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学重点
名词(5*4') 简答(3*5') 判断(要写理由4*5') 分析题 操作题(采访大纲20' )
1、什么是访问?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采访三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
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
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
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现场材料-背景材料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材料。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
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采访与调查研究、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收集材料的异同
2、现场观察
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
采访的基本方式
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
访问:定义:指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本步骤:1、明确采访目的
2、进行采访预约
3、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4、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5、提问敏感问题
6、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
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
体验:定义: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 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多用于人物报道。 阅读文献:
文献:
(1)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
(2)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材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相关的专业书籍。
(3)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
(4)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如何阅读?
(1)熟悉相关知识,了解必要的术语,迅速建立起自己理解此类事实的分析框架。
(2)对相关的背景材料整理分析,找出关键性信息,以便设计报道思想和报道方案。
(3)根据材料中的一些信息,设计采访中的提问。
(4)从材料中找出新的报道线索。
3、新闻敏感、线索、线人
新闻敏感:
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苗头或信号
线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它的出现是媒体 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结果。
4、开、闭式访问,激发式错问、追问
一、开放式问题
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向。适合于文化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的采访对象。
首先是对基本情况的大致了解,其次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搜索过程。
优点:鼓励;丰富;畅所欲言。
缺点:范围大;时间多;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的
二、闭合式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把回答的范围限定得非常具体,只让对方回答“是”或“否”。 优点:直接;防止跑题;适合文化水平低;节约时间
缺点:常用于追问和反问,不亲切;破坏气氛;在采写监督报道时常用。
三、激发式错问
5、获得新闻线索渠道有?
(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
(2)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3)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4)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5)受众来电来信
(6)“新闻线人”
(7)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
(8)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记者应该选择哪些人作为经常性的消息来源呢?
必备的:
(1)了解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
(2)反映情况比较准确。
(3)反映情况比较迅速。
参考性的:
(4)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性的。
(5)热心于这方面的工作。
(6)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6、访问特征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7、通过访问记者要索取的材料有?
事实的新闻要素
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
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对事实的评价、观点
事实中行文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
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8、高质量选题特征
(1)重大性:重大,是指取材的重大性与重要性。记者传播信息,首先是要选择重大且有 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事件
国际战争、民族冲突、政权变动、重大决策、突发事件
(2)大众关心:新闻选题的视角和老百姓关心的视角常常会出现不一直的情况。宣传视角 受众视角;专家视角
(3)○1独家性:所谓独家报道,是指在那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感到现场播发的报道,或者是经过记者挖掘,使那些被掩盖的重要事实得以公之于众的报道。
2独家事实:首先是重大突发事实的及时报道。 ○
其次,是指记者揭露出那些被人掩盖的事实。
在当前,是指揭露出那些被人蓄意掩盖的官场腐败及社会黑幕。
3独家分析:是指媒体在整合事实的基础上,对整个事实的发展态势、因果链条、发展趋○
势所作的分析或解释。
独家分析,正在成为许多媒体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4独家人物:在某些新闻事件发生以后,记者能够迅速找到和这个事件相关的权威当事人○
进行采访,这一类的专访常常具有独家性。
5选题的可操作性强(好看——好做) ○
1、它是否符合当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宣传口径
2、选题中事实本身是否具有可被报道的必要前提
3、媒体及报道的团队和记者的个人能力是否具备相应的报道条件
9、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可考虑?
(一)进行报道效果的审视和预测
(二)推断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
(三)记者是否有完成这个采访的实力
(四)估算采访的成本
(五)考虑时效性限制
10、记者访问的人际交往色彩体现在?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发生于与关系存在的社会环境里。
受对方了解程度的指导。
所传递的符号类型各不相同。
为某一目的服务的。
是一种资源交换。
交往场面多样。
交往信息意义丰富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非制度化传播,具有非强制性特点。
11、决定第一印像的因素
一、遵守约定的时间
二、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三、改善记者的肢体语言:(一)微笑(二)张开双臂(三)点头(四)眼神交 流(五)身体前倾(六)手势(七)着装:着装要庄重。着装要考虑与采访 对象和采访现场接近。
四、访问前的“拆墙”
(一)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历史、知识、志向、爱好等
(二)找到一个恰当的中介物
12、对象接受采访与顾忌或拒绝的原因?
