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学时:2

目的要求:

1.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基因构成。HLA 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2. 熟悉:HLA 分子表的影响因素,HLA 多态性的遗传基础,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

3. 了解:非经典HLA 分子,HLA 分型。

教学内容:

1.MHC 的概念和基因构成:小鼠H -2复合体和人类HLA 复合体。

2.HLA -I 类和II 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非经典HLA 分子的功能。HLA 分子表达的影响因子。

3.HLA 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4.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与器官移植,免疫应答及疾病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20世纪初,不同种系小鼠间皮肤移植可以诱发移植排斥反应,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是受体对移植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应答,即供、受者组织抗原的相似程度(组织相容的程度)决定了移植物的存活。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通过移植鉴定的与组织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 MHS):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组织细胞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称为HLA复合体,即人类的MHC。

H-2复合体:指小鼠的MHC,编码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H-2系统。

MHC通常指基因;MHC分子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指MHC基因编码的产物。对于某一动物,MHC可同时代表基因和抗原,如H-2可用于指基因和编码的分子。

不同动物的MHC的名称不同。

二、MHC的基因构成

(一)小鼠H-2复合体

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包括K、I、S、D/L等基因。根据各基因编码分子不同分成三类: I类基因:包含K、D、L位点基因,编码I类分子的重链;

Ⅱ类基因:包括I位点基因,可分为I-A和I-E亚区,编码Ⅱ类分子。Ir基因(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位于I区,Ia抗原(I区相关抗原,I region associated antigen):Ir基因编码产物。

Ⅲ类基因:为S区基因,编码补体C4、C2、B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等分子。

(二)人类HLA复合体

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分成三类基因区:

I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远离着丝点的一端,包括经典基因HLA-B、C、A基因位点和非典型基因HLA-E、F、G位点等。

Ⅱ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近着丝点的一端,包括经典基因HLA-DP、DQ、DR基因位点和非典型HLA-DN、DM、DO位点等。

Ⅲ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的中部,主要包括编码补体C4、C2、B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等分子的基因。

三、HLA分子分布、结构与功能 (一)HLA I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分布:有膜结合和可溶性二种存在形式。 膜结合形式:表达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不同的组织细胞表达I类分子量不同。最多的是淋巴细胞,其次是肾、肝脏及心脏,极少表达的是神经组织和成熟的滋养细胞。 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内。

结构:是由二条异质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成员。

α链(又称重链):由MHC I类基因编码,具有高度多态性。可区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分为α1、α2与α3功能区。α1及α2构成抗原结合槽,α3区为T细胞表面CD8分子的识别部位。

β2M (β2-微球蛋白):由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生物学功能:(1)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2)参与内源性抗原的递呈,供

+CD8T细胞识别;(3)参与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

(二)HLA 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1.分布:(1)APC: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2)激活的T细胞,

精子和血管内皮细胞。

2.结构:两条非共价键连接的异源多肽链组成的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α链的膜外部分含α1和α2二个功能区;β链含β1和β2二个功能区。其中,α1和β1构成抗原肽结合部,决定Ⅱ类分子的多态性;β2区是CD4分子的识别部位。

3.功能:(1)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包括宿主抗移植物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

+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供CD4T细胞识别;(3)参与免疫应答调节,Ir基因产物可调节免疫

应答;(4)参与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

MHC限制性(或称限制性识别):特定T细胞识别特定类别的自身MHC分子而发挥免疫学效

++应的现象。即指CD8T细胞识别MHC Ⅰ类分子,CD4T细胞识别MHC ⅠⅠ类分子。

四、HLA的多态性

1.多态性: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编码基因,在群体中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分子。HLA具有多态性,在人群中可检出A基因约27种,B基因约50种,C基因约10种,DR基因20余种。

2.遗传学基础:

