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古镇导游词

长寿古镇景区导游词

欢迎词:

来自远方的旅客朋友们,您们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我是景区讲解员,大家可以叫我XX 。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具有“福寿故里”之称的长寿古镇。古镇游览讲解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希望我的讲解能够陪伴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天,预祝大家玩的开心。

现在大家随我一起跨过这座象征福寿绵长的吉祥大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古韵悠然的往昔岁月,繁华历史的幕幕浮影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彷佛已穿越时空的界限,如同走进了古镇悠远而厚重的历史画卷。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尽情品味中国几千年的巴渝人文文化和中国福寿文化。

概况:

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是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云、贵、川、渝)古建筑文化为平台,展示中国几千年来的巴渝人文文化和福寿文化。总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43亿元。景区于2010年10月开工,于201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预计在2015年12月完工。古镇是以一轴两系为旅游规划,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宜居养生胜地和休闲度假乐园。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城区,地处重庆主城东部,属于1小时黄金旅游区。距长江约3公里,南邻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铁路、渝万城际铁路,东接长寿区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区,西、北紧接菩提山旅游区,古镇交通便利,距长寿晏家火车站30分钟车程,长寿区北站5分钟车程,骑鞍长途汽车站10分钟车程。景区内还设有旅游公共车站,交通覆盖整个长寿区。

大牌坊:

据《诗经》里记载,我国最早的牌坊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牌坊俗名“牌楼”由灵星门衍变而来,是门和楼的结合体,它既有门的功能,也有楼的壮丽。随着社会的发展,牌坊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到了汉高祖时代。皇家法制就有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牌坊是最高荣誉的象征。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

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二是贞节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如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秦始皇为巴寡妇清修的“怀清台”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或重要代表区域。古镇的这个牌坊就是标志坊,它高16.8米,宽26米,是古镇的南大门,也是古镇最高最大的一座牌坊。牌坊上彩绘亮丽美观,选用的是中国传统旋子点金彩绘;砖雕技艺非凡,左右两边的基座分别雕刻有“三星赐福”和“童子拜寿”的场景,牌坊上下三层斗檐,五层斗拱,屋檐飞翘,看起来非常壮观;牌坊上部居中的坊眼写着“长寿古镇”四个大字,这四个苍劲挺拔的鎏金大字是云南省著名书法家丁柄大师的手笔。丁柄大师生于云南昆明,曾应邀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中国云南航空公司”、“九乡风景区”等标志性建筑和名胜景区题字,曾为云南省唯一的状元袁嘉谷的故居重书“经济特元”匾额。整座牌坊在大师这几个鎏金大字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大气恢弘。

万寿路人文大街: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条大道就是万寿路人文大街,它是古镇的主大街,全长1600米,是古镇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如:7、8月的啤酒火锅节,九月初九的千叟宴等活动;还有日常表演的竹竿迎宾舞、仿古入城等常态节目。也是观光车运行的主要游览线路。大街两旁,商铺林立,主要经营缅甸玉石、奇石字画、民族服饰、当地特产、东南亚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珠宝首饰特色等旅游商品。

水系

长寿古镇是以一轴两系所规划的。一轴指的是万寿路人大街,两系则指的是青龙溪和万寿河。水是万物之源,有水的的地方就有生命,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修建这两条水系也是使得长寿古镇具有灵气与生命力。两条水系的总长度为3.2公里。河均宽7-10米,河堤均用石条铺制而成,青龙溪水流湍急,体现的是西部高原古镇韵味。河道的两侧分布着茶室酒吧,打造的是相对放松的娱乐区域。万寿河水流平缓,体现的是江南水乡风情。河道两侧分布着小吃和茶室,是比较休闲区域。每到节假日,长寿古镇有专业演员表演乌篷船对歌,放荷灯等互动活动。

风雨桥

又称“花桥”,它属于拱桥类。拱桥,在中国拱桥建筑历史悠久。在古代桥梁中,就是以拱桥为主要桥型。眼前的风雨桥是古镇二十四桥的代表之一,也是侗族的典型建筑,最高时期的风雨桥是桥、塔、亭为一体。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规模较大,反映的是多元化交集,后期功能演变为遮风避雨,多用于云、贵、川、渝等地。而我们眼前的这座风雨桥正是集合这几种元素建筑的缩影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节假日的时候古镇的艺术团演员们会在这里进行对歌表演,也有平日里爱好曲艺的人士在这里交流、娱乐。因风雨桥的造型独特美观,所以这也是爱好摄影朋友的最佳取景地之一。当然关于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是形影不离。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跌入河里。卡布睁开眼一看,方知道给刮下河去了,就一头载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得知了,也纷纷前来帮卡布寻找妻子,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原来在河弯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她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螃蟹精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螃蟹精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顷刻间,小木桥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只鼓楼顶一般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地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都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河中。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

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河水平静后,人们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叫唤的声音。布卡一看,那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当布卡游到妻子身边,她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向众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让小山村沸腾了,也很快传变了整个大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福寿无疆,平安吉祥。后来,侗乡人们大都把风雨桥建在溪河上,这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且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御临桥

映入我们眼前的这座石拱,桥它是长寿古镇二十四桥之一的“御临桥”。中国的拱桥

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它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现在 而“御临桥”,“御临”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御驾亲临”,长寿古镇旅游核心区叫御临城。源自于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故事。

据说2000多年前,明朝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后,因削藩失败,被他的三叔燕王

朱棣夺权。于是被迫出逃,历经千山万水来到长寿地区。因为其师是长寿西山外的大洪河万顺人,故欲访求助,隐匿避难于“无粮寺”。谁知一条水流湍急的深涧挡住了他的去路,建文皇帝看看前有深涧,想想后又追兵,不禁仰天长啸,悲从中来,吟诗“流落西南四十秋,归来不觉血满头。乾坤有限象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正欲跳下时,只见山那边一个老道挥舞手中的毛轴,轻轻一点,一座白玉拱桥瞬间就架在了建文皇帝脚边,建文皇帝慌忙过了桥,只见他刚跨过深涧,船自然收起。追兵无法度过深涧,建文皇帝从此躲过一劫。原来救他的就是他的师傅。自此建文皇帝跟随老道师傅潜心修炼,隐居山里。灾难过去后,建文皇帝念及师傅救命之恩,特命随从修了一座白色的桥,告诫子孙后代要瞻仰膜拜,从此,这种白玉拱桥的摸样便得以保存并世代流传了下来。

长寿古镇的这座御临桥它背后的传奇故事,似乎在向人们诠释着儒家的“仁义忠孝”,道家的“否极泰来” 【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出自:《周易·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佛家的“善避恶”传统思想观念。长寿古镇景区文化集儒、佛、道的思想精髓为一体。御临桥正是这种多元化特征的体现。(知识链接:古镇二十四桥,在青龙溪和万寿河溪上,各有十二座造型各异桥,合称二十四桥。古镇的二十四桥与扬州的二十四桥不同,除了桥梁造型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外,更在文化气质上突出了中国的福寿文化和巴渝文化地方特色,成为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二十四桥。第一组为福寿六桥,分别为彭祖桥、麻姑桥、龟寿桥、宴桃桥、武陵桥、谯翁侨,是中国福寿文化的代表。第二组为巴祖六桥,分别为巫咸桥、神龙桥、大禹桥、廪(lin )君桥、神女桥、将军桥,揭示了巴渝文化早期起源的历史,第三组为渝韵六桥,分别为两江桥、怀清桥、夔门桥、竹枝桥、巴谣桥、御临桥反映了巴渝地区的自然与人文传统。第四组为长寿六桥,分别为桓侯桥、文峰桥、东林桥、菩提桥、神寿桥、还珠桥,把长寿的桓huan 侯宫、文峰塔、东林寺、菩提山、天赐寿岛等自然人文景点和著名文化人物一一展示出来。 这二十四桥中的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富有内涵的名字,都有一个福寿文化和巴渝文化的优美故事,都有一副反应这些历史故事的雕刻作品。如御临桥,取自建文皇帝避难长寿御临河的故事;两江桥,取自长江与嘉陵江汇集的朝天门;巴谣桥,取自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高亢、豪迈而有力的川江号子。游览这些精美的石桥,如同游走于中国的石桥博物馆中,去阅读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福寿文化和巴渝文化的历史大书。

桥梁的基本介绍: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 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 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 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 上部结构) 、(2)桥梁支座系统、(3)桥墩、桥台(4)承台(5)挖井或桩基。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 过去称为桥面构造. 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

(5)灯光照明. [2]大型桥梁附属结构还有桥头堡,引桥等设置。

基本类别: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悬索桥、斜拉桥)四种基本体系。

梁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吊桥基本上可以在暴风来临时岿然不动。[3]

发展历史: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古代: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据史料记载, 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 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近代: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现代: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 为节约桥梁建筑材料, 减轻桥重,预计基础下沉深度和确定其承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

御龙潭公园

“登临观景御临桥,细品江南御龙谭”。御龙潭公园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也是整个长寿古镇循环水体“万寿河”、“青龙溪”的起点。公园巍峨端庄,古朴典雅,明亮通透。园中亭台楼阁,池水假山,红鲤翠莲,绿荫飞鸟,种种景致融于自然,沉浸于古镇中,让人流连忘返;更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相融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健身的后花园。 首先就是眼前的听雨轩,在苏州挫政园中的听雨轩本是听雨、观雨的凉亭,那么在长寿古镇,听雨轩不仅是听雨、观雨的凉亭,在节假日更有说书先生在二楼为大家说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系列经典名著。其次在江苏省扬州市有荷花公园,原名南池,是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并且在荷花公园西北高阜(f ù)有一六角风亭,御龙潭公园的荷花池与听雨轩右上方的六角闲亭便与之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就是在御龙潭公园荷花池上的曲折迂回的九曲桥,虽然相较于上海汇通景园的18米九曲桥,后者更为大气,但御龙潭公园的九曲桥,融于荷花池与六角闲亭中,更显秀气与甜美。特别是在荷花的盛

放季6月至9月,在听雨轩内沏上一壶好茶,依着美人靠,一览院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美,也是非常惬意的。每天下午在听雨轩内,会有“文星拜寿星”的表演。闲坐于听雨轩,不仅可以欣赏园内美不胜收的美景,更可以感受中国福寿文化的精髓。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那么长寿古镇内的御龙潭公园无疑就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与御龙潭相邻的就是御龙潭广场,广场内高高矗立着的就是古镇内第二座寿星雕像。寿星,又叫南极仙翁,掌管人间寿辰,是我国神话中的长寿之星,为褔、禄、寿、喜四星之首。人们常说“五福寿为先”,“人若无寿,等于无福”。从古至今,我们供奉寿星,一是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二是人们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朋友们,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图画中的寿星还是寿星雕像,他的形象都具喜庆色彩,尤其是他那颗光秃秃的大脑门最具特色,民间常常把老寿星的大脑门叫做“寿犀头”。关于“寿犀头”的来历,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传说寿星的母亲女良怀上寿星九年了,还不能分娩。他的母亲每天都十分着急,有一天忍不住就问肚中的孩子:“儿啊,你还要在为娘肚里呆多久啊?你什么时候才能从娘的肚子里出来呀?”。这时肚子突然有了动静,随后寿星在女良肚里说话了,他安慰母亲道:“娘啊,你别急,等到咱家门口的石狮子双眼出血的那天,我就要出来了。”女良还没有回过神来,这话却被隔壁的屠夫听了去,于是就用猪血涂在石狮的双眼中,女良看见家门口的石狮双眼满是血,以为是真的,就赶紧拍拍肚子,告诉肚中的孩子,寿星一听,迫不及待的从母亲的腋下钻出来。因为寿星出生时还未足年份,他头就变得长而隆起,就成了“寿犀头”。由此可见寿星的生命确实非同一般,所以寿星能长寿,也能赐予人们长寿。这也是我们祭拜寿星的原因和意义。想要长寿的朋友们就多给寿星鞠鞠躬,想要发财的朋友就摸摸寿星手中的大元宝,据说这是很灵验的哦!

