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南方周末/2006年/5月/18日/第C22版

观点

经济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华尔街金融集团(一)

孔笑微 (作者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

20世纪20年代初,一战硝烟远去未久,古老的德国笼罩在一片几乎毫无希望的风雨凄迷中。人们尚未来得及摆脱战败的沮丧和羞辱,严峻的生计问题就紧逼了上来。

德国在战争中丧失了总人口的10%和将近七分之一的士地,换来的是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仅1921年的数额就是德国商品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伙着比利时,毫不客气地进占了德国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是为“鲁尔危机”。正倒着霉的时候,你往往想不到有一天还能更加倒霉,于是手忙脚乱的政府采取了千古不变的饮鸩止渴老办法:增发纸币。 真正的灾难开始了。随着印刷机全速开动,1921年1月31日,世界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如同张开翅膀的死神,扑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德国经济。美元与马克的比率从1921年1月的1:64,到1923年11月已经崩溃为1:4.2万亿。如此骇人的程度,即使到今天,也只有1946年的墨西哥、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可以相提并论。

到了这个地步,德国的日常生活可想而知。薪水得按天给,要不然到了月末你会发现本来买面包的钱只能买面包渣了。发工资前大家都要活动一下腿脚,准备好起跑姿势,钱一到手,立刻拿出百米冲刺的激情和速度──冲向市场与杂货店。腿脚慢点的,往往就难以买到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农产品和工业品生产都在急遽萎缩,市面上商品短缺,惟一不缺的就是钱,纸币!没有购买力的纸币叫人想着就伤心,孩子们在街上大捆大捆地拿它们堆房子玩。1923年《每日快报》上刊登过一则轶事:一对老夫妇金婚之喜,市政府发来贺信,通知他们将按照普鲁士风俗得到一笔礼金。第二天,市长带着一众随从隆重而来,庄严地以国家名义赠给他们1万亿马克──或者半个便士。

对于德国的悲惨境地,它一战中的对手们反应并不一致。老对头法国自然是盼着这个强邻兼宿敌越倒霉越好,在赔款问题上咬紧牙关毫不让步;俄国因为社会制度被西方排除在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外,割地赔款全没它的份,又刚刚跟波兰打了一场败仗,希望借助德国的先进军事经验,1922年开始就与德国秘密合作;英国秉承一贯的老奸巨猾,继续“均衡势力”品牌之大陆政策,不希望德国过分削弱而使法国坐大。小国家们有的内部爆发民族革命自顾不暇,有的在老大中间小心翼翼找个位置坐下观看演出,有机会也诈点汤喝喝。

战败者付出代价,古来皆然。历史上没事就打来打去的欧洲,利益变幻翻云覆雨,沾亲带故反目成仇,1000多年下来戏码反复,不过如此。

然而,这次的确有点不同。

现在的人们讨论一战远远没有二战兴趣浓厚,但是事实上,今天国际关系和文明准则的基础,大部分是由一战奠定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摧毁了传统世界的根基,而二战是一战遗留矛盾的延续和清算。如果说从前欧洲的战争是国王和贵族的战争,那么一战就是第一次现代意义上国家之间的战争,从它的政治根源、战争动员、兵役体制和战后安排上,无不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国家主义特点。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战争成为全民对国家的事务的参与,惩罚也成为有理论依据的全民责任。这样,每个人难免要反思一下,打了这个仗,刘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另外,通过一战,人类在自相残杀方面的创造力表现得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在凡尔登的绞

肉机和索姆河的坦克面前,19世纪天真的乐观情绪,对主流古典人文主义的自信土崩瓦解了。新的思潮纷纷登上舞台,直截了当,冷酷无情,与这个铁血强权的时代宾主相得一拍即合。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古老的欧洲现在到处都是打碎的坛坛罐罐,德国的巴掌挨得最响亮,然而他们要报复的并不仅仅是从普鲁士时代延续下来的那些敌人们。在这个产生过无数哲学巨人的民族,思考活动一向壮丽而可怖,短暂的痛苦过后,将化身为钢铁的洪流,无论说它邪恶还是野蛮,它是从我们自以为是的文明中生长出来的,让我们前所未闻,目瞪口呆。

完成这个过程,它需要的只有一种力量:金钱。

1923年11月,德国发生了两桩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第一件是阿道夫・希特勒发动了以失败告终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尽管此前他愤青的风头一时无贰,甚至原陆军总司令、德高望重的鲁登道夫将军都稀里糊涂地被拉上了他的检阅台;在德国普通人眼里,恐怕这位狂热的老兄当时也和一个比较抢镜的行为艺术家差不了多少。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又何尝缺乏大胆冒险的事件,和昙花一现的赌徒呢?于是未来的元首只好郁闷地在监狱里写他的奋斗。比较有趣的是,希特勒提到了他对通货膨胀及其原因的看法。

