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襄阳五中

赴襄阳五中、三中考察学习报告

10月9日至10月10日,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室及三所省级示范高中的校长、教师一行13人到襄阳五中、三中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我校徐红山、涂光熠、杨良刚三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现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报告。

一、考察流程

10月9日上午我们一到襄阳五中就进入课堂,听了第3节课。第4节我们分别与对应的学科组交流,下午聆听襄阳五中领导关于教学管理的面对面的口头报告,之后参观五中的校园。10月10日上午8:30—10:30聆听襄阳三中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之后,与对应的各学科组进行了交流,下午在襄阳三中听课。

二、个性和特色

首先说说襄阳五中的特色:

一是2013年高考上一类线1290人,上清华北大36人(整个襄阳52人)。今年高一共31个班,5个A 班,9个B 班,16个C 班,一个阳光班;高二、高三都是30多个班,每个班最少80多人,一般是90多人。2013年高考奖金255万。

二是高三与夷陵一中、钟祥一中联考,一个半月或两个月联考一次,如遇到八校联考,三校联考往下顺延,出题由最棒学科所在的学校完成,比如英语总由夷陵中学出题,因为夷陵中学英语超强。

三是教务处定课时计划,各年级组排课表。

四是从2013年开始,自己编资料,稿费和资料的利润由备课组直接发给同学科教师。 五是教师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学生管理以班主任为核心。

六是学生放学吃饭的时间不一样,比如中午高三放学11:50,高二12:00,高一12:05;下晚自习高一9:40,高二10:00,高三10:30。

七是每个寝室住6个学生,条件非常好。

八是国庆节高一、高二放3.5天,高三2天,但有的班主任通知本班学生提前1天、2天到学校给学生上课。

九是高三文综理综考试从10月开始,他们开学至今,平均每科已做了15套题,采取题海战术,但不是每张试卷都讲(因为时间紧张),不讲的把答案发给学生。

十是年级主任每天必须八转:起床转、早自习转、中午转、自习课转、就寝转等,但年级主任只允许搞一届,因为太废身体了,想再搞一届也不行,年级组成员由年级主任任命、年级主任安排谁带什么班谁就带什么班。

十一是基本实行大循环,高三高考考得再好的教师也必须下到高一,2013年文、理省状元的班上所有教师都下到高一了,这样有利于培养新人,高一至高三尽量不换人,如果有微调,不能调用其他年级组的好教师。

十二是生源不是绝对的,拼搏、落实是绝对的,A 班的训练量是B 班的4倍,B 班是C 班的4倍,状元是不偏科的,偏科出不了状元。

十三是工作态度好、教学能力差的教师换岗,双差的下岗,学校管理干部、行政干部按国标放假,年级组、教师不能随便放假。

十四是招聘新教师不能唯研究生论,有的研究生教的也不好,只要是211大学的有潜力的教师可直接招聘。

十五是襄阳五中债务2.4个亿,已经锁定债务,市教育局每年向五中拨款1000万,今年市教育局给学校600个3.6万元的招生指标。

十六是各年级相对独立,考试,放学,吃饭各自确定时间,错峰进行。尤其考试各年级自己组织,有专门的考室。

十七是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只向年级组下达奋斗目标,至于他怎么落实学校只从宏观管理,不具体干预其事务。

再说说襄阳三中的特色:

一是今年高考2000人参考,550人上一类线,其中文科900人参考,上一类线222人,他们很注重文科生质量,理科1100人参考,上一类线328人,他们学生质量等同于随县一中的梯队,今年高考奖金高三250万元,高一、高二100万元,学校没有债务,帐上还有2000多万元结余。

二是全校学生5000多人,今年高一招了1600多人,还有很多学生进不来。

三是原来学校教学质量差,上级准备取消办高中的资格,现在不仅不取消,而且又重新划了200亩地,准备搬迁。

四是学校实行聘任制,年级组聘班主任,班主任聘老师,开始班主任还照顾一些关系,但影响班级教学质量,后来没有了这种现象,好的教师抢着要,差的教师没人要,今年一个教师落岗,找了三次校长流了三次眼泪,也没要到一个岗位,现在待岗学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现在学校赌博的人没有,拉皮扯筋的事没有。

五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水平的班平行分班,每班学生分四个档次,每个档次20人,分别按每生7分、5分、3分、1分计算,每个档次全校总人数不变,各班教学实行抢分制,每次考试成绩向师生公布。

