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和寒夜

巴金的家和寒夜

一、巴金的创作风格

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

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

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二、关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力量,是受广大青年人所景仰的新思想。

巴金说早在五四以后就“接受了无政府主义”。过去曾把巴金打成“老牌的无政府主义者”、“人民的敌人”,说他的作品“贯穿了一根又粗又毒的无政府主义的黑线”。

首先,不能简单地说历史上的无政府主义是反动的。在欧洲历史上,无政府主义曾起过进步作用,它本身包含着一些进步的思想因素:反对封建强权和专制、反对资产阶级专政;提倡人权,尊重个性,主张自由等等。但它提出的理想超越历史阶段,带有乌托邦性质。

其次,在中国,接受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大约是一九零七年左右,同盟会的不少会员都用它为武器反对清王朝。吴玉章说它当时“鼓舞着人们去进行冒险的革命斗争,主要的作用还是积极的。”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西方民主共和国理想破灭了,转而信仰无政府主义。

三、《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 载,最初提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才改名为《家》。1938年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顺着《家》的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 《家》

家》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的《时报》上以《激流》的名字连载。解放前先后出版了三十多版,销量数十万册,这在旧中国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解放后,曾先后多次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越剧等。 鲁迅说:“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此话是在1936年所讲,其赞誉的具体成就,应该是《家》。

(一)、《家》的思想内容。

1、揭露和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2、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3、对封建大家

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 描写。

(二)、人物形象

《家》中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高老太爷、觉慧和觉新这三个典型人物。

1、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2、觉慧

作为封建专制的叛逆者,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作家在觉慧身上寄托着对青春的赞美和生活的信念,他是《家》的主角,是最能打动青年的心的形象。他热情、叛逆、勇于追求,体现了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然而,觉慧毕竟是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叛徒”,他身上既有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又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3、觉新

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也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经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顺从的性格。

4、觉民:

一个真正反封建的战士。

他说的不多,却用行动实践着反封建的信念,如“逃婚”。他的反封建的斗争,最终是以胜利而结束的(逃婚)。从这方面看,他是一位沉稳、坚定的反封建战士。他才是“高家”真正的“叛逆者”。

作者还描写了高家第二代的腐朽。

一是写他们生活方式的堕落和糜烂。玩花旦、讨小老婆、父子侮辱一个丫头。尤其是五老爷克定,嫖赌烟酒无所不精,抓拿骗吃无所不为。骗去妻子金银首饰,打着父亲的招牌借债。

高老太爷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他种下的根苗,气愤得骂克定:“畜生,„„像你这样花钱如流水,

坐吃山空,还有几年好花?”他一死,这个家的崩溃就加剧了。

《家》描写了几个年青女性的死:梅、瑞珏、鸣凤。这三个悲剧典型都具有震动心弦的力量。她们生活道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但都是被封建礼教“凌迟死”的。

(三)、艺术成就

1、《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

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迭宕有致,显示了作者精于构思的能力。

2、所塑造的人物,都各自有思想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的刻画比较突出。

3、《家》基本上属于青春型的创作,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青年人共鸣的。《家》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的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总之,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人物的行状;达到性格描写的作用。通过写人物的“想”和“做”完成人物塑造。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具有一种青春的抒情性。“激情”既是巴金艺术风格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魅力之所在。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

(四)、《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2、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 主义制度的小说。

3、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圆熟的艺术精品—《寒夜》

1、题解及内容

(1)题名的匠心

小说取名《寒夜》是有其匠心的。这种匠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一是思想。

从艺术上看,“寒夜”是这部小说艺术构思和情节结构的凝聚点。作品开篇,男主人公汪文宣便在寒气逼人的夜色中出现;结尾则是女主人公曾树生独自融入寂寞、冷落的寒夜里。整部作品笼罩着寒风暗夜的凄冷氛围。

从思想上看,“寒夜”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再现,更含有深刻的社会象征意义。小说既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广大人民长期遭受侵略者战火威胁的苦难生活,又集中笔墨描写了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内残酷统治、压迫下,民不聊生的生活景况。《寒夜》的题名,正是象征着国民党统治的社会,有如“寒夜”一样的黑暗、凄冷。

