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的含义

2、产业资本的循环公式

A

G        W               P       W        G

P

3、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2)生产阶段

(3)售卖阶段

4、产业资本循环的概念;

产业资本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G    W    P    W    G • G    W    P    W     G

1、货币资本的循环

2、生产资本的循环

3、商品资本的循环

三、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1、空间上并存

2、时间上继起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的概念

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1、资本周转时间的含义:是指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资本周转时间的组成: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3、资本的周转速度

(1)含义:是指资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

(2)公式: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

(1)概念: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的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特征: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2、流动资本

(1)概念:是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特征: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2)周转时间不同

(3)价值回报方式和期限不同

(4)实物更新方式不同

4、固定资本的磨损

(1)有形磨损

(2)无形磨损(或精神磨损)

新产品价值降低

新产品的效率更高

5、固定资本的折旧

概念: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进行价值补偿的方式,叫做折旧。

6、资本的两种划分方式

(1)划分依据

(2)划分意义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含义: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通常以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次数表示。

2、公式:

3、影响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

2、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量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的含义:社会资本是指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2、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共同点

(1)运动的内容相同;(2)运动的形式相同;(3)运动的过程相同;(4)运动的目的相同。

3、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

(1)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或生活)消费

(2)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3)既包括资本的流通,也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4)既要考察价值补偿,也要考察实物补偿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能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

实物补偿或称实物替换,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为货币形式后,通过流通领域顺利买进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包括资本家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与工人都需要的消费资料。

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完成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所以,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1)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即C+V+m。

(2)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Ⅰ)和生产生活资料(Ⅱ)的部类两大部类。

“部类”含义上大致等同于“部门” 。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理论假定

1、整个社会的生产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

2、生产周期为一年;

3、商品按价值出售;

4、没有对外贸易;

5、剩余价值率为100%。

补充:供分析用的简单模型

除上述一般假定以外,我们假定一个经济体中有且只有煤矿、钢铁厂、服装机械厂、食品机械厂、食品厂、服装厂等6个部门。

其中,煤矿所有的煤炭产品都提供给钢铁厂使用,钢铁厂生产的钢铁供煤矿、服装机械厂和食品机械厂使用,食品机械厂和服装机械厂分别为食品厂、服装厂提供食品、服装机械,全社会消费且仅消费食品、服装2种产品,分别由食品厂和服装厂提供。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公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 +500m =3000

2、三个交换

第Ⅰ部类内部交换

第Ⅱ部类内部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提示:再生产理论研究的中心在于,上一期生产的结果又是下一期再生产的条件。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m)=ⅡC

2、Ⅰ(C+V+m)=ⅠC+ⅡC

3、Ⅱ (C+V+m)= Ⅰ(V+m)+Ⅱ(V+m)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第Ⅰ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或,第Ⅰ部类的全部产品除了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简单再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要有一个剩余。)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Ⅰ(C+V+m)>ⅠC+ⅡC 或Ⅰ(V+m)>ⅡC

2、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或,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在满足了两大部类个人消费以外以外,也要有一个剩余。)

Ⅱ(C+V+m)>Ⅰ(V+m/x)+Ⅱ(V+m/x)

或  Ⅱ(C+m-m/x)>Ⅰ(V+m/x)

六、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含义

2、科学认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5、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危机爆发的周期缩短

危机的阶段性模糊

危机的冲击力减弱,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小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是社会化大生产比例严重失调的表现,又是强制性地重新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比例关系的途径。

补充:其它的一些知识

一、关于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过去把经济周期分为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或者更简单的分成衰退和扩张两个阶段。

二、关于经济周期的原因

霍特里(R.Hawtrey)的“纯货币理论”

资本品的“投资过度”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

三、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存货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投资周期;标准周期)。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四阶段划分法。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跟新换代引起得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4)熊彼特周期:综合的周期理论。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三个转化:着重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理论对实际的解释和解答。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一)成本价格

1、成本价格的含义: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商品价值公式的变换

3、成本价格的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意义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含义

2、商品价值公式的变换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有机构成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补充1:从起点到终点与从终点到起点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现实                价格=成本+利润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理论分析

