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纸带类问题经典例题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精度较高而构造又比较简单的计时仪器,它能测量微小时间的间隔,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纸带记录式的计时仪器,下面结合例题来学习一下打点计时器的有关问题.

一、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

例1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 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析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正确选项为ABD .

二、考查实验的数据处理能力

例2 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 、B 、C 、D 、E 、F 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 =11.0mm,AC =26.5mm,AD =40.0mm,AE =48.1mm,AF =62.5mm. 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是,则求出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 (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

解析 AB =11.0mm,BC =A C -AB=15.5mm ,CD =AD -AC =13.5mm,DE=AE-AD =8.1mm,EF=AF-AE =14.4mm,各段距离不等,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为

AF 62. 5⨯10-3v ==m/s=0.625m/s.

t 0. 02⨯5

图1

例3 如图1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图中O 点为第一个点,A 、B 、C 、D 为每隔两点选定的计数点. 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求打A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有多大?打B 点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有多大?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你能算出打O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为什么?

解析 AD 段的平均速度 v AD =

AD 43.25-15.50

=cm/s=145.67cm/s t AD 0.02⨯3⨯3

当时间间隔很短时,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故B 点的瞬时速度v B =

AC 32.50-15.50=cm/s=141.67cm/s. t AC 0.02⨯2⨯3

因为不知道O 、D 间有多少个点,也就不知道OD 段的时间间隔,所以无法算出OD 段

的平均速度.

例4 用50Hz 交流电接在电火花计时器上, 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 某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从某一清晰的点算起, 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 分别标为0、1、2、3„,量得0与

1

间的距离为x 1=30mm,2与3间的距离为x 2=48mm,则小车在0与1间的平均速度为

v 1=___________m/s,2与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v 2=__________m/s。

解析 交流电的周期为T =0.02s,所以Δt 1=Δt 2=5T =0.1s,v 1=

x 10. 03= m/s =0.3m/s; ∆t 10. 1

v 2=

x 20. 048= m/s =0.48m/s. 0. 1∆t 2

三、考查实验故障的应变能力 例5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如果发现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清晰,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采取措施?

解析 点迹不清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复写纸使用过久,可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电源电压过低,导致打点太轻,可适当提高电源电压; (3)振针位置偏高,同样会导致打点太轻,可适当调低振针.

四、考查实验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6 如图2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 )

图2

A B C

D

解析 当同学在沿直线行走时,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类似与纸带上打的9个点,人向右走的过程中,相邻两照片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可判断出人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后来人向左走的过程中,相邻两照片间的距离相等,可知人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方向和加速时的速度方向相反,在图像中该是一正一负,故正确答案选C .

同学们在学习纸带处理方法时,要灵活理解题目在信息呈现方式上的差异,再运用最基本的原理进行求解。下面举几例变化的情况,同学们可从中体会一下。

一.位移给出形式的变化

例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

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打出的纸带如图2,选出

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

(图中未画出),以A 点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已标在图

上。由此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 ,打下A 点时

图2

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 A 。

二.时间间隔给出形式的变化 例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打

出的纸带如图3,选出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

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以A 点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已标在图上。由此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 ,打下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 = m/s。

三.纸带数据呈现方式的变化

例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

如图4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 轴重合,左边与y 轴平行,将纸带贴在直

角坐标系中,求:

(1)在第一个0.1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m/s。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 m/s2。

四.运动情景呈现方式的变化 图

4 例4.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

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67124t 3 t 5

图5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 3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以及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以及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五.纸带处理方法的拓展应用

例5.如图所示,一块涂有碳黑的玻璃板,质量为2k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一个装有水平振针的振动频率为5Hz 的固定电动音叉在玻璃板上画出了如图所示曲线,量得OA=1cm,OB=4cm,OC=9cm。求外力的大小。(g =10m/s2)

课内经典练习题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CD 长为11.15 cm,DE 长为13.73 cm,则

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

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s ,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

3.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F 、G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AB 、AC 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1.30cm,S 2=3.10cm,

利用AB 和AC

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m/s.

2

2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精度较高而构造又比较简单的计时仪器,它能测量微小时间的间隔,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纸带记录式的计时仪器,下面结合例题来学习一下打点计时器的有关问题.

一、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

例1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 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析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正确选项为ABD .

二、考查实验的数据处理能力

例2 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 、B 、C 、D 、E 、F 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 =11.0mm,AC =26.5mm,AD =40.0mm,AE =48.1mm,AF =62.5mm. 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是,则求出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 (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

解析 AB =11.0mm,BC =A C -AB=15.5mm ,CD =AD -AC =13.5mm,DE=AE-AD =8.1mm,EF=AF-AE =14.4mm,各段距离不等,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为

AF 62. 5⨯10-3v ==m/s=0.625m/s.

t 0. 02⨯5

图1

例3 如图1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图中O 点为第一个点,A 、B 、C 、D 为每隔两点选定的计数点. 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求打A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有多大?打B 点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有多大?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你能算出打O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为什么?