作者主要不是通过正面描摹具有政治意味的重大题材来表露其批判意向的,而是通过对下层知识分子汪文宣一家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那一时代的社会面貌,愤怒控诉和批判了腐朽黑暗的“寒夜”社会。

(2)内容

作者主要描写了抗战时期,重庆一个小市民家庭的恩恩怨怨和悲欢离合。这个家庭共四人:婆婆、儿子、媳妇、孙子。故事的主角是儿子、媳妇

儿子汪文宣是一个职员,媳妇曾树生在

一个银行工作;婆婆是家庭妇女。小说写了几组矛盾,主要矛盾是婆婆与媳妇的矛盾,儿子夹在中间。这一对矛盾的故事性很强。次要矛盾是小人物与社会,儿子与上司,媳妇与上司的关系。这写矛盾构造得不激烈,但却深刻。

2、人物形象

小说写了两个主要人物:男主人公汪文宣与女主人公曾树生。

(1)汪文宣:一个怯懦而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的怯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卑与恐惧;一是忍受与敷衍。他固然怯懦,但在本质上仍是一个善良的人。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妻子曾树生的态度与情感上。

(2)曾树生。汪文宣的妻子。她一个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既温柔、善良,又自私。她和汪文宣一样也受过高等教育,又曾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在她身上,既有显而易见的现代女性的生命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她年轻、漂亮,有主见,也有操守。她既爱她的丈夫,但又无法忍受封建思想严重的婆婆的辱骂和贫困的生活;她一方面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和个人的享乐,又忠于爱情,关心体贴身患重病的丈夫。总之,她是一个有明显性格弱点,却善良、不幸的女子。她的美丽,是“寒夜”中闪现的亮光,她的不幸又形象地显示了“寒夜”(即社会)的罪恶。

3、《寒夜》:创作发展的一个新标志

小说细腻地描写了汪文宣这一人物屈辱的心理,挖掘了他的病态灵魂,

通过对曾树生和汪母的描写,把各种社会弊端,文化心理反射到一个极为平凡的家庭中。

4、艺术成就

《寒夜》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作品。可以说是巴金的最圆熟的艺术 精品。

一、出色的现实主义成就——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

1、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

2、对人物内心尤其是病态心理的挖掘和刻画异常细腻深刻。

二、《寒夜》具有多重意蕴

1、社会现实批判。

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

《家》和《寒夜》——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的不同

1、由“热”到“冷”,由热情的抒写到冷静的写实。

2、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

3、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4、在心理刻画上,改变了《家》中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内心矛盾为主。

独特的形象系列

巴金在自己的小说中写得最多、最有思想和艺术韵味的形象,是“青年形

象”。这些青年形象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形象,如《家》中鸣凤、钱梅芬、瑞珏;《寒夜》中的汪文宣。

第二类是革命者、叛

逆者、觉醒者的形象,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爱情的三部曲》中的李佩珠;《家》中的觉慧、觉民。

第三类是新旧思想集于一身的人物形象,如《爱情的三部曲》中的周如水;《家》中的觉新。

巴金的家和寒夜

一、巴金的创作风格

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

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

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二、关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力量,是受广大青年人所景仰的新思想。

巴金说早在五四以后就“接受了无政府主义”。过去曾把巴金打成“老牌的无政府主义者”、“人民的敌人”,说他的作品“贯穿了一根又粗又毒的无政府主义的黑线”。

首先,不能简单地说历史上的无政府主义是反动的。在欧洲历史上,无政府主义曾起过进步作用,它本身包含着一些进步的思想因素:反对封建强权和专制、反对资产阶级专政;提倡人权,尊重个性,主张自由等等。但它提出的理想超越历史阶段,带有乌托邦性质。

其次,在中国,接受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大约是一九零七年左右,同盟会的不少会员都用它为武器反对清王朝。吴玉章说它当时“鼓舞着人们去进行冒险的革命斗争,主要的作用还是积极的。”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西方民主共和国理想破灭了,转而信仰无政府主义。

三、《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 载,最初提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才改名为《家》。1938年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顺着《家》的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 《家》

家》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的《时报》上以《激流》的名字连载。解放前先后出版了三十多版,销量数十万册,这在旧中国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解放后,曾先后多次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越剧等。 鲁迅说:“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此话是在1936年所讲,其赞誉的具体成就,应该是《家》。

