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论交友

  摘要: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体著作,《论语》堪称博大精深。本文择取“交友”这一主题,从孔子论交友的目的、标准、方法、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阐释孔子的交友观,并试图以此为切入点,管中窥豹,感受孔子的高尚情操和博奥内涵。

  关键词:孔子;《论语》;交友;修身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05-02

  

  《论语》实在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有些夸张;但笔者认为,对于个人来讲,半部《论语》以修身,则是绰绰有余的。《论语》中关于修身有很多方面的论述,例如论孝,论仁,论诚信,论守礼,论学习……当然,对于交友的论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择取《论语》中“孔子论交友”这一方面来试做阐述,以图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论语》中“友”的涵义

  在论述交友之前,首先要明确“友”这个概念。现代汉语中,“友”和“朋”都是“朋友”的意思,所以现在人们说“交友”,也就是笼统地说“交朋友”。但是在《论语》中,“友”和“朋”虽属近义词,但是其涵义却有所差异。《论语注疏》解释道:“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然则同门者,同在师门以授学者也。同志谓同其心意所趣乡(向)也。朋疏而友亲,朋来既乐,友即可知也。”这里应当注意:“友”比“朋”的层次要高。“朋”只是同在一个师门学习的人(同师曰朋),而“友”则是怀有共同志趣、心意相通的人(同志曰友)。所以《论语注疏》中说:“朋疏而友亲,朋来既乐,友即可知也。”《论语》中孔子所论的交友,指的就是那些怀有共同志趣且心意相通的人。

  二、孔子论交友的目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古至今,社会交往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意识性(或者说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性,因此,交友作为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无疑也有其特定的目的。那么,在《论语》中,孔子所论述的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交友是为了促进学习。这里的学习,特指对知识的学习。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毕生都致力于“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中,把学习看做是能够改变人的一生的重要活动。而学习又是一项交流性的活动,古代非常重视学习中的交流,反对闭门造车。《礼记・学记》中就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在《论语》中,孔子所论述的交友的目的,首先是能够促进学习。

  《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乐”,就是交流之乐、知音之乐;那么为什么快乐呢?《论语注疏》是这样解释的:“孔子曰:学业稍成,能招朋友,有同门之朋从远方而来,与已讲习,不亦乐乎?”原来是自己学习有所得,然后和远方来的朋友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促进了学习而感到快乐。在孔子心目中,交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交友是为了有助修身。古代知识分子的毕生理想,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环节,因此《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在《论语》中就十分重视修身,而交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有助于修身。

  《论语・颜渊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贤徒曾子,实质上一脉相承了孔子的精神内涵,因此可以看做是孔子的代言。《论语注疏》云:“正义曰:‘此章以论友,言君子之人以文德会合朋友,朋友有相切磋琢磨之道,所以辅成已之仁德也。’”“仁”是孔子试图构建的理想道德体系的核心,笔者认为,作为交友的目的来讲,“以友辅仁”的“仁”不应当仅仅指“仁爱”或“仁义”,而是应当理解为个人道德体系的养成。

  三、孔子论交友的标准

  孔子提倡的交友,并非是毫无标准的滥交;孔子肯定的,是怀有高尚志趣而且心意相通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得益共同进步。否则,就会“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了。因此,孔子在《论语・学而篇》提出了一个交友的总原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孔子提倡的交友的一个总原则。我们应当正确理解这句话。 “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把这句话误解为孔子势利的表现。但是,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孔子说的“无友不如己者”,其实是就“忠信”这一道德标准而言的。《论语注疏》:“‘主忠信’者,主犹亲也。言凡所亲狎,皆须有忠信者也。‘无友不如己者’,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因此,孔子提出的交友总原则就是:要和忠信的人亲近,不能和不忠不信的人做朋友。

  在总原则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可交与不可交的几种类型:

  《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论语注疏》解释道:“‘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於己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者,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於己也。”也就是说,孔子提倡与正直、诚信、博学的人交朋友,而反对与谄媚奉承、虚情假意、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四、孔子论交友的方法

  笔者将孔子所论的交友方法概括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

  首先,主动型,也就是自己主动去寻找品德高尚的人并与之交往。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与其交往呢?

