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提出了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再次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我是中医事业发展的积极拥护者、支持者,同时也是中医药服务的受益者。下面谈谈我对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认识和思考。

一、什么是中医药

———广义的中医药可以分为: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以及作为传统医药基础的我国民间医药。

中医,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固有的医学,二是指用中国固有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中药是指中医所用的传统药物。我国《宪法》把医药分为“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两大类,“我国传统医药”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医药,可以简称为“中国医药”,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中医药。

广义的中医药可以分为:传统中医药、我国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以及作为传统医药基础的我国民间医药。传统中医药也可以称为经典中医药,即一般所说的窄义的中医药;我国的民族医药主要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医药是中西医结合政策的产物;民间医药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经实践检验确有一定疗效的医药。

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文件一般都是采用广义中医药概念,比如:中西医并重方针中的中医,就是广义的中医药概念,只有在特殊需要时可以采用传统中医药、我国民族医药等细化的表示。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并列起来,如果并列的话,前面应该冠上“传统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这样表述比较准确。

二、为什么要发展中医药

——发展中医药,符合医疗有效性、经济性、前瞻性的要求。

首先,这是《宪法》规定的任务,在法律层面上西医药与中医药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的发展权力。其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层面来看,发展中医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托,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论述。我在这里想从医疗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前瞻性的角度再分析一下扶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医疗技术是一种群众广泛享用的实用技术,它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前瞻性决定了社会对它的取舍和群众的选择。我们还要从这些方面深入研究和思考扶持发展中医事业的动因。

先说说有效性。中医药在某些疾病治疗过程中,有其独到之处,或者比西医要更简便有效,或者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从资料看,现在中医突出的特点、长处有些是西医不具备的,而西医不具备、人类又需要,这就是发展中医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西医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医。

其次,分析一下经济性。这是医疗经济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中医药具备简、便、廉、验等特点,这正是医疗健康体系所必需的经济性特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是体制、机制、管理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医疗方式的选择。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扶持和发展中医药。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医疗方式必须关注政府、社会群众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我们有这么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什么不去充分利用它?

再说说前瞻性。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提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这表明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恰恰这些是中医药的特长和优势,起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其哲学内涵是非常符合这个时代发展趋势的,因而,中医药在新时代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前瞻性。

扶持中医的发展不仅是历史的重托,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认为热心支持中医发展的人士,特别是中医界的专家们,应多从有效性、实用性考虑,多从它的经济性、群众能够承受、愿意接受的层次,多从它发展的前瞻性、符合时代趋势等方面进一步地研究和论证扶持中医发展的必要性和动力。

三、关于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中西医并重的基础是中西医并存、并立;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是中西医并举、并茂;中西医并重的保障是中西医并行、并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重申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践证明,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顺应民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方针。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首先要把握住中西医并重的内涵,仔细地去研究、认识中西医并重的内涵。“并重”一般是指“同等重视”的意思。中西医如何同等重视?首先,中西医并重的基础是中西医并存、并立;其次,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条件是并举、并茂,也就是说要承认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疗资源,尊重各自规律发展;再次,中西医并重的保障是中西医的并行、并用,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中西医都是可供群众选择的医疗资源,国家同等地支持它们,在主流医学地位上实现中西医并驾齐驱才能最终实现中西医并重。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确立中医与西医一样,在我国都应该具有主流医学的地位。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当前着力点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因为现在中西医起点不一样,当前中医发展相对显得缓慢,政策取向要向相对弱势的中医倾斜。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加快中医药的科学发展,要尊重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前面谈的向中医倾斜,主要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要向中医倾斜,后面说的加快中医药科学发展,很重要的在于我们中医事业内部,要正确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这就需要奋发图强。

四、关于调整发展中医的政策

——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中西医配合”的提法取代中西医结合,用“科学发展中医药”取代中医药现代化,用“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取代中医药国际化。

目前对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提法没有阐明确切的内涵,所以引起了政策执行上的议论纷纷。对这几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看法:

关于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提出,其初衷是要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塑造一支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西医骨干队伍,在执行中却逐步形成了要推动中医、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有机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又提出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药学的目标。

