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主合作、快乐探究、幸福成长是导学案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一份完整的数学导学案应包括课前教材解读、课中活动设计、课后教学反思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材解读。

教师设计时要明确以下要求:

1、学习内容:课题名称+教材页面。

2、课时:数学课采用一课时一份导学案,分课时编写。

3、课型: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评讲课、综合实践课五种。

4、教材分析:对照课标和教材,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编者编写教材意图等。

5、学习目标:内容上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表述,要求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6、重点、难点:重点即教材要求学生着重要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难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7、教学准备:包括教师的教具准备和学生的学习准备。

二、课中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栏预设,其中学生的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设计的理念上应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目的是通过导学案设计强化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在操作上采取“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动力”的策略。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大致经历“自学——探究——测评”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活动的预设包括“准备诱发”、“点拨导思”、“反馈测评”三个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学生活动预设分为“我会自学”、“我会探究”、“我能达标”三个部分。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1、教师活动预设:

(1)准备诱发:本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好思想上、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提出要研究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或目标)。包括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

(2)点拨导思:在学生学习研讨过程中需要教师随机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预设,重点设计四项内容:一是学生在交流、研讨、展示过程中需要教师进一步追问、启发、点拨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即学法指导活动预设;三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如:重要的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方法、规律等数学模型要写清楚;四是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资料链接。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发现、发展过程,像我国著名数学祖冲之的伟大贡献等资料。

(3)反馈测评:主要反映知识的归纳和整理;面对学困生而设计的辅助性问题和练习。

2、学生活动预设:

(1)我会自学: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阶段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和练习题。这是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和教材(或情境)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和练习题,课前完成或者课中完成都可以。“我会自学”栏目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一是问题数量不宜太多,太碎,这样不方便小学生阅读和思考,也不利于解决主要矛盾,应该分层设计问题;二是问题指向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应该具体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三是不要设计书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避免学生养成不假思索照搬课本的不良习惯。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我会探究:这是学生发生学习的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和探究研讨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在问题和练习设计的要求上应高于前一个阶段。首先,让学生交流展示在前一阶段学习的主要收获,可以按组序轮流交流,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上讲台前讲解、演示,也可以在座位上回答、讲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随时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补充、或修正、或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题思路。接着,让学生解答具有拓展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尽可能在黑板上展示,这样反馈的信息比较全面、及时、准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讲解。启发引导时注意抓住学生学习重点、矛盾的焦点、认知的升华点进行疏导,切不可面面俱到。

(3)我能达标:即针对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达标检测题,要求学生课内独立完成,一般5分钟能完成为宜,答题情况将作为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依据。

三、课后教学反思:

记录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收获,成功之举、遗憾之处、课堂生成、独到见解、不解之谜、再教设计等等。重点是寻不足、找原因、想对策。如:教学设计不妥之处,教学过程处理不当之处,理解教材不到之处,解读学生不透之处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话题。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再教建议。课后反思尽可能围绕一个问题或者两个问题来写,有问有答,自问自答,不能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或空发议论。

四、操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发挥合作学习功能。学习小组应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设计,每组四至六人为宜,要求每生要明确在本组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和义务,同时选聘好小组长加以培训。活动时要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态势。这样可以发挥群体智慧,促进信息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深度研讨。

2、把握数学学科特点,经历知识建构过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多的是让学生理性地经历数学思考过程。自主预习的时候以默读、观察、实验、思考为主,不要让学生盲目的讨论和交流,经历独立思考后的预习才是交流,努力让学生达到自我消化、自我理解、自我掌握的效果。交流的时候,简单问题要放在小组内解决,典型问题要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价值。

3、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乐观自信品质。课堂是一个自主学习、真情互动、自我展示、精彩表达的舞台。学(自主学习)——说(小组交流)——听(倾听发言)——辨(质疑争辩)——展(成果展示)——研(问题研讨)——评(精彩点评)是学生经历课堂学习的一般过程,阅读、观察、实验、倾听、发言、合作、辩论都是学生课堂学习基本功,应当让学生随心所欲、尽情表现,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张扬个性,让学生逐步养成缜密思考、认真倾听、大声说话、大胆质疑、敢于争辩、清楚表达的良好行为习惯。

文章来源:谷城名师工作室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主合作、快乐探究、幸福成长是导学案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一份完整的数学导学案应包括课前教材解读、课中活动设计、课后教学反思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材解读。

教师设计时要明确以下要求:

1、学习内容:课题名称+教材页面。

2、课时:数学课采用一课时一份导学案,分课时编写。

3、课型: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评讲课、综合实践课五种。

4、教材分析:对照课标和教材,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编者编写教材意图等。

5、学习目标:内容上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表述,要求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6、重点、难点:重点即教材要求学生着重要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难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7、教学准备:包括教师的教具准备和学生的学习准备。