接下来,就是这面长12米,高2.25米的御龙潭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萧墙之说;其次,还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为我国经典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著名的照壁有故宫的九龙壁、中南海新华门内的为人民服务照

壁等。整个御龙潭公园在这款照壁的映衬下,更显大气恢弘,精致秀美。在照壁的正上方是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象征着花开富贵。下方对联,横批“八世同堂”,左右联分别是“文星拜寿增五福,儿孙云集祝百龄”。大家可能看到“八世同堂”,觉得有些怀疑和夸张。现在通过右边的照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当朝宰相戴渠亨奉皇帝旨意到民间微服访贤。来到乐温县的何石井(即是现今长寿区新市镇),突然风雨大作,戴渠亨赶紧躲在一家商店门口避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店铺里购买寿酒、寿糖、寿果等食品,店家问这位老人:“客官,买这么多寿品是为谁祝寿?”老人笑着回答说:“给我的爷爷祝寿。”正在戴渠亨惊奇的时候,又有一位30多岁的人走进店里,给这位老人送来雨伞,并对老人说:“爷爷,天下雨了,赶快随我回家吧!”戴渠亨在一旁看见这位老人既是孙子又是爷爷,就觉得更奇怪了,心想世间真的有这么长寿高龄的人吗?于是他准备了礼品,随同这位老人来到他的家门口,这时,戴渠亨只觉得突然眼前一亮,只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虽然白发银髯,却两眼通亮,目光炯炯有神。戴渠亨上前询问:“敢问老寿星今年年高几何?”老寿星微微一笑,回答到:“150岁。”戴渠亨甚是惊喜,又问到:”敢问老寿星有何长寿之道呢?”老人笑着答道:“勤劳耕作,心胸开阔,不嗜烟酒,常饮何石井泉水也”,戴渠亨听后,对长寿山和何石井顿时倍感兴趣,便亲自登上长寿山察看,品尝了何石井的泉水,又询问了周围的老人的状况,得知长寿山一带的人,大多健康长寿,且百岁老人很多,戴渠亨连连赞道:“长寿山景好,何石井水妙,长寿自有道。”回到老翁家中,只见院屋院坝里寿星云集,连忙命人拿来笔墨纸砚,欣然的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并附下:“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下方落款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位宰相竟是当朝皇帝的老师。随之,戴渠亨察访到乐温县明风朴实,山清水秀,百岁老人比比皆是。回到朝廷,戴渠亨便向皇帝禀明了在乐温县发生的事情。皇帝一听,龙颜大悦,忍不住当堂吟诗一首:“盘古开天地,人活百岁难。乐温百岁多,改名长寿县。”于是降下圣旨,将乐温更命为长寿,沿用至今。这就是长寿县的由来,据史书记载: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那么长寿县也是唯一一个以长寿命名的行政区划,所以人到长寿人长寿,长寿,人人向往。

(知识链接:论语【论语。为政篇】中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古人用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符号,每六十年为一循环,故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简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之年”;八十岁称为“耄”。又称拐杖之年,意思是可以拄着拐杖出入朝廷,九十岁称为“耋”。也叫“九龄或喜寿”;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此外长寿的雅称还有这些:七十

七岁称“喜寿”,草书的喜子看似七十七;八十八称“米寿”,米字拆开,就成了八十八。九十九岁称为“白寿”,“百”字少一横;一百零八岁称为“茶寿”。民间祝寿常常通过寿堂、寿联、寿画、寿诗、寿文、寿烛、寿桃、寿面、寿酒等作表达祝福。其称为繁多,又因民族差异、地狱文化和当事者地位高低而各有不同。古代神仙传说,寿星、王母、麻姑、八仙等祝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古人追求长寿,力争“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此乃“鹤发童颜”快乐人生之真谛。) 照壁右边的这面砖雕就是八仙祝寿图。相信大家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并不陌生,它是道教著名的典故之一。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铁拐李:葫芦。俗传其能炼丹药,普济众生。 钟离权:扇子。能起死回生。 曹国舅:玉板,或称拍板、阴阳板。仙板神鸣,万籁无声。 何仙姑:荷花。其出污泥而不染,可修身养性。 吕洞宾:宝剑。有天盾剑法,可威镇群魔。 韩湘子:洞箫。其妙音能令万物生灵。 蓝采和:花篮。篮内神果异花,能广通神韵。 张果老:渔鼓。能星相卦,灵验生命。) 相传,西王母寿辰之日,八位神仙准备去给王母祝寿,他们来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人和事。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语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因为八仙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祝寿题材。这里也是祝各位来到福寿故里——长寿古镇能够福寿绵延。

在广场正中央的就是龙头篝火盆,这个直径为2.5米的龙头篝火盆是长寿古镇景区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篝火盆外围刻有龙头和“寿”字,我们都知道,“寿”字有成千上万种写法,这里只是选取了最常见的几种写法刻在龙头篝火盆上,取“御龙万寿”之意。白天,老年坝坝舞队员们自发来到广场,听着音乐,跳着老年舞蹈,打发他们悠闲的时光,而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围着熊熊的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直至深夜。(知识链接:《三国演义》中关于龙的描写,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是真龙天子身份不凡的形象。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据《玉芝堂笔荟》中记载的一个神话传说所讲,龙王九子的名字和爱

好是这样的:长子囚牛,也叫回龙,生平爱好音乐,于是人们就把他的形象雕刻在胡琴头上;老二睚眦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像;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像;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像;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像;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像;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像;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像。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

六合同春

在中国古民居建筑中,建筑风格因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他们主要有:一颗印、半颗印、云南四合头、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北京四合院、闽南五间张、江南骑楼、六合同春等。其中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就是六合同春,它是滇西白族民居的典范。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每院房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照壁。而我们这个“六合同春”就是结合了古典民居建筑的风格及现代艺术来打造的四合院落。

六合同春,又名“鹿鹤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即天地和东南西北), 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的意思。从外观上看,它是将“三房一照壁”作为前院,“四合五天井”作为后院,三纵三横两进院的完美结合成了六面房间,前后院又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中,天井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四合院式的建筑,从外部来看,它是封闭的,所以天井就起到把自然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的作用。从风水的角度来讲,天井是财气聚集的入口,每当下雨,四面屋檐的雨水随瓦沟倾泻而下,四方归一,聚于天井。客栈大门两侧的“五福捧寿”和“福在眼前”砖雕也是独具匠心。这也是福寿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知识链接:

照壁,他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期特别流行,一般讲,它就是建在大门内的屏障物,古人称之为:“萧蔷”,因而有萧蔷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小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小鬼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也叫做“风水墙”。

五福捧寿,清代图案。《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终命”是有善终。所以画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围一寿字,习俗称“五福捧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吉祥图案。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好的祝福,表示福即在眼前。也是一种常见的吉祥图案。画面上蝙蝠前面摆有古钱。“蝠”与“福”同音;“前”与“钱”谐音;孔寓眼,意即眼前。钱在古时是货币的通称,寓意有福有财。其图与不同的古钱(包括布、泉、刀等)加上写有祈福的文字,如吉祥如意、富贵满堂、子孙吉庆、长命富贵等,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门当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户对”1到5品可以为六个,6到7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典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 故名“户对”。“户对”用短圆柱形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因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地位合经济状况相当,适宜通婚结亲。

两江桥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石平桥就是两江桥。自古以来,重庆就因水而兴,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码头城市。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可以看到长江水、嘉陵江水交汇的壮丽景观,一边清澈一边浑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两江桥就是两江交汇的缩影。同时,在两江桥的两岸分布

着一系列巴渝特色餐饮,这也更突出了古镇内的巴渝文化。

知识链接:

长江,其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长河。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上、中、下游分界。上游雄险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弯以下河段35公里的虎跳峡具有“狂涛卷地、飞瀑撼天”的雄伟气势。长江三峡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游沃野千里,经济发达,沿江景色秀丽,古遗迹、古战场等文化景观丰富。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天水一色,湖荡星罗棋布,城镇毗连,是有名的水乡泽国、鱼米之乡。

嘉陵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120公里(一说全长1119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巴渝特色地域文化: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是重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激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桡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川剧,川剧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剧种之一,产生于明朝孝宗弘治年代(1488-1505

年),当时称川戏,亦称川调、川杂剧。川剧涵盖了中国戏曲的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五种声腔形式,其中以高腔最为独特。川剧还善于运用绝技塑造人物,烘托环境,营造气氛。“变脸”、“藏刀”、“吐火”、“踢眼”等诡异而神奇,享誉中外

抗战文化,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红岩文化,红岩文化的核心是红岩精神,它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大家也可以在重庆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去感受红岩文化的精神

吊脚楼,重庆两江环抱,城市建筑依山而建,形成了浓郁地方特色的居住样式,也就是吊脚楼。它是属于干栏式建筑,源于上古时期巴人,是由峡江山地地形和潮湿瘴气等气候条件决定的。如今,重庆主城的吊脚楼大部分已拆除,只有渝中区洪崖洞还有经现代改造过的吊脚楼娱乐餐饮街,在区县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古镇、綦江东溪古镇、江津白沙古镇。

古城门,在重庆朝天门广场西侧的墙上有一副清乾隆年间绘制的《重庆古城门》,一共有17座城门,古时用于军事防御和防水火灾之用。

重庆饮食文化,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是火锅的发源地,如今的重庆火锅仍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重庆码头文化:

茶馆文化,重庆人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品茶专家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晋代诗人诗词中就有“蜀中饮茶冠六清”的诗句。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多、茶馆多”之说。重庆茶馆遍及城乡、大街小巷,1947年3月重庆《新民报》载:“不到9平方千米的半岛城区,就有茶馆2659家之多。”足见重庆人饮茶风之胜。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有关。茶馆是人们休憩、散心解闷的好去处。

袍哥组织,一年三次聚会:五月称单刀会(祭关羽);月称中元会,为已故弟兄设祭;腊月称吃团年饭,实则是为吸收新成员,商谈一些有关香堂及码头事务。

摆龙门阵,龙门阵的本义是指在古代战争时期摆的一个阵法,为唐朝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为重庆市、四川省地区方言。

万寿广场

万寿广场是我们古镇目前最大的一个广场,总占地面积4580多平方米,它是是我们古镇举行大型节庆活动的主要演出场所。万寿广场因其长寿文化内涵而独具魅力,常态的篝火晚会,福寿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万寿广场主要包含了福寿双塔、虎头篝火盆、巴渝十二景砖雕等景观。我们面向双塔

而立,在我们的左手边建有民间综艺馆,这是景区内最大的综合性文娱表演场所,以及万寿公园的一个主要出入口。而标志性建筑则是这两座5层19米高的福寿双塔,东为福塔,西为寿塔。在古代,福塔和寿塔作为了钟楼和鼓楼来使用,素有“晨钟暮鼓”之称。

在广场中间设置有一个高1.5米,直径3.8米的虎头篝火盆。既是一道文化景观,也是适用于篝火晚会的活动工具。篝火盆外围雕刻的是凤凰图案,体现出长寿这一地名也叫凤城的说法;而盆壁上大大的虎头就跟我们的巴族老祖先有关系了。据史料记载,巴族的“虎”字古时候读“巴”音,巴族的图腾也是虎。这也就反映出古时候巴族人对虎的崇拜。在篝火盆底部雕刻着许多小人,他们同心协力,双手撑起篝火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里比喻人多力量大。