(一)、《家》的思想内容。

1、揭露和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2、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3、对封建大家

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 描写。

(二)、人物形象

《家》中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高老太爷、觉慧和觉新这三个典型人物。

1、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2、觉慧

作为封建专制的叛逆者,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作家在觉慧身上寄托着对青春的赞美和生活的信念,他是《家》的主角,是最能打动青年的心的形象。他热情、叛逆、勇于追求,体现了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然而,觉慧毕竟是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叛徒”,他身上既有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又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3、觉新

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也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经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顺从的性格。

4、觉民:

一个真正反封建的战士。

他说的不多,却用行动实践着反封建的信念,如“逃婚”。他的反封建的斗争,最终是以胜利而结束的(逃婚)。从这方面看,他是一位沉稳、坚定的反封建战士。他才是“高家”真正的“叛逆者”。

作者还描写了高家第二代的腐朽。

一是写他们生活方式的堕落和糜烂。玩花旦、讨小老婆、父子侮辱一个丫头。尤其是五老爷克定,嫖赌烟酒无所不精,抓拿骗吃无所不为。骗去妻子金银首饰,打着父亲的招牌借债。

高老太爷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他种下的根苗,气愤得骂克定:“畜生,„„像你这样花钱如流水,

坐吃山空,还有几年好花?”他一死,这个家的崩溃就加剧了。

《家》描写了几个年青女性的死:梅、瑞珏、鸣凤。这三个悲剧典型都具有震动心弦的力量。她们生活道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但都是被封建礼教“凌迟死”的。

(三)、艺术成就

1、《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

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迭宕有致,显示了作者精于构思的能力。

2、所塑造的人物,都各自有思想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的刻画比较突出。

3、《家》基本上属于青春型的创作,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青年人共鸣的。《家》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的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总之,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人物的行状;达到性格描写的作用。通过写人物的“想”和“做”完成人物塑造。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具有一种青春的抒情性。“激情”既是巴金艺术风格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魅力之所在。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

(四)、《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2、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 主义制度的小说。

3、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圆熟的艺术精品—《寒夜》

1、题解及内容

(1)题名的匠心

小说取名《寒夜》是有其匠心的。这种匠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一是思想。

从艺术上看,“寒夜”是这部小说艺术构思和情节结构的凝聚点。作品开篇,男主人公汪文宣便在寒气逼人的夜色中出现;结尾则是女主人公曾树生独自融入寂寞、冷落的寒夜里。整部作品笼罩着寒风暗夜的凄冷氛围。

从思想上看,“寒夜”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再现,更含有深刻的社会象征意义。小说既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广大人民长期遭受侵略者战火威胁的苦难生活,又集中笔墨描写了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内残酷统治、压迫下,民不聊生的生活景况。《寒夜》的题名,正是象征着国民党统治的社会,有如“寒夜”一样的黑暗、凄冷。

作者主要不是通过正面描摹具有政治意味的重大题材来表露其批判意向的,而是通过对下层知识分子汪文宣一家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那一时代的社会面貌,愤怒控诉和批判了腐朽黑暗的“寒夜”社会。

(2)内容

作者主要描写了抗战时期,重庆一个小市民家庭的恩恩怨怨和悲欢离合。这个家庭共四人:婆婆、儿子、媳妇、孙子。故事的主角是儿子、媳妇

儿子汪文宣是一个职员,媳妇曾树生在

一个银行工作;婆婆是家庭妇女。小说写了几组矛盾,主要矛盾是婆婆与媳妇的矛盾,儿子夹在中间。这一对矛盾的故事性很强。次要矛盾是小人物与社会,儿子与上司,媳妇与上司的关系。这写矛盾构造得不激烈,但却深刻。

2、人物形象

小说写了两个主要人物:男主人公汪文宣与女主人公曾树生。

(1)汪文宣:一个怯懦而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的怯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卑与恐惧;一是忍受与敷衍。他固然怯懦,但在本质上仍是一个善良的人。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妻子曾树生的态度与情感上。