“政府镇定沉着地继续印发这些废纸;因为,如果停止印发的话,政府就完蛋了,因为一旦印刷机停止转动──而这是稳定马克的先决条件──骗局马上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受惊的人民注意到,他们即使有几十亿马克,也只有挨饿的份儿,那他们一定会作出这个结论我们不能再听命于一个建筑在骗人的多数决定的玩意儿上面的国家了:我们需要独裁。”(引自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从这段有意思的话里头,我们能够看到古往今来煽动艺术的精髓。凭心而论,希特勒确实颇有几分洞察力,他看出马克的疯狂贬值被有意利用来应对外债(赔款是用马克计算的),政府也的确难辞其咎,然而由此得出结论──“民主不如独裁”就莫名其妙了。煽动的诀窍偏偏就在于此,观点必须够震撼,论据必须够彪悍──那么从论据到论点到底是什么逻辑,基本上就没多少人注意了。不信你看看史料,从教皇的十字军演讲,到陈水扁的一些言论,莫不多有印证。

同时发生的第二件事,可要比那位退役下士的表现吸引力大多了。甚至可以说,停战以来,德国人民第一次听见了好消息。

持续将近三年的恶性通胀,在1923年底开始得到缓解和控制。

历史学家们将这个功绩与1923年11月的一个任命联系起来:46岁的德意志帝国银行董事亚尔马・霍雷斯・格里雷・沙赫特被任命为国家货币流通专员。

作者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

南方周末/2006年/5月/18日/第C22版

观点

经济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华尔街金融集团(一)

孔笑微 (作者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

20世纪20年代初,一战硝烟远去未久,古老的德国笼罩在一片几乎毫无希望的风雨凄迷中。人们尚未来得及摆脱战败的沮丧和羞辱,严峻的生计问题就紧逼了上来。

德国在战争中丧失了总人口的10%和将近七分之一的士地,换来的是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仅1921年的数额就是德国商品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伙着比利时,毫不客气地进占了德国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是为“鲁尔危机”。正倒着霉的时候,你往往想不到有一天还能更加倒霉,于是手忙脚乱的政府采取了千古不变的饮鸩止渴老办法:增发纸币。 真正的灾难开始了。随着印刷机全速开动,1921年1月31日,世界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如同张开翅膀的死神,扑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德国经济。美元与马克的比率从1921年1月的1:64,到1923年11月已经崩溃为1:4.2万亿。如此骇人的程度,即使到今天,也只有1946年的墨西哥、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可以相提并论。

到了这个地步,德国的日常生活可想而知。薪水得按天给,要不然到了月末你会发现本来买面包的钱只能买面包渣了。发工资前大家都要活动一下腿脚,准备好起跑姿势,钱一到手,立刻拿出百米冲刺的激情和速度──冲向市场与杂货店。腿脚慢点的,往往就难以买到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农产品和工业品生产都在急遽萎缩,市面上商品短缺,惟一不缺的就是钱,纸币!没有购买力的纸币叫人想着就伤心,孩子们在街上大捆大捆地拿它们堆房子玩。1923年《每日快报》上刊登过一则轶事:一对老夫妇金婚之喜,市政府发来贺信,通知他们将按照普鲁士风俗得到一笔礼金。第二天,市长带着一众随从隆重而来,庄严地以国家名义赠给他们1万亿马克──或者半个便士。

对于德国的悲惨境地,它一战中的对手们反应并不一致。老对头法国自然是盼着这个强邻兼宿敌越倒霉越好,在赔款问题上咬紧牙关毫不让步;俄国因为社会制度被西方排除在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外,割地赔款全没它的份,又刚刚跟波兰打了一场败仗,希望借助德国的先进军事经验,1922年开始就与德国秘密合作;英国秉承一贯的老奸巨猾,继续“均衡势力”品牌之大陆政策,不希望德国过分削弱而使法国坐大。小国家们有的内部爆发民族革命自顾不暇,有的在老大中间小心翼翼找个位置坐下观看演出,有机会也诈点汤喝喝。

战败者付出代价,古来皆然。历史上没事就打来打去的欧洲,利益变幻翻云覆雨,沾亲带故反目成仇,1000多年下来戏码反复,不过如此。

然而,这次的确有点不同。

现在的人们讨论一战远远没有二战兴趣浓厚,但是事实上,今天国际关系和文明准则的基础,大部分是由一战奠定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摧毁了传统世界的根基,而二战是一战遗留矛盾的延续和清算。如果说从前欧洲的战争是国王和贵族的战争,那么一战就是第一次现代意义上国家之间的战争,从它的政治根源、战争动员、兵役体制和战后安排上,无不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国家主义特点。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战争成为全民对国家的事务的参与,惩罚也成为有理论依据的全民责任。这样,每个人难免要反思一下,打了这个仗,刘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另外,通过一战,人类在自相残杀方面的创造力表现得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在凡尔登的绞

肉机和索姆河的坦克面前,19世纪天真的乐观情绪,对主流古典人文主义的自信土崩瓦解了。新的思潮纷纷登上舞台,直截了当,冷酷无情,与这个铁血强权的时代宾主相得一拍即合。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古老的欧洲现在到处都是打碎的坛坛罐罐,德国的巴掌挨得最响亮,然而他们要报复的并不仅仅是从普鲁士时代延续下来的那些敌人们。在这个产生过无数哲学巨人的民族,思考活动一向壮丽而可怖,短暂的痛苦过后,将化身为钢铁的洪流,无论说它邪恶还是野蛮,它是从我们自以为是的文明中生长出来的,让我们前所未闻,目瞪口呆。