对于中西医结合,最权威的解释我认为就是我国《中医药条例》,因为这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对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是:“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现在看来,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措施、一个方法和一项任务是可行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是完全可行的,实践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事例,关键在于作为目的是否科学、作为目标是否可行。中西医能否合二为一,争论较多,我个人认为,要实现中西医有机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医学,恐怕缺乏论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是实现不了的目标。

如何完善这项政策呢?我认为可以用“中西医配合”的提法取代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医疗方式的选择来看,中西医互相配合可能比中西医结合更准确一些。

关于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最早源于中药生产的技术现代化,继而变成中药的产业现代化,简称为中药现代化,后来又演变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分开管理以后,又把它特指中医现代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忽视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要求,把中医的西医化当作中医的现代化,这显然与“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相违背。为什么没有人提西医现代化,因为西医是现代医学,认为现代医学已经够现代化了,本身就是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现代化究竟内涵是什么?我觉得目前阐述得不清楚,这就容易产生歧义。

之所以会产生歧义,从发展阶段看,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提出要进入现代化阶段,其前提就是目前的中医还未能进入现代化阶段,这就意味着中医是过时的医学,现在已经有现代医学了,还有什么必要去发展已经过时的中医呢?从发展要求看,把中医现代化看作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中医、为中医发展所用是应该的,但是把先进科学技术看作是西医具有的科学技术,中医现代化就是用西医改造中医,这就出问题了。同时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现代化也容易引起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歧义,传统文化现代化还叫传统文化吗?

所以我认为,应当用“科学发展中医药”取代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法。这里要注意,我不是说要用科学化代替现代化,因为中医的科学化是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我是说要用科学发展中医来代替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发展中医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新的理论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在坚持中医姓中的基础上,实现我国传统医药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中医的提法既表明了中医作为传统医学也要发展、也要进步,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又表明了传统医学只有走科学发展的路子,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优势。我认为,科学发展中医药比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法更好。

关于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国际化的实际含义应该是中医走向世界,但是在执行中却出现了在国际化的口号下用适合西医的标准改造中医的情况,要求中医药取得国际西医的认可,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医的西医化。

我认为应该用“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取代中医药国际化的提法。中医是在中国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独具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让中医适应世界上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西医适用的规则和标准,而是要建立适应中医药发展的我国自己的规则和标准,让世界选择和接受这些规则和标准,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认为,扶持发展中医药首要的任务是解决中国人自身的医疗问题,如果采用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医疗健康的模式,把13亿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解决好,世界自然就会认可中医。

五、关于把振兴中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赋予其战略地位。

扶持振兴中医事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决策;不是少数人的愿望,而是亿万人民的需要,有必要提升到国家层面加以关注和重视。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赋予其战略地位。

要把扶持中医发展作为我国卫生医疗工作的战略重点。卫生工作确定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抓住什么东西可以把这三项贯穿起来?我认为是抓住扶持中医药,把中医药的重点放在农村医疗问题,突出发扬中医药治未病的特长和优势,这样就把卫生工作的三个重点内容贯穿起来。

要把中医作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医疗手段,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解决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和保障问题,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卫生资源,并以较小的投入换来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一定可以创建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要把发展中医作为应对亚健康状态和老龄化趋势的战略措施。中医在调控亚健康状态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重视养生保健,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应对亚健康和老龄社会到来的战略措施。

要把中医的发展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突破口。中央确定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从目前看,我国中医的综合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医又是中国的原创医学,经过不懈努力,中医事业完全可以在若干领域创造出世界一流或具有世界水平的奇迹。

要把振兴中医作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领域,当作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战略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提出了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再次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我是中医事业发展的积极拥护者、支持者,同时也是中医药服务的受益者。下面谈谈我对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认识和思考。

一、什么是中医药

———广义的中医药可以分为: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以及作为传统医药基础的我国民间医药。

中医,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固有的医学,二是指用中国固有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中药是指中医所用的传统药物。我国《宪法》把医药分为“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两大类,“我国传统医药”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医药,可以简称为“中国医药”,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中医药。

广义的中医药可以分为:传统中医药、我国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以及作为传统医药基础的我国民间医药。传统中医药也可以称为经典中医药,即一般所说的窄义的中医药;我国的民族医药主要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医药是中西医结合政策的产物;民间医药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经实践检验确有一定疗效的医药。

