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教学评价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首先,以正面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如:去年我们六年级刚分班时,我班有一名叫冯荻森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办公室的常客,各科作业老出错、老订正,考试不及格,一排名就倒数,老师、同学,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最差,就学不好。我接手以后发现,他上课时坐得非常端正,双手抱臂,眼看老师,但是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确一点也没听进去。做作业时字非常工整,但是错的太多。我分析,他是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不足,希望通过上课坐的端正、作业工整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评价。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及时的表扬他,作业书写的工整,上课坐的端正,以增加他学好数学的信心。他在得到我的表扬以后非常高兴,下课以后,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接触。我又请他帮我整理办公桌,他把办公桌上的晚上作业按日期进行分类,摆放整齐很有条理。我夸他真能干、很聪明。他听到我说的话,高兴的笑了,问我:“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从幼儿班到五年级没有一个人说我能干、聪明。”我说:“你上课坐的端正,作业工整,说明你想认真学习,帮老师整理办公桌很有条理,说明你很能干,把晚上作业按日期分类摆放,说明你很聪明。我想,只要你上课时,在坐得端正的同时能注意听听老师讲的是什么,你将更聪明。”他听了我的话,非常高兴,以后每到我上完课以后都找我向我汇报他上课听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时我又引导他建立成长记录袋,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这样他的成绩不断提高,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竟考了90多分。   其次、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一些评价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第三,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所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考试成绩,采取以平时考核为主,多方参与评价的评价方法。如以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议评、家长参评、老师总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方面评价,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作业书写是否干净、整洁,完成是否及时。学生自评,主要是今天又有哪些进步,取得哪些成功,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桌互评、小组议评,让学生学会合作,取长补短。老师总评主要是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这样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同时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确定自己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形成了素质教育要求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的主体人格特点。   第四,成长记录,培养习惯,超越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都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用于收集学生的成长足迹,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重要参与者,老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建立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对自己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技能,学生的成长记录应是多样的,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制成,内装自我评价表、优秀作业、老师的评语、学习中的得、失等,老师评语的语言应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让他们处处体验到“我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苦读为乐学。”   【作者单位:涟水县实验小学 江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首先,以正面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如:去年我们六年级刚分班时,我班有一名叫冯荻森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办公室的常客,各科作业老出错、老订正,考试不及格,一排名就倒数,老师、同学,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最差,就学不好。我接手以后发现,他上课时坐得非常端正,双手抱臂,眼看老师,但是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确一点也没听进去。做作业时字非常工整,但是错的太多。我分析,他是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不足,希望通过上课坐的端正、作业工整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评价。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及时的表扬他,作业书写的工整,上课坐的端正,以增加他学好数学的信心。他在得到我的表扬以后非常高兴,下课以后,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接触。我又请他帮我整理办公桌,他把办公桌上的晚上作业按日期进行分类,摆放整齐很有条理。我夸他真能干、很聪明。他听到我说的话,高兴的笑了,问我:“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从幼儿班到五年级没有一个人说我能干、聪明。”我说:“你上课坐的端正,作业工整,说明你想认真学习,帮老师整理办公桌很有条理,说明你很能干,把晚上作业按日期分类摆放,说明你很聪明。我想,只要你上课时,在坐得端正的同时能注意听听老师讲的是什么,你将更聪明。”他听了我的话,非常高兴,以后每到我上完课以后都找我向我汇报他上课听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时我又引导他建立成长记录袋,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这样他的成绩不断提高,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竟考了90多分。   其次、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一些评价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第三,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所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考试成绩,采取以平时考核为主,多方参与评价的评价方法。如以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议评、家长参评、老师总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方面评价,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作业书写是否干净、整洁,完成是否及时。学生自评,主要是今天又有哪些进步,取得哪些成功,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桌互评、小组议评,让学生学会合作,取长补短。老师总评主要是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这样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同时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确定自己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形成了素质教育要求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的主体人格特点。   第四,成长记录,培养习惯,超越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都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用于收集学生的成长足迹,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重要参与者,老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建立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对自己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技能,学生的成长记录应是多样的,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制成,内装自我评价表、优秀作业、老师的评语、学习中的得、失等,老师评语的语言应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让他们处处体验到“我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苦读为乐学。”   【作者单位:涟水县实验小学 江苏】


相关内容

  •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 ...

  • 新课程实施中的六大矛盾冲突与反思
  • 新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还在实验和探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教师们正在诸多的矛盾与冲突中摸索着.尝试着.实践着,脚踏实地地前进着. 冲突一:教师角色的新理念与旧观念 现象:教师们叫苦连连,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言不听,计不从,甚至有的还敢顶撞教师,与教师作对. 反 ...

  • 广州市天河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总结
  • 广州市天河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总结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郑雪萍 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契机.从2003年开始,我区<初中生物>学科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4年来我区致力于改变目前的生物学教育状况.特别是围绕生物 ...

  • 电子档案袋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_刘洋
  • [文章编号]1003-1553(电子档案袋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 刘 洋1,兰聪花2,马 炅1 (1.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2.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在我国的传统教学评价中,对学习者的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比 ...

  •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
  •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摘 要] 针对当前以校为本的广泛开展,结合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数学学科为例,详细阐述中小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校本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深化中小学课程实施.提高课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 校本,教研,培训,内容,中小学 当前,以校为本的各种临时性培训活动和日 ...

  •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 产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在班级教学进度很慢很慢,教学设计总也完不成,连续多堂课总得专门的进行课堂管理,组织学生纪律-"课堂秩序,想说管你不容易".在一次班会课中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这个问题,反思中,大家对课堂秩序难以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点就是自己表现欲望非常强烈,急于展示自 ...

  •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
  •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模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在中小学加以应用时,教育者要注意:①其学习目标重在促使学习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自我调节)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②所采用的问题要与系统的学科知识 ...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杨光军 (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校 重庆 409816) 摘要:学生评价是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影响的,可以促进教学的质量,制定正确的学生评价机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相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若不能制定正确的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 ...

  •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一.如何教学音标 <新目标英语 >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