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千古词帝李煜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

李煜其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国君。原名李从嘉,字重光。之所以字重光,大概与其有双瞳有关。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而改名为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是彭城人,今属江苏徐州。

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冀为太子,“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

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于是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4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他是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他“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开宝四年(971年)11月,李煜派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此时封郑王)。去北宋进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逃避现实的李煜从不关心国家大事,只是逆来顺受的苟且偷安。

有大臣谏言说,每年向宋国进贡已经让国库空虚。结果他只是轻飘飘地回了一句“办法你去想,不要打搅我和皇后喝酒唱词。”皇后也劝说李煜,让他振作起来,想办法振兴南唐。但是并没有用,在李煜心里、国家早就没有希望了,他觉得人生苦短,应该已享乐优先。

他每日谱词作曲,以风流自命。但好景不长,李煜书法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的开创者,在位16年。)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于是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十万去攻打南唐。李煜听后立刻派徐铉(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原为南唐礼部尚书,后来归宋,口才学识俱佳。)去求情。

徐铉连忙求见宋太祖,说宋太祖出师无名,说李煜向宋太祖进贡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没有犯下任何过失,不应该攻打南唐。但是宋太祖借用他的父子比喻,说既然是父子当然就是一家人,要天下一家。于是徐铉求情失败。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军攻破了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其中有句少数唐军拼死抵抗。但此时的李煜,竟然还在沉迷于诗画不知宋军已攻至金陵城下。宋军执行宋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方针,包围金陵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发起总攻,一举占领金陵。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

山穷水尽,李煜念完最后一首唐诗后,只得奉表投降,5000名南唐残兵放弃武器停止巷战。之后被俘到汴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软禁于东京,自此南唐灭亡。第二年,宋太祖去世,其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进封李煜为陇西郡公。

李煜自被软禁后,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涯,整日郁郁寡欢,愁眉苦脸。受尽屈辱,尝尽辛酸,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其中《虞美人》是在李煜42岁生日(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时所作,这首词脍炙人口,却也是李煜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这首千古杰作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据说这首词中抒写了李煜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

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位悲剧词人的千古流传。

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   知识漫画大讲堂   ———

这里没有心灵鸡汤,只有通过漫画这种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晦涩的历史知识,在哈哈一笑中落入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们成为博学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每天学一点,菜鸟变学霸!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

李煜其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国君。原名李从嘉,字重光。之所以字重光,大概与其有双瞳有关。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而改名为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是彭城人,今属江苏徐州。

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冀为太子,“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

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于是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4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他是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他“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开宝四年(971年)11月,李煜派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此时封郑王)。去北宋进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逃避现实的李煜从不关心国家大事,只是逆来顺受的苟且偷安。

有大臣谏言说,每年向宋国进贡已经让国库空虚。结果他只是轻飘飘地回了一句“办法你去想,不要打搅我和皇后喝酒唱词。”皇后也劝说李煜,让他振作起来,想办法振兴南唐。但是并没有用,在李煜心里、国家早就没有希望了,他觉得人生苦短,应该已享乐优先。

他每日谱词作曲,以风流自命。但好景不长,李煜书法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的开创者,在位16年。)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于是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十万去攻打南唐。李煜听后立刻派徐铉(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原为南唐礼部尚书,后来归宋,口才学识俱佳。)去求情。

徐铉连忙求见宋太祖,说宋太祖出师无名,说李煜向宋太祖进贡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没有犯下任何过失,不应该攻打南唐。但是宋太祖借用他的父子比喻,说既然是父子当然就是一家人,要天下一家。于是徐铉求情失败。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军攻破了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其中有句少数唐军拼死抵抗。但此时的李煜,竟然还在沉迷于诗画不知宋军已攻至金陵城下。宋军执行宋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方针,包围金陵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发起总攻,一举占领金陵。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

山穷水尽,李煜念完最后一首唐诗后,只得奉表投降,5000名南唐残兵放弃武器停止巷战。之后被俘到汴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软禁于东京,自此南唐灭亡。第二年,宋太祖去世,其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进封李煜为陇西郡公。

李煜自被软禁后,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涯,整日郁郁寡欢,愁眉苦脸。受尽屈辱,尝尽辛酸,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其中《虞美人》是在李煜42岁生日(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时所作,这首词脍炙人口,却也是李煜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这首千古杰作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据说这首词中抒写了李煜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

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位悲剧词人的千古流传。

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   知识漫画大讲堂   ———

这里没有心灵鸡汤,只有通过漫画这种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晦涩的历史知识,在哈哈一笑中落入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们成为博学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每天学一点,菜鸟变学霸!


相关内容

  • 2016虞美人教案
  • 虞美人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的内容,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4.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 ...

  • 绝代才人 薄命君王-走近李煜
  • 绝代才人 薄命君王 --走近李煜 李煜生平 李煜(公元937-978)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徐州(今江苏徐 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 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 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 ...

  • 李煜虞美人
  • 李煜<虞美人> 导语: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煜的<虞美人>.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中,王朝不断更替,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那就是帝王文学.一般而言,开国帝王的诗歌往往充满了豪气,比如汉高祖的刘邦的<大风 ...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 ...

  • 虞美人读后感
  • 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 ...

  • 李煜虞美人原文
  • 李煜 虞美人原文: [南唐] 作者:[李煜] 体裁:[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 ...

  • 3.3虞美人
  • 虞美人 学习指导 李煜,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政事不修,纵情享乐.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 <虞 ...

  • [虞美人]教学设计方案
  • <虞美人>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高二 册别:选修 章节: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作者李煜及其词作特点: B.领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B.通过分析意象,体 ...

  • 李煜诗词全集
  • 李煜词全集 李煜简介 李煜,人名.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