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的来源。
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话剧。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谦颇和蔺相如的精神风貌。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的来源。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
2、课内充分阅读剧本,课外自愿组合排演。
3、个人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挂图、道具等。
教时划分: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化情趣。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根据已有知识说说剧本有哪些物点?
阅读读剧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2、板书:21、负荆请罪,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放手试读,整体把握。
1)通过初读课文,我学会的生字有„„
2)通过初读课文,我弄懂的词语有„„
3)通过初读课文,我不懂的词语有„„
4)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了„„
2、小组内交流。
3、展示自学情况。
1)生字重点指导:庸(yong)蔺(lin)荆(jing)
2)词语点拨“厉害、惧怕、宽恕、昏庸”
3)分角色读读课文。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两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一幕又分
别讲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指生说,师小结
四、指导书写,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
3、自制道具,排演话剧
5、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的来源。
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话剧。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谦颇和蔺相如的精神风貌。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的来源。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
2、课内充分阅读剧本,课外自愿组合排演。
3、个人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挂图、道具等。
教时划分: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化情趣。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根据已有知识说说剧本有哪些物点?
阅读读剧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2、板书:21、负荆请罪,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放手试读,整体把握。
1)通过初读课文,我学会的生字有„„
2)通过初读课文,我弄懂的词语有„„
3)通过初读课文,我不懂的词语有„„
4)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了„„
2、小组内交流。
3、展示自学情况。
1)生字重点指导:庸(yong)蔺(lin)荆(jing)
2)词语点拨“厉害、惧怕、宽恕、昏庸”
3)分角色读读课文。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两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一幕又分
别讲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指生说,师小结
四、指导书写,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
3、自制道具,排演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