有的观众朋友说,说这个过程在我们做生意搞企业的时候也经常常见,确实,这也是生意经里面的一部分,什么意思呢?我开始融资,只要我最懂这技术,我掌握这核心资源,我所有融过来的钱,哪怕你跟我合伙、合股,之是用来干嘛呢?降低我的风险。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他找身边的人和他合作,干嘛呢?他从某个制药厂进了一种新药、特效药,他找你合作,在几个县城租柜台、打广告,卖这药。我看到这情况,我就跟他说,我说你这主意挺高,为什么呢?你不知道这个药能

不能挣着钱,但是就你能进来这药,别人进不来,你拉别人合伙,多拉了一个人,就等于摊低了你50%的风险,要俩人跟你合作,你就摊低70%的风险,一看要不挣钱,他们帮你赔了一部分,要挣了钱呢,那好,就你能进来这药,人家俩不掌握核心资源,你可能一脚把他蹬开,你自己独占这好处。当然这么说,多多少少有些刻薄,赵本山他电视剧里不是讲吗?什么叫商人?就是经常让人受伤的人,但是咱们不提倡这个。可是在生意经里面确实有这么一条。

结果后来,王永庆一步一步的,就打开了PVC的销路,这一下生意是越做越大。

咱们前面提到王永庆的

当然了,王永庆不满足于此,他也想到,我在台湾岛内这些资源,我也要更好利用起来,所以他也召集,再回到台湾岛内,把PVC产业进一步扩大。可是你别看他在美国顺风顺水,回到台湾岛内继续扩大PVC生意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大麻烦。

那么各位,他回到台湾岛内,碰到了什么样的大麻烦呢?

主持人:我们上期节目给大家说到了台湾的大富商王永庆,为了建PVC厂,他自己在1979年年后到美国去考察,利用那边石油危机这样一个机会,到美国去抄底,最终顺风顺水地在美国休斯敦建立了一个世界PVC产量最大的这么一个厂。

那么王永庆他自己不满足于这个,他也时刻琢磨,在台湾岛内能够进一步扩展自己这方面企业的规模,他就想到,我得在台湾这儿选址,再建新的厂,他要建个什么厂子呢?这个厂子全称叫第六轻油裂解厂,这也是PVC企业扩张过程当中第六个比较大规模的厂。

在正常人眼里看,你说你这王永庆有这么大能耐,在美国这边都把这企业弄下来了,都没问题了,那回到自己本乡本土,更应该顺风顺水,得到各方面支持,可没有想到,恰恰相反。王永庆回到台湾,他首先考虑的是在台湾一个叫宜兰县的地方,这个地方靠海,他觉得这个地方建厂子不错。

本来他想宜兰县这个地方生产总值各方面也挺低,老百姓日子不是太富裕,我到这儿来建厂子,我用当地人,我能给你解决一万多个就业机会,这可以说对当地来讲是个好事,对企业来说,这个地方人力成本跟土地成本相对都比较低,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叫双赢,这种好事谁会不干呢?没想到,宜兰当地人,大多数人坚决反对他在这儿建厂,而且媒体一报道,很多台湾的民众都纷纷反对,不能在这地方建厂子,你这厂子是污染,重污染。说实在的,咱们大家也都知道,这种PVC,塑料类型的工业,你要说一点污染那也不现实,但是王永庆那个时候,他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降低污染度,而且他也主动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这种企业污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即使这样,很多台湾民众依然不能允许他在宜兰这个地方建厂。

这个当时台湾不少民众开始反思,就说是这个社会时代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那么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我们钱挣多了,生产也发展了,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台湾人发现,自己丢掉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包括青山绿水,这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那么当时反对王永庆在这儿建厂最激烈的是宜兰县的县长,叫陈定南,这个陈定南当初还在他的台塑集团里面当过员工,也就是说这王永庆是陈定南以前的老板,后来陈定南从他这个集团里出来,又考了法学硕士,然后当上了这个宜兰县的县长,经过选举。那么他非常激烈地反对王永庆在这儿建厂。最后两个人的交锋形成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场面,王永庆是1986年9月30号申请的在宜兰这建厂,这事经过一多年的媒体的炒作,在1987年12月13号这天,就在台北的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两个人辩论的场面,一个主持人坐在中间,这边王永庆,这边陈定南,两个人就应不应该在宜兰这个地方建第六轻油裂解厂,建成六轻,两个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个辩论场面非常精彩,后来电视台是录像播出,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那么现场情况是什么样呢?两个人往这儿一坐,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互相较劲,也心里不愤,为什么呢?不同立场,陈定南代表什么?代表宜兰县的县域经济跟自己的政治前途,王永庆代表什么呢?他自个儿的台塑集团,同时他要为台塑集团的股东和几万员工负责任,这是咱们发展的大事,两个人一上来就这个问题交锋。

当时人家陈定南首先就提出来,我为什么不同意你这六轻在我们宜兰建呢?我有我的道理。第一个呢?我们宜兰有一个整体发展的规划,我们这个地方是确定以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为主,我们靠着海,不是工业是我们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二个,我们宜兰这个地方地形特殊,这面对着大海,这面三面环山,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这么一个平原地区,这就出现问题了,你比方哪块有什么污染的话?三面环山,这风进不来,散不出去,所以一旦形成污染,就我们自个儿这地方倒霉。

再有一个呢,宜兰这个地方老百姓靠什么过日子呢?农牧渔业,基本就是出海打鱼,像这个。你这要建厂,要造成海水污染了,我们还打什么鱼啊,打上的鱼谁敢吃啊?就把我们原来传统的产业给糟蹋了。所以说基于这三点,我们这宜兰不能同意你建这个六轻。

王老板一听到这个,沉吟半晌,没说话,拿出一组图片,大伙儿看,你们不是担心我这企业会给你们带来污染吗?你看这是我们在美国建厂的一些图片,和在美国建厂的一些数据,人家德克萨斯州人也不是吃素的,人家也知道 PVC厂是有污染的,可是你看我们这标准,我们这建厂都合乎他们的规格。我们在美国能做这么好,在台湾岛内我们当然可以做的更好了。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还给你解决那么多就业机会,帮助你这个地方大发展,还不会带来什么污染,你看我们这儿做的很好,你有什么理由反驳我?这时候陈定南微微一笑,说你甭拿这个糊弄人?为啥呢?数据在那摆着呢,世界各地,只要是这类厂子,最多是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你说一点污染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当初你王老板不是说了吗?如果宜兰人,如果90%以上同意建厂,你才能来,行,你要敢这么说,咱们就这么办,咱们让所有的宜兰人来一次投票,你看你支持率多高,达不到90%你就甭来。

