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易错点总结

民法总论易错点总结

1.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即民法典,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劳动合同及专利确权皆非主体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劳动法和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3. 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以等价有偿为一般,以无偿为例外。

4. 列车一般不存在国籍问题,其适用所在地法律。

5. 税收——经济法与行政法(不平等主体)

6. 国有企业和其职工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动法

个体工商户工作的劳动者与该个体工商户形成的雇佣合同关系——民法

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视机买卖合同关系——民法

PS:国家机关作为平权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是也应由民法调整。

7. 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8. 绝对法律关系基于一定的条件可以转化为相对法律关系,但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只有在所有权的损害已经造成实际损失的情况下方可发生。

9.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同意该未成年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10. 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暂时中

止”而非“终止”。

11. 侵权行为(所以贷款无力偿还不算,应自己承担)发生时<18,诉讼>18,有经济能力——承担民事责仸;无经济能力——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仸

致人损害时>18,有经济能力——本人承担责仸;无经济能力——抚兹人垫付(垫付有困难则延期给付)

12.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疗的除外。

13.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仸,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补偿。

14. 监护资格不能因为监护人的自行辞职而终止必须经由人民法院裁决撤销方可。

15. 宣告死亡的申请人范围与宣告失踪的申请人范围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即顺序在前的申请人之申请权,有排他效力。

16.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民事行为未必有效。

17.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

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18. 胎儿继承权问题:胎儿出生后是活体的,即享有继承权;如果是死体,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即由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分割。

19. 合伙的财产为共有财产,合伙人之间形成共有关系,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当合伙人之一对外转让自己的合伙财产时,其他合伙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20. 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仸。

21. 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

22. 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者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对原合伙人的债务,应当承担清偿责仸;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仸。

23.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由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人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

24. 一个合伙人或数个合伙人在执行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仸或者无限连带责仸,其

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仸。

25. 双重优先权原则,合伙财产优先用于清偿合伙债务,个人财产优先用于清偿个人债务。

26.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旧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仸并依法登记。监事不具有担仸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可能性。

27.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仸——即使超越法人章程的规定,此种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8. 法人的分支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从事与其业务有关的必要的经营行为,但它仍然是法人的一部分,其不具有独立的责仸能力,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仍由法人承担。

29. 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0. 社团法人——财团法人

社团法人是以人的组合作为法人成立基础的私法人,比如各种公司、学会、协会等等,财团法人是以一定目的的财产作为成立基础的私法人。其形态是没有成员的,表现为独立的特别财产,因此不成为“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体”,比如基金会、寺院等等。

31. 法人享有的人身权的种类: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32.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

终止。

33. 法人的分支机构不是法人的机关,法人的机关包括法人的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三部分,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是一切法人的必备机关,权力机关一般不是常设机关,执行机关是常设机关,监督法人是法人的仸意性机关,不是法人的必设机关。

34. 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占有的动产并不能享有所有权,而只能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以及按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

35. 企业法人分立的,其债务应该由分立后的法人承担连带责仸,而不是按份责仸。

36.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的民事权利区分标准是民事权利的作用。

37. 限制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也就限制了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所享有的利益。

38. 绝对权法律关系中权利人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并没有相应的义务。

39. 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40. 《合同法》明确赋予赠与人仸意撤销权,即赠与人随时可以撤销赠与合同,但对于给受赠人造成的期待权的损失,仍需予以赔偿。

41. 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方法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

为。(P40)

42. 形成权也能通过默示方式行使,如:受遗赠人在不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没有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43. 私力救济:请求,自助行为,自卫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我保护措施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卫行为。

44. 民法上的物不能包括五体的权利P67 我国的民法通则未对“物”加以规定

45. 民法上的物必须独立于人体之外,具有稀缺性(空气不是物)

46. 天然孳息是独立的物,在未与原物分离之前为原物的构成部分,因此不能成为孳息(果树上长着的果子不算);天然孳息必须是依照原物的自然属性获得的利益(开采下来的石料不属于劳动成果)。鸡蛋孵出的小鸡属于鸡蛋的转化物,所以也不是孳息

47. 在我国,只有矿藏,水流的性质比较特殊,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森林都可以为集体所有。“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由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48. 货物属于动产,是种类物,是具有高度替代性的替代物。货币为可消耗物。消耗物并非都是替代物,如柴米油盐一旦被个别指定,则不再为替代物。

49. 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

—器官买卖不管当事人能否达成合意,都属于违法。

50. 无权处分时,如果权利人不予追认,处分人事后也没有取得处分权,但是第三人若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仍然可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在权利人追认前第三人有权撤回。善意取得与被代理人追认P75

51. “赠与人为了逃避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如果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应当认定赠与无效。”但在这种情况下,赠与并不当然无效,从本质上说它只是一种可撤销的行为,只有当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时才能认定无效。

52. 显失公平的行为仅限于财产上的行为。

53. “恩惠不能滥施于人”,赠与实际上需要赠与方和受赠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即捐赠行为应属于双方行为。