无论是快乐大舞台的文艺演出还是每天晚上举行的篝火晚会都是免费为广大游客朋友开放的,所以说长寿古镇是我们居民朋友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知识链接:

原始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氏族集团中的一切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物体或现象,而这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物体或现象也就成了他们的图腾。这便是原始宗教式的图腾崇拜。 古时候(指上古时期)的巴族曾是中国南方的大族,它们自然也不例外,是一个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民族,这在文献史籍中已屡见不鲜,如巴人“魂魄世为白虎”、“头虎子”、“白虎复夷”、“白虎夷王”等,无疑说明巴族是崇虎的民族。考古发现的资料中也充分证明,在巴族主要活动的区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的一些巴人的青铜器上都见有专门铸造和精心雕刻的动物、植物、人形图像,尤其是在兵器上表现最为突出。在以上这几类图纹中以虎纹、鸟纹、手心纹、鱼纹、兽面纹、蠕虫纹等为其主要图纹,其中虎纹占居首位。经对出土的青铜器图纹统计,仅“虎”纹图像就多达30多种。因此,从事巴族历史研究的学者们根据文献史籍中的记载和各种有关巴族的传说故事以及考古发现的新资料普遍认为,这类青铜器上的“虎纹”应是巴人的图腾。

(知识链接:巴渝十二景分别是:金碧流香 黄葛晚渡 桶井峡猿 歌乐灵音 云篆风清 洪崖滴翠 海棠烟雨 字水宵灯 华蓥雪霁 缙岭云峡 龙门浩月 佛图夜雨)

福寿双塔

据史料记载,双塔这种建筑始于唐代,在宋代得到完善和发展,民间有这么一则传说:

说是在宋代,有一户贫苦人家,出了兄弟两个读书人,两兄弟勤奋刻苦,寒窗苦读十余载,最后在殿试中,兄弟二人双双中了状元,皇帝为了表彰两兄弟,就命人修建了双塔。自古福寿不分家,而今我们看到的福寿双塔位于万寿广场北边,两座塔相距十六丈(一丈约为

3.3米),取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两座塔为四角两重檐的景观塔楼,共五层十九米。爬上塔楼,登高望远,凭栏环顾,可乐享“四时全有景、八方皆入画”的美好意境。

塔身整体造型协调美观,东为福塔、西为寿塔。福塔为钟楼,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既有报时作用,又具政治象征、军事指挥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钟楼被赋予宗教色彩,钟楼内供奉有道教关圣大帝、太乙真人和福钟。平日,撞福钟一声,可沟通神灵,趋吉避凶;撞福钟两声,可洗涤罪名,消灾除难;撞福钟三声,可为家人朋友祈请赐福,得到神灵的护佑。在道教神仙的诞辰日及特殊节日里,人们在此敲福钟拜神,更可以为自己累积功德福报,得到万事如意,大吉大利,福禄安康!寿塔为鼓楼,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鼓,原本是乐器,后来用作报时,进而形成了“天明击钟催人起,入夜鸣鼓催人息”的晨钟暮鼓制度。鼓楼内供奉有道教文昌帝君、慈航真人和寿鼓。鼓楼是信徒们祈福平安,恭拜神灵的场所,也是道家敬天祭祀和举行重大法会的道场。平日,击寿鼓一次,可沟通神灵,趋吉避凶;击寿鼓两次,可消灾解厄,吉祥如意;击寿鼓三次,可为家人朋友祈求幸福美满,平安长寿。有兴趣的朋友也可登上塔楼,幢福钟击寿鼓为自己累积功德福报,以得到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益寿延年!

衙门

衙门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行政司法的主要场所,是古代中国人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载体。此衙门为“二进院”式建筑,整体布局按照明清时代乐温县官署规制,表现了“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衙门不仅是一个集中展现中国古代衙府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再现中国古代“亲民、教化、息讼”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之前我们所看到的民居彩绘有所不同,衙门彩绘主要呈暗黄色,而不是像民居彩绘以青蓝色为主。从彩绘的颜色可以看出,衙门等级是高于普通的民居建筑,以体现了衙门的尊贵。

大门楹联:“谨记俭生廉,三字兼收,一文勿受;须知民是主,召公树下,单父堂前。”说的就是为官者要节俭清廉,以民为天,为百姓办实事。

大门左侧设有鸣冤鼓一架,又叫喊冤鼓。自北宋包拯治理开封府,遂开“击鼓鸣冤”的传统。此后各级地方衙门口,都设置有鸣冤鼓,供老百姓鸣冤报官之用。右侧的官轿不

仅是官员出行时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权势和地位的象征。按清代规定皇帝出行一般要乘16人抬的大轿;郡王亲王、外官总督、巡抚可乘8人抬的大轿;京官一二品也只能乘4人抬的中轿;杂职官员就只能乘马。这也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上下有别,贵贱有等的等级思想。而此衙门知县是清代七品官员,还不具备乘坐官轿的资格。官轿只是作为文化展示呈现给大家。 文官室 前院左右两边分别是文官室和武官室。文官室墨香四溢,里面展示了县官职能和清代不同官品文武官员的补服以及“福”“寿”字画的简介。

左边的县官职能告诉我们:县,设于春秋而定于秦,中华帝国政权历朝历代更迭频繁, 而“县”从未变更。明史说“一县三千年,百代无更改”。这说明“县”的历史地位,因其承上启下而不可动摇。在行政和司法合一的皇权体制中,县官(知县) 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不仅教化百姓忠君爱国,维持社会稳定,而且县内事务无所不管,因此百姓对知县尊称为“父母官”,但知县最主要的职能是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等。(知识链接: 征税纳粮: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经济占所有经济产业百分之八十以上,国家所需一切大都来自于最基层的征税纳粮。征课赋税是知县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代规定催征钱粮专责印官,不得滥委佐杂代替。催征钱粮设立滚单,每单内或五户或十户,其名下注明田地银亩数,完成期限,发给甲首,层层滚催。征收钱粮时用三联串票,每联内填写款项数目,于奇缝处大书完数,分中裁开,一存案备查,一付差应比,一给花户收执。一年分两次征收,第一次于二月开征,仲夏而停,即四月完毕,自五月停征,是为停忙,八月接征,十一月全完,时称“上忙”,“下忙”。清代规定,征收钱粮,知县必须亲临现场监督,以防吏役勒索。届时,凡正杂钱粮,俱由纳户“自封投柜”,由县衙发给交税执照以作为凭证。教化百姓:清代为了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化,使其行为规范。每月初一、十五,早上卯时,知县身着马褂,鸣锣开道,前往城隍庙。众人将公案、圣谕牌位、钟、鼓、木铎等安放妥当。听讲者按尊卑长幼次序排列,知县端坐,由礼生、绅士、敬请知县诵读,知县拜圣谕并宣讲。也有时在县衙大门下宣讲。劝民农桑:旧时社会的主体经济是农业,农业的丰收直接关系黎民生活、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劝民农桑是知县的主要职能。知县有事则在县衙办理,无事则巡历乡村问民疾苦,劝民农桑,宣布德化,崇本抑末。为了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皇帝每年立春之日,都要到先农坛祭祀先农并扶犁亲耕,知县每年立春前一天也要扶犁亲耕并要鞭打春

牛以迎春气兆丰年。春季时知县要确定日期下乡劝农,要奖勤罚懒,以提高生产。农忙时,农民在田间劳作,严禁衙役胥吏下乡滋扰百姓,县衙对于民间鼠牙雀角轻微细案概不受理,怕的是牵连人众,有误农时。乡野有荒地,知县要督促农民及时开垦,植桑种麻以尽地力。如果民间有游手好闲之徒,则要严查宵匪,力禁赌博。如果村野有懒惰之人,则要禁止社赛,驱逐窝娼,使老百姓都能勤耕细作,安居乐业。灾荒赈济:旧时自然灾害极为频繁,农民无防御灾害之能力,灾荒往往导致国家经济衰退,人类生存条件破坏,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历代都采取一定的赈灾救荒措施。如清代制定了一系列救灾制度和备荒措施,救灾程序分为报灾、勘灾、审户、发赈等;救灾措施为蠲免、赈济、调粟、借贷、除害、安辑、抚恤、荒政(即放宽政策、薄征、缓刑、舍禁等) 等。备荒措施以修建常平仓为主,辅以社仓、义仓,这一切政策都由知县实施。听讼断狱:知县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听讼断狱是知县的重要职责之一。县衙门前设有鸣冤之鼓,专供有冤抑无处申诉的人,或遇特别紧急案情无由上达的时刻才击鼓,知县闻到鼓声迅速处理。一般遇有告状人打鼓喊冤时,当值班头要立即问明事由,看所告案情轻重,有无词状。没有词状的带去找代书帮写,然后将词状呈约知县过目,判定准讼日期,交刑钱处审批,批毕,签稿房送至门房,出差票派衙役查究。如遇事情紧急,班头要立即禀告知县出板签派人究查。若遇案情重大,将情况回明知县,知县立即坐堂问供,各房吏役伺候。签稿房迅速出票派差查究办。若事情细微,当事人动辄击鼓喊冤,知县即行升堂,动用刑罚责惩击鼓人,以严肃法堂,抑止小民随意兴讼起诉的刁风恶习。兴学与科举:旧时,皇权统治阶级十分重视所需人才的选拔和补充。因此,知县还担负着兴办县学和主持科举制度的初级考试——县试的职责。明代县学即儒学,设教谕、训导为专职教官。知县的职责是为县学提供财政支持和行政保证、督促生员专心学习,还要定期亲自为生员讲学。县试由知县主持,试期多在二月。取得出身的童生,向本县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并取得本县禀生保结,县试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

在文官室右边展示有清代不同官品文武官员的补服,通过补服可以看出古代官员严格的等级划分。从一品文官的仙鹤补服到九品文官的蓝雀补服,从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到九品武官的海马补服。(知识链接:文官补服: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大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蓝雀。武官补服: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文官室正中这幅“福”字,称之为“天下第一福”。相传是康熙皇帝写给他祖母孝庄的。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

的这个 [ 福 ] 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个 [ 多 ] 字,下边为 [ 田 ] ,而左偏旁极似 [ 子 ] 和 [ 才 ] 字,右偏旁像个 [ 寿 ] 字,故整个 [ 福 ] 字又可分解为 [ 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 ] ,巧妙地构成了福字的深刻含义,故称之“天下第一福”。现在康熙帝的“天下第一福”真迹在北京恭王府后花园的一座假山的山洞里,现在被盖上防弹玻璃,供游人进去参观。右边的“百寿图”由100个寿字组成,这100个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从宋代以来就已作为稀世之宝、广为传颂。朝庭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为拥有一幅“百寿图”而自豪。挂之于堂中顿然门庭生辉、宾客争相观赏!古时商人远行或浮游宦海者更是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贝!