  《论语・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

  《论语注疏》阐释说:“‘视其所以’者,以,用也。言视其所以行用。‘观其所由’者,由,经也。言观其所经从。‘察其所安’者,言察其所安处也。‘人焉�C哉?人焉�C哉’者,�C,匿也;焉,安也。言知人之法,但观察其终始,则人安所隐匿其情哉?”孔子教给人们三种识人的方法――观察他的行为、考察他所用的方法、研究他的动机。孔子本人对此是颇为自信的,认为用这三种方法去识人,那么对方就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了。

  主动型还有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注疏》解释为:“此章勉人为高行也。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见彼不贤则内自省察得无如彼人乎。”因此,要主动去交朋友,就应当时刻存有一颗“见贤思齐”之心。

  其次,被动型。“被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为“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从而使事情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笔者所说的“被动型”并非此意,而是一个与上文论述的“主动型”相对的概念,也就是加强自身修养,使人仰慕而来与己为友。用《论语》里的话说,就是“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篇》)。

  《论语・里仁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注释》阐述道:“此章勉人修德也。有德则人所慕仰,居不孤特,必有同志相求与之为邻也。”《周易・坤卦・文言》中也有与孔子的这句话相似的论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孔子所讲的,就是自修文德待他人来的“被动型”交友方法。

  笔者虽然将孔子论述的交友方法概括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种,但在具体实践中,这两种类型是不能割裂的,而是应当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

  五、孔子论交友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朋友交往也应当有一定的原则。如果能很好的遵循这些原则,那么友情就会巩固持久甚至得到升华;反之,不但已有的朋友会舍己而去,也不容易再交到新的知心朋友。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如此阐述与交友应持的原则:

  (一)讲诚信

  《论语・学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的两名弟子都不约而同地将“诚信”视为与朋友交往应持的重要原则,联系《论语》中孔子关于“诚信”的其他论述(如《论语・为政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孔子坚持的与朋友交往的首要原则,就是讲诚信。

  (二)推己及人

  《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交友提出这一思想,但是作为《论语》中论述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一条列入交友所持的原则中。

  (三)重情谊

  《论语・乡党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论语注疏》曰:“此明孔子重朋友之恩也。言朋友若死,更无亲昵可归,孔子则曰:‘于我殡。’与之为丧主也。”虽然古人认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但究其涵义,是说君子相交,不应当被利欲和物质所累,而不是说朋友之间不重视感情。朋友死了,家里没人可以依靠,孔子就会挺身而出说:“丧事由我负责。”这不正体现了孔子对朋友之间情谊的重视吗?

  (四)轻利重礼

  《论语・乡党篇》: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注疏》曰:“此言孔子轻财重祭之礼也。朋友有通财之义,故其馈遗之物,虽是车马,非祭肉,不拜谢之。言其祭肉则拜之,尊神惠也。”孔子的朋友送给他非常贵重的车马,但只要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都不行拜礼。这充分说明了在孔子的心目中,朋友之间的利益往来其重要程度远远不能和礼制相比。孔子十分重视“礼”,甚至为了“礼”可以牺牲其他的利益。朋友间的情谊固然重要,但孔子清醒地认识到,绝对不可以让利益往来凌驾于礼制之上。

  六、结语

  每读一遍《论语》的感觉,都可以用《论语・子罕篇》中颜渊感叹孔子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来形容。《论语》堪称一部微缩本的人生大百科全书,笔者择取 “孔子论交友”这一主题来论述,虽然仅仅是一个小方面,也感到难以穷尽奇妙。唯有正心诚意,不断学习,以求能向孔子所提倡的“理想道德体系”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邢�m,何晏(疏).论语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孙希旦(辑).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摘要: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体著作,《论语》堪称博大精深。本文择取“交友”这一主题,从孔子论交友的目的、标准、方法、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阐释孔子的交友观,并试图以此为切入点,管中窥豹,感受孔子的高尚情操和博奥内涵。

  关键词:孔子;《论语》;交友;修身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05-02

  

  《论语》实在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有些夸张;但笔者认为,对于个人来讲,半部《论语》以修身,则是绰绰有余的。《论语》中关于修身有很多方面的论述,例如论孝,论仁,论诚信,论守礼,论学习……当然,对于交友的论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择取《论语》中“孔子论交友”这一方面来试做阐述,以图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论语》中“友”的涵义