这时候所有的电视观众都看,你王大老板怎么解开这难题。王永庆当时要我说这个大富豪,脑炎各方面转的快,他没有就这俩问题接着纠缠,为什么呢?如果真要是老百姓投票的话,想达到90%,那是太难了,甭提说话这是反对你做,支持你做,你到90%都难。

这个时候王永庆他说了一句什么呢?说我们今天咱们俩能坐在这儿探讨建六轻厂的问题,咱目的是什么呢?老祖宗说,求同存异,咱最后目的要能谈成是最好的,假如你坐到这儿你就说,我就反对你这个,我就不同意你这个,为反对而反对,咱们还有什么必要坐在一块呢?你可以说你这个地方假如建厂有什么样要求,你希望我们做到什么样,如果做不到你们就走人,能做到你就接纳我,你拿出个标准,这才像谈的样子,这立意没有说你对我就错,我对你就错,咱在一个棋盘面上,你往前进一尺,我往后退一尺,咱们得谈啊这个,你这态度反对反对反对,不行不行就不行,这不对啊。所以就等于把这个话题又抛给了陈定南。

陈定南听了他说的,也是半晌无语,接着他又拿出来,说你看这是我们宜兰这些年的规划书,我们老百姓就反对这个有污染的,你现在说没污染,将来怎么办?我能最后打保票你就这个那个就一定能达到这标准吗?

这个时候,陈定南说完这话不怎么吱声了,王永庆这便几乎电视镜头都给他一个人,他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发展工业经济跟环境之间的关系,怎么才能做到双方都双赢,如何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他也对陈定南如此坚决的反对感觉不理解,说你宜兰这个地方要想发展,你琢磨琢磨你有什么资源呢?整个台湾岛内水果、蔬菜,就这点玩意,你要真想成为亚洲经济腾飞的这么几小龙,那个龙什么的,你非得走工业化道路,而我现在做的就是帮助你这地方走好这工业化道路,咱们共同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共同的目的是降低污染,降低污染不光是你们的目的,也是我的目的。结果他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也确实在电视里面打动了不少人,但是陈定南说了,我代表背后宜兰这40多万乡亲,他们不同意,我这儿就不能吐口。结果这次辩论的结果是双方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在宜兰人坚决反对之下,这王永庆在宜兰这地方建六轻这个目的就没有达成。后来他把这个厂子换到了台湾的另一个地方,结果这些年发展的很好,这个地方也没有出现什么污染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今天用这么多笔墨来说这场环保之间的大争论呢?其实也是,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应该本着当地绿色GDP的目的,而不是就追求自个儿政绩,就是说你发展了经济,是不是青山绿水都毁坏了,这样子孙后代是不会答应你的,这等于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所以作为一个地方官,一定要维护地方的长久利益,而不是就看眼前。那么作为企业来讲,像王永庆这样的,列出了大量的证据,我尽到我的社会责任了,我把你这个地方既发展经济,又保你青山绿水,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像有的企业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在这儿挣了一把钱,随便排污,那恐怕就不是企业担当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王永庆他的台塑集团就已经开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企业应该怎么样跟地方实现共赢,所以我说这场大辩论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主持人:王永庆在美国建厂顺风顺水的,没遇着什么麻烦,本来想把这股劲头好好回到台湾岛内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厂子,而且也为家乡人们造福,可没想到碰着这么大一个麻烦,宜兰县从县长到下面老百姓坚决反对你在这个地方建厂,这可称得上当面一闷棍,背后一板砖。

王永庆当时就琢磨了,我这六轻厂建还是不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股东大会已经开了,投资已经弄出来了,设备从国外都买进来了,这个时候想停停不下来,怎么办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再换地方吧。就这么着,王永庆

带着他这么大堆资料,包括在电视辩论里面露出的那些数据、什么技术手段,真就说服了当时台湾岛上的另外一个地方,把厂子就挪到那儿去了。

结果在那儿建厂子,一连着好多年,大家一直担心的会造成污染的状况没有出现,而且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因为这个还比过去好过多了。所以从那以后,王永庆在台湾可以说声誉更响了,大家更佩服他,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做到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跟您说吧,有个统计,这个台塑集团的总产值占台湾整个总产值,有那么一个专业的术语,用英文字母代替叫GNP,11.8%。有人说你说悬了吧,那么大一个台湾岛,这台塑集团就占了它十分之一往上的产值。各位有所不知,我说这可不是GDP,咱们大家听习惯了GDP,这叫GNP,什么意思呢?GDP是咱们,比方说咱们这儿 GDP,中国人自个儿生产出来的产值,再加上外资在中国国内投资,最后产生的产值,这叫GDP。GNP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个儿生产的产值,再加上我们中国人投到国外投资产生的产值,这个叫GNP。

也就是说GDP是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GNP是我这块土地发生的也有,我投资海外的也有。所以你这么一看,王永庆在美国,在世界各地这些投资发挥作用了,揉到一起,占整个台湾GNP的11.8%,这个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可信的数字,从侧面也反映了王永庆这台塑集团对台湾整个经济的影响。

王永庆的管理他的特色是什么呢?咱们这里边得给大伙儿说一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比如说王永庆他发明了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考核标准,叫利润中心制。什么叫利润中心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次王永庆到他下边的一个企业去,发现有几个工人正给这企业的一片绿地上铺草皮,他一看这几个工人懒懒散散的,不像努力干活的样,就过去问,你们这一天能铺多少块草皮啊?工人说我们这就业余时间出来挣点钱,一天也就铺个两三块。他说你一天能挣多少钱呢?就给60块钱。王永庆说如果一天给你一倍的工资,原先60,我给你120,你能干多少活?他说那我们就使劲,我们一天铺七八块,是原先的三倍半,这效率。

所以你看这种管理方式,咱们不敢说这是王永庆在世界范围内独创,但是怎么把它执行下来,这是他的独门之秘。

再一个,王永庆在管理当中有一个非常狠的一招,叫午餐汇报制度,什么叫午餐汇报制度呢?每天中午吃中物饭的时候,企业一般吃工作餐,这些中层管理干部以上的,都聚集到会议室一起吃盒饭,人家王永庆也来,也吃盒饭。可吃饭这个过程那可不是嘻嘻哈哈的一次聚会,王永庆会突然指着某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向他问一个问题,就是他管这一块的问题,你想,他要不研究明白,让老板这么问,容易就给问倒。所以逼的这些中层管理干部一个个兢兢业业地研究,就怕老板给问住,就这样还经常被问住。你比方说,他问说你这个,进来这个椅子,里边这料是泡沫的,那填充这泡沫呢,你们以前不得花60块钱嘛,这成本,能

不能降低一下,我听说有40块钱就能降低,这中层管理干部就说有有有,我们现在正准备着呢。他说可市场上收这废泡沫是20块钱一斤,你能把成本降低到20吗?这一下就把中层管理干部给问愣怔,哎哟,没研究过。王永庆就说了,你一天长个脑子研究什么了?你根本就没有仔细研究这个。