武官室 武官室呈现有刑具、牢房、古代消防的展示。相比文官室的墨香四溢,武官室展示的明清酷刑可谓惨不忍睹,令人发指。老虎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酷刑。反关节的酷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虎凳,膝关节在人体四肢各大关节中活动的范围最小,两端大腿小腿的长度有利于施刑者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度强迫受难者。反关节使用老虎凳的关键点一是使受刑者处于坐姿(两臂反绑或绑成十字形) ,这样会加重腿部韧带的牵拉力度,而仰卧的姿势由于髋关节的放松,连带腿部韧带放松,会减弱痛苦程度;二是腿部捆绑在膝盖上的大腿部,而不是以下部位。因为老虎凳的作用在于牵拉受刑者腿部的关节韧带和造成膝关节脱臼,不在于折断受难者的小腿。因为折断小腿腓骨需要很大力量,痛苦时间短(受刑者很快昏厥) 不符合施刑者既要折磨受难者又自己省力的要求。令受刑者赤脚,往往是为在使用老虎凳同时对受刑者的脚心用刑。烙铁则是把烧红的铁块往人的身体上放去,随着蒸汽的升腾,会有肉香散发,造成伤口烫伤和创伤,而且提高了被细菌感染的几率,受到烙铁烫的人,身上会有一辈子都磨不掉的烫痕,而且过程极其痛苦,而且烙铁烫只是在局部施行,逼供时,犯人一天会被烙铁烫个十几回,简直生不如死。枷锁:在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它是旧时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分左右两片模板,木板中间有几个矩形和凿空的洞,用来夹住两片木板起固定作用, 木枷锁也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古代刑具。众所周知,明清两朝是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时期,刑罚的残酷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明代刑罚的残酷首先表现在手段的翻新。明代酷刑奠定于太祖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卑微,历经元末社会的动乱不安,尤其痛恨贪官污吏不顾百姓死活,因此明朝建立后,除了制定《大明律》外,太祖还先后亲自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四部辅助性法律,专门用来对付《大明律》之外的犯罪行为。为了惩治贪官、维护统治,

太祖朱元璋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不但恢复了所有前朝已经废弛的峻法严刑,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几种酷刑:如:1. 剥皮实草:即把人皮剥下来,填上草,挂在城头示众。朱元璋对官员责治甚严,若有贪污暴虐,准许百姓赴京诉冤,贪污数额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即以“剥皮实草”待之,以警示后任官员。2、凌迟:凌迟之刑发展到明代,开始明确规定割肉的数量,一般为一千刀以上,不满刀数不许致死,否则执行者判罪,因此执行的时间很长。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谨,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在左边区域展示有牢房,是专门囚禁犯人的地方。古代牢房环境恶劣,潮湿黑暗,通风不畅,空气污浊,随处可见老鼠、蟑螂,很多囚犯还未判刑就死在牢房里。还有一种有水池的牢房,犯人浸于水池中。一般建筑在地底下,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分为两层,上层是个蓄水池,下层是牢房,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称为水牢。而现在我们衙门所展示的只是古代牢房的一个缩影。右边区域展示有古代消防工具的演变,从唐代开始是使用水袋作为灭火工具,水袋是用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装三四百斤水,袋口绑起来,插进一根去节的竹子,水就可以通过这根竹子流出来,出现火险时,就由三五个壮丁抓着竹子借助袋口,向着火点注水。到宋代使用水囊,水囊用猪或牛的膀胱做成,里面装着水,起火时,把水囊扔到着火点上,水囊被烧破,里面的水就能流出来灭火。明清两代国都紫禁城,由于里面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极易着火,为了以备救火之需,便在紫禁城放了大水缸,名为“太平缸”或“吉祥缸”。水龙车是清代出现的引水灭火工具。其工作原理是一压一抬木质手柄,装在桶里面的水受压就会通过软水管喷出来,这时只要将软水管对准着火点,就能灭火了。从消防工具的演变可以看出人们的智慧与进步。

正堂 中国封建司法制度中,地方无专门的法院,也无专门的法官。衙门既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也是司法机关。知县往正堂上一坐,就是判案的法官,鸡毛蒜皮也好,人命关天也罢,惊堂木一拍,就算开庭了。正堂正中是高挂的“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屏风楹联:“问昨日衙官,经百载沧桑,可留节映堂前月?望今朝贤士,垂一方典范,敢让名添史上香。”

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县太爷桌上放有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签,用来抓捕犯人;红头签是刑签,下令动刑所用。在旁边的就是师爷的位置了,桌上是放着文房四宝,用来记录大大小小的案件。“肃静”“回避”牌分竖两边,十八

般兵器排列有序(知识链接: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两边的“杖”俗称“板子”,在唐代以前“打板子”没有固定的部位,打在腰背上时,经常当场把人打死,李世民看到一张针灸图后,无意中发现腰背上穴位很多,而屁股上穴位很少,于是下了道“体恤民情”的圣旨,规定打板子时男的只准打屁股,女的只准打手掌。从此公堂上打屁股就成了定例,女子则打在手掌上。每天下午3点半至4点,古镇艺术团的专业演员在此表演仿古判案。

知县宅 衙门后院的知县宅主要呈现知县办公会客、生活起居的场景,宅内设有中堂、膳堂、书房、卧房四大功能区。中堂乃知县日常办公,会客,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故氛围没有大堂那么的森严。膳堂乃知县用餐的场所。在中国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膳堂设在正堂之东,因此膳堂也被称作“东厨”。书房在中国古代文士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文人“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藻,陈三皇之轨模”活动的所在。此书房用于知县研读诗书,品鉴、鉴赏、焚香、静修之地。具有洁、静、庄三大特点。卧房乃知县休息,就寝的场所。卧房中最受重视的是睡床,睡床都设计得高高大大,四面有精美的雕工,像座精致的小房子,称为“架木床”。

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占地35亩,由市井区(旅游商品街)、游乐区、乐温村、秋容寨及水体五大部分组成。公园总体布局以巴渝地区常见的岩溶地形兼山水村落为主,形成了广大山区特有的吊脚楼、水码头、石山溶洞、栈道石刻、飞流悬棺、乡村作坊等历史文化缩影。特别是乐温村和秋容寨具有长寿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整个公园透露出古朴、粗犷、恬静、幽闲的乡土气息,与外面的繁华街市形成鲜明对比。公园内水体环绕,游乐设施齐全,更增加了整个公园的活力与灵性。

三星观 道教三星观,又称三星庙或三星祠,为民间供奉福禄寿三星的庙宇。三星观楹联:璀璨三星,祥光朗照巴渝地;峥嵘万象,紫气长萦道德门。寓意着三星高照,福禄寿降临。

道教的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道教认为,福星指的是天官;禄星指的是文昌;寿星指的是南极仙翁。有福、得禄和长寿是中国道教与民众追求的共同理想。三星是民间绘画的题材,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着寿桃、拄着拐杖。福星根据人们的善行施赐幸福。岁星(木星)照临,能降福于民,于是有了福星的

称呼。禄星掌管人间的荣禄贵贱,因为禄有发财的意思,禄星称为禄神,又称“文昌”“文曲星”。寿星又叫南极仙翁,南极星可以预兆国家寿命的长短,也可给人增寿,成了长寿的象征:(寿星鹤发童颜,精神饱满,老而不衰,前额突出,慈祥可爱)。

福禄寿三星高照,共同护佑人民幸福平安,福寿安康。“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语。因此人们参拜福禄寿星,达到神灵的保佑,也祝愿大家能升官发财,健康幸福,延年益寿。

乐温村 乐温村因明朝以前长寿的古县名而得名。据史书记载长寿“地气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名乐温县。乐温村牌坊楹联:瓦壶天水菊花茶,青菜萝卜糙米饭。说的就是乐温村人的长寿养生之道。乐温村仿照古时民居和业态布局,再现长寿典型的村落场景。村内分为酿酒坊、豆花坊和刨猪汤三大板块。每到年关,在乐温村都要举行隆重的刨猪汤仪式。

农耕文化展 农具是农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在中国五千年的农耕历史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较大的差别。本长廊以重庆本土农村常用的生产工具为代表,共展出100余件农具,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狱探险城 地狱探险城占地300㎡,是以民间传说中人死后到达阴间的各种经历和酷刑及部分神话故事为题材,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创作而成的体验型景点。洞内有“人死复活”、“赶僵尸”、“蜘蛛精吃唐僧肉”、“阎王添寿”等多个景观,反映人们惩恶扬善的思想倾向。

神仙洞 神仙洞是以巴渝地区常见的喀斯特溶洞为背景,主要是集佛教、道教供奉对象于一洞内展示,洞内供奉有道教神仙王母娘娘、八仙、月老、太上老君、武财神、魁星;佛教神仙韦陀、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弥勒佛。体现传统农村精神信仰的多元化需求,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和“来世”美好愿望的追求。(知识链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始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八仙:八仙是中国道教及中国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八种不同的人群,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太上老君:太上老君,道教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与道祖。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

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自然规律、法则的化身)。居于在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武财神:当今道教宫观中彩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武财神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财神爷,财神爷赵公明的信仰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澳,影响到东南亚地区以及世家华人住地。广东潮州、汕头等家家供奉财神赵公明。台湾大里市佑褔宫有近百万人信奉财神,信奉财神能使自己财源广进,财运兴隆。魁星:魁星是我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魁星是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即文昌帝君。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成为读书人最崇信的神。七月七日为魁星诞。韦陀:韦陀是佛的护法神。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即如来佛祖,佛教创始人。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

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秋荣寨 秋容寨原址位于长寿区江南镇,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载的我国秦朝第一个女实业家巴妇清的居住地。她继承夫业,以开采丹砂矿提炼水银为主业,先后向秦始皇捐银万两修筑长城,并捐大量水银供宫中炼制理想中的“不老之药”和建造秦始皇陵地宫,被秦始皇册封为“贞妇”,给予王侯公爵礼遇。 蜀道 蜀道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咸阳和长安通往边远之郡巴蜀的道路。蜀道是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秦、汉、南北朝的漫长历史时期里,它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中心通往西南的要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最突出的就是蜀道的“险”。

悬棺 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在巴渝三峡一带的三峡悬棺,因为地域不同,有的又叫做船棺、岩棺。 瞿塘峡的棺木峡、风箱峡,大宁河巴雾峡、滴翠峡,大宁河上游巫溪县境内的荆竹坝,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九畹溪等地都有悬棺。“船棺葬”是巴族的独特风俗。对古人实行悬棺葬还有数种解释:一说是借音“高棺”(高官)以保佑子孙后代富贵;二说是为了保护先人的尸体,不让人兽侵犯;还有一种说法是濮人子孙为了尽孝,(在父母亡故后)“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彭祖 彭祖,健康长寿养生家。精于养生,相传活了八百多岁。关于彭祖的延年益寿养生法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清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写成《彭祖引导法》。

其二,是思想修养,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情绪恬静而达观。殷王赠其万金,他用来接济贫困,自己无所留。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三,是生活习惯,他坚持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

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康,重视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衣着求适不求奢华,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摩崖题刻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万寿公园摩崖题刻“智者乐,仁者寿”。出自《论语》,译为: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聪明人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有仁德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欢送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这里我们的行程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希望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喜欢上我们的古镇,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当我们古镇全部完工的时候,希望大家再次来参观,那时候我会给大家讲解得更好,更全面。祝大家旅途愉快。

长寿古镇景区导游词

欢迎词:

来自远方的旅客朋友们,您们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我是景区讲解员,大家可以叫我XX 。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具有“福寿故里”之称的长寿古镇。古镇游览讲解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希望我的讲解能够陪伴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天,预祝大家玩的开心。

现在大家随我一起跨过这座象征福寿绵长的吉祥大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古韵悠然的往昔岁月,繁华历史的幕幕浮影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彷佛已穿越时空的界限,如同走进了古镇悠远而厚重的历史画卷。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尽情品味中国几千年的巴渝人文文化和中国福寿文化。

概况:

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是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云、贵、川、渝)古建筑文化为平台,展示中国几千年来的巴渝人文文化和福寿文化。总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43亿元。景区于2010年10月开工,于201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预计在2015年12月完工。古镇是以一轴两系为旅游规划,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宜居养生胜地和休闲度假乐园。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城区,地处重庆主城东部,属于1小时黄金旅游区。距长江约3公里,南邻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铁路、渝万城际铁路,东接长寿区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区,西、北紧接菩提山旅游区,古镇交通便利,距长寿晏家火车站30分钟车程,长寿区北站5分钟车程,骑鞍长途汽车站10分钟车程。景区内还设有旅游公共车站,交通覆盖整个长寿区。

大牌坊:

据《诗经》里记载,我国最早的牌坊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牌坊俗名“牌楼”由灵星门衍变而来,是门和楼的结合体,它既有门的功能,也有楼的壮丽。随着社会的发展,牌坊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到了汉高祖时代。皇家法制就有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牌坊是最高荣誉的象征。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

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二是贞节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如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秦始皇为巴寡妇清修的“怀清台”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或重要代表区域。古镇的这个牌坊就是标志坊,它高16.8米,宽26米,是古镇的南大门,也是古镇最高最大的一座牌坊。牌坊上彩绘亮丽美观,选用的是中国传统旋子点金彩绘;砖雕技艺非凡,左右两边的基座分别雕刻有“三星赐福”和“童子拜寿”的场景,牌坊上下三层斗檐,五层斗拱,屋檐飞翘,看起来非常壮观;牌坊上部居中的坊眼写着“长寿古镇”四个大字,这四个苍劲挺拔的鎏金大字是云南省著名书法家丁柄大师的手笔。丁柄大师生于云南昆明,曾应邀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中国云南航空公司”、“九乡风景区”等标志性建筑和名胜景区题字,曾为云南省唯一的状元袁嘉谷的故居重书“经济特元”匾额。整座牌坊在大师这几个鎏金大字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大气恢弘。

万寿路人文大街: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条大道就是万寿路人文大街,它是古镇的主大街,全长1600米,是古镇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如:7、8月的啤酒火锅节,九月初九的千叟宴等活动;还有日常表演的竹竿迎宾舞、仿古入城等常态节目。也是观光车运行的主要游览线路。大街两旁,商铺林立,主要经营缅甸玉石、奇石字画、民族服饰、当地特产、东南亚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珠宝首饰特色等旅游商品。

水系

长寿古镇是以一轴两系所规划的。一轴指的是万寿路人大街,两系则指的是青龙溪和万寿河。水是万物之源,有水的的地方就有生命,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修建这两条水系也是使得长寿古镇具有灵气与生命力。两条水系的总长度为3.2公里。河均宽7-10米,河堤均用石条铺制而成,青龙溪水流湍急,体现的是西部高原古镇韵味。河道的两侧分布着茶室酒吧,打造的是相对放松的娱乐区域。万寿河水流平缓,体现的是江南水乡风情。河道两侧分布着小吃和茶室,是比较休闲区域。每到节假日,长寿古镇有专业演员表演乌篷船对歌,放荷灯等互动活动。

风雨桥

又称“花桥”,它属于拱桥类。拱桥,在中国拱桥建筑历史悠久。在古代桥梁中,就是以拱桥为主要桥型。眼前的风雨桥是古镇二十四桥的代表之一,也是侗族的典型建筑,最高时期的风雨桥是桥、塔、亭为一体。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规模较大,反映的是多元化交集,后期功能演变为遮风避雨,多用于云、贵、川、渝等地。而我们眼前的这座风雨桥正是集合这几种元素建筑的缩影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节假日的时候古镇的艺术团演员们会在这里进行对歌表演,也有平日里爱好曲艺的人士在这里交流、娱乐。因风雨桥的造型独特美观,所以这也是爱好摄影朋友的最佳取景地之一。当然关于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是形影不离。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跌入河里。卡布睁开眼一看,方知道给刮下河去了,就一头载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得知了,也纷纷前来帮卡布寻找妻子,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原来在河弯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她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螃蟹精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螃蟹精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顷刻间,小木桥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只鼓楼顶一般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地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都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河中。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

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河水平静后,人们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叫唤的声音。布卡一看,那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当布卡游到妻子身边,她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向众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让小山村沸腾了,也很快传变了整个大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福寿无疆,平安吉祥。后来,侗乡人们大都把风雨桥建在溪河上,这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且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御临桥

映入我们眼前的这座石拱,桥它是长寿古镇二十四桥之一的“御临桥”。中国的拱桥

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它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现在 而“御临桥”,“御临”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御驾亲临”,长寿古镇旅游核心区叫御临城。源自于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故事。

据说2000多年前,明朝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后,因削藩失败,被他的三叔燕王

朱棣夺权。于是被迫出逃,历经千山万水来到长寿地区。因为其师是长寿西山外的大洪河万顺人,故欲访求助,隐匿避难于“无粮寺”。谁知一条水流湍急的深涧挡住了他的去路,建文皇帝看看前有深涧,想想后又追兵,不禁仰天长啸,悲从中来,吟诗“流落西南四十秋,归来不觉血满头。乾坤有限象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正欲跳下时,只见山那边一个老道挥舞手中的毛轴,轻轻一点,一座白玉拱桥瞬间就架在了建文皇帝脚边,建文皇帝慌忙过了桥,只见他刚跨过深涧,船自然收起。追兵无法度过深涧,建文皇帝从此躲过一劫。原来救他的就是他的师傅。自此建文皇帝跟随老道师傅潜心修炼,隐居山里。灾难过去后,建文皇帝念及师傅救命之恩,特命随从修了一座白色的桥,告诫子孙后代要瞻仰膜拜,从此,这种白玉拱桥的摸样便得以保存并世代流传了下来。

长寿古镇的这座御临桥它背后的传奇故事,似乎在向人们诠释着儒家的“仁义忠孝”,道家的“否极泰来” 【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出自:《周易·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佛家的“善避恶”传统思想观念。长寿古镇景区文化集儒、佛、道的思想精髓为一体。御临桥正是这种多元化特征的体现。(知识链接:古镇二十四桥,在青龙溪和万寿河溪上,各有十二座造型各异桥,合称二十四桥。古镇的二十四桥与扬州的二十四桥不同,除了桥梁造型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外,更在文化气质上突出了中国的福寿文化和巴渝文化地方特色,成为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二十四桥。第一组为福寿六桥,分别为彭祖桥、麻姑桥、龟寿桥、宴桃桥、武陵桥、谯翁侨,是中国福寿文化的代表。第二组为巴祖六桥,分别为巫咸桥、神龙桥、大禹桥、廪(lin )君桥、神女桥、将军桥,揭示了巴渝文化早期起源的历史,第三组为渝韵六桥,分别为两江桥、怀清桥、夔门桥、竹枝桥、巴谣桥、御临桥反映了巴渝地区的自然与人文传统。第四组为长寿六桥,分别为桓侯桥、文峰桥、东林桥、菩提桥、神寿桥、还珠桥,把长寿的桓huan 侯宫、文峰塔、东林寺、菩提山、天赐寿岛等自然人文景点和著名文化人物一一展示出来。 这二十四桥中的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富有内涵的名字,都有一个福寿文化和巴渝文化的优美故事,都有一副反应这些历史故事的雕刻作品。如御临桥,取自建文皇帝避难长寿御临河的故事;两江桥,取自长江与嘉陵江汇集的朝天门;巴谣桥,取自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高亢、豪迈而有力的川江号子。游览这些精美的石桥,如同游走于中国的石桥博物馆中,去阅读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福寿文化和巴渝文化的历史大书。

桥梁的基本介绍: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 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 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 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 上部结构) 、(2)桥梁支座系统、(3)桥墩、桥台(4)承台(5)挖井或桩基。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 过去称为桥面构造. 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

(5)灯光照明. [2]大型桥梁附属结构还有桥头堡,引桥等设置。

基本类别: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悬索桥、斜拉桥)四种基本体系。

梁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吊桥基本上可以在暴风来临时岿然不动。[3]

发展历史: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古代: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据史料记载, 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 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近代: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现代: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 为节约桥梁建筑材料, 减轻桥重,预计基础下沉深度和确定其承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

御龙潭公园

“登临观景御临桥,细品江南御龙谭”。御龙潭公园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也是整个长寿古镇循环水体“万寿河”、“青龙溪”的起点。公园巍峨端庄,古朴典雅,明亮通透。园中亭台楼阁,池水假山,红鲤翠莲,绿荫飞鸟,种种景致融于自然,沉浸于古镇中,让人流连忘返;更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相融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健身的后花园。 首先就是眼前的听雨轩,在苏州挫政园中的听雨轩本是听雨、观雨的凉亭,那么在长寿古镇,听雨轩不仅是听雨、观雨的凉亭,在节假日更有说书先生在二楼为大家说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系列经典名著。其次在江苏省扬州市有荷花公园,原名南池,是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并且在荷花公园西北高阜(f ù)有一六角风亭,御龙潭公园的荷花池与听雨轩右上方的六角闲亭便与之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就是在御龙潭公园荷花池上的曲折迂回的九曲桥,虽然相较于上海汇通景园的18米九曲桥,后者更为大气,但御龙潭公园的九曲桥,融于荷花池与六角闲亭中,更显秀气与甜美。特别是在荷花的盛

放季6月至9月,在听雨轩内沏上一壶好茶,依着美人靠,一览院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美,也是非常惬意的。每天下午在听雨轩内,会有“文星拜寿星”的表演。闲坐于听雨轩,不仅可以欣赏园内美不胜收的美景,更可以感受中国福寿文化的精髓。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那么长寿古镇内的御龙潭公园无疑就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与御龙潭相邻的就是御龙潭广场,广场内高高矗立着的就是古镇内第二座寿星雕像。寿星,又叫南极仙翁,掌管人间寿辰,是我国神话中的长寿之星,为褔、禄、寿、喜四星之首。人们常说“五福寿为先”,“人若无寿,等于无福”。从古至今,我们供奉寿星,一是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二是人们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朋友们,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图画中的寿星还是寿星雕像,他的形象都具喜庆色彩,尤其是他那颗光秃秃的大脑门最具特色,民间常常把老寿星的大脑门叫做“寿犀头”。关于“寿犀头”的来历,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传说寿星的母亲女良怀上寿星九年了,还不能分娩。他的母亲每天都十分着急,有一天忍不住就问肚中的孩子:“儿啊,你还要在为娘肚里呆多久啊?你什么时候才能从娘的肚子里出来呀?”。这时肚子突然有了动静,随后寿星在女良肚里说话了,他安慰母亲道:“娘啊,你别急,等到咱家门口的石狮子双眼出血的那天,我就要出来了。”女良还没有回过神来,这话却被隔壁的屠夫听了去,于是就用猪血涂在石狮的双眼中,女良看见家门口的石狮双眼满是血,以为是真的,就赶紧拍拍肚子,告诉肚中的孩子,寿星一听,迫不及待的从母亲的腋下钻出来。因为寿星出生时还未足年份,他头就变得长而隆起,就成了“寿犀头”。由此可见寿星的生命确实非同一般,所以寿星能长寿,也能赐予人们长寿。这也是我们祭拜寿星的原因和意义。想要长寿的朋友们就多给寿星鞠鞠躬,想要发财的朋友就摸摸寿星手中的大元宝,据说这是很灵验的哦!