  在论述交友之前,首先要明确“友”这个概念。现代汉语中,“友”和“朋”都是“朋友”的意思,所以现在人们说“交友”,也就是笼统地说“交朋友”。但是在《论语》中,“友”和“朋”虽属近义词,但是其涵义却有所差异。《论语注疏》解释道:“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然则同门者,同在师门以授学者也。同志谓同其心意所趣乡(向)也。朋疏而友亲,朋来既乐,友即可知也。”这里应当注意:“友”比“朋”的层次要高。“朋”只是同在一个师门学习的人(同师曰朋),而“友”则是怀有共同志趣、心意相通的人(同志曰友)。所以《论语注疏》中说:“朋疏而友亲,朋来既乐,友即可知也。”《论语》中孔子所论的交友,指的就是那些怀有共同志趣且心意相通的人。

  二、孔子论交友的目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古至今,社会交往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意识性(或者说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性,因此,交友作为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无疑也有其特定的目的。那么,在《论语》中,孔子所论述的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交友是为了促进学习。这里的学习,特指对知识的学习。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毕生都致力于“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中,把学习看做是能够改变人的一生的重要活动。而学习又是一项交流性的活动,古代非常重视学习中的交流,反对闭门造车。《礼记・学记》中就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在《论语》中,孔子所论述的交友的目的,首先是能够促进学习。

  《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乐”,就是交流之乐、知音之乐;那么为什么快乐呢?《论语注疏》是这样解释的:“孔子曰:学业稍成,能招朋友,有同门之朋从远方而来,与已讲习,不亦乐乎?”原来是自己学习有所得,然后和远方来的朋友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促进了学习而感到快乐。在孔子心目中,交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交友是为了有助修身。古代知识分子的毕生理想,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环节,因此《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在《论语》中就十分重视修身,而交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有助于修身。

  《论语・颜渊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贤徒曾子,实质上一脉相承了孔子的精神内涵,因此可以看做是孔子的代言。《论语注疏》云:“正义曰:‘此章以论友,言君子之人以文德会合朋友,朋友有相切磋琢磨之道,所以辅成已之仁德也。’”“仁”是孔子试图构建的理想道德体系的核心,笔者认为,作为交友的目的来讲,“以友辅仁”的“仁”不应当仅仅指“仁爱”或“仁义”,而是应当理解为个人道德体系的养成。

  三、孔子论交友的标准

  孔子提倡的交友,并非是毫无标准的滥交;孔子肯定的,是怀有高尚志趣而且心意相通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得益共同进步。否则,就会“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了。因此,孔子在《论语・学而篇》提出了一个交友的总原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孔子提倡的交友的一个总原则。我们应当正确理解这句话。 “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把这句话误解为孔子势利的表现。但是,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孔子说的“无友不如己者”,其实是就“忠信”这一道德标准而言的。《论语注疏》:“‘主忠信’者,主犹亲也。言凡所亲狎,皆须有忠信者也。‘无友不如己者’,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因此,孔子提出的交友总原则就是:要和忠信的人亲近,不能和不忠不信的人做朋友。

  在总原则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可交与不可交的几种类型:

  《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论语注疏》解释道:“‘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於己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者,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於己也。”也就是说,孔子提倡与正直、诚信、博学的人交朋友,而反对与谄媚奉承、虚情假意、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四、孔子论交友的方法

  笔者将孔子所论的交友方法概括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

  首先,主动型,也就是自己主动去寻找品德高尚的人并与之交往。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与其交往呢?

  《论语・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

  《论语注疏》阐释说:“‘视其所以’者,以,用也。言视其所以行用。‘观其所由’者,由,经也。言观其所经从。‘察其所安’者,言察其所安处也。‘人焉�C哉?人焉�C哉’者,�C,匿也;焉,安也。言知人之法,但观察其终始,则人安所隐匿其情哉?”孔子教给人们三种识人的方法――观察他的行为、考察他所用的方法、研究他的动机。孔子本人对此是颇为自信的,认为用这三种方法去识人,那么对方就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了。

  主动型还有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注疏》解释为:“此章勉人为高行也。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见彼不贤则内自省察得无如彼人乎。”因此,要主动去交朋友,就应当时刻存有一颗“见贤思齐”之心。