你看,这就是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几乎王永庆每次午餐汇报制度里,他都会以这种直抓问题本质的方式质问其中一个管理干部,所以管理干部们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那是不敢大意。所以有人说台塑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常年都有胃病,那是啊,你这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吃的东西更好消化,血液得往胃部集中,让王永庆一问,你得积极思考,这血液都跑大脑里了,这消化能好吗?所以午餐汇报制度很多人觉得挺残酷,但这个也确实是王永庆搞压力管理的一个方式。

王永庆另外一点非常高明的,那就是对人才这种发现上。他说有的时候管理人员总埋怨,我这儿没人才啊,没招来人才,你埋怨这个干嘛?人才为什么不来,就两点,第一个,你这个整个公司的管理体制能不能容下人才,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你是不是梧桐树。

第二个,你这里有没有伯乐,你得会认得人才,你这个管理干部本身当家这位就得有这个见识。而且王永庆提倡什么呢?公司里头人才可以互相调动,你最好找自己公司人,你认为你这岗位缺什么人,你相中了公司哪部门的人,你跟我提,我帮你去挑,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他熟悉环境,上手比较快,第二个,节省了培训成本,所以眼下咱们金融危机来到的时候,不少企业说,我引进不了人才了,我的成本也不够,有的还想裁员,你别急,你内部挖潜,这个潜力可以说非常巨大,等于王永庆在这儿给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而且王永庆本人把人才分成多少种,咱们说这一个人是个人才,基本就两方面,一个他有能耐,这是才,再一个,品行好,叫德。

王永庆把人分成这么四类,第一类叫德才兼备,德也好,才也好,那我就得重点使用。

第二类人是什么呢?有德无才,品行真好,但能耐差点,怎么办?叫培训使用。

第三类人有才无德,这类人怎么用呢?限制使用。

最后一类人无德无才,无德无才你把他招进来干嘛?我得追究你这个管理干部的责任。

所以看看,他说这三点很重要,有德有才,重点任用,有德无才,培训任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我想这三条对我们现在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管用的。

主持人:咱们前面说过,王永庆,世界级的大富豪,资产就大了去了,在一般人想像当中,这么有钱,你过点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的日子也是很正常的,可是恰恰相反,王永庆在台湾,他的抠门,他的节俭,和他这个经营之道同样为人津津乐道。关于他抠门的故事,在台湾流传的非常广泛。其实王永庆的后人也证实,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真事。

你比方说我给大伙儿举个例子,王永庆喜欢喝咖啡,喝咖啡知道啊,先把咖啡倒进去冲水,然后再往里加奶精,王永庆怎么加奶精呢?这不奶精盒在这儿吗?往咖啡杯里倒,倒净了放在一边,然后把这咖啡拿起来,往这奶精盒了倒点,涮一涮把这奶精涮干净了再倒到咖啡杯里,一点都不浪费。你能想像这是个亿万富豪平常干的事儿吗?

具体到他自个儿身上更加节俭,王永庆有一个习惯--长跑,有一阵锻炼的比较狠,比重下降,腰围就变小了,西装穿到身上显得松松垮垮的,就这么着,找了一个好裁缝来了,这裁缝一看,给你量量,王永庆说来吧,量量我的腰身。量完以后,本来裁缝以为他要做两身新的西装,没想到,这王永庆把这个柜门打开了,从里面拿出三四身旧西装,你把这个给我改改,腰身给我弄弄。这裁缝就乐了,您这么有钱,怎么还穿这旧的,王永庆说你看这衣服多心啊,我没穿过几回,这扔了多可惜。

王永庆就是这样,生活当中处处节俭,一个毛巾陪了他,能陪 20年。其实不仅仅是他对自己这方面节俭很注意,他同时也要求员工,甚至亲人也这么干。你比方他到工厂去一看,有的工人戴着手套,上工的时候,手心这儿,手套使长了,磨窟了,再磨里头就肉了,就把这手套扔了。王永庆一看说这可不行,把手套捡起来,你不是手心碰着机器容易磨坏吗?这手套这块那个窟窿,你把它倒过来,这窟窿不在手背上了吗?这不又是好的了吗?你不能接着用吗?你看,这个地方他都特别注意。

就连王永庆最疼爱的一个女儿,王雪玲出嫁了,王永庆给的什么嫁妆呢?先签个单子表示,你这辈子只要你说上学,学费都老爹我这儿出。再一个,送给她一个什么呢?送给一个刮胡刀,什么意思呢?你的女婿我也看了,一脸胡子,你别再新买刮胡刀了,就搁这个给他刮,还省钱。

他女儿结婚那天手里抱着一束鲜花,这鲜花都是货比三家,在最便宜的花店里买来的。大伙儿看看,人家王永庆节俭到什么程度。有人说这么抠门,是不是对谁都抠?不是?王永庆致力于公益事业不是一年两年了,你比方说他在台湾,后来在大陆都建了长庚医院,这钱都是他拿的,去年咱们汶川地震,王永庆捐了一个亿人民币来救灾,就是说慈善事业上他是不肯人后的。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忠诚度自然提高。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他只比别人多做了一步,却成就了他一番伟业.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所买的不仅仅是米,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如果去衡量服务标准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为客户着想,还要在客户的利益上,为客户考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客户带来任何困扰。要让你的客户每多花一分钱,都能获得多一分的价值。

号去世的,享年92岁,一般人到了92岁这把年纪,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王永庆不是,他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5月19号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呢?我估计大多数观众朋友们不知道,可能有一些喜欢中国足球的观众朋友说我知道,1985年的5月19号这一天,咱们中国足球队在工人体育场1:2输给了中国香港队,历史上管这段叫做

为什么德克萨斯州人管5月19号叫王永庆日呢?这是因为在 1983年的时候,这个王永庆在德克萨斯州的休士顿这个城市,建造了一个世界上当时最大的PVC加工厂,可以说给德克萨斯州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如果要到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你问哪个中国人最有名,当然当地会说姚明,休斯敦火箭队,但你接着要问企业界谁最有名,恐怕在当地企业家眼里,王永庆是最有名的。那么说这王永庆了不起到什么程度呢?他在1954年建立的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是下辖9个分公司,总共有7万多员工,这买卖遍布世界各地。

月15号去世的,享年92岁,一般人到了92岁这把年纪,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王永庆不是,他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有人说你《财富故事会》怎么今天想起来提这位来了呢?王永庆这个人,他一生当中,这70多年的经商经历,可以说充满了坎坎坷坷,他本人也渡过了无数次的危机。眼下咱们也知道,我们正面临着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很多搞企业的,做商业的人说这危机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可怎么渡过去?我们回过头看看人家王永庆一生,人家是怎么渡过这些危机的,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来讲,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这种现实意义。