转化      转化    转化

产品价值 = C   +  V   +  m

生产资料价值      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

补充2:学习政经的简单思路

1、使用劳动来定义价值量,进一步的把商品与劳动联系起来

2、“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使用上述商品定义去分析经济现象、范畴与规律:劳动力商品;W=c+v+m;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积聚/集中)、循环、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社会再生产要求有计划等。

3、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规律是“两极”的积累。

4、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在于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不能从自身内部解决的。而资本剥削雇佣劳动是这个矛盾的重要体现,同时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革命力量,是资本主义掘墓人。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2、平均利润率的含义与公式

3、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1)社会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2)社会总资本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三)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含义和形成

2、生产价格取代价值规律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不影响个别资本家获取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的含义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1、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导致的有机构成提高。

2、平均利润率下降,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3、平均利润率下降,也不意味着社会资本占有利润量绝对减少。

4、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职能

1、商业资本的概念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对产业资本、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商品资本分离出来成为商业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条件

3、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1、商业利润的含义: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2、商业资本家也要获得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从事商业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

3、商业利润的来源

纯粹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转让的途径和方法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业资本家就从这种购销价格的差额中获得商业利润。

案例:商业利润的形成

假定:一年内整个社会预付的产业资本为900(720C+180V),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为100%。不变资本一年内全部完成周转。

商业利润的形成

由W=720c+180V+180m=1080

得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

这些商品需要100的商业资本来销售,因而所需的全部社会资本总额为900+100=1000,平均利润率降为180m/(900+100)=18%。产业资本的利润为900k*18%=162;商业资本家的利润为100*18%=18。

产业资本家按720C+180V+162(产业利润)=1062的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按照1062+18(商业利润)=1080的生产价格卖给消费者

生产价格公式变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商业流通费用的含义及其组成

2、生产性流通费用

3、纯粹流通费用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

资本区分为“职能资本”和“所有权资本”

1、借贷资本的概念: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形成

职能资本家对货币资本的需求

借贷资本的来源——货币资本的供给(1)固定资本折旧;(2)流动资本的闲置;(3)积累资金;(4)此外,社会闲散货币。

3、借贷资本的特点

(1)商品资本;(2)所有权资本;(3)特殊的运动形式

二、利息和利息率

1、利息

含义

借贷资本不能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借贷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2、利息率

含义

公式

界限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信用

(2)商业信用及其局限

(3)银行信用

2、银行及其业务

3、银行资本及其来源

4、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与其它职能资本一样,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

四、股份公司和股息

1、股份公司的概念

2、股票的概念与价格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面额的货币表现,而是资本化的收入。

3、虚拟资本

4、泡沫经济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普鲁士式道路

美国式道理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以及地租的特点

3、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二、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的概念

级差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因租种较好的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超额利润。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的不同等级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劣等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生产价格。(要点是: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价格决定。)

4、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

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Ⅱ

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条件下级差地租Ⅰ的形成

三、绝对地租

1、绝对地租的概念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社会的资本平均有机构成。

农产品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产生的超额利润形成绝对地租。(要点是:农产品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分析级差地租时知,这个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价格决定的。 )

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的形成

四、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垄断地租

五、土地价格

1、土地价格的含义

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2、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

3、土地价格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的含义

2、产业资本的循环公式

A

G        W               P       W        G

P

3、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2)生产阶段

(3)售卖阶段

4、产业资本循环的概念;

产业资本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G    W    P    W    G • G    W    P    W     G

1、货币资本的循环

2、生产资本的循环

3、商品资本的循环

三、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1、空间上并存

2、时间上继起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的概念

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1、资本周转时间的含义:是指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资本周转时间的组成: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3、资本的周转速度

(1)含义:是指资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

(2)公式: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

(1)概念: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的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特征: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2、流动资本

(1)概念:是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特征: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2)周转时间不同

(3)价值回报方式和期限不同

(4)实物更新方式不同

4、固定资本的磨损

(1)有形磨损

(2)无形磨损(或精神磨损)

新产品价值降低

新产品的效率更高

5、固定资本的折旧

概念: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进行价值补偿的方式,叫做折旧。

6、资本的两种划分方式

(1)划分依据

(2)划分意义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含义: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通常以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次数表示。

