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采访学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采访学重点

名词(5*4') 简答(3*5') 判断(要写理由4*5') 分析题 操作题(采访大纲20' )

1、什么是访问?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采访三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

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

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

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现场材料-背景材料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材料。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

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采访与调查研究、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收集材料的异同

2、现场观察

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

采访的基本方式

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

访问:定义:指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本步骤:1、明确采访目的

2、进行采访预约

3、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4、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5、提问敏感问题

6、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

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

体验:定义: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 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多用于人物报道。 阅读文献:

文献:

(1)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

(2)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材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相关的专业书籍。

(3)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

(4)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如何阅读?

(1)熟悉相关知识,了解必要的术语,迅速建立起自己理解此类事实的分析框架。

(2)对相关的背景材料整理分析,找出关键性信息,以便设计报道思想和报道方案。

(3)根据材料中的一些信息,设计采访中的提问。

(4)从材料中找出新的报道线索。

3、新闻敏感、线索、线人

新闻敏感:

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苗头或信号

线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它的出现是媒体 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结果。

4、开、闭式访问,激发式错问、追问

一、开放式问题

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向。适合于文化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的采访对象。

首先是对基本情况的大致了解,其次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搜索过程。

优点:鼓励;丰富;畅所欲言。

缺点:范围大;时间多;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的

二、闭合式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把回答的范围限定得非常具体,只让对方回答“是”或“否”。 优点:直接;防止跑题;适合文化水平低;节约时间

缺点:常用于追问和反问,不亲切;破坏气氛;在采写监督报道时常用。

三、激发式错问

5、获得新闻线索渠道有?

(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

(2)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3)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4)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5)受众来电来信

(6)“新闻线人”

(7)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

(8)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记者应该选择哪些人作为经常性的消息来源呢?

必备的:

(1)了解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

(2)反映情况比较准确。

(3)反映情况比较迅速。

参考性的:

(4)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性的。

(5)热心于这方面的工作。

(6)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6、访问特征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7、通过访问记者要索取的材料有?

事实的新闻要素

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

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对事实的评价、观点

事实中行文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

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8、高质量选题特征

(1)重大性:重大,是指取材的重大性与重要性。记者传播信息,首先是要选择重大且有 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事件

国际战争、民族冲突、政权变动、重大决策、突发事件

(2)大众关心:新闻选题的视角和老百姓关心的视角常常会出现不一直的情况。宣传视角 受众视角;专家视角

(3)○1独家性:所谓独家报道,是指在那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感到现场播发的报道,或者是经过记者挖掘,使那些被掩盖的重要事实得以公之于众的报道。

2独家事实:首先是重大突发事实的及时报道。 ○

其次,是指记者揭露出那些被人掩盖的事实。

在当前,是指揭露出那些被人蓄意掩盖的官场腐败及社会黑幕。

3独家分析:是指媒体在整合事实的基础上,对整个事实的发展态势、因果链条、发展趋○

势所作的分析或解释。

独家分析,正在成为许多媒体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4独家人物:在某些新闻事件发生以后,记者能够迅速找到和这个事件相关的权威当事人○

进行采访,这一类的专访常常具有独家性。

5选题的可操作性强(好看——好做) ○

1、它是否符合当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宣传口径

2、选题中事实本身是否具有可被报道的必要前提

3、媒体及报道的团队和记者的个人能力是否具备相应的报道条件

9、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可考虑?

(一)进行报道效果的审视和预测

(二)推断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

(三)记者是否有完成这个采访的实力

(四)估算采访的成本

(五)考虑时效性限制

10、记者访问的人际交往色彩体现在?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发生于与关系存在的社会环境里。

受对方了解程度的指导。

所传递的符号类型各不相同。

为某一目的服务的。

是一种资源交换。

交往场面多样。

交往信息意义丰富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非制度化传播,具有非强制性特点。

11、决定第一印像的因素

一、遵守约定的时间

二、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三、改善记者的肢体语言:(一)微笑(二)张开双臂(三)点头(四)眼神交 流(五)身体前倾(六)手势(七)着装:着装要庄重。着装要考虑与采访 对象和采访现场接近。

四、访问前的“拆墙”

(一)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历史、知识、志向、爱好等

(二)找到一个恰当的中介物

12、对象接受采访与顾忌或拒绝的原因?

接受采访:

一、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二、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三、交往的需要

四、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顾忌或拒绝:

一、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二、向媒体的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三、各类专家:怕记者不了解他的专业;怕记者没搞懂说外行话;怕记者不负责人乱解释

四、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厌倦了记者的夸张手法;怕突出了个人,冷落了他人

五、面对年轻记者

六、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13、什么是权威采访对象

权威的采访对象

(1) 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指的是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2)是指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采访学重点

名词(5*4') 简答(3*5') 判断(要写理由4*5') 分析题 操作题(采访大纲20' )

1、什么是访问?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采访三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

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

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

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现场材料-背景材料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材料。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

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采访与调查研究、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收集材料的异同

2、现场观察

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

采访的基本方式

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

访问:定义:指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本步骤:1、明确采访目的

2、进行采访预约

3、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4、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5、提问敏感问题

6、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

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

体验:定义: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 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多用于人物报道。 阅读文献:

文献:

(1)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

(2)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材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相关的专业书籍。

(3)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

(4)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如何阅读?