(1)复等位基因,即在群体中位于同一基因位点而具有不同编码特性的基因系列。是群体的基因概念。

(2)共显性表达,即每一对等位基因位点的两个基因同是显性,其各自编码的特异性抗原分子可同时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3)单元型遗传,即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各基因位点组合一同遗传。

(4)HLA遗传连锁不平衡,即某些基因总是较多地连锁在一起,而另一些则较少在一起进行遗传,表现为某两个基因在同一单元型上存在的频率与理论预期值存在差异。

五、HLA与疾病的关系

恶性肿瘤细胞的HLA Ⅰ类分子表达较正常细胞减少或缺乏,易使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

视。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可能与特定HLA Ⅱ类基因型有关,如IDDM的发生可能需要DR分子β链57位或DQ分子β链57位氨基酸之一为非天冬氨酸。

强直性脊柱炎与B27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对危险性高达87.4。

HLA表达及其异常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等多种疾病有关。

六、HLA分型

HLA分型是研究HLA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分布、功能及其生物学、医学意义的必要手段。 主要包括:血清学方法、细胞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见移植免疫一章)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学时:2

目的要求:

1.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基因构成。HLA 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2. 熟悉:HLA 分子表的影响因素,HLA 多态性的遗传基础,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

3. 了解:非经典HLA 分子,HLA 分型。

教学内容:

1.MHC 的概念和基因构成:小鼠H -2复合体和人类HLA 复合体。

2.HLA -I 类和II 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非经典HLA 分子的功能。HLA 分子表达的影响因子。

3.HLA 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4.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与器官移植,免疫应答及疾病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20世纪初,不同种系小鼠间皮肤移植可以诱发移植排斥反应,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是受体对移植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应答,即供、受者组织抗原的相似程度(组织相容的程度)决定了移植物的存活。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通过移植鉴定的与组织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 MHS):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组织细胞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称为HLA复合体,即人类的MHC。

H-2复合体:指小鼠的MHC,编码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H-2系统。

MHC通常指基因;MHC分子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指MHC基因编码的产物。对于某一动物,MHC可同时代表基因和抗原,如H-2可用于指基因和编码的分子。

不同动物的MHC的名称不同。

二、MHC的基因构成

(一)小鼠H-2复合体

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包括K、I、S、D/L等基因。根据各基因编码分子不同分成三类: I类基因:包含K、D、L位点基因,编码I类分子的重链;

Ⅱ类基因:包括I位点基因,可分为I-A和I-E亚区,编码Ⅱ类分子。Ir基因(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位于I区,Ia抗原(I区相关抗原,I region associated antigen):Ir基因编码产物。

Ⅲ类基因:为S区基因,编码补体C4、C2、B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等分子。

(二)人类HLA复合体

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分成三类基因区:

I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远离着丝点的一端,包括经典基因HLA-B、C、A基因位点和非典型基因HLA-E、F、G位点等。

Ⅱ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近着丝点的一端,包括经典基因HLA-DP、DQ、DR基因位点和非典型HLA-DN、DM、DO位点等。

Ⅲ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的中部,主要包括编码补体C4、C2、B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等分子的基因。

三、HLA分子分布、结构与功能 (一)HLA I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分布:有膜结合和可溶性二种存在形式。 膜结合形式:表达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不同的组织细胞表达I类分子量不同。最多的是淋巴细胞,其次是肾、肝脏及心脏,极少表达的是神经组织和成熟的滋养细胞。 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内。

结构:是由二条异质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成员。

α链(又称重链):由MHC I类基因编码,具有高度多态性。可区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分为α1、α2与α3功能区。α1及α2构成抗原结合槽,α3区为T细胞表面CD8分子的识别部位。

β2M (β2-微球蛋白):由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生物学功能:(1)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2)参与内源性抗原的递呈,供

+CD8T细胞识别;(3)参与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

(二)HLA 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1.分布:(1)APC: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2)激活的T细胞,

