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的应对技巧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的应对技巧

考点一:新闻及评论

(一)知识清单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但我们写的消息简短,一般是标题、导语和正文。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首先要有时间、地点、事件;其次由主到次排列相关信息。

新闻短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我们写的一般是先标题,再概述新闻事实,然后提观点,主体论证。

(二)方法总结

1.消息写作三步走:标题+导语+主体

①拟写标题(①谁干什么②什么怎么样)

②拟写导语(时间地点事件及结果①某地某人(某单位)发生了某事②某事发生的怎么样了)

③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先主后次,每一句话都要能回答出“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即一句话新闻。

答题要领:标题+导语+正文1+正文2

2.新闻短评写作四步走:标题—事实—评论—小结。

①标题要彰显主旨,观点明确。

②概述要简明扼要,提取精要

③评论要精到深刻,直击要害:内容可以是析原因、揭本质、谈后果(作用)、提措施(办法)等;形式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正反结合。

④小结要收束呼告、融情于理。

答题要领:标题+概述+评论+小结

引述新闻事件要紧扣观点快速“导入”话题,并能为后面的“评论”服务。评论部分要理由充分,可以四选一,也可以四选二,但一定要学会分解。如原因可以分内因、外因;作用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危害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最好有2—3条理由。理由之间有一定逻辑——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等。各条理由之间能用恰当的过渡词。如“一方面„一方面”“首先,其次”,“何况”,“退一步说”“更不必说”等加以联结。总体结构以总——分、总——分——总为宜。先观点后理由。

考点二:外国小说欣赏

(一)知识清单

中国小说只有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外国小说则有8个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话题

重要概念、举例、观点

叙述

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墙上的斑点》)和有限视角(《桥边的老人》)。叙述人称:第一人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

场景

场景即“场面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场景可

以:(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主题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小说忌“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贴着人物写,就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分析小说,要注意人物的内心和言行。如娜塔莎、丹柯、朱阿等。扁平人物性格简单,如别里科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如美国小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里的斯佳丽。

情节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情节的运行方式有:1、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基本模式)(注意倒叙)2、摇摆。《老人与海》和《变色龙》均在摇摆中进行。3、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既“欧·亨利式的结尾”:《麦琪的礼物》

结构

结构是一个“容器”: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牲畜林》《半张纸》)。组织结构的方式可依赖情节,也可依赖情绪;可横向组合,也可层层推进;还可按心理时序而展开即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就是写潜意识的意识流小说。

情感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作家根据情感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悲悯情怀是最崇高的情感。情感的处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比如《山羊兹拉特》。现代主义小说远离温情,崇尚“零度写作”,是出于工业化社会对人异化的反思,是情感的收敛。

虚构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博尔赫斯《沙之书》装神弄鬼,卡夫卡《骑桶者》信不信由你。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阅读小说的目的,不是去寻找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二)方法总结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2.探究小说主题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

【考点纠错】没有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只从局部某一点草率作答,导致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小说主题;不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而是居高临下作架空分析;对主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自圆其说。

3.分析人物形象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纠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对人物的评价欠妥。

4.把握场景的功能

【命题形式】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场景的5点功能: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考点纠错】 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作答时遗漏要点。

5. 了解情节安排及表现手法

【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①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②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①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炮兽》一文的情节安排。 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④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

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考点纠错】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遗漏答题要点。

6.鉴赏小说结构艺术

【命题形式】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等等。

【答题要领】 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① “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③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 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考点纠错】 对小说的几种结构模式特点辨识不清;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命题形式】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考点纠错】 不能深入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准;

8.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命题形式】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考点纠错】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了。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

考点三:文化经典阅读分析

(一)知识清单

单元名称

内容要点

阅读启示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一是文化典籍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产生与传播的三个重要阶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编排思路及学习方法。

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孝”的一分为二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孔子的思想:“礼”“ 仁” “君子之风”

孟子的思想:“王道”“民本思想”

庄子的思想:“死生如一”“齐物”“逍遥”

老子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既要积极入世,又要顺应自然。君子品性,

辩证思维,礼让谦和无欲不争与表现自我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中国史家的重实录、讲褒贬的撰述原则与表现方式: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反对曲笔阿世和谀言媚主。注意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春秋笔法的两面性:直笔(不隐恶),曲笔(为尊者长者亲者讳)

注意一字暗含褒贬的春秋笔法,从模糊处读出隐含义,不要歪曲历史真相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的内在联系。“君子必慎其独也”,注意诚信和道德自律。《中庸》的核心是在“过”与“不及”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即恰到好处。

加强修身,提倡“慎独”,要表里如一。凡事过犹不及,把握好“度”,避免极端思想与做法。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佛即释,“放下”意思。《坛经》和《百喻经》都是佛教经典:《坛经》是汉人高僧所著,强调“顿悟” 和“佛心本有”“随缘任远” ;《百喻经》广泛运用了譬喻说理,“愚人人食盐”“诈言马死”“驼瓮俱失” 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多有启示,既要笑人更须省己。