完成这个过程,它需要的只有一种力量:金钱。

1923年11月,德国发生了两桩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第一件是阿道夫・希特勒发动了以失败告终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尽管此前他愤青的风头一时无贰,甚至原陆军总司令、德高望重的鲁登道夫将军都稀里糊涂地被拉上了他的检阅台;在德国普通人眼里,恐怕这位狂热的老兄当时也和一个比较抢镜的行为艺术家差不了多少。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又何尝缺乏大胆冒险的事件,和昙花一现的赌徒呢?于是未来的元首只好郁闷地在监狱里写他的奋斗。比较有趣的是,希特勒提到了他对通货膨胀及其原因的看法。

“政府镇定沉着地继续印发这些废纸;因为,如果停止印发的话,政府就完蛋了,因为一旦印刷机停止转动──而这是稳定马克的先决条件──骗局马上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受惊的人民注意到,他们即使有几十亿马克,也只有挨饿的份儿,那他们一定会作出这个结论我们不能再听命于一个建筑在骗人的多数决定的玩意儿上面的国家了:我们需要独裁。”(引自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从这段有意思的话里头,我们能够看到古往今来煽动艺术的精髓。凭心而论,希特勒确实颇有几分洞察力,他看出马克的疯狂贬值被有意利用来应对外债(赔款是用马克计算的),政府也的确难辞其咎,然而由此得出结论──“民主不如独裁”就莫名其妙了。煽动的诀窍偏偏就在于此,观点必须够震撼,论据必须够彪悍──那么从论据到论点到底是什么逻辑,基本上就没多少人注意了。不信你看看史料,从教皇的十字军演讲,到陈水扁的一些言论,莫不多有印证。

同时发生的第二件事,可要比那位退役下士的表现吸引力大多了。甚至可以说,停战以来,德国人民第一次听见了好消息。

持续将近三年的恶性通胀,在1923年底开始得到缓解和控制。

历史学家们将这个功绩与1923年11月的一个任命联系起来:46岁的德意志帝国银行董事亚尔马・霍雷斯・格里雷・沙赫特被任命为国家货币流通专员。

作者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


相关内容

  • 通货膨胀还是滞胀
  • 作者:柳欣冯伟 经济学动态 2008年08期 自1997年我国经济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以来,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总需求,到2002年经济开始加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水平逐渐上升,2003-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10%,通货膨胀率超过3%,虽然政府从2005年开始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但 ...

  • 克林顿经济学材料分析
  • (1)根据案例,请举例说明,为实现宏观调控的经济目标,克林顿政府采用了哪些政策工具? 答: (一)克林顿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 在克林顿上任之前,由于美国自经济大萧条以来长期执行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目标.以需求管理为内容的扩张性财政和金融政策,导致巨额的财政赤字牢牢地拖累着美国经济 ...

  • 中国财政政策10年回顾
  • 中国财政政策10年回顾 [摘要]1994年以来的中国财政政策在政策取向上,以 1998年下半年为分水岭,前后分别择机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显示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日渐成熟.1988年的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以及随后1989年和1990年国民经济的 ...

  • 央行为何要稳定物价
  • 央行为何要稳定物价 易宪容 2011-10-01 01:35:01 浏览 1541 次 | 评论 3 条 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到6%以上,已经持续三个月了.有多家机构预测,9月份国内的CPI同样会达到6%以上的水平.尽管从6月份以来,就有人或媒体认为国内CPI很快就会见顶而回落,但实际 ...

  •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形成原因
  •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形成原因 作者:刘佳鹏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7期 通货膨胀是一种引起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它的发生会使货币贬值.自2009年以来,我国逐渐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情况愈演愈烈,一些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压力,影 ...

  •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
  •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它也可以定义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上涨6个月以上,或货币持续贬值6个月以上,物价上涨幅度大于等于3%.仔细分来,物价增长率介于3%至5%的为温和通货膨胀,在5%与 ...

  • 通货膨胀与治理对策
  • 通货膨胀的治理与研究 许吉红 摘要:最近这段时间,中国大部分商品价格大幅度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我国政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本文主要根据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字:通货膨胀.CPI.PPI 1.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CPI和PPI ...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 摘 要:近期,我国的通货膨胀一直在高位运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与压力,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为此,本文回顾了此轮通货膨胀中的各个现象,指出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础货币发行过多.各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经济虚拟化严重和财政政策的滞后负面效应以及微观主体的成本推动.在此基础上提出 ...

  • 宏观经济失衡致"双重风险并存"
  • 通货膨胀与经济下行 结构失衡惹的祸 刘伟    2016年01月09日 国民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问题,宏观就是总量,总量如果发生问题,突出的矛盾就是总量失衡.无外乎两个表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货币在追逐不足的商品,带来通货膨胀.另一种失衡是总需求不足,小于总供给,过多的商品在追逐不足的货币,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