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

的规定

(法释„2008‟11号)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

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不适用诉讼时效抗辩情形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

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

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

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

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

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

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

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

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撤销合同请求权

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

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

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

销之日起计算。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请求权时效中断

第八条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

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一方提出要求时效中断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

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

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

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

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第十一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

外。

第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

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同等诉讼时效中断

第十三条 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

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仲裁;

(二)申请支付令;

(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四)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五)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六)申请强制执行;

(七)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八)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九)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向其他主体请求

第十四条 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

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第十五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

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

计算。

特殊情形诉讼时效中断

第十六条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

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第十七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

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第十八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

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第十九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

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

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诉讼时效中止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

九条规定的“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保证人诉讼时效抗辩权

第二十一条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

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

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溯及力问题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时,不

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

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解读民事案件诉讼时效规定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

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31日予以公布。

这个司法解释共24条,分别从诉讼时效总则、起算、中断、中止、效力、附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定。它全面梳理了现有关于审理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规定,并进行科学的修正、整

合和完善。这个司法解释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这个民商法中基本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唤醒“权利睡眠者”,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法律的秩序。世界各国多在民法典中对其进行规定。我国民法通则中对诉讼时效制度进行了简单规定,之后颁布的相关司法解释虽进行了补充规

定,但仍然不够系统、完善。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务中出现的诉讼时效问题呈现多样化、疑难化趋势。”最高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说,“加强对司法实务中出现的诉讼时效问题的研究,及时出台诉讼时效司法解释,对于统一司法尺度,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

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是对法院审判工作中如何适用法律所进行的解释。最高法院于2007年2月正式启动诉讼时效司法解释起草工作,通过归纳、总结,对于与审判实务密切相关的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应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应否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以及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

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其他依法不

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当事人未提

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

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诉讼时效制度虽具有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立法目的,但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存在和行使,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以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最高法院民二庭负责人介绍,在司法解释的起草过程中,起草者注重坚持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基于公平原则进行利益衡量,为避免不当扩大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司法解释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缩解释,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进行了限定、对诉讼时效

障碍事由的认定进行了合法的扩张解释。

附:名词解释: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

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

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

为二年。

特别诉讼时效。指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则》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

法律规定。”

特殊时效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短期时效。

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

定:“下列时效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二、长期诉讼时效。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

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

的规定

(法释„2008‟11号)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

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不适用诉讼时效抗辩情形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

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

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

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

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

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

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

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

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撤销合同请求权

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

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

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

销之日起计算。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请求权时效中断

第八条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

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一方提出要求时效中断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

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

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

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

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第十一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

外。

第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

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同等诉讼时效中断

第十三条 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

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仲裁;

(二)申请支付令;

(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四)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五)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六)申请强制执行;

(七)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八)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九)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向其他主体请求

第十四条 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

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第十五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

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

计算。

特殊情形诉讼时效中断

第十六条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

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第十七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

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第十八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

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第十九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

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

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诉讼时效中止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

九条规定的“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保证人诉讼时效抗辩权

第二十一条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

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

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溯及力问题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时,不

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

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解读民事案件诉讼时效规定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

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31日予以公布。

这个司法解释共24条,分别从诉讼时效总则、起算、中断、中止、效力、附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定。它全面梳理了现有关于审理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规定,并进行科学的修正、整

合和完善。这个司法解释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这个民商法中基本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唤醒“权利睡眠者”,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法律的秩序。世界各国多在民法典中对其进行规定。我国民法通则中对诉讼时效制度进行了简单规定,之后颁布的相关司法解释虽进行了补充规

定,但仍然不够系统、完善。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务中出现的诉讼时效问题呈现多样化、疑难化趋势。”最高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说,“加强对司法实务中出现的诉讼时效问题的研究,及时出台诉讼时效司法解释,对于统一司法尺度,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

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是对法院审判工作中如何适用法律所进行的解释。最高法院于2007年2月正式启动诉讼时效司法解释起草工作,通过归纳、总结,对于与审判实务密切相关的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应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应否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以及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

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其他依法不

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当事人未提

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

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诉讼时效制度虽具有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立法目的,但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存在和行使,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以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最高法院民二庭负责人介绍,在司法解释的起草过程中,起草者注重坚持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基于公平原则进行利益衡量,为避免不当扩大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司法解释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缩解释,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进行了限定、对诉讼时效

障碍事由的认定进行了合法的扩张解释。

附:名词解释: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

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

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

为二年。

特别诉讼时效。指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则》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

法律规定。”

特殊时效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短期时效。

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

定:“下列时效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二、长期诉讼时效。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

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相关内容

  • 人民法院报:正确适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 不断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诉讼制度
  • 正确适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 不断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诉讼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就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张伟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诉法解释的八大重点变化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八点重要变化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杜万华 <民诉法司法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规定: (一)确保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是<民诉法司法解释>的主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 ...

  • 民事诉讼新"指南"
  • 作者:肖建国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2日 10版) 司法解释 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从当日起实施. 作为最高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民诉法司法解释共23章552条,对人民 ...

  • 大理律师马培杰解读[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大理律师马培杰解读<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大理著名律师--马培杰]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今日终于公布了,我们看到的是23章552条近6万字的史上最长司法解释,它也是史上参与起草部门最广.参与起草人数最多的司法解释!对这份6万字的司法解释进行脱水,整理出其中的7项21点关键 ...

  • [中国]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期限缩短与司法应对
  • 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期限缩短与司法应对* --以适用<刑法修正案(九)>和<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视角 杨继文* 摘  要:在<刑法修正案(九)>和<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用过程中,存在贪 ...

  • 一般保证中诉讼时效中断的悖论分析
  • 一般保证中诉讼时效中断的悖论浅析 摘要:文章从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出发,提出我国关于一般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存在着矛盾,并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对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司法解释中关于一般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 ...

  • 行政诉讼法法条解读
  • 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精读(一) 2007-6-6 17:5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第一章 总则 「重点法条」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 ...

  • 公司法司法解释全文
  • [公司法司法解释全文]新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司法解释 作者:佚名 来源:中顾法律网 点击数: 116200 更新时间:2010-11-13 16:10:43 免费法律咨询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 中 小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司法解释,及公司法司法解释全文等一系列 ...

  •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张解释论_黄忠顺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JOURNALOFRENMIN UNIVERSITYOFCHINA 016年第2期2 No.2 201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张解释论 黄忠顺 * [摘要] 环境公共利益在本质上可以还原为不特定多数人独立享受生态服务功能的私人利益.为避免,作为生态服务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源由象征意义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