二、课中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栏预设,其中学生的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设计的理念上应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目的是通过导学案设计强化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在操作上采取“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动力”的策略。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大致经历“自学——探究——测评”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活动的预设包括“准备诱发”、“点拨导思”、“反馈测评”三个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学生活动预设分为“我会自学”、“我会探究”、“我能达标”三个部分。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1、教师活动预设:

(1)准备诱发:本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好思想上、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提出要研究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或目标)。包括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

(2)点拨导思:在学生学习研讨过程中需要教师随机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预设,重点设计四项内容:一是学生在交流、研讨、展示过程中需要教师进一步追问、启发、点拨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即学法指导活动预设;三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如:重要的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方法、规律等数学模型要写清楚;四是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资料链接。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发现、发展过程,像我国著名数学祖冲之的伟大贡献等资料。

(3)反馈测评:主要反映知识的归纳和整理;面对学困生而设计的辅助性问题和练习。

2、学生活动预设:

(1)我会自学: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阶段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和练习题。这是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和教材(或情境)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和练习题,课前完成或者课中完成都可以。“我会自学”栏目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一是问题数量不宜太多,太碎,这样不方便小学生阅读和思考,也不利于解决主要矛盾,应该分层设计问题;二是问题指向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应该具体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三是不要设计书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避免学生养成不假思索照搬课本的不良习惯。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我会探究:这是学生发生学习的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和探究研讨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在问题和练习设计的要求上应高于前一个阶段。首先,让学生交流展示在前一阶段学习的主要收获,可以按组序轮流交流,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上讲台前讲解、演示,也可以在座位上回答、讲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随时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补充、或修正、或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题思路。接着,让学生解答具有拓展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尽可能在黑板上展示,这样反馈的信息比较全面、及时、准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讲解。启发引导时注意抓住学生学习重点、矛盾的焦点、认知的升华点进行疏导,切不可面面俱到。

(3)我能达标:即针对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达标检测题,要求学生课内独立完成,一般5分钟能完成为宜,答题情况将作为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依据。

三、课后教学反思:

记录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收获,成功之举、遗憾之处、课堂生成、独到见解、不解之谜、再教设计等等。重点是寻不足、找原因、想对策。如:教学设计不妥之处,教学过程处理不当之处,理解教材不到之处,解读学生不透之处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话题。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再教建议。课后反思尽可能围绕一个问题或者两个问题来写,有问有答,自问自答,不能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或空发议论。

四、操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发挥合作学习功能。学习小组应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设计,每组四至六人为宜,要求每生要明确在本组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和义务,同时选聘好小组长加以培训。活动时要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态势。这样可以发挥群体智慧,促进信息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深度研讨。

2、把握数学学科特点,经历知识建构过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多的是让学生理性地经历数学思考过程。自主预习的时候以默读、观察、实验、思考为主,不要让学生盲目的讨论和交流,经历独立思考后的预习才是交流,努力让学生达到自我消化、自我理解、自我掌握的效果。交流的时候,简单问题要放在小组内解决,典型问题要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价值。

3、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乐观自信品质。课堂是一个自主学习、真情互动、自我展示、精彩表达的舞台。学(自主学习)——说(小组交流)——听(倾听发言)——辨(质疑争辩)——展(成果展示)——研(问题研讨)——评(精彩点评)是学生经历课堂学习的一般过程,阅读、观察、实验、倾听、发言、合作、辩论都是学生课堂学习基本功,应当让学生随心所欲、尽情表现,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张扬个性,让学生逐步养成缜密思考、认真倾听、大声说话、大胆质疑、敢于争辩、清楚表达的良好行为习惯。

文章来源:谷城名师工作室


相关内容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数学教学设计 又称为数学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就是指数学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的计划. ...

  •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
  •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摘 要] 针对当前以校为本的广泛开展,结合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数学学科为例,详细阐述中小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校本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深化中小学课程实施.提高课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 校本,教研,培训,内容,中小学 当前,以校为本的各种临时性培训活动和日 ...

  •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石门县子良乡中心学校 方先志 摘要: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 ...

  • 中学小课题研究课题指南
  • 中学小课题研究指南(参考) 一.综合管理类课题 1.农村初中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3.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模式 4.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5.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二.德育类课题 1.论班级活跃分子管理的研究 2.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3.多给 ...

  • 高中数学优秀课.说课评价标准
  • 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数学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 ...

  • 学习新课标,"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 学习新课标,浅谈"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领域,新课标指出"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 ...

  •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 作者:文志勇 来源:<学周刊·C >2013年第05期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提出 ...

  • 谈谈如何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 谈谈如何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麻汕中学 阮启明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战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突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想就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 ...

  • 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 ★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专题内容之二 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及其教学建议 对于"综合与实践",有些教师认为这一部分没有新增数学知识,设置这一部分纯属多余:有些教师认为这一部分教学活动要求每学期至少一次,次数有些偏少,对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持有怀疑的态度:有 ...

  •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陈述方式
  •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陈述方式 高三数学 邱振均 摘要: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遵循七个原则,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可以采用五要素方式. 关键字: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