那么王永庆当年有过无数次的危机,他本人形成了一套渡过危机的理论,他管它叫什么呢?叫

当时那个时候是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台湾,当时正是日军控制的这样一个政治局面,粮食得实行配给制,你一家一户该吃多少粮食,人家给你配,家家户户没有多余的粮食,你说用什么来喂这些家禽呢?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就把家禽散养,你们自个儿出去找食吃去。

那么王永庆发现了这个机会之后,就说各家养的家禽都精瘦精瘦的,他就把这些家禽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回来自个儿养,说你这粮食也不够,你用什么喂呢?他除了自己碾下这些废米以外,他专门收购,你这不是种蔬菜的菜农吗?剩下那些破菜叶子,或者菜根不要了,他把这个收过来,然后碾碎了跟米和一块喂这鹅。

你想原先这鹅饿的没什么吃的,这一下可算有吃的了,就跟北京烤鸭最早那种添鸭似的,使劲使劲往里吃。结果这鹅没两三个月,迅速之间增肥,就催肥了。

王永庆他最早说这个

比方说现在眼下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可能对有的企业恰恰正是发展自个儿企业的机会,为什么呢?你这时候扩建,能够有资金扩建,然后这个企业各方面理顺,你需要一定时间,等你把这个理论期渡过的时候,金融危机也过去了,你可能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就好象那瘦鹅逮住这些米、白菜叶子吃一样,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胖鹅。

另外一点王永庆发现,你比方说这些农户他在饲养家禽的时候,其实这些人也有这些资料,就是说我买了一些白菜叶子,我弄点米什么的喂他,可是很多农户没想到。所以说这个饲养不是说你这鹅真就没吃的,而是你农户的饲养方法有

问题。由这个,他推广到一个企业,在渡过危机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不是说你的员工不努力,这些员工太挑剔,要求工资有多高,不是这个,主要是你的老板有没有这能耐,你的老板没发现渡过危机的一种恰当的方式。所以说这个对于危机过程当中的企业非常关键。

我说到这儿,咱们很多观众可能说,哎哟,王永庆这人挺了不起,这

主持人:王永庆他出生在台湾,1917年1月份出生在台北县新店镇一个叫直潭的小地方,他祖上是咱们福建安溪人,祖上来到台湾干什么呢?种茶叶。咱们经常喝茶的朋友知道,他老家福建安溪这块出一种名茶,就是我现在茶壶里泡的这个,铁观音,味道非常好。

他祖上到台湾,最开始也是以种乌龙茶为生,可是后来种茶当时这买卖也不好做。等到了王永庆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加上他父亲,起五更,爬半夜,糊口都困难,所以没办法,王永庆打小的时候,念完小学就得出来打工,来缓解家里这种经济状况。

当时王永庆被家里送到离家乡挺老远的一个地方,叫嘉义县,到嘉义县干嘛呢?给一个米店当学徒。但王永庆这个人天生就有经商的头脑和感觉。在那儿当学徒,那年他15岁,学徒当了一年半左右,王永庆就琢磨,这米店也没什么特殊的,不就把米进来,然后再卖给这些需要米的人吗?就这么着,干了一年半学徒,王永庆回了趟家,跟自个儿爹那儿借了200块旧台币,拿这个当本钱,回到嘉义这个地界上就开了一家新的米店。

当然了,200块钱本钱太少,这米店的规模也不大。那么刚一开张的时候,王永庆犯难了,为什么呢?这个米店一个地方有固定的客户,比方说我就到你这个地方买米,我到老王家,他到老张家,你新开的米店不像人家原先那个有固定的客户源。所以这个时候他这米店长时间就打不开局面,没有生意,可以说王永庆在经商的第一步上就碰到了一个令他非常头疼的危机,那怎么渡过去呢?这王永庆非常善于观察,他就走访各家米店,他过去也当过学徒,他就发现,那个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怎么想起这句话呢?就说这米店卖给各客户的米,里面沙子粒、小石头粒都有,一般店里不会承担给你往出挑米这个责任,这个时候王永庆就琢磨了,有的家拿回去,一遍两遍地往出挑,我要是事先给他挑好了,人家省了一遍事了,买我这米回去,搁水冲一下就可以进锅里煮饭,这不等于给客户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吗?

想到这儿,王永庆是想到哪就做到哪,跟伙计一商量,咱们也别嫌费事了,晚上咱晚点睡,早晨早点起来,咱把这米挑的干干净净的。

大伙儿这么想,你要是去买东西,一样的价,这个给你弄干净了,那个里面沙子什么都有,你买哪个,你当然就买他的。王永庆当时就靠这个,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培养了不少客户,人家买米到他这儿买了。

时间一长,王永庆又发现了,我得建立这客户档案,怎么回事呢?这客户好不容易揽回来了,我别让他跑了。你比方说这家家里四口人,一个月得买多少米,王永庆这心里有数,赶紧记下来,老张家,张三一个月用多少米,而且上次他这米吃到什么时候没了,这回该什么时候来,我这时间都有照。再加上那时候那人困难,有的时候来买米,没钱怎么办呢?我赊帐,这赊帐你就涉及要帐问题,你看赊的时候容易,要的时候可难,有时候容易伤和气。这时候王永庆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在每个客户档案上面,米,各种资料,他下边都写上,这家人谁挣工资,哪一天开支他都写上,你刚开支了,我第二天到你家收米帐,你兜里还有钱,咱还不伤和气。

所以从这几点罗到一块,王永庆就细密地建立了各个客户的一个服务档案、客户档案。大伙儿琢磨琢磨,我说这个事,这是王永庆十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1935年年后,你琢磨琢磨他这个服务意识、他这个档案意识建立的多早,这是王永庆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有人说王永庆这么干,跟大家说实在的,你只要是开店指着回头客,你一定得这么干,这个买卖道可不仅仅是说王永庆发明的,这个其实在我们这边,很早,走江湖的,干各种买卖的都会这个,这叫什么呢?用现在的话说叫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你这客户要是我回头客,我在你身上挣的钱不是一回两回,那不定得挣多少回钱,那我就得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个在过去江湖里管这个挣钱叫指杵,木字隔个午间的午叫杵,这种挣钱方式,这叫挣你二道杵、三道杵、四道杵,往下排吧。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现在满大街开美容院的,它也是这个道理。比方说一个女孩进去了,说干嘛?我拉个双眼皮,说怎么了,就业不好就业,我要应聘,得给人家好印象,穷学生,那得,拉双眼皮,我就挣你这一回钱。进来这位,身上珠光宝气的,牵着一条名贵的犬,不用问,这主有钱,拉双眼皮,我啊,甚至我奉送,我白给你拉,但是我告诉你,你这么漂亮,拉完双眼皮不算完,你又得垫鼻梁,又两边削颧骨,你还得隆胸,一系列的,也就是说他用拉双眼皮当做诱饵,后面挣你二道钱、三道钱、四道钱,所以这个细水长流,可持续发展,这是过去江湖跑买卖的一个基本道理。

当然,王永庆当年不可能知道这个,可是他凭着自己对生意的感悟,就知道这回头客我得细水长流,提供最好的服务,然后建立客户档案,能让你长久地到我这儿来买米。所以从这点来说,王永庆那绝对是天才。可是你买米店,你能挣多少钱呢?王永庆后来买卖干的这么大,世界各地都有他的买卖,他到跑到福布斯富豪榜上去了,那他后来靠什么发的财呢?