接受采访:
一、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二、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三、交往的需要
四、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顾忌或拒绝:
一、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二、向媒体的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三、各类专家:怕记者不了解他的专业;怕记者没搞懂说外行话;怕记者不负责人乱解释
四、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厌倦了记者的夸张手法;怕突出了个人,冷落了他人
五、面对年轻记者
六、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13、什么是权威采访对象
权威的采访对象
(1) 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指的是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2)是指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采访学重点
名词(5*4') 简答(3*5') 判断(要写理由4*5') 分析题 操作题(采访大纲20' )
1、什么是访问?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采访三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
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
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
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现场材料-背景材料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材料。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
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采访与调查研究、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收集材料的异同
2、现场观察
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
采访的基本方式
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
访问:定义:指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本步骤:1、明确采访目的
2、进行采访预约
3、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4、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5、提问敏感问题
6、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
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
体验:定义: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 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多用于人物报道。 阅读文献:
文献:
(1)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
(2)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材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相关的专业书籍。
(3)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
(4)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如何阅读?
(1)熟悉相关知识,了解必要的术语,迅速建立起自己理解此类事实的分析框架。
(2)对相关的背景材料整理分析,找出关键性信息,以便设计报道思想和报道方案。
(3)根据材料中的一些信息,设计采访中的提问。
(4)从材料中找出新的报道线索。
3、新闻敏感、线索、线人
新闻敏感:
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苗头或信号
线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它的出现是媒体 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结果。
4、开、闭式访问,激发式错问、追问
一、开放式问题
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向。适合于文化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的采访对象。
首先是对基本情况的大致了解,其次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搜索过程。
优点:鼓励;丰富;畅所欲言。
缺点:范围大;时间多;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的
二、闭合式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把回答的范围限定得非常具体,只让对方回答“是”或“否”。 优点:直接;防止跑题;适合文化水平低;节约时间
缺点:常用于追问和反问,不亲切;破坏气氛;在采写监督报道时常用。
三、激发式错问
5、获得新闻线索渠道有?
(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
(2)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3)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4)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5)受众来电来信
(6)“新闻线人”
(7)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
(8)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记者应该选择哪些人作为经常性的消息来源呢?
必备的:
(1)了解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
(2)反映情况比较准确。
(3)反映情况比较迅速。
参考性的:
(4)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性的。
(5)热心于这方面的工作。
(6)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6、访问特征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7、通过访问记者要索取的材料有?
事实的新闻要素
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
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对事实的评价、观点
事实中行文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
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8、高质量选题特征
(1)重大性:重大,是指取材的重大性与重要性。记者传播信息,首先是要选择重大且有 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事件
国际战争、民族冲突、政权变动、重大决策、突发事件
(2)大众关心:新闻选题的视角和老百姓关心的视角常常会出现不一直的情况。宣传视角 受众视角;专家视角
(3)○1独家性:所谓独家报道,是指在那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感到现场播发的报道,或者是经过记者挖掘,使那些被掩盖的重要事实得以公之于众的报道。
2独家事实:首先是重大突发事实的及时报道。 ○
其次,是指记者揭露出那些被人掩盖的事实。
在当前,是指揭露出那些被人蓄意掩盖的官场腐败及社会黑幕。
3独家分析:是指媒体在整合事实的基础上,对整个事实的发展态势、因果链条、发展趋○
势所作的分析或解释。
独家分析,正在成为许多媒体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4独家人物:在某些新闻事件发生以后,记者能够迅速找到和这个事件相关的权威当事人○
进行采访,这一类的专访常常具有独家性。
5选题的可操作性强(好看——好做) ○
1、它是否符合当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宣传口径
2、选题中事实本身是否具有可被报道的必要前提
3、媒体及报道的团队和记者的个人能力是否具备相应的报道条件
9、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可考虑?
(一)进行报道效果的审视和预测
(二)推断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
(三)记者是否有完成这个采访的实力
(四)估算采访的成本
(五)考虑时效性限制
10、记者访问的人际交往色彩体现在?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发生于与关系存在的社会环境里。
受对方了解程度的指导。
所传递的符号类型各不相同。
为某一目的服务的。
是一种资源交换。
交往场面多样。
交往信息意义丰富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非制度化传播,具有非强制性特点。
11、决定第一印像的因素
一、遵守约定的时间
二、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三、改善记者的肢体语言:(一)微笑(二)张开双臂(三)点头(四)眼神交 流(五)身体前倾(六)手势(七)着装:着装要庄重。着装要考虑与采访 对象和采访现场接近。
四、访问前的“拆墙”
(一)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历史、知识、志向、爱好等
(二)找到一个恰当的中介物
12、对象接受采访与顾忌或拒绝的原因?
接受采访:
一、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二、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三、交往的需要
四、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顾忌或拒绝:
一、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二、向媒体的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三、各类专家:怕记者不了解他的专业;怕记者没搞懂说外行话;怕记者不负责人乱解释
四、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厌倦了记者的夸张手法;怕突出了个人,冷落了他人
五、面对年轻记者
六、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13、什么是权威采访对象
权威的采访对象
(1) 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指的是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2)是指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