六是放大教师的优点,教师节先进的表彰、高考奖金的发放都在学生面前进行,戴大红花。

七是教师按工作量取得报酬,优秀教师每月可拿7000元,少的只有2000多元,带10节课才会全发档案工资,带5节课发一半的档案工资,今年高考有的教师拿4万多奖金,有的才拿4000多元。老教师带一个班就算满工作量,年轻的教师必须带两个班。

八是每天晚上一个公共自习,任何人不允许占用,不允许布臵作业,班主任可以看下纪律。

九是每月由教师对中层干部考核、打分。年级主任每月职务津贴1400元,高三1500元,其他干部1300元左右。学科主任(即备课组长)津贴800元/月,是干部。

十是可是分配有特色。数学8节,两个晚自习;语文英语物理6届,各一个晚自习;化学5节,一个晚自习;生物4节,有两个小自习(相当于我们的晚自习1);政史地5节课,各一个晚自习。其他课除体育外,全不开。一心一意抓高考。

十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只向年级组要成绩,至于组长怎么搞,学校校长不干预,只是管教学的校长从源头上控制/调节。

十二是年级相对独立,错峰放学吃饭。

三、我们的思考

如果说刚才所讲二十多条是两校各自的特色,我们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达到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襄阳五中、三中两校至少有以下行之有效的共性做法值得我校学习:

一是推行年级组负责制。他们一个年级就是一所小学校,三个年级都相对地独立,一个年级有主任、干事八人,各司其职。每个年级分A级部、B级部竞争。实行的是目标管理,采取的是重心下移,校方不干预年级的事务,只向他们下达目标,跟踪服务。

二是搞好教学评价,严格落实教学过程。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学方式就是应试教育,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所谓高效课堂的影子。由于真实落实了聘任制(学校定班主任,由班主任选科任教师),一个班的团队很齐心。年级组对班级也是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一个班的成绩如果搞不好,可能该班的教师团队会分散,于是所有老师会想方设法拼命干事,

抢着干事,互相激励,相互支持。他们在教学楼上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成绩考得差的用红笔标注,让师生观看。各年级考试有专门的考场,错峰考试,下自习也是错峰。每月考一次,都要有成绩,成绩单上有该生的年级位次,学科成绩也如此。体育课没有一个学生在教室,体育教师一上课,清点人数,集中跑步热身,然后进入体育教学课程(如打拳、做操、跳绳、打球、示范跑步、跳远等)。学校领导除一把手外,学校领导带头在教学第一线与教师比拼教学效果。

三是激发学生的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觉地学习,才是真学。由于学校竞争机制已成态势,老师之间有竞争,有考核与工资资金挂钩,老师就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被逼上“绝路”,只有拼命学习,连中午都必须在寝室睡觉。于是全校师生都处于竞争的态势中,整个学校活了起来,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

四是突出语数外地位。尤其是数学、外语,成为总成绩拉分的得分的学科阵地。他们说综合是全国卷,不会太难,得分潜力(280分)已到极限,而数学、外语成为湖北省名校竞争的主阵地,要求A 班学生都要过140分,语文也要求过130分。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属于长期积累型,要保证课时,保证阅读。

数学课时最多,语文、英语一样;数学两个大晚自习/周,语文、英语每周一个全晚自习,白天的课时,除早自习外,只有6节、7节不等,但理化生的课时只6、5、4节,政史地皆5节。襄阳五中下午第三节课全是自习,晚上从6点到10点,分成三节,2个小自习,一个大自习,从6:20~7:10、7:20~8:00为小自习,分给生物或补差的学科,从8:10~10:00为大自习,全给一个学科,生物没有大晚自习,只有2个小自习。

至于语文作文,一般两周一次。襄阳五中把每两周一次的语文统考的作文当做大作文要求,精讲指导;襄阳三中作文结合教材后的作文指导进行训练。

理化生教学计划是三年统筹安排的。即高二下学期5月份结束全部新课,转入第一轮备考复习,高三第一学期12月底结束第一轮复习,有的年份元月份结束第一轮复习,转入第二轮复习。进度全市统一。值得一提的是襄阳五中和三中都不按“课改”要求开课,以高二为例,除了体育每周开2节,美术开1节,其他的学科都不开课。