主持人:这王永庆这米店开了有些年,后来他这米店开不下去了,怎么开不下去了呢?因为这个时候,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接近尾声了,日军控制了整个台湾的局面。由于形势越来越紧张,粮食供应也越来越紧张,人吃都不够吃呢,这开米店供给就成了问题了。没办法,王永庆把米店给关了。

接下来干什么呢?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那么当时台湾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光复期,那么这个时候各个行业都在欢庆,抗日战争获得了伟大的胜利,那么原先台湾岛内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现在呢?百废具兴。

咱们知道,一面临百废具兴的这个局面的时候,恐怕大兴土木就不可避免,哪个行业或者社会,它正处在兴旺发达阶段,头一件事一准是要盖高楼大厦,把建筑先弄起来。咱不少朋友,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你看,百废具兴之后重修岳阳楼,所以大兴土木成为一个必然。这时候王永庆就发现,这里边有商机,干嘛呢?他干木材生意,现在话说就是建材生意。结果这个使他短时间之内大发特发,他人生真正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时候弄到手的,弄了多少呢?据说那个时候王永庆就挣了将近有 5000万新台币,不得了的一个数。

那么木材挣钱,你王永庆看见了,别人也看见了,一来二去,进这行的人是越来越多。就这么着,买卖越来越不好干,王永庆一看不行,我收手吧,我再找别的项目。可这段时间,当时的台湾有了一个想法,为了发展经济,一看台湾这各个行业百废具兴,那得要什么?基础的原材料和以及在基础原材料上,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成为当时台湾经济急需的应该首先发展一些基础的原材料、化工这方面的产业。这个时候一个新名词在整个台湾岛内开始盛行了,叫什么呢?叫PVC,英文字母PVC,说什么叫PVC呀?用化学来说的话,所谓的PVC它其实就是乙烯。

咱们过去大庆开石化厂的时候,咱们有不少朋友知道什么乙烯一厂、乙烯二厂,这是一种化工合成材料,老百姓通俗话讲就是塑料,这塑料咱们大伙儿知道,在生活当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是PVC作为这种塑料产品,它有一点,它不包括盛着食物和药品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这PVC里边加入了一些有毒的添加剂,它只是适合工业和民用,比方说咱们自来水的水管、塑料管,这都是 PVC

原料弄的。你看我现在给大伙儿说这PVC,咱们可能很多观众朋友还似懂非懂的,当时这个词对于王永庆来讲绝对新词,以前听都没听过,什么PVC,不知道。可是当时一宣传这个,王永庆留神了,合成材料,这要是工业、轻工业大发展的话,这个材料大行其道,肯定挣钱。所以当时王永庆问了很多专家,在他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商机。这时候王永庆就找了一些朋友融资,自个儿没有这么多钱,然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援助,有67万美金,他自个儿融资,融资了50万美金,搁在一起100多万美金,当时就建立了一个PVC厂。

这厂子是弄起来了,可接下来他就犯了难了,他这厂子整个的产量也一个月不过就100吨 PVC,这100吨照理说,台湾岛内完全能够消化,你像有的要做塑料盆的,有做什么塑料窗帘的,干这个的,完全可以把他这原料消化,可是他这个价钱比较贵,有的厂子一琢磨,我进口PVC也比你这个便宜。所以说他这个一个月生产100吨,最后卖出多少呢?连20吨都没卖上,这下王永庆碰到人生一个非常大的危机,怎么办呢?王永庆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说你看日本,一个月产3000吨以上PVC的厂子不少,而日本人才有多少人呢?日本人口当时不过是台湾的10 倍,所以这么一琢磨,王永庆明白,我这个不是说是台湾岛内消化不了,关键是我这个玩意儿卖得贵,人家进口都比我这便宜,我这成本太高,我就得卖这么高,怎么办呢?我要想挣钱,我就得让它价降下来,摊低我的成本,怎么摊低呢?咱们大伙儿知道,这套设备你生产100吨是它,你生产1000吨也是它,产量越大,每个单位产品的价格就越低,这行话叫摊低成本。所以王永庆一琢磨,市场肯定有,有这种需求,我就把我的产量扩大。他这么一琢磨,他就要继续扩大产量,可把跟他合作这些伙伴吓坏了,说你是不是有毛病,咱现在一个月你产100吨才卖20吨不到,你还扩大产量,这不作死吗?这样一来,跟他合作的人都不肯合作了。王永庆一看这真是个好机会,你们不合作吗?那也不要紧,王永庆那边变卖家产融资,就把在1954年成立这个叫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本来是合资的,他一人,你们都撤了吗?那我拿过来,这公司就变成他的独资企业。

说到这儿,咱们可能有的观众朋友说,说这个过程在我们做生意搞企业的时候也经常常见,确实,这也是生意经里面的一部分,什么意思呢?我开始融资,只要我最懂这技术,我掌握这核心资源,我所有融过来的钱,哪怕你跟我合伙、合股,之是用来干嘛呢?降低我的风险。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他找身边的人和他合作,干嘛呢?他从某个制药厂进了一种新药、特效药,他找你合作,在几个县城租柜台、打广告,卖这药。我看到这情况,我就跟他说,我说你这主意挺高,为什么呢?你不知道这个药能

不能挣着钱,但是就你能进来这药,别人进不来,你拉别人合伙,多拉了一个人,就等于摊低了你50%的风险,要俩人跟你合作,你就摊低70%的风险,一看要不挣钱,他们帮你赔了一部分,要挣了钱呢,那好,就你能进来这药,人家俩不掌握核心资源,你可能一脚把他蹬开,你自己独占这好处。当然这么说,多多少少有些刻薄,赵本山他电视剧里不是讲吗?什么叫商人?就是经常让人受伤的人,但是咱们不提倡这个。可是在生意经里面确实有这么一条。

结果后来,王永庆一步一步的,就打开了PVC的销路,这一下生意是越做越大。

咱们前面提到王永庆的

当然了,王永庆不满足于此,他也想到,我在台湾岛内这些资源,我也要更好利用起来,所以他也召集,再回到台湾岛内,把PVC产业进一步扩大。可是你别看他在美国顺风顺水,回到台湾岛内继续扩大PVC生意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大麻烦。

那么各位,他回到台湾岛内,碰到了什么样的大麻烦呢?