2、公式:

3、影响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

2、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量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的含义:社会资本是指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2、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共同点

(1)运动的内容相同;(2)运动的形式相同;(3)运动的过程相同;(4)运动的目的相同。

3、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

(1)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或生活)消费

(2)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3)既包括资本的流通,也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4)既要考察价值补偿,也要考察实物补偿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能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

实物补偿或称实物替换,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为货币形式后,通过流通领域顺利买进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包括资本家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与工人都需要的消费资料。

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完成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所以,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1)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即C+V+m。

(2)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Ⅰ)和生产生活资料(Ⅱ)的部类两大部类。

“部类”含义上大致等同于“部门” 。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理论假定

1、整个社会的生产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

2、生产周期为一年;

3、商品按价值出售;

4、没有对外贸易;

5、剩余价值率为100%。

补充:供分析用的简单模型

除上述一般假定以外,我们假定一个经济体中有且只有煤矿、钢铁厂、服装机械厂、食品机械厂、食品厂、服装厂等6个部门。

其中,煤矿所有的煤炭产品都提供给钢铁厂使用,钢铁厂生产的钢铁供煤矿、服装机械厂和食品机械厂使用,食品机械厂和服装机械厂分别为食品厂、服装厂提供食品、服装机械,全社会消费且仅消费食品、服装2种产品,分别由食品厂和服装厂提供。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公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 +500m =3000

2、三个交换

第Ⅰ部类内部交换

第Ⅱ部类内部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提示:再生产理论研究的中心在于,上一期生产的结果又是下一期再生产的条件。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m)=ⅡC

2、Ⅰ(C+V+m)=ⅠC+ⅡC

3、Ⅱ (C+V+m)= Ⅰ(V+m)+Ⅱ(V+m)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第Ⅰ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或,第Ⅰ部类的全部产品除了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简单再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要有一个剩余。)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Ⅰ(C+V+m)>ⅠC+ⅡC 或Ⅰ(V+m)>ⅡC

2、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或,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在满足了两大部类个人消费以外以外,也要有一个剩余。)

Ⅱ(C+V+m)>Ⅰ(V+m/x)+Ⅱ(V+m/x)

或  Ⅱ(C+m-m/x)>Ⅰ(V+m/x)

六、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含义

2、科学认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5、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危机爆发的周期缩短

危机的阶段性模糊

危机的冲击力减弱,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小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是社会化大生产比例严重失调的表现,又是强制性地重新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比例关系的途径。

补充:其它的一些知识

一、关于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过去把经济周期分为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或者更简单的分成衰退和扩张两个阶段。

二、关于经济周期的原因

霍特里(R.Hawtrey)的“纯货币理论”

资本品的“投资过度”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

三、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存货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投资周期;标准周期)。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四阶段划分法。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跟新换代引起得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4)熊彼特周期:综合的周期理论。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三个转化:着重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理论对实际的解释和解答。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一)成本价格

1、成本价格的含义: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商品价值公式的变换

3、成本价格的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意义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含义

2、商品价值公式的变换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有机构成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补充1:从起点到终点与从终点到起点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现实                价格=成本+利润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理论分析

转化      转化    转化

产品价值 = C   +  V   +  m

生产资料价值      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

补充2:学习政经的简单思路

1、使用劳动来定义价值量,进一步的把商品与劳动联系起来

2、“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使用上述商品定义去分析经济现象、范畴与规律:劳动力商品;W=c+v+m;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积聚/集中)、循环、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社会再生产要求有计划等。

3、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规律是“两极”的积累。

4、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在于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不能从自身内部解决的。而资本剥削雇佣劳动是这个矛盾的重要体现,同时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革命力量,是资本主义掘墓人。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2、平均利润率的含义与公式

3、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1)社会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2)社会总资本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三)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含义和形成

2、生产价格取代价值规律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不影响个别资本家获取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的含义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1、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导致的有机构成提高。

2、平均利润率下降,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3、平均利润率下降,也不意味着社会资本占有利润量绝对减少。