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文件一般都是采用广义中医药概念,比如:中西医并重方针中的中医,就是广义的中医药概念,只有在特殊需要时可以采用传统中医药、我国民族医药等细化的表示。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并列起来,如果并列的话,前面应该冠上“传统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这样表述比较准确。

二、为什么要发展中医药

——发展中医药,符合医疗有效性、经济性、前瞻性的要求。

首先,这是《宪法》规定的任务,在法律层面上西医药与中医药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的发展权力。其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层面来看,发展中医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托,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论述。我在这里想从医疗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前瞻性的角度再分析一下扶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医疗技术是一种群众广泛享用的实用技术,它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前瞻性决定了社会对它的取舍和群众的选择。我们还要从这些方面深入研究和思考扶持发展中医事业的动因。

先说说有效性。中医药在某些疾病治疗过程中,有其独到之处,或者比西医要更简便有效,或者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从资料看,现在中医突出的特点、长处有些是西医不具备的,而西医不具备、人类又需要,这就是发展中医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西医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医。

其次,分析一下经济性。这是医疗经济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中医药具备简、便、廉、验等特点,这正是医疗健康体系所必需的经济性特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是体制、机制、管理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医疗方式的选择。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扶持和发展中医药。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医疗方式必须关注政府、社会群众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我们有这么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什么不去充分利用它?

再说说前瞻性。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提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这表明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恰恰这些是中医药的特长和优势,起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其哲学内涵是非常符合这个时代发展趋势的,因而,中医药在新时代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前瞻性。

扶持中医的发展不仅是历史的重托,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认为热心支持中医发展的人士,特别是中医界的专家们,应多从有效性、实用性考虑,多从它的经济性、群众能够承受、愿意接受的层次,多从它发展的前瞻性、符合时代趋势等方面进一步地研究和论证扶持中医发展的必要性和动力。

三、关于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中西医并重的基础是中西医并存、并立;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是中西医并举、并茂;中西医并重的保障是中西医并行、并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重申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践证明,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顺应民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方针。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首先要把握住中西医并重的内涵,仔细地去研究、认识中西医并重的内涵。“并重”一般是指“同等重视”的意思。中西医如何同等重视?首先,中西医并重的基础是中西医并存、并立;其次,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条件是并举、并茂,也就是说要承认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疗资源,尊重各自规律发展;再次,中西医并重的保障是中西医的并行、并用,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中西医都是可供群众选择的医疗资源,国家同等地支持它们,在主流医学地位上实现中西医并驾齐驱才能最终实现中西医并重。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确立中医与西医一样,在我国都应该具有主流医学的地位。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当前着力点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因为现在中西医起点不一样,当前中医发展相对显得缓慢,政策取向要向相对弱势的中医倾斜。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加快中医药的科学发展,要尊重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前面谈的向中医倾斜,主要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要向中医倾斜,后面说的加快中医药科学发展,很重要的在于我们中医事业内部,要正确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这就需要奋发图强。

四、关于调整发展中医的政策

——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中西医配合”的提法取代中西医结合,用“科学发展中医药”取代中医药现代化,用“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取代中医药国际化。

目前对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提法没有阐明确切的内涵,所以引起了政策执行上的议论纷纷。对这几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看法:

关于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提出,其初衷是要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塑造一支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西医骨干队伍,在执行中却逐步形成了要推动中医、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有机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又提出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药学的目标。

对于中西医结合,最权威的解释我认为就是我国《中医药条例》,因为这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对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是:“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现在看来,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措施、一个方法和一项任务是可行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是完全可行的,实践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事例,关键在于作为目的是否科学、作为目标是否可行。中西医能否合二为一,争论较多,我个人认为,要实现中西医有机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医学,恐怕缺乏论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是实现不了的目标。

如何完善这项政策呢?我认为可以用“中西医配合”的提法取代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医疗方式的选择来看,中西医互相配合可能比中西医结合更准确一些。

关于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最早源于中药生产的技术现代化,继而变成中药的产业现代化,简称为中药现代化,后来又演变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分开管理以后,又把它特指中医现代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忽视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要求,把中医的西医化当作中医的现代化,这显然与“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相违背。为什么没有人提西医现代化,因为西医是现代医学,认为现代医学已经够现代化了,本身就是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现代化究竟内涵是什么?我觉得目前阐述得不清楚,这就容易产生歧义。

之所以会产生歧义,从发展阶段看,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提出要进入现代化阶段,其前提就是目前的中医还未能进入现代化阶段,这就意味着中医是过时的医学,现在已经有现代医学了,还有什么必要去发展已经过时的中医呢?从发展要求看,把中医现代化看作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中医、为中医发展所用是应该的,但是把先进科学技术看作是西医具有的科学技术,中医现代化就是用西医改造中医,这就出问题了。同时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现代化也容易引起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歧义,传统文化现代化还叫传统文化吗?