(1)熟悉相关知识,了解必要的术语,迅速建立起自己理解此类事实的分析框架。

(2)对相关的背景材料整理分析,找出关键性信息,以便设计报道思想和报道方案。

(3)根据材料中的一些信息,设计采访中的提问。

(4)从材料中找出新的报道线索。

3、新闻敏感、线索、线人

新闻敏感:

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苗头或信号

线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它的出现是媒体 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结果。

4、开、闭式访问,激发式错问、追问

一、开放式问题

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向。适合于文化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的采访对象。

首先是对基本情况的大致了解,其次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搜索过程。

优点:鼓励;丰富;畅所欲言。

缺点:范围大;时间多;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的

二、闭合式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把回答的范围限定得非常具体,只让对方回答“是”或“否”。 优点:直接;防止跑题;适合文化水平低;节约时间

缺点:常用于追问和反问,不亲切;破坏气氛;在采写监督报道时常用。

三、激发式错问

5、获得新闻线索渠道有?

(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

(2)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3)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4)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5)受众来电来信

(6)“新闻线人”

(7)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

(8)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记者应该选择哪些人作为经常性的消息来源呢?

必备的:

(1)了解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

(2)反映情况比较准确。

(3)反映情况比较迅速。

参考性的:

(4)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性的。

(5)热心于这方面的工作。

(6)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6、访问特征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7、通过访问记者要索取的材料有?

事实的新闻要素

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

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对事实的评价、观点

事实中行文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

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8、高质量选题特征

(1)重大性:重大,是指取材的重大性与重要性。记者传播信息,首先是要选择重大且有 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事件

国际战争、民族冲突、政权变动、重大决策、突发事件

(2)大众关心:新闻选题的视角和老百姓关心的视角常常会出现不一直的情况。宣传视角 受众视角;专家视角

(3)○1独家性:所谓独家报道,是指在那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感到现场播发的报道,或者是经过记者挖掘,使那些被掩盖的重要事实得以公之于众的报道。

2独家事实:首先是重大突发事实的及时报道。 ○

其次,是指记者揭露出那些被人掩盖的事实。

在当前,是指揭露出那些被人蓄意掩盖的官场腐败及社会黑幕。

3独家分析:是指媒体在整合事实的基础上,对整个事实的发展态势、因果链条、发展趋○

势所作的分析或解释。

独家分析,正在成为许多媒体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4独家人物:在某些新闻事件发生以后,记者能够迅速找到和这个事件相关的权威当事人○

进行采访,这一类的专访常常具有独家性。

5选题的可操作性强(好看——好做) ○

1、它是否符合当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宣传口径

2、选题中事实本身是否具有可被报道的必要前提

3、媒体及报道的团队和记者的个人能力是否具备相应的报道条件

9、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可考虑?

(一)进行报道效果的审视和预测

(二)推断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

(三)记者是否有完成这个采访的实力

(四)估算采访的成本

(五)考虑时效性限制

10、记者访问的人际交往色彩体现在?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发生于与关系存在的社会环境里。

受对方了解程度的指导。

所传递的符号类型各不相同。

为某一目的服务的。

是一种资源交换。

交往场面多样。

交往信息意义丰富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非制度化传播,具有非强制性特点。

11、决定第一印像的因素

一、遵守约定的时间

二、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三、改善记者的肢体语言:(一)微笑(二)张开双臂(三)点头(四)眼神交 流(五)身体前倾(六)手势(七)着装:着装要庄重。着装要考虑与采访 对象和采访现场接近。

四、访问前的“拆墙”

(一)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历史、知识、志向、爱好等

(二)找到一个恰当的中介物

12、对象接受采访与顾忌或拒绝的原因?

接受采访:

一、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二、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三、交往的需要

四、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顾忌或拒绝:

一、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二、向媒体的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三、各类专家:怕记者不了解他的专业;怕记者没搞懂说外行话;怕记者不负责人乱解释

四、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厌倦了记者的夸张手法;怕突出了个人,冷落了他人

五、面对年轻记者

六、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13、什么是权威采访对象

权威的采访对象

(1) 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指的是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2)是指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相关内容

  • 校田径运动会的新闻采访活动策划书
  • 第十一届校田径运动会的新闻采访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的背景: 1.我小组主要针对此次校田径运动会进行有选择的采访,通过典型个案,力求表现校运动会的精彩与盛大. 2.由于此次为校级运动会,故而活动场面盛大.占地面积广.赛事多.比赛点较分散,而我组新闻现场的采访人数及采访设备有限,所以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分 ...

  • [新闻写作教程]上篇整理笔记
  •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广义上的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写作.狭义上的新闻写作一般是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 一.学习新闻写作的意义 1.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扩大所使用语言的范围.能力 3.训练逻辑思考和分析问题 4.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5.对阅读.听力.口语有促进作用 三. ...

  • 记者实习报告范文
  •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 ...

  • 记者专业实习总结
  •   2012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 ...

  • 中传广播电视学专业就业方向
  • 中传广播电视学专业就业方向 凯程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老师给大家一些专业就业意见,希望广大考生可作为参考,总结经验.同时本文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 ...

  • 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难度讲解
  • 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难度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的难度并不大,就算是跨专业也有许多同学考上.凯程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老师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解析.希望广大考生可作为参考,总结经验.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机构! 一.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难度大不大 ...

  • 记者专业报社实习报告
  • 2010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 ...

  • 记者专业报社暑期实习总结
  •   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 ...

  • 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技巧
  • 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技巧 主讲人:侯宇萍 开篇 一.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三.新闻的采访方式: 采访除了面对面的采访外,还可以分为: 体验式采访 书面采访 电话采访 网上采访 四.提问的技巧 A.提问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 B.提问的要领: 1.提问要简洁通俗 2.提问宜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