五是扎实落实教研活动。五中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每年3月份和10月份各开展为时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人人参与讲课、评课。活动结束学校评奖表彰。集体备课是五中、三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抓得最扎实的环节之一。每周各个学科按照学校“六统一”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两次备课活动,第一次为大教研,为时半天,主要搞集体备课或集

体讨论,组编训练题习题。集体备课,由主备人将一周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并做说明讲解,然后全组教师发表意见修改,经过反复推敲后定稿,供每位教师使用。讨论组编训练题,也是先由出题人讲解本套题要考察的主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大家发表高见修改后定稿。如果是出一套考试题,需要出题人、做题人和审题人,三个人来完成。出题人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除了讲解本套题要考察的主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外,还要讲清每一个题是从哪一本资料中选编的。做题人、审题人要对该试题时长、难度和区分度等做评价发言,最后集体定稿。第二次为小教研,周末举行,时间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收集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建议并再次修改教案(或训练题),然后存档,以备下一届参考。同时,针对学生出现问题,命制一套滚动式训练题题作矫正训练。这样产生的教案和训练题质量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六是主动坐班和培优补弱。五中、三中对教师的坐班和培优补弱工作都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坐班和培优补弱工作成为所有教师的自觉行动。10月9日上午10时许,我们在五中数学、语文办公室看到很多老师都在埋头批改作业。问:坐班?答曰:不坐班!10月10日12时许,我们在襄阳三中教学楼各个教师办公室看到,不少教师将从家里带来的饭在微波炉里热一下,边吃边辅导学生

七是明晰学校各部门关系,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他们实行年级组负责制,一切由年级组说了算,学校只提供各年级要完成的教学、教科研、学生思想、社团活动的要求,年级组负责落实。学校处室只是服务年级组,或负责对外工作,考试也是年级组说了算。

八是自主征订教辅,加大学生训练量。高一年级象征性的订少量的“省定目录”资料,敷衍一下省教育厅。高二高三基本不定“省定目录”的资料,完全自主征订好的资料,襄阳五中校内有学校自己的书店,好的资料应有尽有,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点,自愿购买。高二高三理综各科用的资料主要有《步步高》系列和《金太阳》系列。语文另有《中华活用页》、《阅读与写作》或《考试报》也由学校订阅2人共一份,交叉阅读。教师手中的资料有4-5种,供教师自己精编习题和出考试题参考。五中的教师除了备课组统一组编的训练题外,许多教师都有自己开“小灶”用的“私货”(补充题)。各学科训练量都十分大,尤其是小班其训练量是平行班的4倍多。目前,襄阳五中45套综合题已做完10套了(截止10月10日)。

九是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教学业绩与奖金、晋级、表模等挂钩。干部的工作量也以教师工作量为权重,进行考核。

50岁以前的教师,必须带2个班,算满工作量;50岁(含)可以带一个班,也算满工

作量;中层干部带一个班也算满工作量。按需设岗,按能进岗。

十是务实进行奥赛辅导与选修课。奥赛辅导有专门的团队。辅导教师各科2-3人是固定的。他们只带一个班的课,其余时间专门搞奥赛研究。学生从尖子生中选拔80人左右,经过一过阶段学习,再通过考试淘汰60人,最后保留20人以内。每年数学、物理、化学、生五等学科奥赛各学科均能拿到4个左右全国一等奖,取得报送上“两大校”的资格。五中、三中在选修模块方面是一样的,都是新课上两个模块,高考复习选一个模块。不过今年他们没搞化学、生物奥赛,因为化学、生物奥赛含金量不高,还在观望。

十一是教学常规检查及老带新工作制度化。备课方面每学期检查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作业批改要求很严很细。学生的作业本、卷子、改错本等教师都要批改,年级组平时抽查。教师的作业批改,统计分析、记分册、错题记载本等都要检查,备课组长提供作业、练习、考试的次数作为检查的依据。老带新抓得实是五中的另一大亮点。没有上过高三的教师和从外调进的教师要拜师学艺,老教师收徒,学校主持颁发证书。之后每周师傅要听徒弟至少三节课,徒弟每天听师傅的课,并接受师傅的指导。满师学校举行仪式并颁奖。

十二、办学环境优越。市委、市政府支持教育,财政投入到位,学校不为钱发愁,相关职能部门不到学校罚款,学生及家长不告状,教职工很少告状。两个学校都有复读生,没有谁追究其责任。