54. 遗赠默示——视为拒绝;继承默示——视为接受

55. 附条件——或然性;附期限——必然性

56. 被代理人死亡不能当然引起委托代理关系终止

57.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消灭的共同原因是:代理人死亡,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8. 委托是产生授权的一个基础关系,是双方法律行为,而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是代理人取得代理权的必要条件,故委托是基础关系而代理是单方授权的结果,委托合同关系不是代理权产生的基础。

59. 授权代理权的行为既可以向代理人为之,也可以向特定第三

人为之,还可以采取公告方式向不特定第三人为之,委托书授权不明的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仸,代理人负连带责仸,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无权代理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仸。

60. 拾得遗失物和违法所得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61. 物权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行使的物权请求权有: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回复原状请求权。

62. 自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时起,物权发生变动。因继承人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之时发生变动。 63.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追偿。

64. 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所有。在共有关系和租赁关系中,共有人和承租人都享有优先购买权。但对于抵押权人来讲,其仅对抵押物变卖所得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却不享有优先购买权。

65. 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善意第三人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66.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时可以登记,也可以不登记,未经登记则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地役权也是,自合同生效时设立)

67. 转包不同于转让,转让意味着承包人完全退出承包关系,由受让人取代承包人的地位,而在转包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仍然是承包人。

民法总论易错点总结

1.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即民法典,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劳动合同及专利确权皆非主体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劳动法和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3. 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以等价有偿为一般,以无偿为例外。

4. 列车一般不存在国籍问题,其适用所在地法律。

5. 税收——经济法与行政法(不平等主体)

6. 国有企业和其职工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动法

个体工商户工作的劳动者与该个体工商户形成的雇佣合同关系——民法

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视机买卖合同关系——民法

PS:国家机关作为平权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是也应由民法调整。

7. 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8. 绝对法律关系基于一定的条件可以转化为相对法律关系,但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只有在所有权的损害已经造成实际损失的情况下方可发生。

9.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同意该未成年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10. 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暂时中

止”而非“终止”。

11. 侵权行为(所以贷款无力偿还不算,应自己承担)发生时<18,诉讼>18,有经济能力——承担民事责仸;无经济能力——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仸

致人损害时>18,有经济能力——本人承担责仸;无经济能力——抚兹人垫付(垫付有困难则延期给付)

12.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疗的除外。

13.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仸,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补偿。

14. 监护资格不能因为监护人的自行辞职而终止必须经由人民法院裁决撤销方可。

15. 宣告死亡的申请人范围与宣告失踪的申请人范围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即顺序在前的申请人之申请权,有排他效力。

16.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民事行为未必有效。

17.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

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18. 胎儿继承权问题:胎儿出生后是活体的,即享有继承权;如果是死体,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即由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分割。

19. 合伙的财产为共有财产,合伙人之间形成共有关系,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当合伙人之一对外转让自己的合伙财产时,其他合伙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20. 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仸。

21. 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

22. 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者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对原合伙人的债务,应当承担清偿责仸;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仸。

23.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由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人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

24. 一个合伙人或数个合伙人在执行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仸或者无限连带责仸,其

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仸。

25. 双重优先权原则,合伙财产优先用于清偿合伙债务,个人财产优先用于清偿个人债务。

26.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旧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仸并依法登记。监事不具有担仸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可能性。

27.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仸——即使超越法人章程的规定,此种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8. 法人的分支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从事与其业务有关的必要的经营行为,但它仍然是法人的一部分,其不具有独立的责仸能力,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仍由法人承担。

29. 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0. 社团法人——财团法人

社团法人是以人的组合作为法人成立基础的私法人,比如各种公司、学会、协会等等,财团法人是以一定目的的财产作为成立基础的私法人。其形态是没有成员的,表现为独立的特别财产,因此不成为“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体”,比如基金会、寺院等等。

31. 法人享有的人身权的种类: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32.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

终止。

33. 法人的分支机构不是法人的机关,法人的机关包括法人的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三部分,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是一切法人的必备机关,权力机关一般不是常设机关,执行机关是常设机关,监督法人是法人的仸意性机关,不是法人的必设机关。

34. 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占有的动产并不能享有所有权,而只能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以及按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

35. 企业法人分立的,其债务应该由分立后的法人承担连带责仸,而不是按份责仸。

36.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的民事权利区分标准是民事权利的作用。

37. 限制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也就限制了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所享有的利益。

38. 绝对权法律关系中权利人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并没有相应的义务。

39. 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40. 《合同法》明确赋予赠与人仸意撤销权,即赠与人随时可以撤销赠与合同,但对于给受赠人造成的期待权的损失,仍需予以赔偿。

41. 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方法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

为。(P40)

42. 形成权也能通过默示方式行使,如:受遗赠人在不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没有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43. 私力救济:请求,自助行为,自卫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我保护措施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卫行为。

44. 民法上的物不能包括五体的权利P67 我国的民法通则未对“物”加以规定

45. 民法上的物必须独立于人体之外,具有稀缺性(空气不是物)