解析 AD 段的平均速度 v AD =

AD 43.25-15.50

=cm/s=145.67cm/s t AD 0.02⨯3⨯3

当时间间隔很短时,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故B 点的瞬时速度v B =

AC 32.50-15.50=cm/s=141.67cm/s. t AC 0.02⨯2⨯3

因为不知道O 、D 间有多少个点,也就不知道OD 段的时间间隔,所以无法算出OD 段

的平均速度.

例4 用50Hz 交流电接在电火花计时器上, 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 某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从某一清晰的点算起, 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 分别标为0、1、2、3„,量得0与

1

间的距离为x 1=30mm,2与3间的距离为x 2=48mm,则小车在0与1间的平均速度为

v 1=___________m/s,2与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v 2=__________m/s。

解析 交流电的周期为T =0.02s,所以Δt 1=Δt 2=5T =0.1s,v 1=

x 10. 03= m/s =0.3m/s; ∆t 10. 1

v 2=

x 20. 048= m/s =0.48m/s. 0. 1∆t 2

三、考查实验故障的应变能力 例5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如果发现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清晰,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采取措施?

解析 点迹不清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复写纸使用过久,可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电源电压过低,导致打点太轻,可适当提高电源电压; (3)振针位置偏高,同样会导致打点太轻,可适当调低振针.

四、考查实验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6 如图2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 )

图2

A B C

D

解析 当同学在沿直线行走时,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类似与纸带上打的9个点,人向右走的过程中,相邻两照片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可判断出人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后来人向左走的过程中,相邻两照片间的距离相等,可知人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方向和加速时的速度方向相反,在图像中该是一正一负,故正确答案选C .

同学们在学习纸带处理方法时,要灵活理解题目在信息呈现方式上的差异,再运用最基本的原理进行求解。下面举几例变化的情况,同学们可从中体会一下。

一.位移给出形式的变化

例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

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打出的纸带如图2,选出

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

(图中未画出),以A 点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已标在图

上。由此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 ,打下A 点时

图2

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 A 。

二.时间间隔给出形式的变化 例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打

出的纸带如图3,选出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

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以A 点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已标在图上。由此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 ,打下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 = m/s。

三.纸带数据呈现方式的变化

例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

如图4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 轴重合,左边与y 轴平行,将纸带贴在直

角坐标系中,求:

(1)在第一个0.1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m/s。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 m/s2。

四.运动情景呈现方式的变化 图

4 例4.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

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67124t 3 t 5

图5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 3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以及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以及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五.纸带处理方法的拓展应用

例5.如图所示,一块涂有碳黑的玻璃板,质量为2k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一个装有水平振针的振动频率为5Hz 的固定电动音叉在玻璃板上画出了如图所示曲线,量得OA=1cm,OB=4cm,OC=9cm。求外力的大小。(g =10m/s2)

课内经典练习题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CD 长为11.15 cm,DE 长为13.73 cm,则

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

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s ,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

3.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F 、G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AB 、AC 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1.30cm,S 2=3.10cm,

利用AB 和AC

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m/s.

2

2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001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教程详情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运动描述 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和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描述 3.速度快慢描述----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 ...

  • 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 实验知识点总结(一)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 ...

  • 康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归纳总结
  • 第一章反馈归纳 一.质点的判定 [例题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以看做质点 B .研究林丹打球时的技术动作,可以把他看做质点 C .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时,同时在自转,由于电子很小,故研究电子的自转时,仍可将其看做质点 D .只要 ...

  • 高一物理 第五讲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知识回顾: 速度: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回忆两者物理意义的不同和矢量性的不同: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 ...

  • 第4课时实验
  • 第4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2.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3.对于具体问题,会用v-t图象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自主研修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____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 ...

  •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中人教版教材 实验课教案
  •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2)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置.时刻) ,并根据纸带测量物体速度. (3)明确v-t 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能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 ...

  • 物理必修二 实验
  • 研究平抛运动 一.实验目的: (1)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判断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3)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⑴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⑵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

  • 高中物理 高三复习 纸带问题处理专题
  • 高中物理 纸带问题处理专题 [基础知识] 1.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学生电源,工作电压为4~6v .振片 振动的频率50Hz .1. f = 1T 1 2.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工作电压220v 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 2. T =50=0.02 s 3.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比电 ...

  • 深入研究,务实有效--再谈高一物理新课教学
  • 深入研究,务实有效 --再谈高一物理课堂设计 近日听课发现,县内各高中高一物理任课教师的成熟度都相当高,有些备课组几乎 全部都有过高三循环教学经历,课堂上诸多老师"流畅的表达""大方和教态""强势的课堂掌控",还有教学内容的"深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