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时间里,随州一中的高考成绩在原襄阳地区各重点高中里夺过3次第一;从1987年到2000年连续14年的时间里,随州一中的高考成绩一直在鄂北(含孝感、襄樊、十堰)地区领先,高考上省线人数一路率先突破100人、200人、300人,有几年的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襄樊四中、襄樊五中的总和,成为鄂北地区公认的“龙头老大”。

2000年高考,随州一中又以上北大4人、清华5人、中科大8人的优异成绩创造了随州教育的新辉煌,并为20世纪的随州高中教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一时期随州的高中教育以随州一中为标高,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办学特色全省闻名

(二)教师队伍出类拔萃

(三)保送资格全省首选

(四)模考命题核心成员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的高中教育发展速度减缓,短短7年过去,当我们在市内小圈子陶醉自编自唱的诸多“第一”的时候,过去在全省范围内创造的一些优势已经悄然离去。一觉醒来,不仅发现自己昔日的风光已全然不再,而且周边地区高中教育的

发展速度还令我们目瞪口呆。对比过去,观看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下几点:

(一)高考成绩不容乐观

上北大、清华的绝对数方面,整个随州市的总人数也抵不了襄樊五中的一个班。2007年,随州全市考生上“两大校”还不到10人,而襄樊五中一个班就有20多人!

(二)推荐保送名落孙山

(三)“八市一企”踢出门外

随州一中在“八市一企”联考的地位随着随州的高考成绩的下降而不断下降,后来,别人命题干脆不再邀请随州人了,随州的高中要想参加这个模考,只有拿钱买题的份了。

(四)办学特色无经可念

上个世纪,随州一中每个学期都要接待几所重点高中的领导,他们上门到随州以后,从不奢望学校招待,采取通过朋友关系、主动请客、送纪念品等措施,希望学校能够正式接待一下,以取到真经。

为什么行政升级之后高中教育的发展反而不如人意了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思考。

品牌意识不强。一个品牌的创造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而要毁掉一个品牌,可能就是一个早晨的事情。

除了外部条件以外,学校的内部管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缺乏凝聚力。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是教职工思想高度统一的学校,他们的共识就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如果一所学校失去了特色,它的教职工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共识。我们看到,随州一中在创品牌的阶段,教师的意愿确实是高度的一致,尽管他们个人之间也曾产生过矛盾,但只要上课的钟声一响,他们就会自觉停止纷争,集中精力把自己应该做的的事情做好,工作上的配合达到高度的默契。目前,教师的思想非常复杂,奉献精神大大降低,默契程度今非昔比。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教师个人与学校集体之间缺乏感情基础。

2、教学过程缺乏监管力。

3、教研活动缺乏影响力。教研活动是贯彻学校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的生气与活力、质量与品位都反映在教研活动中,通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可以促使参与者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而在某一个问题上把大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然而,过去我市高中的教研活动已经流于形式,对参与者基本上没

有约束力和影响力。

过去的教研活动就是听课,仅仅是为听课而听课,听罢大家一走了之;有的虽有评议,也是“只栽花、不栽刺”,相互歌功颂德一番;有的虽然指出一些缺点,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不能促进人的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们此次考察的一些见闻和想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赴襄阳五中、三中考察学习报告

10月9日至10月10日,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室及三所省级示范高中的校长、教师一行13人到襄阳五中、三中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我校徐红山、涂光熠、杨良刚三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现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报告。

一、考察流程

10月9日上午我们一到襄阳五中就进入课堂,听了第3节课。第4节我们分别与对应的学科组交流,下午聆听襄阳五中领导关于教学管理的面对面的口头报告,之后参观五中的校园。10月10日上午8:30—10:30聆听襄阳三中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之后,与对应的各学科组进行了交流,下午在襄阳三中听课。

二、个性和特色

首先说说襄阳五中的特色:

一是2013年高考上一类线1290人,上清华北大36人(整个襄阳52人)。今年高一共31个班,5个A 班,9个B 班,16个C 班,一个阳光班;高二、高三都是30多个班,每个班最少80多人,一般是90多人。2013年高考奖金255万。

二是高三与夷陵一中、钟祥一中联考,一个半月或两个月联考一次,如遇到八校联考,三校联考往下顺延,出题由最棒学科所在的学校完成,比如英语总由夷陵中学出题,因为夷陵中学英语超强。

三是教务处定课时计划,各年级组排课表。

四是从2013年开始,自己编资料,稿费和资料的利润由备课组直接发给同学科教师。 五是教师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学生管理以班主任为核心。