接下来,就是这面长12米,高2.25米的御龙潭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萧墙之说;其次,还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为我国经典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著名的照壁有故宫的九龙壁、中南海新华门内的为人民服务照

壁等。整个御龙潭公园在这款照壁的映衬下,更显大气恢弘,精致秀美。在照壁的正上方是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象征着花开富贵。下方对联,横批“八世同堂”,左右联分别是“文星拜寿增五福,儿孙云集祝百龄”。大家可能看到“八世同堂”,觉得有些怀疑和夸张。现在通过右边的照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当朝宰相戴渠亨奉皇帝旨意到民间微服访贤。来到乐温县的何石井(即是现今长寿区新市镇),突然风雨大作,戴渠亨赶紧躲在一家商店门口避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店铺里购买寿酒、寿糖、寿果等食品,店家问这位老人:“客官,买这么多寿品是为谁祝寿?”老人笑着回答说:“给我的爷爷祝寿。”正在戴渠亨惊奇的时候,又有一位30多岁的人走进店里,给这位老人送来雨伞,并对老人说:“爷爷,天下雨了,赶快随我回家吧!”戴渠亨在一旁看见这位老人既是孙子又是爷爷,就觉得更奇怪了,心想世间真的有这么长寿高龄的人吗?于是他准备了礼品,随同这位老人来到他的家门口,这时,戴渠亨只觉得突然眼前一亮,只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虽然白发银髯,却两眼通亮,目光炯炯有神。戴渠亨上前询问:“敢问老寿星今年年高几何?”老寿星微微一笑,回答到:“150岁。”戴渠亨甚是惊喜,又问到:”敢问老寿星有何长寿之道呢?”老人笑着答道:“勤劳耕作,心胸开阔,不嗜烟酒,常饮何石井泉水也”,戴渠亨听后,对长寿山和何石井顿时倍感兴趣,便亲自登上长寿山察看,品尝了何石井的泉水,又询问了周围的老人的状况,得知长寿山一带的人,大多健康长寿,且百岁老人很多,戴渠亨连连赞道:“长寿山景好,何石井水妙,长寿自有道。”回到老翁家中,只见院屋院坝里寿星云集,连忙命人拿来笔墨纸砚,欣然的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并附下:“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下方落款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位宰相竟是当朝皇帝的老师。随之,戴渠亨察访到乐温县明风朴实,山清水秀,百岁老人比比皆是。回到朝廷,戴渠亨便向皇帝禀明了在乐温县发生的事情。皇帝一听,龙颜大悦,忍不住当堂吟诗一首:“盘古开天地,人活百岁难。乐温百岁多,改名长寿县。”于是降下圣旨,将乐温更命为长寿,沿用至今。这就是长寿县的由来,据史书记载: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那么长寿县也是唯一一个以长寿命名的行政区划,所以人到长寿人长寿,长寿,人人向往。

(知识链接:论语【论语。为政篇】中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古人用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符号,每六十年为一循环,故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简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之年”;八十岁称为“耄”。又称拐杖之年,意思是可以拄着拐杖出入朝廷,九十岁称为“耋”。也叫“九龄或喜寿”;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此外长寿的雅称还有这些:七十

七岁称“喜寿”,草书的喜子看似七十七;八十八称“米寿”,米字拆开,就成了八十八。九十九岁称为“白寿”,“百”字少一横;一百零八岁称为“茶寿”。民间祝寿常常通过寿堂、寿联、寿画、寿诗、寿文、寿烛、寿桃、寿面、寿酒等作表达祝福。其称为繁多,又因民族差异、地狱文化和当事者地位高低而各有不同。古代神仙传说,寿星、王母、麻姑、八仙等祝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古人追求长寿,力争“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此乃“鹤发童颜”快乐人生之真谛。) 照壁右边的这面砖雕就是八仙祝寿图。相信大家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并不陌生,它是道教著名的典故之一。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铁拐李:葫芦。俗传其能炼丹药,普济众生。 钟离权:扇子。能起死回生。 曹国舅:玉板,或称拍板、阴阳板。仙板神鸣,万籁无声。 何仙姑:荷花。其出污泥而不染,可修身养性。 吕洞宾:宝剑。有天盾剑法,可威镇群魔。 韩湘子:洞箫。其妙音能令万物生灵。 蓝采和:花篮。篮内神果异花,能广通神韵。 张果老:渔鼓。能星相卦,灵验生命。) 相传,西王母寿辰之日,八位神仙准备去给王母祝寿,他们来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人和事。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语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因为八仙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祝寿题材。这里也是祝各位来到福寿故里——长寿古镇能够福寿绵延。

在广场正中央的就是龙头篝火盆,这个直径为2.5米的龙头篝火盆是长寿古镇景区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篝火盆外围刻有龙头和“寿”字,我们都知道,“寿”字有成千上万种写法,这里只是选取了最常见的几种写法刻在龙头篝火盆上,取“御龙万寿”之意。白天,老年坝坝舞队员们自发来到广场,听着音乐,跳着老年舞蹈,打发他们悠闲的时光,而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围着熊熊的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直至深夜。(知识链接:《三国演义》中关于龙的描写,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是真龙天子身份不凡的形象。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据《玉芝堂笔荟》中记载的一个神话传说所讲,龙王九子的名字和爱

好是这样的:长子囚牛,也叫回龙,生平爱好音乐,于是人们就把他的形象雕刻在胡琴头上;老二睚眦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像;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像;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像;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像;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像;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像;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像。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

六合同春

在中国古民居建筑中,建筑风格因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他们主要有:一颗印、半颗印、云南四合头、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北京四合院、闽南五间张、江南骑楼、六合同春等。其中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就是六合同春,它是滇西白族民居的典范。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每院房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照壁。而我们这个“六合同春”就是结合了古典民居建筑的风格及现代艺术来打造的四合院落。

六合同春,又名“鹿鹤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即天地和东南西北), 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的意思。从外观上看,它是将“三房一照壁”作为前院,“四合五天井”作为后院,三纵三横两进院的完美结合成了六面房间,前后院又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中,天井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四合院式的建筑,从外部来看,它是封闭的,所以天井就起到把自然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的作用。从风水的角度来讲,天井是财气聚集的入口,每当下雨,四面屋檐的雨水随瓦沟倾泻而下,四方归一,聚于天井。客栈大门两侧的“五福捧寿”和“福在眼前”砖雕也是独具匠心。这也是福寿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知识链接:

照壁,他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期特别流行,一般讲,它就是建在大门内的屏障物,古人称之为:“萧蔷”,因而有萧蔷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小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小鬼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也叫做“风水墙”。

五福捧寿,清代图案。《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终命”是有善终。所以画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围一寿字,习俗称“五福捧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吉祥图案。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好的祝福,表示福即在眼前。也是一种常见的吉祥图案。画面上蝙蝠前面摆有古钱。“蝠”与“福”同音;“前”与“钱”谐音;孔寓眼,意即眼前。钱在古时是货币的通称,寓意有福有财。其图与不同的古钱(包括布、泉、刀等)加上写有祈福的文字,如吉祥如意、富贵满堂、子孙吉庆、长命富贵等,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门当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户对”1到5品可以为六个,6到7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典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 故名“户对”。“户对”用短圆柱形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因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地位合经济状况相当,适宜通婚结亲。

两江桥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石平桥就是两江桥。自古以来,重庆就因水而兴,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码头城市。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可以看到长江水、嘉陵江水交汇的壮丽景观,一边清澈一边浑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两江桥就是两江交汇的缩影。同时,在两江桥的两岸分布

着一系列巴渝特色餐饮,这也更突出了古镇内的巴渝文化。

知识链接:

长江,其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长河。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上、中、下游分界。上游雄险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弯以下河段35公里的虎跳峡具有“狂涛卷地、飞瀑撼天”的雄伟气势。长江三峡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游沃野千里,经济发达,沿江景色秀丽,古遗迹、古战场等文化景观丰富。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天水一色,湖荡星罗棋布,城镇毗连,是有名的水乡泽国、鱼米之乡。

嘉陵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120公里(一说全长1119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巴渝特色地域文化: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是重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激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桡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川剧,川剧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剧种之一,产生于明朝孝宗弘治年代(1488-1505

年),当时称川戏,亦称川调、川杂剧。川剧涵盖了中国戏曲的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五种声腔形式,其中以高腔最为独特。川剧还善于运用绝技塑造人物,烘托环境,营造气氛。“变脸”、“藏刀”、“吐火”、“踢眼”等诡异而神奇,享誉中外

抗战文化,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红岩文化,红岩文化的核心是红岩精神,它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大家也可以在重庆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去感受红岩文化的精神

吊脚楼,重庆两江环抱,城市建筑依山而建,形成了浓郁地方特色的居住样式,也就是吊脚楼。它是属于干栏式建筑,源于上古时期巴人,是由峡江山地地形和潮湿瘴气等气候条件决定的。如今,重庆主城的吊脚楼大部分已拆除,只有渝中区洪崖洞还有经现代改造过的吊脚楼娱乐餐饮街,在区县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古镇、綦江东溪古镇、江津白沙古镇。

古城门,在重庆朝天门广场西侧的墙上有一副清乾隆年间绘制的《重庆古城门》,一共有17座城门,古时用于军事防御和防水火灾之用。

重庆饮食文化,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是火锅的发源地,如今的重庆火锅仍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重庆码头文化:

茶馆文化,重庆人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品茶专家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晋代诗人诗词中就有“蜀中饮茶冠六清”的诗句。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多、茶馆多”之说。重庆茶馆遍及城乡、大街小巷,1947年3月重庆《新民报》载:“不到9平方千米的半岛城区,就有茶馆2659家之多。”足见重庆人饮茶风之胜。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有关。茶馆是人们休憩、散心解闷的好去处。

袍哥组织,一年三次聚会:五月称单刀会(祭关羽);月称中元会,为已故弟兄设祭;腊月称吃团年饭,实则是为吸收新成员,商谈一些有关香堂及码头事务。

摆龙门阵,龙门阵的本义是指在古代战争时期摆的一个阵法,为唐朝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为重庆市、四川省地区方言。

万寿广场

万寿广场是我们古镇目前最大的一个广场,总占地面积4580多平方米,它是是我们古镇举行大型节庆活动的主要演出场所。万寿广场因其长寿文化内涵而独具魅力,常态的篝火晚会,福寿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万寿广场主要包含了福寿双塔、虎头篝火盆、巴渝十二景砖雕等景观。我们面向双塔

而立,在我们的左手边建有民间综艺馆,这是景区内最大的综合性文娱表演场所,以及万寿公园的一个主要出入口。而标志性建筑则是这两座5层19米高的福寿双塔,东为福塔,西为寿塔。在古代,福塔和寿塔作为了钟楼和鼓楼来使用,素有“晨钟暮鼓”之称。

在广场中间设置有一个高1.5米,直径3.8米的虎头篝火盆。既是一道文化景观,也是适用于篝火晚会的活动工具。篝火盆外围雕刻的是凤凰图案,体现出长寿这一地名也叫凤城的说法;而盆壁上大大的虎头就跟我们的巴族老祖先有关系了。据史料记载,巴族的“虎”字古时候读“巴”音,巴族的图腾也是虎。这也就反映出古时候巴族人对虎的崇拜。在篝火盆底部雕刻着许多小人,他们同心协力,双手撑起篝火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里比喻人多力量大。

无论是快乐大舞台的文艺演出还是每天晚上举行的篝火晚会都是免费为广大游客朋友开放的,所以说长寿古镇是我们居民朋友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知识链接:

原始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氏族集团中的一切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物体或现象,而这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物体或现象也就成了他们的图腾。这便是原始宗教式的图腾崇拜。 古时候(指上古时期)的巴族曾是中国南方的大族,它们自然也不例外,是一个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民族,这在文献史籍中已屡见不鲜,如巴人“魂魄世为白虎”、“头虎子”、“白虎复夷”、“白虎夷王”等,无疑说明巴族是崇虎的民族。考古发现的资料中也充分证明,在巴族主要活动的区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的一些巴人的青铜器上都见有专门铸造和精心雕刻的动物、植物、人形图像,尤其是在兵器上表现最为突出。在以上这几类图纹中以虎纹、鸟纹、手心纹、鱼纹、兽面纹、蠕虫纹等为其主要图纹,其中虎纹占居首位。经对出土的青铜器图纹统计,仅“虎”纹图像就多达30多种。因此,从事巴族历史研究的学者们根据文献史籍中的记载和各种有关巴族的传说故事以及考古发现的新资料普遍认为,这类青铜器上的“虎纹”应是巴人的图腾。

(知识链接:巴渝十二景分别是:金碧流香 黄葛晚渡 桶井峡猿 歌乐灵音 云篆风清 洪崖滴翠 海棠烟雨 字水宵灯 华蓥雪霁 缙岭云峡 龙门浩月 佛图夜雨)