46. 天然孳息是独立的物,在未与原物分离之前为原物的构成部分,因此不能成为孳息(果树上长着的果子不算);天然孳息必须是依照原物的自然属性获得的利益(开采下来的石料不属于劳动成果)。鸡蛋孵出的小鸡属于鸡蛋的转化物,所以也不是孳息

47. 在我国,只有矿藏,水流的性质比较特殊,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森林都可以为集体所有。“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由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48. 货物属于动产,是种类物,是具有高度替代性的替代物。货币为可消耗物。消耗物并非都是替代物,如柴米油盐一旦被个别指定,则不再为替代物。

49. 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

—器官买卖不管当事人能否达成合意,都属于违法。

50. 无权处分时,如果权利人不予追认,处分人事后也没有取得处分权,但是第三人若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仍然可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在权利人追认前第三人有权撤回。善意取得与被代理人追认P75

51. “赠与人为了逃避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如果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应当认定赠与无效。”但在这种情况下,赠与并不当然无效,从本质上说它只是一种可撤销的行为,只有当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时才能认定无效。

52. 显失公平的行为仅限于财产上的行为。

53. “恩惠不能滥施于人”,赠与实际上需要赠与方和受赠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即捐赠行为应属于双方行为。

54. 遗赠默示——视为拒绝;继承默示——视为接受

55. 附条件——或然性;附期限——必然性

56. 被代理人死亡不能当然引起委托代理关系终止

57.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消灭的共同原因是:代理人死亡,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8. 委托是产生授权的一个基础关系,是双方法律行为,而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是代理人取得代理权的必要条件,故委托是基础关系而代理是单方授权的结果,委托合同关系不是代理权产生的基础。

59. 授权代理权的行为既可以向代理人为之,也可以向特定第三

人为之,还可以采取公告方式向不特定第三人为之,委托书授权不明的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仸,代理人负连带责仸,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无权代理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仸。

60. 拾得遗失物和违法所得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61. 物权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行使的物权请求权有: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回复原状请求权。

62. 自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时起,物权发生变动。因继承人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之时发生变动。 63.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追偿。

64. 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所有。在共有关系和租赁关系中,共有人和承租人都享有优先购买权。但对于抵押权人来讲,其仅对抵押物变卖所得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却不享有优先购买权。

65. 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善意第三人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66.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时可以登记,也可以不登记,未经登记则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地役权也是,自合同生效时设立)

67. 转包不同于转让,转让意味着承包人完全退出承包关系,由受让人取代承包人的地位,而在转包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仍然是承包人。


相关内容

  • 论法人的权利能力之限制(民法总论期中作业)
  • 论法人的权利能力之限制 汪异超 [内容提要]: 由于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有限制的与民法的平等原则存 在矛盾,因而自然人和法人的不平等性也就体现了出来.学界通过两 者分别为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的学说解决了存在的矛盾.然而,本文认为这种学说并没有真正解决其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本文提出了 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 民商法研究生必读书目150本
  • 民商法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国内书目 1.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2.佟柔主编:<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3.江平.张佩霖主编:<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4.马俊驹.余延满:<民 ...

  • 合同附条件解除与约定解除比较研究[注释]
  • [1]谢怀轼等:<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页. [2]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363页:谢怀轼等:<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 245页: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

  • 北大武大法学考研
  • 北大法学考研真题 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2011年法学院法学综合卷考研真题: 宪法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2.我国宪法关于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行政法 3.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试述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和不可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4.根据我国行政法和管理实际的相关实践,试述行政处罚的 ...

  • 广东财经大学
  • 广东财经大学2014年研究生招生申请调剂考生预登记表 考试题型及相应分值: 民法(总论)50分和刑法(总论)50分 (1)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3)案例分析:2题,每题15分,共30分 考试大纲 <民法(总论)> 民法(总论)考试 ...

  • 第一章 税法总论(完整版)
  • 第一章 税法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在2014年<考试大纲>中各个知识点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预计分值2.5分. 最近3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本章是为学习<税法>打基础的一章,但并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点.在这一章 ...

  • 民法总论期末复习题
  • <民法总论>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合计 20分) 1.民事法律关系2.代理3.肖像权4.民事责任5.合伙 三.判断:(每题1分,合计5分) 1."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万民法.( ) 2.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因而也是法律事 ...

  • 民法总论第四版书评
  • 为权利而斗争<民法总论>书评 "为权利而斗争",这已在法学界耳熟能详的六字真言,源自于120多年前德国伟大的民法学家耶林同名著述<为权利而斗争>. "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法不仅是思想,而是活的力量.因此 ...

  • 论雇佣合同
  • 作者:文学国 法律科学 1997年03期 [摘要]此文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角度,探讨了雇佣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雇佣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规范,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雇佣人因受雇佣人执行职务致他人损害的归责原则进行了研究.作者考查了英美法.德国法和我国台湾民法关于雇佣合同的立法例,比较分析了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