六是学生放学吃饭的时间不一样,比如中午高三放学11:50,高二12:00,高一12:05;下晚自习高一9:40,高二10:00,高三10:30。

七是每个寝室住6个学生,条件非常好。

八是国庆节高一、高二放3.5天,高三2天,但有的班主任通知本班学生提前1天、2天到学校给学生上课。

九是高三文综理综考试从10月开始,他们开学至今,平均每科已做了15套题,采取题海战术,但不是每张试卷都讲(因为时间紧张),不讲的把答案发给学生。

十是年级主任每天必须八转:起床转、早自习转、中午转、自习课转、就寝转等,但年级主任只允许搞一届,因为太废身体了,想再搞一届也不行,年级组成员由年级主任任命、年级主任安排谁带什么班谁就带什么班。

十一是基本实行大循环,高三高考考得再好的教师也必须下到高一,2013年文、理省状元的班上所有教师都下到高一了,这样有利于培养新人,高一至高三尽量不换人,如果有微调,不能调用其他年级组的好教师。

十二是生源不是绝对的,拼搏、落实是绝对的,A 班的训练量是B 班的4倍,B 班是C 班的4倍,状元是不偏科的,偏科出不了状元。

十三是工作态度好、教学能力差的教师换岗,双差的下岗,学校管理干部、行政干部按国标放假,年级组、教师不能随便放假。

十四是招聘新教师不能唯研究生论,有的研究生教的也不好,只要是211大学的有潜力的教师可直接招聘。

十五是襄阳五中债务2.4个亿,已经锁定债务,市教育局每年向五中拨款1000万,今年市教育局给学校600个3.6万元的招生指标。

十六是各年级相对独立,考试,放学,吃饭各自确定时间,错峰进行。尤其考试各年级自己组织,有专门的考室。

十七是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只向年级组下达奋斗目标,至于他怎么落实学校只从宏观管理,不具体干预其事务。

再说说襄阳三中的特色:

一是今年高考2000人参考,550人上一类线,其中文科900人参考,上一类线222人,他们很注重文科生质量,理科1100人参考,上一类线328人,他们学生质量等同于随县一中的梯队,今年高考奖金高三250万元,高一、高二100万元,学校没有债务,帐上还有2000多万元结余。

二是全校学生5000多人,今年高一招了1600多人,还有很多学生进不来。

三是原来学校教学质量差,上级准备取消办高中的资格,现在不仅不取消,而且又重新划了200亩地,准备搬迁。

四是学校实行聘任制,年级组聘班主任,班主任聘老师,开始班主任还照顾一些关系,但影响班级教学质量,后来没有了这种现象,好的教师抢着要,差的教师没人要,今年一个教师落岗,找了三次校长流了三次眼泪,也没要到一个岗位,现在待岗学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现在学校赌博的人没有,拉皮扯筋的事没有。

五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水平的班平行分班,每班学生分四个档次,每个档次20人,分别按每生7分、5分、3分、1分计算,每个档次全校总人数不变,各班教学实行抢分制,每次考试成绩向师生公布。

六是放大教师的优点,教师节先进的表彰、高考奖金的发放都在学生面前进行,戴大红花。

七是教师按工作量取得报酬,优秀教师每月可拿7000元,少的只有2000多元,带10节课才会全发档案工资,带5节课发一半的档案工资,今年高考有的教师拿4万多奖金,有的才拿4000多元。老教师带一个班就算满工作量,年轻的教师必须带两个班。

八是每天晚上一个公共自习,任何人不允许占用,不允许布臵作业,班主任可以看下纪律。

九是每月由教师对中层干部考核、打分。年级主任每月职务津贴1400元,高三1500元,其他干部1300元左右。学科主任(即备课组长)津贴800元/月,是干部。

十是可是分配有特色。数学8节,两个晚自习;语文英语物理6届,各一个晚自习;化学5节,一个晚自习;生物4节,有两个小自习(相当于我们的晚自习1);政史地5节课,各一个晚自习。其他课除体育外,全不开。一心一意抓高考。

十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只向年级组要成绩,至于组长怎么搞,学校校长不干预,只是管教学的校长从源头上控制/调节。

十二是年级相对独立,错峰放学吃饭。

三、我们的思考

如果说刚才所讲二十多条是两校各自的特色,我们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达到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襄阳五中、三中两校至少有以下行之有效的共性做法值得我校学习:

一是推行年级组负责制。他们一个年级就是一所小学校,三个年级都相对地独立,一个年级有主任、干事八人,各司其职。每个年级分A级部、B级部竞争。实行的是目标管理,采取的是重心下移,校方不干预年级的事务,只向他们下达目标,跟踪服务。

二是搞好教学评价,严格落实教学过程。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学方式就是应试教育,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所谓高效课堂的影子。由于真实落实了聘任制(学校定班主任,由班主任选科任教师),一个班的团队很齐心。年级组对班级也是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一个班的成绩如果搞不好,可能该班的教师团队会分散,于是所有老师会想方设法拼命干事,

抢着干事,互相激励,相互支持。他们在教学楼上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成绩考得差的用红笔标注,让师生观看。各年级考试有专门的考场,错峰考试,下自习也是错峰。每月考一次,都要有成绩,成绩单上有该生的年级位次,学科成绩也如此。体育课没有一个学生在教室,体育教师一上课,清点人数,集中跑步热身,然后进入体育教学课程(如打拳、做操、跳绳、打球、示范跑步、跳远等)。学校领导除一把手外,学校领导带头在教学第一线与教师比拼教学效果。

三是激发学生的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觉地学习,才是真学。由于学校竞争机制已成态势,老师之间有竞争,有考核与工资资金挂钩,老师就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被逼上“绝路”,只有拼命学习,连中午都必须在寝室睡觉。于是全校师生都处于竞争的态势中,整个学校活了起来,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

四是突出语数外地位。尤其是数学、外语,成为总成绩拉分的得分的学科阵地。他们说综合是全国卷,不会太难,得分潜力(280分)已到极限,而数学、外语成为湖北省名校竞争的主阵地,要求A 班学生都要过140分,语文也要求过130分。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属于长期积累型,要保证课时,保证阅读。

数学课时最多,语文、英语一样;数学两个大晚自习/周,语文、英语每周一个全晚自习,白天的课时,除早自习外,只有6节、7节不等,但理化生的课时只6、5、4节,政史地皆5节。襄阳五中下午第三节课全是自习,晚上从6点到10点,分成三节,2个小自习,一个大自习,从6:20~7:10、7:20~8:00为小自习,分给生物或补差的学科,从8:10~10:00为大自习,全给一个学科,生物没有大晚自习,只有2个小自习。

至于语文作文,一般两周一次。襄阳五中把每两周一次的语文统考的作文当做大作文要求,精讲指导;襄阳三中作文结合教材后的作文指导进行训练。

理化生教学计划是三年统筹安排的。即高二下学期5月份结束全部新课,转入第一轮备考复习,高三第一学期12月底结束第一轮复习,有的年份元月份结束第一轮复习,转入第二轮复习。进度全市统一。值得一提的是襄阳五中和三中都不按“课改”要求开课,以高二为例,除了体育每周开2节,美术开1节,其他的学科都不开课。

五是扎实落实教研活动。五中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每年3月份和10月份各开展为时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人人参与讲课、评课。活动结束学校评奖表彰。集体备课是五中、三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抓得最扎实的环节之一。每周各个学科按照学校“六统一”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两次备课活动,第一次为大教研,为时半天,主要搞集体备课或集

体讨论,组编训练题习题。集体备课,由主备人将一周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并做说明讲解,然后全组教师发表意见修改,经过反复推敲后定稿,供每位教师使用。讨论组编训练题,也是先由出题人讲解本套题要考察的主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大家发表高见修改后定稿。如果是出一套考试题,需要出题人、做题人和审题人,三个人来完成。出题人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除了讲解本套题要考察的主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外,还要讲清每一个题是从哪一本资料中选编的。做题人、审题人要对该试题时长、难度和区分度等做评价发言,最后集体定稿。第二次为小教研,周末举行,时间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收集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建议并再次修改教案(或训练题),然后存档,以备下一届参考。同时,针对学生出现问题,命制一套滚动式训练题题作矫正训练。这样产生的教案和训练题质量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六是主动坐班和培优补弱。五中、三中对教师的坐班和培优补弱工作都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坐班和培优补弱工作成为所有教师的自觉行动。10月9日上午10时许,我们在五中数学、语文办公室看到很多老师都在埋头批改作业。问:坐班?答曰:不坐班!10月10日12时许,我们在襄阳三中教学楼各个教师办公室看到,不少教师将从家里带来的饭在微波炉里热一下,边吃边辅导学生