  其次,被动型。“被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为“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从而使事情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笔者所说的“被动型”并非此意,而是一个与上文论述的“主动型”相对的概念,也就是加强自身修养,使人仰慕而来与己为友。用《论语》里的话说,就是“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篇》)。

  《论语・里仁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注释》阐述道:“此章勉人修德也。有德则人所慕仰,居不孤特,必有同志相求与之为邻也。”《周易・坤卦・文言》中也有与孔子的这句话相似的论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孔子所讲的,就是自修文德待他人来的“被动型”交友方法。

  笔者虽然将孔子论述的交友方法概括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种,但在具体实践中,这两种类型是不能割裂的,而是应当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

  五、孔子论交友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朋友交往也应当有一定的原则。如果能很好的遵循这些原则,那么友情就会巩固持久甚至得到升华;反之,不但已有的朋友会舍己而去,也不容易再交到新的知心朋友。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如此阐述与交友应持的原则:

  (一)讲诚信

  《论语・学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的两名弟子都不约而同地将“诚信”视为与朋友交往应持的重要原则,联系《论语》中孔子关于“诚信”的其他论述(如《论语・为政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孔子坚持的与朋友交往的首要原则,就是讲诚信。

  (二)推己及人

  《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交友提出这一思想,但是作为《论语》中论述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一条列入交友所持的原则中。

  (三)重情谊

  《论语・乡党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论语注疏》曰:“此明孔子重朋友之恩也。言朋友若死,更无亲昵可归,孔子则曰:‘于我殡。’与之为丧主也。”虽然古人认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但究其涵义,是说君子相交,不应当被利欲和物质所累,而不是说朋友之间不重视感情。朋友死了,家里没人可以依靠,孔子就会挺身而出说:“丧事由我负责。”这不正体现了孔子对朋友之间情谊的重视吗?

  (四)轻利重礼

  《论语・乡党篇》: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注疏》曰:“此言孔子轻财重祭之礼也。朋友有通财之义,故其馈遗之物,虽是车马,非祭肉,不拜谢之。言其祭肉则拜之,尊神惠也。”孔子的朋友送给他非常贵重的车马,但只要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都不行拜礼。这充分说明了在孔子的心目中,朋友之间的利益往来其重要程度远远不能和礼制相比。孔子十分重视“礼”,甚至为了“礼”可以牺牲其他的利益。朋友间的情谊固然重要,但孔子清醒地认识到,绝对不可以让利益往来凌驾于礼制之上。

  六、结语

  每读一遍《论语》的感觉,都可以用《论语・子罕篇》中颜渊感叹孔子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来形容。《论语》堪称一部微缩本的人生大百科全书,笔者择取 “孔子论交友”这一主题来论述,虽然仅仅是一个小方面,也感到难以穷尽奇妙。唯有正心诚意,不断学习,以求能向孔子所提倡的“理想道德体系”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邢�m,何晏(疏).论语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孙希旦(辑).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相关内容

  • 赞美朋友和友谊的话
  • 1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5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6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7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

  • 感恩报德的格言
  •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

  • 关于友谊的格言警句
  •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DJQ中国儿童资源网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DJQ中国儿童资源网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DJQ中国儿童资源网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DJQ中国儿童资源网 5.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

  • 有关友谊的赠言
  • 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恋情很醉,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依恋很轻,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很真,所以我天天淡淡地想你。 送你999棵忘忧草,888个心愿,777声问候,666颗流星,555声祝福,444个平安,333个开心,222个主意,111份快乐! 大海若没有激-情,就不会波浪滔天;瀑布若没有激- ...

  • 赞美真情.励志古诗词
  • 赞美真情古诗词 来源: 成功励志网 所属分类:优美诗句 赞美人间真情古诗词,由成功励志网收集,希望有关于赞美人间真情古诗词的文章赞美人间真情古诗词能对您有所帮助! 1.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

  • 古人关于友谊的名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一-(唐)王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西晋)付玄 君有奇才我不贫.一-(清)郑板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唐)白居易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一(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一(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 ...

  • 关于珍惜友谊的句子
  •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 ...

  • 有关于友谊的名言
  •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

  • 关于珍视友谊的名言
  •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