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1.1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课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作为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勾股定理的探究方法很多,而且在各种探究方法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力图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科书设计的流程大致是“问题情景引入研究的必要性——探索、验证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测量、数格子等方法探索得到勾股定理。在教材的处理上,相对于老教材,新教材有适当调整,比如说在情景创设阶段,老教材是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着某种关系”,而新教材转变为直接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着平方的关系”,直接进入下面的探究主题,这样设计可以避免部分学生陷入较长时间的困惑,而走不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以上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探索过程,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中穿插勾股定理的数学史和数学

故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2、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充分利用导学案,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好处:这种以故事为切入点引入新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学生感兴趣,同时渗

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二)探索发现: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主要部分,在设计上坚持“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利用导学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因此,这部分内容与发给学生的导学案匹配,学生根据我设计好的流程,在我的引导下完成学习!)

1、等腰直角三角形

观察图5,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将

正方形A、正方形B和已计算的正方

形C的面积填入下表,它们的面积

有什么关系?

发现: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问题:你是怎样得到的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

观察图6,对于一般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正方形B、正方形C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发现: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问题:你是怎样得到的呢?(分割法)

3、正方形面积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

若我们设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这三个正方

形的面积吗?

222 结论:由于 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所以a+b=c.即: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归纳总结:

222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a+b=c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注意:勾股定理只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

2、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 中国 (填一国家)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

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 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 股 ,斜边称为 弦 ,“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一般称为 毕达哥拉斯 定理。(穿插数学故事)

(四)、典例导学:

例1:如图,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吗?(板书、配合导学案) 勾弦股 (1)(2)

(此例题难度适中,是勾股定理最简单的应用,就不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在黑板上画好图,配合学生的导学案,给学生精讲点播)

例2:见课本P3想一想,回顾情景。

(此例题源自教材情景创设,是勾股定理应用于生活的最好例子,由于学生自学阶段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所以我只需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拨即可)。

(五)、检测巩固:

1、判断:

(1)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b=c ( ×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 × )

(3)在Rt∆ABC,∠B=90 ,则 a+b=c ( × )

2、在△ABC中,∠C=90°(1)若a=8,b=6,则c= 10 ; (2)若c=20,b=12,a= 16 。

3、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D )

A、25 B、14 C、7 D、7或25

4、 完成课本随堂练习及习题1.1第1、2、3题。(学生先自主合作完成,教师加于点拨)

(六)、课堂小结:

1、 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2、 在探索和验证定理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222222

七、课后作业:习题1.1第4题

(本作业题求一个高未知的等三角形的面积,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比如:作辅助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等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作业题比较合适。)

八、板书设计:

九、 设计说明 :

本节课是一堂以“探究”为主的课,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学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课堂及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核心理念!

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大家给我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1.1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课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作为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勾股定理的探究方法很多,而且在各种探究方法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力图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科书设计的流程大致是“问题情景引入研究的必要性——探索、验证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测量、数格子等方法探索得到勾股定理。在教材的处理上,相对于老教材,新教材有适当调整,比如说在情景创设阶段,老教材是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着某种关系”,而新教材转变为直接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着平方的关系”,直接进入下面的探究主题,这样设计可以避免部分学生陷入较长时间的困惑,而走不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以上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探索过程,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中穿插勾股定理的数学史和数学

故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2、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充分利用导学案,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好处:这种以故事为切入点引入新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学生感兴趣,同时渗

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二)探索发现: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主要部分,在设计上坚持“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利用导学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因此,这部分内容与发给学生的导学案匹配,学生根据我设计好的流程,在我的引导下完成学习!)

1、等腰直角三角形

观察图5,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将

正方形A、正方形B和已计算的正方

形C的面积填入下表,它们的面积

有什么关系?

发现: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问题:你是怎样得到的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

观察图6,对于一般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正方形B、正方形C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发现: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问题:你是怎样得到的呢?(分割法)

3、正方形面积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

若我们设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这三个正方

形的面积吗?

222 结论:由于 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所以a+b=c.即: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归纳总结:

222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a+b=c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注意:勾股定理只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

2、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 中国 (填一国家)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

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 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 股 ,斜边称为 弦 ,“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一般称为 毕达哥拉斯 定理。(穿插数学故事)

(四)、典例导学:

例1:如图,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吗?(板书、配合导学案) 勾弦股 (1)(2)

(此例题难度适中,是勾股定理最简单的应用,就不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在黑板上画好图,配合学生的导学案,给学生精讲点播)

例2:见课本P3想一想,回顾情景。

(此例题源自教材情景创设,是勾股定理应用于生活的最好例子,由于学生自学阶段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所以我只需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拨即可)。

(五)、检测巩固:

1、判断:

(1)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b=c ( ×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 × )

(3)在Rt∆ABC,∠B=90 ,则 a+b=c ( × )

2、在△ABC中,∠C=90°(1)若a=8,b=6,则c= 10 ; (2)若c=20,b=12,a= 16 。

3、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D )

A、25 B、14 C、7 D、7或25

4、 完成课本随堂练习及习题1.1第1、2、3题。(学生先自主合作完成,教师加于点拨)

(六)、课堂小结:

1、 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2、 在探索和验证定理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222222

七、课后作业:习题1.1第4题

(本作业题求一个高未知的等三角形的面积,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比如:作辅助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等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作业题比较合适。)

八、板书设计:

九、 设计说明 :

本节课是一堂以“探究”为主的课,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学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课堂及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核心理念!

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大家给我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 一.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 ...

  • 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在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 ...

  • 初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 初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初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1.2班两个班的教学,1班现有学生57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 ...

  • 垂径定理推论说课稿
  • §24.1 垂径定理(第二课时)说课稿 所选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第二个内容第二课时 南羊中学 李青祖 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并得到您的指导,我说课的题目是:圆中的垂 径定理推论.它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十四章第一节,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教材安 ...

  • 中位线定理专题
  • 中位线定理专题 烟台市祥和中学初春晓2013年7月16日 09:33浏览:149评论:13鲜花:0专家浏览:4指导教师浏览:13 指导教师 孙春红于13-7-17 09:11推荐精心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思维导图设计得很细致,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一篇原创 ...

  • 高效课堂:北京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
  •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1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3 勾股定理的应用-------5 第一章复习课----------7 第一章测试卷----------9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112 平方根-----------133 立方根----- ...

  • [2.7探索勾股定理(1)]说课稿
  • <2.7探索勾股定理(1)>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课内容,共分为两个课时,本堂课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众所周知,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乃至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定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基本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的是直角三 ...

  • 各章节课时安排
  • 适合对象::①更适合能够主动学习.上进心强的学生: ②普通中等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前预习学习. 辅导目的:以自主的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代讲,吃透重要基础知识,训练中等难度题的解题思维. 辅导过程: 示 例:梯形辅助线练习 某初二学生作业批改 北京西城某学生一模试卷分析 2009年北京西城初二期末试卷批改阅 ...

  • 圆教材分析.
  • 第二十四章 圆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的性质,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