主持人:我们上期节目给大家说到了台湾的大富商王永庆,为了建PVC厂,他自己在1979年年后到美国去考察,利用那边石油危机这样一个机会,到美国去抄底,最终顺风顺水地在美国休斯敦建立了一个世界PVC产量最大的这么一个厂。

那么王永庆他自己不满足于这个,他也时刻琢磨,在台湾岛内能够进一步扩展自己这方面企业的规模,他就想到,我得在台湾这儿选址,再建新的厂,他要建个什么厂子呢?这个厂子全称叫第六轻油裂解厂,这也是PVC企业扩张过程当中第六个比较大规模的厂。

在正常人眼里看,你说你这王永庆有这么大能耐,在美国这边都把这企业弄下来了,都没问题了,那回到自己本乡本土,更应该顺风顺水,得到各方面支持,可没有想到,恰恰相反。王永庆回到台湾,他首先考虑的是在台湾一个叫宜兰县的地方,这个地方靠海,他觉得这个地方建厂子不错。

本来他想宜兰县这个地方生产总值各方面也挺低,老百姓日子不是太富裕,我到这儿来建厂子,我用当地人,我能给你解决一万多个就业机会,这可以说对当地来讲是个好事,对企业来说,这个地方人力成本跟土地成本相对都比较低,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叫双赢,这种好事谁会不干呢?没想到,宜兰当地人,大多数人坚决反对他在这儿建厂,而且媒体一报道,很多台湾的民众都纷纷反对,不能在这地方建厂子,你这厂子是污染,重污染。说实在的,咱们大家也都知道,这种PVC,塑料类型的工业,你要说一点污染那也不现实,但是王永庆那个时候,他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降低污染度,而且他也主动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这种企业污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即使这样,很多台湾民众依然不能允许他在宜兰这个地方建厂。

这个当时台湾不少民众开始反思,就说是这个社会时代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那么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我们钱挣多了,生产也发展了,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台湾人发现,自己丢掉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包括青山绿水,这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那么当时反对王永庆在这儿建厂最激烈的是宜兰县的县长,叫陈定南,这个陈定南当初还在他的台塑集团里面当过员工,也就是说这王永庆是陈定南以前的老板,后来陈定南从他这个集团里出来,又考了法学硕士,然后当上了这个宜兰县的县长,经过选举。那么他非常激烈地反对王永庆在这儿建厂。最后两个人的交锋形成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场面,王永庆是1986年9月30号申请的在宜兰这建厂,这事经过一多年的媒体的炒作,在1987年12月13号这天,就在台北的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两个人辩论的场面,一个主持人坐在中间,这边王永庆,这边陈定南,两个人就应不应该在宜兰这个地方建第六轻油裂解厂,建成六轻,两个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个辩论场面非常精彩,后来电视台是录像播出,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那么现场情况是什么样呢?两个人往这儿一坐,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互相较劲,也心里不愤,为什么呢?不同立场,陈定南代表什么?代表宜兰县的县域经济跟自己的政治前途,王永庆代表什么呢?他自个儿的台塑集团,同时他要为台塑集团的股东和几万员工负责任,这是咱们发展的大事,两个人一上来就这个问题交锋。

当时人家陈定南首先就提出来,我为什么不同意你这六轻在我们宜兰建呢?我有我的道理。第一个呢?我们宜兰有一个整体发展的规划,我们这个地方是确定以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为主,我们靠着海,不是工业是我们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二个,我们宜兰这个地方地形特殊,这面对着大海,这面三面环山,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这么一个平原地区,这就出现问题了,你比方哪块有什么污染的话?三面环山,这风进不来,散不出去,所以一旦形成污染,就我们自个儿这地方倒霉。

再有一个呢,宜兰这个地方老百姓靠什么过日子呢?农牧渔业,基本就是出海打鱼,像这个。你这要建厂,要造成海水污染了,我们还打什么鱼啊,打上的鱼谁敢吃啊?就把我们原来传统的产业给糟蹋了。所以说基于这三点,我们这宜兰不能同意你建这个六轻。

王老板一听到这个,沉吟半晌,没说话,拿出一组图片,大伙儿看,你们不是担心我这企业会给你们带来污染吗?你看这是我们在美国建厂的一些图片,和在美国建厂的一些数据,人家德克萨斯州人也不是吃素的,人家也知道 PVC厂是有污染的,可是你看我们这标准,我们这建厂都合乎他们的规格。我们在美国能做这么好,在台湾岛内我们当然可以做的更好了。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还给你解决那么多就业机会,帮助你这个地方大发展,还不会带来什么污染,你看我们这儿做的很好,你有什么理由反驳我?这时候陈定南微微一笑,说你甭拿这个糊弄人?为啥呢?数据在那摆着呢,世界各地,只要是这类厂子,最多是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你说一点污染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当初你王老板不是说了吗?如果宜兰人,如果90%以上同意建厂,你才能来,行,你要敢这么说,咱们就这么办,咱们让所有的宜兰人来一次投票,你看你支持率多高,达不到90%你就甭来。

这时候所有的电视观众都看,你王大老板怎么解开这难题。王永庆当时要我说这个大富豪,脑炎各方面转的快,他没有就这俩问题接着纠缠,为什么呢?如果真要是老百姓投票的话,想达到90%,那是太难了,甭提说话这是反对你做,支持你做,你到90%都难。

这个时候王永庆他说了一句什么呢?说我们今天咱们俩能坐在这儿探讨建六轻厂的问题,咱目的是什么呢?老祖宗说,求同存异,咱最后目的要能谈成是最好的,假如你坐到这儿你就说,我就反对你这个,我就不同意你这个,为反对而反对,咱们还有什么必要坐在一块呢?你可以说你这个地方假如建厂有什么样要求,你希望我们做到什么样,如果做不到你们就走人,能做到你就接纳我,你拿出个标准,这才像谈的样子,这立意没有说你对我就错,我对你就错,咱在一个棋盘面上,你往前进一尺,我往后退一尺,咱们得谈啊这个,你这态度反对反对反对,不行不行就不行,这不对啊。所以就等于把这个话题又抛给了陈定南。

陈定南听了他说的,也是半晌无语,接着他又拿出来,说你看这是我们宜兰这些年的规划书,我们老百姓就反对这个有污染的,你现在说没污染,将来怎么办?我能最后打保票你就这个那个就一定能达到这标准吗?