福寿双塔

据史料记载,双塔这种建筑始于唐代,在宋代得到完善和发展,民间有这么一则传说:

说是在宋代,有一户贫苦人家,出了兄弟两个读书人,两兄弟勤奋刻苦,寒窗苦读十余载,最后在殿试中,兄弟二人双双中了状元,皇帝为了表彰两兄弟,就命人修建了双塔。自古福寿不分家,而今我们看到的福寿双塔位于万寿广场北边,两座塔相距十六丈(一丈约为

3.3米),取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两座塔为四角两重檐的景观塔楼,共五层十九米。爬上塔楼,登高望远,凭栏环顾,可乐享“四时全有景、八方皆入画”的美好意境。

塔身整体造型协调美观,东为福塔、西为寿塔。福塔为钟楼,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既有报时作用,又具政治象征、军事指挥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钟楼被赋予宗教色彩,钟楼内供奉有道教关圣大帝、太乙真人和福钟。平日,撞福钟一声,可沟通神灵,趋吉避凶;撞福钟两声,可洗涤罪名,消灾除难;撞福钟三声,可为家人朋友祈请赐福,得到神灵的护佑。在道教神仙的诞辰日及特殊节日里,人们在此敲福钟拜神,更可以为自己累积功德福报,得到万事如意,大吉大利,福禄安康!寿塔为鼓楼,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鼓,原本是乐器,后来用作报时,进而形成了“天明击钟催人起,入夜鸣鼓催人息”的晨钟暮鼓制度。鼓楼内供奉有道教文昌帝君、慈航真人和寿鼓。鼓楼是信徒们祈福平安,恭拜神灵的场所,也是道家敬天祭祀和举行重大法会的道场。平日,击寿鼓一次,可沟通神灵,趋吉避凶;击寿鼓两次,可消灾解厄,吉祥如意;击寿鼓三次,可为家人朋友祈求幸福美满,平安长寿。有兴趣的朋友也可登上塔楼,幢福钟击寿鼓为自己累积功德福报,以得到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益寿延年!

衙门

衙门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行政司法的主要场所,是古代中国人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载体。此衙门为“二进院”式建筑,整体布局按照明清时代乐温县官署规制,表现了“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衙门不仅是一个集中展现中国古代衙府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再现中国古代“亲民、教化、息讼”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之前我们所看到的民居彩绘有所不同,衙门彩绘主要呈暗黄色,而不是像民居彩绘以青蓝色为主。从彩绘的颜色可以看出,衙门等级是高于普通的民居建筑,以体现了衙门的尊贵。

大门楹联:“谨记俭生廉,三字兼收,一文勿受;须知民是主,召公树下,单父堂前。”说的就是为官者要节俭清廉,以民为天,为百姓办实事。

大门左侧设有鸣冤鼓一架,又叫喊冤鼓。自北宋包拯治理开封府,遂开“击鼓鸣冤”的传统。此后各级地方衙门口,都设置有鸣冤鼓,供老百姓鸣冤报官之用。右侧的官轿不

仅是官员出行时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权势和地位的象征。按清代规定皇帝出行一般要乘16人抬的大轿;郡王亲王、外官总督、巡抚可乘8人抬的大轿;京官一二品也只能乘4人抬的中轿;杂职官员就只能乘马。这也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上下有别,贵贱有等的等级思想。而此衙门知县是清代七品官员,还不具备乘坐官轿的资格。官轿只是作为文化展示呈现给大家。 文官室 前院左右两边分别是文官室和武官室。文官室墨香四溢,里面展示了县官职能和清代不同官品文武官员的补服以及“福”“寿”字画的简介。

左边的县官职能告诉我们:县,设于春秋而定于秦,中华帝国政权历朝历代更迭频繁, 而“县”从未变更。明史说“一县三千年,百代无更改”。这说明“县”的历史地位,因其承上启下而不可动摇。在行政和司法合一的皇权体制中,县官(知县) 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不仅教化百姓忠君爱国,维持社会稳定,而且县内事务无所不管,因此百姓对知县尊称为“父母官”,但知县最主要的职能是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等。(知识链接: 征税纳粮: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经济占所有经济产业百分之八十以上,国家所需一切大都来自于最基层的征税纳粮。征课赋税是知县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代规定催征钱粮专责印官,不得滥委佐杂代替。催征钱粮设立滚单,每单内或五户或十户,其名下注明田地银亩数,完成期限,发给甲首,层层滚催。征收钱粮时用三联串票,每联内填写款项数目,于奇缝处大书完数,分中裁开,一存案备查,一付差应比,一给花户收执。一年分两次征收,第一次于二月开征,仲夏而停,即四月完毕,自五月停征,是为停忙,八月接征,十一月全完,时称“上忙”,“下忙”。清代规定,征收钱粮,知县必须亲临现场监督,以防吏役勒索。届时,凡正杂钱粮,俱由纳户“自封投柜”,由县衙发给交税执照以作为凭证。教化百姓:清代为了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化,使其行为规范。每月初一、十五,早上卯时,知县身着马褂,鸣锣开道,前往城隍庙。众人将公案、圣谕牌位、钟、鼓、木铎等安放妥当。听讲者按尊卑长幼次序排列,知县端坐,由礼生、绅士、敬请知县诵读,知县拜圣谕并宣讲。也有时在县衙大门下宣讲。劝民农桑:旧时社会的主体经济是农业,农业的丰收直接关系黎民生活、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劝民农桑是知县的主要职能。知县有事则在县衙办理,无事则巡历乡村问民疾苦,劝民农桑,宣布德化,崇本抑末。为了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皇帝每年立春之日,都要到先农坛祭祀先农并扶犁亲耕,知县每年立春前一天也要扶犁亲耕并要鞭打春

牛以迎春气兆丰年。春季时知县要确定日期下乡劝农,要奖勤罚懒,以提高生产。农忙时,农民在田间劳作,严禁衙役胥吏下乡滋扰百姓,县衙对于民间鼠牙雀角轻微细案概不受理,怕的是牵连人众,有误农时。乡野有荒地,知县要督促农民及时开垦,植桑种麻以尽地力。如果民间有游手好闲之徒,则要严查宵匪,力禁赌博。如果村野有懒惰之人,则要禁止社赛,驱逐窝娼,使老百姓都能勤耕细作,安居乐业。灾荒赈济:旧时自然灾害极为频繁,农民无防御灾害之能力,灾荒往往导致国家经济衰退,人类生存条件破坏,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历代都采取一定的赈灾救荒措施。如清代制定了一系列救灾制度和备荒措施,救灾程序分为报灾、勘灾、审户、发赈等;救灾措施为蠲免、赈济、调粟、借贷、除害、安辑、抚恤、荒政(即放宽政策、薄征、缓刑、舍禁等) 等。备荒措施以修建常平仓为主,辅以社仓、义仓,这一切政策都由知县实施。听讼断狱:知县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听讼断狱是知县的重要职责之一。县衙门前设有鸣冤之鼓,专供有冤抑无处申诉的人,或遇特别紧急案情无由上达的时刻才击鼓,知县闻到鼓声迅速处理。一般遇有告状人打鼓喊冤时,当值班头要立即问明事由,看所告案情轻重,有无词状。没有词状的带去找代书帮写,然后将词状呈约知县过目,判定准讼日期,交刑钱处审批,批毕,签稿房送至门房,出差票派衙役查究。如遇事情紧急,班头要立即禀告知县出板签派人究查。若遇案情重大,将情况回明知县,知县立即坐堂问供,各房吏役伺候。签稿房迅速出票派差查究办。若事情细微,当事人动辄击鼓喊冤,知县即行升堂,动用刑罚责惩击鼓人,以严肃法堂,抑止小民随意兴讼起诉的刁风恶习。兴学与科举:旧时,皇权统治阶级十分重视所需人才的选拔和补充。因此,知县还担负着兴办县学和主持科举制度的初级考试——县试的职责。明代县学即儒学,设教谕、训导为专职教官。知县的职责是为县学提供财政支持和行政保证、督促生员专心学习,还要定期亲自为生员讲学。县试由知县主持,试期多在二月。取得出身的童生,向本县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并取得本县禀生保结,县试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

在文官室右边展示有清代不同官品文武官员的补服,通过补服可以看出古代官员严格的等级划分。从一品文官的仙鹤补服到九品文官的蓝雀补服,从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到九品武官的海马补服。(知识链接:文官补服: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大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蓝雀。武官补服: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文官室正中这幅“福”字,称之为“天下第一福”。相传是康熙皇帝写给他祖母孝庄的。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

的这个 [ 福 ] 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个 [ 多 ] 字,下边为 [ 田 ] ,而左偏旁极似 [ 子 ] 和 [ 才 ] 字,右偏旁像个 [ 寿 ] 字,故整个 [ 福 ] 字又可分解为 [ 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 ] ,巧妙地构成了福字的深刻含义,故称之“天下第一福”。现在康熙帝的“天下第一福”真迹在北京恭王府后花园的一座假山的山洞里,现在被盖上防弹玻璃,供游人进去参观。右边的“百寿图”由100个寿字组成,这100个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从宋代以来就已作为稀世之宝、广为传颂。朝庭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为拥有一幅“百寿图”而自豪。挂之于堂中顿然门庭生辉、宾客争相观赏!古时商人远行或浮游宦海者更是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贝!

武官室 武官室呈现有刑具、牢房、古代消防的展示。相比文官室的墨香四溢,武官室展示的明清酷刑可谓惨不忍睹,令人发指。老虎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酷刑。反关节的酷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虎凳,膝关节在人体四肢各大关节中活动的范围最小,两端大腿小腿的长度有利于施刑者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度强迫受难者。反关节使用老虎凳的关键点一是使受刑者处于坐姿(两臂反绑或绑成十字形) ,这样会加重腿部韧带的牵拉力度,而仰卧的姿势由于髋关节的放松,连带腿部韧带放松,会减弱痛苦程度;二是腿部捆绑在膝盖上的大腿部,而不是以下部位。因为老虎凳的作用在于牵拉受刑者腿部的关节韧带和造成膝关节脱臼,不在于折断受难者的小腿。因为折断小腿腓骨需要很大力量,痛苦时间短(受刑者很快昏厥) 不符合施刑者既要折磨受难者又自己省力的要求。令受刑者赤脚,往往是为在使用老虎凳同时对受刑者的脚心用刑。烙铁则是把烧红的铁块往人的身体上放去,随着蒸汽的升腾,会有肉香散发,造成伤口烫伤和创伤,而且提高了被细菌感染的几率,受到烙铁烫的人,身上会有一辈子都磨不掉的烫痕,而且过程极其痛苦,而且烙铁烫只是在局部施行,逼供时,犯人一天会被烙铁烫个十几回,简直生不如死。枷锁:在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它是旧时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分左右两片模板,木板中间有几个矩形和凿空的洞,用来夹住两片木板起固定作用, 木枷锁也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古代刑具。众所周知,明清两朝是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时期,刑罚的残酷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明代刑罚的残酷首先表现在手段的翻新。明代酷刑奠定于太祖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卑微,历经元末社会的动乱不安,尤其痛恨贪官污吏不顾百姓死活,因此明朝建立后,除了制定《大明律》外,太祖还先后亲自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四部辅助性法律,专门用来对付《大明律》之外的犯罪行为。为了惩治贪官、维护统治,