(2)曾树生。汪文宣的妻子。她一个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既温柔、善良,又自私。她和汪文宣一样也受过高等教育,又曾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在她身上,既有显而易见的现代女性的生命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她年轻、漂亮,有主见,也有操守。她既爱她的丈夫,但又无法忍受封建思想严重的婆婆的辱骂和贫困的生活;她一方面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和个人的享乐,又忠于爱情,关心体贴身患重病的丈夫。总之,她是一个有明显性格弱点,却善良、不幸的女子。她的美丽,是“寒夜”中闪现的亮光,她的不幸又形象地显示了“寒夜”(即社会)的罪恶。

3、《寒夜》:创作发展的一个新标志

小说细腻地描写了汪文宣这一人物屈辱的心理,挖掘了他的病态灵魂,

通过对曾树生和汪母的描写,把各种社会弊端,文化心理反射到一个极为平凡的家庭中。

4、艺术成就

《寒夜》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作品。可以说是巴金的最圆熟的艺术 精品。

一、出色的现实主义成就——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

1、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

2、对人物内心尤其是病态心理的挖掘和刻画异常细腻深刻。

二、《寒夜》具有多重意蕴

1、社会现实批判。

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

《家》和《寒夜》——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的不同

1、由“热”到“冷”,由热情的抒写到冷静的写实。

2、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

3、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4、在心理刻画上,改变了《家》中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内心矛盾为主。

独特的形象系列

巴金在自己的小说中写得最多、最有思想和艺术韵味的形象,是“青年形

象”。这些青年形象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形象,如《家》中鸣凤、钱梅芬、瑞珏;《寒夜》中的汪文宣。

第二类是革命者、叛

逆者、觉醒者的形象,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爱情的三部曲》中的李佩珠;《家》中的觉慧、觉民。

第三类是新旧思想集于一身的人物形象,如《爱情的三部曲》中的周如水;《家》中的觉新。


相关内容

  • 巴金[寒夜]
  • 巴金<寒夜>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作者是有用意的,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充分表明了他在寒夜 ...

  • 寒夜读书报告
  • 寒夜 提纲 一.引言 二.<寒夜>内容和相关研究介绍 三.<寒夜> (一).<寒夜>的写作背景及社会背景 (二).汪文宣--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 (三).曾树生--在困境中挣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 四.结语 寒夜惊醒忆残梦 [摘要] <寒夜>是 ...

  • 巴金的[寒夜]之关于责任的论述
  • 责 任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沉思的文学,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其突出特色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汪文宣.汪母和曾树生.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大学同学,两人同样有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但在社会现实及家庭矛盾的压力下,理想破灭了,留下来的只是悲剧. ...

  •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 贯穿于其中的其他人物并不多,母亲.妻子.儿子,以及仅有的几个邻里同事同学. 矛盾的主线来自于这个读书人家,包括母亲在内的一家三口都读过书.这种氛围下的诸多矛盾更显得不可思议,甚至无法理解.因此"宣"无论如何都弄不明白"为什么她们老是争吵?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家庭,这么单纯的 ...

  • 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   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 ...

  • [寒夜]读后感
  • 标题 <寒夜>读后感 一年前,"非典"的时候我拿了好多书放在床头准备看.结果一直都没有看,那些书被我找了一个纸箱子放起来了.前段时间一直在看郭敬明的书,这两天很想看小说.本想好好地构思一下我写的那个故事,可它已经向悲剧发展了,我写不下去了! 打开箱子,全是纯文学的书, ...

  • "家"的梦魇
  •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与巴金两位文坛巨匠,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曹老从<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到改编巴老的<家>:巴老从<激流三部曲>.<憩园>及其<寒夜>,他 ...

  • 几度寒风凉
  • 几度寒风凉 -读<寒夜>有感 我是读完巴金的<憩园>之后才看<寒夜>的.看完<憩园>后心情有点复杂,有点感动,也有点难过.而当继续读<寒夜>的时候,我就只剩下难过了,读到一半就暂合了书. 等我读完整篇小说后,我听到宿舍有在读<寒夜&g ...

  • [家]名著导读复习提纲
  • <家>名著导读复习提纲 2015.1.12 一.背景介绍 1.作家 巴金,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叫"鲁郭茅,巴老曹",可见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2.作品 从1928年开始,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