这个时候,陈定南说完这话不怎么吱声了,王永庆这便几乎电视镜头都给他一个人,他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发展工业经济跟环境之间的关系,怎么才能做到双方都双赢,如何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他也对陈定南如此坚决的反对感觉不理解,说你宜兰这个地方要想发展,你琢磨琢磨你有什么资源呢?整个台湾岛内水果、蔬菜,就这点玩意,你要真想成为亚洲经济腾飞的这么几小龙,那个龙什么的,你非得走工业化道路,而我现在做的就是帮助你这地方走好这工业化道路,咱们共同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共同的目的是降低污染,降低污染不光是你们的目的,也是我的目的。结果他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也确实在电视里面打动了不少人,但是陈定南说了,我代表背后宜兰这40多万乡亲,他们不同意,我这儿就不能吐口。结果这次辩论的结果是双方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在宜兰人坚决反对之下,这王永庆在宜兰这地方建六轻这个目的就没有达成。后来他把这个厂子换到了台湾的另一个地方,结果这些年发展的很好,这个地方也没有出现什么污染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今天用这么多笔墨来说这场环保之间的大争论呢?其实也是,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应该本着当地绿色GDP的目的,而不是就追求自个儿政绩,就是说你发展了经济,是不是青山绿水都毁坏了,这样子孙后代是不会答应你的,这等于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所以作为一个地方官,一定要维护地方的长久利益,而不是就看眼前。那么作为企业来讲,像王永庆这样的,列出了大量的证据,我尽到我的社会责任了,我把你这个地方既发展经济,又保你青山绿水,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像有的企业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在这儿挣了一把钱,随便排污,那恐怕就不是企业担当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王永庆他的台塑集团就已经开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企业应该怎么样跟地方实现共赢,所以我说这场大辩论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主持人:王永庆在美国建厂顺风顺水的,没遇着什么麻烦,本来想把这股劲头好好回到台湾岛内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厂子,而且也为家乡人们造福,可没想到碰着这么大一个麻烦,宜兰县从县长到下面老百姓坚决反对你在这个地方建厂,这可称得上当面一闷棍,背后一板砖。

王永庆当时就琢磨了,我这六轻厂建还是不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股东大会已经开了,投资已经弄出来了,设备从国外都买进来了,这个时候想停停不下来,怎么办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再换地方吧。就这么着,王永庆

带着他这么大堆资料,包括在电视辩论里面露出的那些数据、什么技术手段,真就说服了当时台湾岛上的另外一个地方,把厂子就挪到那儿去了。

结果在那儿建厂子,一连着好多年,大家一直担心的会造成污染的状况没有出现,而且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因为这个还比过去好过多了。所以从那以后,王永庆在台湾可以说声誉更响了,大家更佩服他,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做到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跟您说吧,有个统计,这个台塑集团的总产值占台湾整个总产值,有那么一个专业的术语,用英文字母代替叫GNP,11.8%。有人说你说悬了吧,那么大一个台湾岛,这台塑集团就占了它十分之一往上的产值。各位有所不知,我说这可不是GDP,咱们大家听习惯了GDP,这叫GNP,什么意思呢?GDP是咱们,比方说咱们这儿 GDP,中国人自个儿生产出来的产值,再加上外资在中国国内投资,最后产生的产值,这叫GDP。GNP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个儿生产的产值,再加上我们中国人投到国外投资产生的产值,这个叫GNP。

也就是说GDP是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GNP是我这块土地发生的也有,我投资海外的也有。所以你这么一看,王永庆在美国,在世界各地这些投资发挥作用了,揉到一起,占整个台湾GNP的11.8%,这个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可信的数字,从侧面也反映了王永庆这台塑集团对台湾整个经济的影响。

王永庆的管理他的特色是什么呢?咱们这里边得给大伙儿说一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比如说王永庆他发明了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考核标准,叫利润中心制。什么叫利润中心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次王永庆到他下边的一个企业去,发现有几个工人正给这企业的一片绿地上铺草皮,他一看这几个工人懒懒散散的,不像努力干活的样,就过去问,你们这一天能铺多少块草皮啊?工人说我们这就业余时间出来挣点钱,一天也就铺个两三块。他说你一天能挣多少钱呢?就给60块钱。王永庆说如果一天给你一倍的工资,原先60,我给你120,你能干多少活?他说那我们就使劲,我们一天铺七八块,是原先的三倍半,这效率。

所以你看这种管理方式,咱们不敢说这是王永庆在世界范围内独创,但是怎么把它执行下来,这是他的独门之秘。

再一个,王永庆在管理当中有一个非常狠的一招,叫午餐汇报制度,什么叫午餐汇报制度呢?每天中午吃中物饭的时候,企业一般吃工作餐,这些中层管理干部以上的,都聚集到会议室一起吃盒饭,人家王永庆也来,也吃盒饭。可吃饭这个过程那可不是嘻嘻哈哈的一次聚会,王永庆会突然指着某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向他问一个问题,就是他管这一块的问题,你想,他要不研究明白,让老板这么问,容易就给问倒。所以逼的这些中层管理干部一个个兢兢业业地研究,就怕老板给问住,就这样还经常被问住。你比方说,他问说你这个,进来这个椅子,里边这料是泡沫的,那填充这泡沫呢,你们以前不得花60块钱嘛,这成本,能

不能降低一下,我听说有40块钱就能降低,这中层管理干部就说有有有,我们现在正准备着呢。他说可市场上收这废泡沫是20块钱一斤,你能把成本降低到20吗?这一下就把中层管理干部给问愣怔,哎哟,没研究过。王永庆就说了,你一天长个脑子研究什么了?你根本就没有仔细研究这个。

你看,这就是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几乎王永庆每次午餐汇报制度里,他都会以这种直抓问题本质的方式质问其中一个管理干部,所以管理干部们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那是不敢大意。所以有人说台塑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常年都有胃病,那是啊,你这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吃的东西更好消化,血液得往胃部集中,让王永庆一问,你得积极思考,这血液都跑大脑里了,这消化能好吗?所以午餐汇报制度很多人觉得挺残酷,但这个也确实是王永庆搞压力管理的一个方式。

王永庆另外一点非常高明的,那就是对人才这种发现上。他说有的时候管理人员总埋怨,我这儿没人才啊,没招来人才,你埋怨这个干嘛?人才为什么不来,就两点,第一个,你这个整个公司的管理体制能不能容下人才,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你是不是梧桐树。

第二个,你这里有没有伯乐,你得会认得人才,你这个管理干部本身当家这位就得有这个见识。而且王永庆提倡什么呢?公司里头人才可以互相调动,你最好找自己公司人,你认为你这岗位缺什么人,你相中了公司哪部门的人,你跟我提,我帮你去挑,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他熟悉环境,上手比较快,第二个,节省了培训成本,所以眼下咱们金融危机来到的时候,不少企业说,我引进不了人才了,我的成本也不够,有的还想裁员,你别急,你内部挖潜,这个潜力可以说非常巨大,等于王永庆在这儿给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而且王永庆本人把人才分成多少种,咱们说这一个人是个人才,基本就两方面,一个他有能耐,这是才,再一个,品行好,叫德。