太祖朱元璋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不但恢复了所有前朝已经废弛的峻法严刑,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几种酷刑:如:1. 剥皮实草:即把人皮剥下来,填上草,挂在城头示众。朱元璋对官员责治甚严,若有贪污暴虐,准许百姓赴京诉冤,贪污数额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即以“剥皮实草”待之,以警示后任官员。2、凌迟:凌迟之刑发展到明代,开始明确规定割肉的数量,一般为一千刀以上,不满刀数不许致死,否则执行者判罪,因此执行的时间很长。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谨,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在左边区域展示有牢房,是专门囚禁犯人的地方。古代牢房环境恶劣,潮湿黑暗,通风不畅,空气污浊,随处可见老鼠、蟑螂,很多囚犯还未判刑就死在牢房里。还有一种有水池的牢房,犯人浸于水池中。一般建筑在地底下,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分为两层,上层是个蓄水池,下层是牢房,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称为水牢。而现在我们衙门所展示的只是古代牢房的一个缩影。右边区域展示有古代消防工具的演变,从唐代开始是使用水袋作为灭火工具,水袋是用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装三四百斤水,袋口绑起来,插进一根去节的竹子,水就可以通过这根竹子流出来,出现火险时,就由三五个壮丁抓着竹子借助袋口,向着火点注水。到宋代使用水囊,水囊用猪或牛的膀胱做成,里面装着水,起火时,把水囊扔到着火点上,水囊被烧破,里面的水就能流出来灭火。明清两代国都紫禁城,由于里面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极易着火,为了以备救火之需,便在紫禁城放了大水缸,名为“太平缸”或“吉祥缸”。水龙车是清代出现的引水灭火工具。其工作原理是一压一抬木质手柄,装在桶里面的水受压就会通过软水管喷出来,这时只要将软水管对准着火点,就能灭火了。从消防工具的演变可以看出人们的智慧与进步。

正堂 中国封建司法制度中,地方无专门的法院,也无专门的法官。衙门既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也是司法机关。知县往正堂上一坐,就是判案的法官,鸡毛蒜皮也好,人命关天也罢,惊堂木一拍,就算开庭了。正堂正中是高挂的“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屏风楹联:“问昨日衙官,经百载沧桑,可留节映堂前月?望今朝贤士,垂一方典范,敢让名添史上香。”

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县太爷桌上放有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签,用来抓捕犯人;红头签是刑签,下令动刑所用。在旁边的就是师爷的位置了,桌上是放着文房四宝,用来记录大大小小的案件。“肃静”“回避”牌分竖两边,十八

般兵器排列有序(知识链接: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两边的“杖”俗称“板子”,在唐代以前“打板子”没有固定的部位,打在腰背上时,经常当场把人打死,李世民看到一张针灸图后,无意中发现腰背上穴位很多,而屁股上穴位很少,于是下了道“体恤民情”的圣旨,规定打板子时男的只准打屁股,女的只准打手掌。从此公堂上打屁股就成了定例,女子则打在手掌上。每天下午3点半至4点,古镇艺术团的专业演员在此表演仿古判案。

知县宅 衙门后院的知县宅主要呈现知县办公会客、生活起居的场景,宅内设有中堂、膳堂、书房、卧房四大功能区。中堂乃知县日常办公,会客,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故氛围没有大堂那么的森严。膳堂乃知县用餐的场所。在中国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膳堂设在正堂之东,因此膳堂也被称作“东厨”。书房在中国古代文士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文人“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藻,陈三皇之轨模”活动的所在。此书房用于知县研读诗书,品鉴、鉴赏、焚香、静修之地。具有洁、静、庄三大特点。卧房乃知县休息,就寝的场所。卧房中最受重视的是睡床,睡床都设计得高高大大,四面有精美的雕工,像座精致的小房子,称为“架木床”。

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占地35亩,由市井区(旅游商品街)、游乐区、乐温村、秋容寨及水体五大部分组成。公园总体布局以巴渝地区常见的岩溶地形兼山水村落为主,形成了广大山区特有的吊脚楼、水码头、石山溶洞、栈道石刻、飞流悬棺、乡村作坊等历史文化缩影。特别是乐温村和秋容寨具有长寿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整个公园透露出古朴、粗犷、恬静、幽闲的乡土气息,与外面的繁华街市形成鲜明对比。公园内水体环绕,游乐设施齐全,更增加了整个公园的活力与灵性。

三星观 道教三星观,又称三星庙或三星祠,为民间供奉福禄寿三星的庙宇。三星观楹联:璀璨三星,祥光朗照巴渝地;峥嵘万象,紫气长萦道德门。寓意着三星高照,福禄寿降临。

道教的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道教认为,福星指的是天官;禄星指的是文昌;寿星指的是南极仙翁。有福、得禄和长寿是中国道教与民众追求的共同理想。三星是民间绘画的题材,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着寿桃、拄着拐杖。福星根据人们的善行施赐幸福。岁星(木星)照临,能降福于民,于是有了福星的

称呼。禄星掌管人间的荣禄贵贱,因为禄有发财的意思,禄星称为禄神,又称“文昌”“文曲星”。寿星又叫南极仙翁,南极星可以预兆国家寿命的长短,也可给人增寿,成了长寿的象征:(寿星鹤发童颜,精神饱满,老而不衰,前额突出,慈祥可爱)。

福禄寿三星高照,共同护佑人民幸福平安,福寿安康。“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语。因此人们参拜福禄寿星,达到神灵的保佑,也祝愿大家能升官发财,健康幸福,延年益寿。

乐温村 乐温村因明朝以前长寿的古县名而得名。据史书记载长寿“地气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名乐温县。乐温村牌坊楹联:瓦壶天水菊花茶,青菜萝卜糙米饭。说的就是乐温村人的长寿养生之道。乐温村仿照古时民居和业态布局,再现长寿典型的村落场景。村内分为酿酒坊、豆花坊和刨猪汤三大板块。每到年关,在乐温村都要举行隆重的刨猪汤仪式。

农耕文化展 农具是农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在中国五千年的农耕历史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较大的差别。本长廊以重庆本土农村常用的生产工具为代表,共展出100余件农具,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狱探险城 地狱探险城占地300㎡,是以民间传说中人死后到达阴间的各种经历和酷刑及部分神话故事为题材,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创作而成的体验型景点。洞内有“人死复活”、“赶僵尸”、“蜘蛛精吃唐僧肉”、“阎王添寿”等多个景观,反映人们惩恶扬善的思想倾向。

神仙洞 神仙洞是以巴渝地区常见的喀斯特溶洞为背景,主要是集佛教、道教供奉对象于一洞内展示,洞内供奉有道教神仙王母娘娘、八仙、月老、太上老君、武财神、魁星;佛教神仙韦陀、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弥勒佛。体现传统农村精神信仰的多元化需求,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和“来世”美好愿望的追求。(知识链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始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八仙:八仙是中国道教及中国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八种不同的人群,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太上老君:太上老君,道教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与道祖。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

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自然规律、法则的化身)。居于在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武财神:当今道教宫观中彩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武财神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财神爷,财神爷赵公明的信仰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澳,影响到东南亚地区以及世家华人住地。广东潮州、汕头等家家供奉财神赵公明。台湾大里市佑褔宫有近百万人信奉财神,信奉财神能使自己财源广进,财运兴隆。魁星:魁星是我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魁星是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即文昌帝君。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成为读书人最崇信的神。七月七日为魁星诞。韦陀:韦陀是佛的护法神。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即如来佛祖,佛教创始人。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

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秋荣寨 秋容寨原址位于长寿区江南镇,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载的我国秦朝第一个女实业家巴妇清的居住地。她继承夫业,以开采丹砂矿提炼水银为主业,先后向秦始皇捐银万两修筑长城,并捐大量水银供宫中炼制理想中的“不老之药”和建造秦始皇陵地宫,被秦始皇册封为“贞妇”,给予王侯公爵礼遇。 蜀道 蜀道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咸阳和长安通往边远之郡巴蜀的道路。蜀道是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秦、汉、南北朝的漫长历史时期里,它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中心通往西南的要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最突出的就是蜀道的“险”。

悬棺 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在巴渝三峡一带的三峡悬棺,因为地域不同,有的又叫做船棺、岩棺。 瞿塘峡的棺木峡、风箱峡,大宁河巴雾峡、滴翠峡,大宁河上游巫溪县境内的荆竹坝,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九畹溪等地都有悬棺。“船棺葬”是巴族的独特风俗。对古人实行悬棺葬还有数种解释:一说是借音“高棺”(高官)以保佑子孙后代富贵;二说是为了保护先人的尸体,不让人兽侵犯;还有一种说法是濮人子孙为了尽孝,(在父母亡故后)“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彭祖 彭祖,健康长寿养生家。精于养生,相传活了八百多岁。关于彭祖的延年益寿养生法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清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写成《彭祖引导法》。

其二,是思想修养,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情绪恬静而达观。殷王赠其万金,他用来接济贫困,自己无所留。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三,是生活习惯,他坚持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

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康,重视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衣着求适不求奢华,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摩崖题刻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万寿公园摩崖题刻“智者乐,仁者寿”。出自《论语》,译为: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聪明人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有仁德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欢送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这里我们的行程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希望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喜欢上我们的古镇,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当我们古镇全部完工的时候,希望大家再次来参观,那时候我会给大家讲解得更好,更全面。祝大家旅途愉快。


相关内容

  • 大同古镇导游解说词
  • 大同古镇导游解说词 古镇入口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有着‚盐茶古道,长寿古镇‛之称的大同镇检查指导工作(旅游观光),(自我介绍).现在各位所站的地方就是古镇的入口处,大家前面所看到的就是大同古镇了.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年),在今赤水设臵安乐县,大同这里就有居 ...

  • 同里导游词
  •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 ...

  • 旅游学实习报告
  • 姓 名:吴亚娟 学 号:0922052033 专 业:旅游管理091 指导老师:阚耀平 余凤龙 . 目录 1. 实习过程简介-------------------------6 2. 南通和常熟旅游资源六大要素概况----------------10 3. 实习收获与实习建议------------ ...

  • 江南水乡---西塘导游词
  • 江南水乡---西塘导游词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距上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宋时聚成村里,明清时期,由于水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了江南繁华富庶的商业重镇,西塘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至今保留 ...

  • 泰宁大金湖景区(上清溪)导游词
  •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绿海明珠的三明市,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泰宁金湖景区的上清溪. 各位团友,泰宁县城是一座古老的山城,山川秀丽,文化悠久,曾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quo ...

  • 江西龙虎山
  • 东周崖墓 东周崖墓群位于江西省鹰潭龙虎山风景区,是世界"碧水丹山"类独有的丹霞地貌特征. 龙虎山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经千万万年大自然漫长岁月的变迁,将龙虎山区域的厚层紫红色砂岩.砂跞岩演变千沟万壑的峰峦.峡谷.陡崖.由于龙虎山属砂跞岩.厚层紫红色砂岩,有些松软砂跞岩容易被溶蚀风 ...

  • 浅谈李庄古镇导游讲解技巧
  • [摘要]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人员的基本技能.而对古镇的讲解是导游讲解中的难点,在目前的带团过程中,对古镇的讲解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此文结合带团实践经验,以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古镇为例,就如何讲好古镇景点与文化,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让游客在旅行游览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享受,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古 ...

  • 南岳古镇导游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成为您这次南岳之旅的导游,我将引领您游览南岳最古老的小镇,小镇之古,古在它平整的青石路面上,古在它悠久的文化上,古在它悠然不绝的袅袅檀烟上,古在它淳朴自然的民风上,经过一天的游览,想必大家对南岳大庙的雄伟壮丽:祝圣寺的华丽端庄:祝融峰的巍峨挺拔早已惊叹不已.这些都是组成南 ...

  • 崂山概况导游词3篇
  • 崂山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东南隅,黄海之滨.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崂山概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崂山概况导游词范文1: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距市中心40余公里.它耸立于黄海之滨,气势雄伟,山海紧错,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名山,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