4、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职能

1、商业资本的概念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对产业资本、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商品资本分离出来成为商业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条件

3、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1、商业利润的含义: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2、商业资本家也要获得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从事商业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

3、商业利润的来源

纯粹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转让的途径和方法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业资本家就从这种购销价格的差额中获得商业利润。

案例:商业利润的形成

假定:一年内整个社会预付的产业资本为900(720C+180V),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为100%。不变资本一年内全部完成周转。

商业利润的形成

由W=720c+180V+180m=1080

得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

这些商品需要100的商业资本来销售,因而所需的全部社会资本总额为900+100=1000,平均利润率降为180m/(900+100)=18%。产业资本的利润为900k*18%=162;商业资本家的利润为100*18%=18。

产业资本家按720C+180V+162(产业利润)=1062的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按照1062+18(商业利润)=1080的生产价格卖给消费者

生产价格公式变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商业流通费用的含义及其组成

2、生产性流通费用

3、纯粹流通费用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

资本区分为“职能资本”和“所有权资本”

1、借贷资本的概念: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形成

职能资本家对货币资本的需求

借贷资本的来源——货币资本的供给(1)固定资本折旧;(2)流动资本的闲置;(3)积累资金;(4)此外,社会闲散货币。

3、借贷资本的特点

(1)商品资本;(2)所有权资本;(3)特殊的运动形式

二、利息和利息率

1、利息

含义

借贷资本不能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借贷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2、利息率

含义

公式

界限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信用

(2)商业信用及其局限

(3)银行信用

2、银行及其业务

3、银行资本及其来源

4、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与其它职能资本一样,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

四、股份公司和股息

1、股份公司的概念

2、股票的概念与价格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面额的货币表现,而是资本化的收入。

3、虚拟资本

4、泡沫经济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普鲁士式道路

美国式道理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以及地租的特点

3、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二、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的概念

级差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因租种较好的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超额利润。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的不同等级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劣等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生产价格。(要点是: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价格决定。)

4、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

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Ⅱ

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条件下级差地租Ⅰ的形成

三、绝对地租

1、绝对地租的概念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社会的资本平均有机构成。

农产品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产生的超额利润形成绝对地租。(要点是:农产品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分析级差地租时知,这个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价格决定的。 )

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的形成

四、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垄断地租

五、土地价格

1、土地价格的含义

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2、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

3、土地价格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相关内容

  •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 作者:何干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年01期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世界经济危机)还在延续,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困难.我们应当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对,标本兼治,搞好宏观调控?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谈些 ...

  • 马克思资本论学习纲要
  • 马克思资本论学习纲要 谭 乃 彰 目 录 前言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资本积累论 <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论 资本周转论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如果是论述题,可以这样答: 一.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1) 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产业资本的运动包括单个资本(又叫个别资本,指投入一个企业的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

  • 市场经济中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关系
  • --资本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运动和作用(63) 只要生产者即麻布厂主把他的30000码麻布卖给商人,得到了3000镑,他就会用由此得到的货币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他的资本就会再进入生产过程:他的生产过程就会继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对他来说,他的商品已经转化为货币.但是我们知道,对麻布本身来说,这种转化还没有 ...

  • 深刻认识货币流通规律-已摘录
  • 深刻认识货币流通规律 在纪念改革三十年的时候,通货膨胀的阴云笼罩全球,我国的CPI 和PPI 指数双超百分之八,毋庸置疑,通货膨胀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货币流通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慎重择机选择调控时点和出台调控政策.货币流通规律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 读资本论有感
  •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对于<资本论>,恩格斯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自从地球上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出现过一本书,像当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来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的."<资本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剩余价值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

  • 11资本论概述
  • <资本论>概述的读书笔记 <资本论>概述 张跃庆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版 商品首先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个物品.每一种有用物品,都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来看.从质的方面看,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它们有多种用途和使用方法.例如,煤炭现在已发现有一百多种焦化 ...

  • 经济基础3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济师考试内容: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掌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多选题): ①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④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一) ...

  • 浅析_资本论_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 第28卷第4期 龙岩学院学报 Vol.28No.4August 2010 2010年8月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浅析<资本论>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林欢,刘连支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