精子和血管内皮细胞。

2.结构:两条非共价键连接的异源多肽链组成的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α链的膜外部分含α1和α2二个功能区;β链含β1和β2二个功能区。其中,α1和β1构成抗原肽结合部,决定Ⅱ类分子的多态性;β2区是CD4分子的识别部位。

3.功能:(1)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包括宿主抗移植物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

+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供CD4T细胞识别;(3)参与免疫应答调节,Ir基因产物可调节免疫

应答;(4)参与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

MHC限制性(或称限制性识别):特定T细胞识别特定类别的自身MHC分子而发挥免疫学效

++应的现象。即指CD8T细胞识别MHC Ⅰ类分子,CD4T细胞识别MHC ⅠⅠ类分子。

四、HLA的多态性

1.多态性: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编码基因,在群体中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分子。HLA具有多态性,在人群中可检出A基因约27种,B基因约50种,C基因约10种,DR基因20余种。

2.遗传学基础:

(1)复等位基因,即在群体中位于同一基因位点而具有不同编码特性的基因系列。是群体的基因概念。

(2)共显性表达,即每一对等位基因位点的两个基因同是显性,其各自编码的特异性抗原分子可同时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3)单元型遗传,即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各基因位点组合一同遗传。

(4)HLA遗传连锁不平衡,即某些基因总是较多地连锁在一起,而另一些则较少在一起进行遗传,表现为某两个基因在同一单元型上存在的频率与理论预期值存在差异。

五、HLA与疾病的关系

恶性肿瘤细胞的HLA Ⅰ类分子表达较正常细胞减少或缺乏,易使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

视。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可能与特定HLA Ⅱ类基因型有关,如IDDM的发生可能需要DR分子β链57位或DQ分子β链57位氨基酸之一为非天冬氨酸。

强直性脊柱炎与B27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对危险性高达87.4。

HLA表达及其异常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等多种疾病有关。

六、HLA分型

HLA分型是研究HLA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分布、功能及其生物学、医学意义的必要手段。 主要包括:血清学方法、细胞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见移植免疫一章)


相关内容

  • 无机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 无机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姓名:李艳芳 学号:[1**********]042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摘要: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各种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反应的一种概念,是一种材料能否应用于人体治疗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生物医用材料.陶瓷生物 ...

  •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一.基本概念 1.抗体(antibody,Ab) 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 ...

  •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biomedical 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用材料,它主要用于人体组织的修复. 替换和人工器官的制造[1].长期临床应用发现,传统医用金属材料和高分 子材料不具生物活性,与组织不易牢固结合,在生理环境 ...

  • 免疫学名词解释
  •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非自身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 [免疫学]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科. [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 ...

  • 医学免疫学总结
  •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学概说 一.概念 免疫: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现象. 二.免疫力的构成 (一)固有免疫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组成:1.组织屏障作用 2.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作用 3.体液因子的作用(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等) 特点 ...

  • 细菌纤维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细菌纤维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摘要:纳米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功能材料,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主要涉及细菌纤维素, 植物纤维素和纤维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细菌纤维素(BC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纯度很高的纳米级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相比,具有三维纳米网状结构.高结晶度.高纯度.高机械强度和良好生物相 ...

  •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 *Symport同向运输:两种物质同向运输. *Antiport反向运输:两种物质朝反方向运输. *siRNA小干扰RNA :由DICER 识别并切割的任何来源的双链RNA 分子而形成. *miRNA:由RNA 聚合酶II 转录,经DICER 切割而成的成熟功能小分子RNA . occluding ...

  • 铝基复合材料
  • 内容摘要 本次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四个任务,即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其中包括力学性能,磨损性能,热学性能,和蠕变性能)以及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录 一.原位铝基纳米复 ...

  •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1 前言 1.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基本概念 1.2生物医学对材料的要求 2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 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3.1 医用不锈钢 3.2 医用钴基合金 3.3医用钛合金和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3.4 医用贵金属和钽.铌 .锆等金属 3.5 新材料开发 4 表面改性和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