所以我认为,应当用“科学发展中医药”取代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法。这里要注意,我不是说要用科学化代替现代化,因为中医的科学化是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我是说要用科学发展中医来代替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发展中医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新的理论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在坚持中医姓中的基础上,实现我国传统医药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中医的提法既表明了中医作为传统医学也要发展、也要进步,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又表明了传统医学只有走科学发展的路子,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优势。我认为,科学发展中医药比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法更好。

关于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国际化的实际含义应该是中医走向世界,但是在执行中却出现了在国际化的口号下用适合西医的标准改造中医的情况,要求中医药取得国际西医的认可,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医的西医化。

我认为应该用“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取代中医药国际化的提法。中医是在中国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独具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让中医适应世界上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西医适用的规则和标准,而是要建立适应中医药发展的我国自己的规则和标准,让世界选择和接受这些规则和标准,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认为,扶持发展中医药首要的任务是解决中国人自身的医疗问题,如果采用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医疗健康的模式,把13亿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解决好,世界自然就会认可中医。

五、关于把振兴中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赋予其战略地位。

扶持振兴中医事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决策;不是少数人的愿望,而是亿万人民的需要,有必要提升到国家层面加以关注和重视。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赋予其战略地位。

要把扶持中医发展作为我国卫生医疗工作的战略重点。卫生工作确定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抓住什么东西可以把这三项贯穿起来?我认为是抓住扶持中医药,把中医药的重点放在农村医疗问题,突出发扬中医药治未病的特长和优势,这样就把卫生工作的三个重点内容贯穿起来。

要把中医作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医疗手段,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解决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和保障问题,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卫生资源,并以较小的投入换来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一定可以创建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要把发展中医作为应对亚健康状态和老龄化趋势的战略措施。中医在调控亚健康状态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重视养生保健,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应对亚健康和老龄社会到来的战略措施。

要把中医的发展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突破口。中央确定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从目前看,我国中医的综合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医又是中国的原创医学,经过不懈努力,中医事业完全可以在若干领域创造出世界一流或具有世界水平的奇迹。

要把振兴中医作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领域,当作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战略贡献


相关内容

  • 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 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1-16 中药材是中医药体系里的重要产业链,近年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和专业市场为主要环节的中药材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国中药材管理正不断加强,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重金属.农药残 ...

  • 近年来民族医药政策
  • 200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2007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指出:"加大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 ...

  • 医疗体制改革
  • 医疗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关于日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内外对中国改革新启程充满期待.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通篇布局深化改革,渗透民生之情. <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 ...

  • 在全州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3月14日全国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标志着今年从中央到省.州.县(市)四级的重要会议已经全部结束,同时也表明国家.省.州.县(市)四级"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了法定程序,开始组织实施.州人代会.经济工作会.政府全体会等会议都对今年乃至"十二五" ...

  • 我国下拨14.9亿元扶持中医药事业
  • 2013年10月16日11:59  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673人参与)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李晓喻)中国财政部网站16日发布消息称,将下拨14.9亿元人民币扶持中医药事业. 14日,国务院曾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全面发 ...

  • 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看法
  • 全国中医青年发展论坛交流论文 对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看法 摘要 发展中医药事业,重点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教育.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人才观的变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应贯彻科学的人才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与管理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尤其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教育,才能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遵 ...

  • 创意产业经济学期末
  • 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学 校:四川大学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系 所:劳动与社会保障 年 级:2012级 姓 名:张玉茹 学 号:[1**********]01 2014年5月20日 摘要: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和中医药产品都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 ...

  • 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攻坚时期.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 ...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环境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环境研究 作者:王斌 朱司宇 张青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7期 摘 要: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各省市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