七是明晰学校各部门关系,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他们实行年级组负责制,一切由年级组说了算,学校只提供各年级要完成的教学、教科研、学生思想、社团活动的要求,年级组负责落实。学校处室只是服务年级组,或负责对外工作,考试也是年级组说了算。

八是自主征订教辅,加大学生训练量。高一年级象征性的订少量的“省定目录”资料,敷衍一下省教育厅。高二高三基本不定“省定目录”的资料,完全自主征订好的资料,襄阳五中校内有学校自己的书店,好的资料应有尽有,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点,自愿购买。高二高三理综各科用的资料主要有《步步高》系列和《金太阳》系列。语文另有《中华活用页》、《阅读与写作》或《考试报》也由学校订阅2人共一份,交叉阅读。教师手中的资料有4-5种,供教师自己精编习题和出考试题参考。五中的教师除了备课组统一组编的训练题外,许多教师都有自己开“小灶”用的“私货”(补充题)。各学科训练量都十分大,尤其是小班其训练量是平行班的4倍多。目前,襄阳五中45套综合题已做完10套了(截止10月10日)。

九是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教学业绩与奖金、晋级、表模等挂钩。干部的工作量也以教师工作量为权重,进行考核。

50岁以前的教师,必须带2个班,算满工作量;50岁(含)可以带一个班,也算满工

作量;中层干部带一个班也算满工作量。按需设岗,按能进岗。

十是务实进行奥赛辅导与选修课。奥赛辅导有专门的团队。辅导教师各科2-3人是固定的。他们只带一个班的课,其余时间专门搞奥赛研究。学生从尖子生中选拔80人左右,经过一过阶段学习,再通过考试淘汰60人,最后保留20人以内。每年数学、物理、化学、生五等学科奥赛各学科均能拿到4个左右全国一等奖,取得报送上“两大校”的资格。五中、三中在选修模块方面是一样的,都是新课上两个模块,高考复习选一个模块。不过今年他们没搞化学、生物奥赛,因为化学、生物奥赛含金量不高,还在观望。

十一是教学常规检查及老带新工作制度化。备课方面每学期检查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作业批改要求很严很细。学生的作业本、卷子、改错本等教师都要批改,年级组平时抽查。教师的作业批改,统计分析、记分册、错题记载本等都要检查,备课组长提供作业、练习、考试的次数作为检查的依据。老带新抓得实是五中的另一大亮点。没有上过高三的教师和从外调进的教师要拜师学艺,老教师收徒,学校主持颁发证书。之后每周师傅要听徒弟至少三节课,徒弟每天听师傅的课,并接受师傅的指导。满师学校举行仪式并颁奖。

十二、办学环境优越。市委、市政府支持教育,财政投入到位,学校不为钱发愁,相关职能部门不到学校罚款,学生及家长不告状,教职工很少告状。两个学校都有复读生,没有谁追究其责任。

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时间里,随州一中的高考成绩在原襄阳地区各重点高中里夺过3次第一;从1987年到2000年连续14年的时间里,随州一中的高考成绩一直在鄂北(含孝感、襄樊、十堰)地区领先,高考上省线人数一路率先突破100人、200人、300人,有几年的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襄樊四中、襄樊五中的总和,成为鄂北地区公认的“龙头老大”。

2000年高考,随州一中又以上北大4人、清华5人、中科大8人的优异成绩创造了随州教育的新辉煌,并为20世纪的随州高中教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一时期随州的高中教育以随州一中为标高,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办学特色全省闻名

(二)教师队伍出类拔萃

(三)保送资格全省首选

(四)模考命题核心成员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的高中教育发展速度减缓,短短7年过去,当我们在市内小圈子陶醉自编自唱的诸多“第一”的时候,过去在全省范围内创造的一些优势已经悄然离去。一觉醒来,不仅发现自己昔日的风光已全然不再,而且周边地区高中教育的

发展速度还令我们目瞪口呆。对比过去,观看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下几点:

(一)高考成绩不容乐观

上北大、清华的绝对数方面,整个随州市的总人数也抵不了襄樊五中的一个班。2007年,随州全市考生上“两大校”还不到10人,而襄樊五中一个班就有20多人!