王永庆把人分成这么四类,第一类叫德才兼备,德也好,才也好,那我就得重点使用。

第二类人是什么呢?有德无才,品行真好,但能耐差点,怎么办?叫培训使用。

第三类人有才无德,这类人怎么用呢?限制使用。

最后一类人无德无才,无德无才你把他招进来干嘛?我得追究你这个管理干部的责任。

所以看看,他说这三点很重要,有德有才,重点任用,有德无才,培训任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我想这三条对我们现在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管用的。

主持人:咱们前面说过,王永庆,世界级的大富豪,资产就大了去了,在一般人想像当中,这么有钱,你过点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的日子也是很正常的,可是恰恰相反,王永庆在台湾,他的抠门,他的节俭,和他这个经营之道同样为人津津乐道。关于他抠门的故事,在台湾流传的非常广泛。其实王永庆的后人也证实,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真事。

你比方说我给大伙儿举个例子,王永庆喜欢喝咖啡,喝咖啡知道啊,先把咖啡倒进去冲水,然后再往里加奶精,王永庆怎么加奶精呢?这不奶精盒在这儿吗?往咖啡杯里倒,倒净了放在一边,然后把这咖啡拿起来,往这奶精盒了倒点,涮一涮把这奶精涮干净了再倒到咖啡杯里,一点都不浪费。你能想像这是个亿万富豪平常干的事儿吗?

具体到他自个儿身上更加节俭,王永庆有一个习惯--长跑,有一阵锻炼的比较狠,比重下降,腰围就变小了,西装穿到身上显得松松垮垮的,就这么着,找了一个好裁缝来了,这裁缝一看,给你量量,王永庆说来吧,量量我的腰身。量完以后,本来裁缝以为他要做两身新的西装,没想到,这王永庆把这个柜门打开了,从里面拿出三四身旧西装,你把这个给我改改,腰身给我弄弄。这裁缝就乐了,您这么有钱,怎么还穿这旧的,王永庆说你看这衣服多心啊,我没穿过几回,这扔了多可惜。

王永庆就是这样,生活当中处处节俭,一个毛巾陪了他,能陪 20年。其实不仅仅是他对自己这方面节俭很注意,他同时也要求员工,甚至亲人也这么干。你比方他到工厂去一看,有的工人戴着手套,上工的时候,手心这儿,手套使长了,磨窟了,再磨里头就肉了,就把这手套扔了。王永庆一看说这可不行,把手套捡起来,你不是手心碰着机器容易磨坏吗?这手套这块那个窟窿,你把它倒过来,这窟窿不在手背上了吗?这不又是好的了吗?你不能接着用吗?你看,这个地方他都特别注意。

就连王永庆最疼爱的一个女儿,王雪玲出嫁了,王永庆给的什么嫁妆呢?先签个单子表示,你这辈子只要你说上学,学费都老爹我这儿出。再一个,送给她一个什么呢?送给一个刮胡刀,什么意思呢?你的女婿我也看了,一脸胡子,你别再新买刮胡刀了,就搁这个给他刮,还省钱。

他女儿结婚那天手里抱着一束鲜花,这鲜花都是货比三家,在最便宜的花店里买来的。大伙儿看看,人家王永庆节俭到什么程度。有人说这么抠门,是不是对谁都抠?不是?王永庆致力于公益事业不是一年两年了,你比方说他在台湾,后来在大陆都建了长庚医院,这钱都是他拿的,去年咱们汶川地震,王永庆捐了一个亿人民币来救灾,就是说慈善事业上他是不肯人后的。


相关内容

  • 王永庆卖米故事
  • 客户管理与服务营销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 金牡丹 9月份金牡丹给相关员工进行了一次<卓越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专题培训其中的一个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王永庆小时候家里贫困人多15岁小学毕业就辍学被父亲送到永嘉县的一个小镇上去做米店的学徒.做学徒几乎没什么工钱每天做很 ...

  • 那些气场强大的客户
  • 那些气场强大的客户 多年前,雷总刚毕业就开始了他跑业务的生涯.当年的雷总在大街小巷留下的是匆匆的身影,骑着二八自行车的年轻小伙,肩上挎着沉重的黑色公文包,从你身边一溜烟擦过时你总是错过了他那张风尘仆仆的脸----当年的他初出茅庐,而他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开着奥迪.奔驰的老板.面对很多派头十足.气场强大的 ...

  • 管理故事-打破砂锅问到底
  • 王永庆的管理哲学:打破砂锅问到底 已故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如何妥善管理庞大的企业?台大国际企业系教授兼台湾大学副校长汤明哲说,王永庆的管理哲学,是点点滴滴地追根究底,不断询问"为什么",采取数字管理,追求合理化的降低成本,也因此让台塑拥有和国外企业管理迥异的制度. "王 ...

  • 15.38怎样做一个好领导
  • 15.38 怎样做一个好领导 领导者--管决策,管理者--管执行. 很多人的角色是不固定的,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就某一岗位来说,对上级你是下级,要服从执行是管理者,对基层你是上级,发号司令,安排任务,你是领导者,对平行部门,你又是同事.而且我们很多又是在基层做非常具体的工作,所以,对"管 ...

  • 台湾富豪王永庆的财富人生
  • 台湾富豪王永庆的财富人生 标签: 王永庆 台湾 富豪 财富 人生 2009-04-03 12:44 5月19号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呢?我估计大多数观众朋友们不知道,可能有一些喜欢中国足球的观众朋友说我知道,1985年的5月19号这一天,咱们中国 足球队在工人体育场1:2输给了中国香港队,历史上管这段叫做 ...

  • 38条世界著名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智慧小故事
  • 38条世界著名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智慧小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 ...

  • 王永庆简介
  • 王永庆"经营之神" 王永庆,男,汉族.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其父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生活颇为艰辛.15岁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便到茶 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 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1954年筹资创办 ...

  • 智慧背囊36
  • 张崇铭的推销理念 推销三部曲 [让客户感到你非常关心他的利益,是说服客户最好的利器.] 凡德汽公司总经理张崇铭销售汽车近三十年, 他在民国四十八年 时,每月只卖出六部国产汽车:到民国八十年时,每月可卖出一千部 国产汽车: 目前每年售出三千部以上的 BMW. 劳斯莱斯 (Rolls-Royce) 等进 ...

  • 穷人喜欢富人的样子,富人坚持穷人的生活
  • 穷人喜欢富人的样子,富人坚持穷人的生活 王永庆十六岁的时候自己开了一家米店,经营一年以后有了许多固定的客户,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困境,王永庆用赚来的钱买来了碾米的设备,把米店扩大成了碾米厂. 当时距王永庆碾米厂五十公尺的地方也有一家碾米厂,是一个叫福岛正夫的日本人开的,规模是王永庆碾米厂的三倍.同是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