(二)推荐保送名落孙山

(三)“八市一企”踢出门外

随州一中在“八市一企”联考的地位随着随州的高考成绩的下降而不断下降,后来,别人命题干脆不再邀请随州人了,随州的高中要想参加这个模考,只有拿钱买题的份了。

(四)办学特色无经可念

上个世纪,随州一中每个学期都要接待几所重点高中的领导,他们上门到随州以后,从不奢望学校招待,采取通过朋友关系、主动请客、送纪念品等措施,希望学校能够正式接待一下,以取到真经。

为什么行政升级之后高中教育的发展反而不如人意了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思考。

品牌意识不强。一个品牌的创造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而要毁掉一个品牌,可能就是一个早晨的事情。

除了外部条件以外,学校的内部管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缺乏凝聚力。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是教职工思想高度统一的学校,他们的共识就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如果一所学校失去了特色,它的教职工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共识。我们看到,随州一中在创品牌的阶段,教师的意愿确实是高度的一致,尽管他们个人之间也曾产生过矛盾,但只要上课的钟声一响,他们就会自觉停止纷争,集中精力把自己应该做的的事情做好,工作上的配合达到高度的默契。目前,教师的思想非常复杂,奉献精神大大降低,默契程度今非昔比。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教师个人与学校集体之间缺乏感情基础。

2、教学过程缺乏监管力。

3、教研活动缺乏影响力。教研活动是贯彻学校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的生气与活力、质量与品位都反映在教研活动中,通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可以促使参与者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而在某一个问题上把大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然而,过去我市高中的教研活动已经流于形式,对参与者基本上没

有约束力和影响力。

过去的教研活动就是听课,仅仅是为听课而听课,听罢大家一走了之;有的虽有评议,也是“只栽花、不栽刺”,相互歌功颂德一番;有的虽然指出一些缺点,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不能促进人的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们此次考察的一些见闻和想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

  • 2013襄阳中考分数线划定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 昨日,市教育局公布2013年襄阳四中.五中和其他市直省.市级示范高中指令生.择校生招生录取分数线.其中,襄阳四中.五中在各县(市) 区指令生录取分区分数线从 569.6分至596.5分不等.襄阳四中择校生录取分数线为572.1分,五中择校生录取分数线为560.9分. 其他市直省.市级示范高中指令生录 ...

  • 百年名校何以为名:[中国教育报]专题探秘襄阳五中
  • 时间: 2015-05-27 09:36 作者:襄阳新闻 来源:襄阳日报 点击: 169次 2015年5月21日,<中国教育报>以"百年名校何以为名?--湖北襄阳五中从优秀走向卓越探秘"为题,剖析了襄阳五中实现"百年五中,中华名校"战略目标的文化基 ...

  • 襄阳五中2016届高二年级12月月考
  • 襄阳五中2016届高二年级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命题人: 周世旭 一.选择题(40*1.5分=60分) 读"北美大陆沿北回归线的剖面简图".回答1-2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日较差相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

  • 专家建议恢复全国高考统一命题
  • 专 家 建议 恢 复 全 国高 考统 一命 题 襄 阳 五 中 包 揽 湖 < 中国教育报 > 发表高考专家王运芳的文章,建议恢复全国高考统一命题.文章指 出, 分省命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暴 露的问题应该 引发更全面 . 更深入的思考.第一 , 分省命题使高考风险加大 , 安全性受质疑.从 ...

  • 湖北理科状元外表"高冷" 文科状元上演"学渣"逆袭
  • 原标题:湖北理科状元外表"高冷" 文科状元上演"学渣"逆袭 湖北理科状元 刘世豪 内心强大外表"高冷" 湖北理科状元刘世豪:来自襄阳五中高三(30)班,语文126分,数学141分,英语146分,理综286分,总分699分. 记者昨天见到刘世 ...

  • 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100强(2013-2015)
  • 2015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100强 所在地区 名次 1 2 3 3 5 6 6 8 9 9 11 12 12 14 14 16 16 18 18 18 18 18 18 18 25 25 25 25 中学名称 省市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海南中学 太原五中 ...

  • 中心学校三年工作总结
  • 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抓实干谱新篇 --@@镇中心学校2014-2017年度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 @@镇中心学以教育质量再提升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全体教职工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凭着扎实的业务基本功,以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生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 ...

  • 司法局党建工作总结
  • 2011年度,市司法局党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先争优、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载体, ...

  • 孟楼中学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2013年8月20日 老河口市孟楼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感谢大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我代表学校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专家评议. 一.基本情况 老河口市孟楼中学创办于1975年,位于鄂豫交界的老河口市孟楼镇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