摆脱烦恼,重视个人修养、导人向善、救助他人;不贪多、不怕难、不心急、不死板、不掩饰、不盲从。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吴兢的《贞观政要》体现唐太宗的治国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对比,可以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国天下与家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为主,君为客。”今天“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就是古代的家国天下。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宋代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朱熹的《朱子语类》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李贽是明代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思想家,他的《童心说》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提出了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性的思想,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联系现实,就理欲问题、义利问题、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满足问题、过度开发自然等问题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之间的关系

第八单元

科技之光

《天工开物》中的《稻》《治铁》分别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 ;《徐霞客游记》中的《麻叶洞天》记录了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两部古代科技著作,总结描述了明代以前中国在农学、手工技术和地理学上的科学成就。

一要看到曾经的科技领先,二要学习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中勇于求索的精神,三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顾炎武的《三则》阐述了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章学诚的《浙东学术》集中论述了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学术研究要与关注当今社会世务结合起来,为现实服务。

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民众疾苦,文须有益于天下,专业选择须能服从于现实,服务于社会与百姓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王国维《人间词话》继承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又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提出“境界说”“精神美学”等崭新命题,首创中国近代美学。黄遵宪潜心诗歌创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成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中西结合,创新美学。自觉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二)方法总结

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运用。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阅读要注意两点:

①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

②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儒家的“君子观”,道家的“无为”,理学家 的“天理人欲”,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1.疏通文意,读懂原文。《论语》和《老子》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碍,要借助注释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整体理解,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推敲,不能马虎。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

2.明晓事理,弄清比喻。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的比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

3.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

4.联系现实,思考人生。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的应对技巧

考点一:新闻及评论

(一)知识清单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但我们写的消息简短,一般是标题、导语和正文。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首先要有时间、地点、事件;其次由主到次排列相关信息。

新闻短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我们写的一般是先标题,再概述新闻事实,然后提观点,主体论证。

(二)方法总结

1.消息写作三步走:标题+导语+主体

①拟写标题(①谁干什么②什么怎么样)

②拟写导语(时间地点事件及结果①某地某人(某单位)发生了某事②某事发生的怎么样了)

③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先主后次,每一句话都要能回答出“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即一句话新闻。

答题要领:标题+导语+正文1+正文2

2.新闻短评写作四步走:标题—事实—评论—小结。

①标题要彰显主旨,观点明确。

②概述要简明扼要,提取精要

③评论要精到深刻,直击要害:内容可以是析原因、揭本质、谈后果(作用)、提措施(办法)等;形式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正反结合。

④小结要收束呼告、融情于理。

答题要领:标题+概述+评论+小结

引述新闻事件要紧扣观点快速“导入”话题,并能为后面的“评论”服务。评论部分要理由充分,可以四选一,也可以四选二,但一定要学会分解。如原因可以分内因、外因;作用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危害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最好有2—3条理由。理由之间有一定逻辑——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等。各条理由之间能用恰当的过渡词。如“一方面„一方面”“首先,其次”,“何况”,“退一步说”“更不必说”等加以联结。总体结构以总——分、总——分——总为宜。先观点后理由。

考点二:外国小说欣赏

(一)知识清单

中国小说只有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外国小说则有8个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话题

重要概念、举例、观点

叙述

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墙上的斑点》)和有限视角(《桥边的老人》)。叙述人称:第一人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

场景

场景即“场面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场景可

以:(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主题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小说忌“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贴着人物写,就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分析小说,要注意人物的内心和言行。如娜塔莎、丹柯、朱阿等。扁平人物性格简单,如别里科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如美国小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里的斯佳丽。

情节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情节的运行方式有:1、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基本模式)(注意倒叙)2、摇摆。《老人与海》和《变色龙》均在摇摆中进行。3、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既“欧·亨利式的结尾”:《麦琪的礼物》

结构

结构是一个“容器”: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牲畜林》《半张纸》)。组织结构的方式可依赖情节,也可依赖情绪;可横向组合,也可层层推进;还可按心理时序而展开即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就是写潜意识的意识流小说。

情感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作家根据情感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悲悯情怀是最崇高的情感。情感的处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比如《山羊兹拉特》。现代主义小说远离温情,崇尚“零度写作”,是出于工业化社会对人异化的反思,是情感的收敛。

虚构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博尔赫斯《沙之书》装神弄鬼,卡夫卡《骑桶者》信不信由你。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阅读小说的目的,不是去寻找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二)方法总结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2.探究小说主题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

【考点纠错】没有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只从局部某一点草率作答,导致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小说主题;不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而是居高临下作架空分析;对主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自圆其说。

3.分析人物形象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纠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对人物的评价欠妥。

4.把握场景的功能

【命题形式】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场景的5点功能: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考点纠错】 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作答时遗漏要点。

5. 了解情节安排及表现手法

【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①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②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①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炮兽》一文的情节安排。 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④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

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考点纠错】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遗漏答题要点。

6.鉴赏小说结构艺术

【命题形式】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等等。

【答题要领】 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① “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③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 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考点纠错】 对小说的几种结构模式特点辨识不清;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命题形式】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考点纠错】 不能深入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准;

8.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命题形式】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考点纠错】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了。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

考点三:文化经典阅读分析

(一)知识清单

单元名称

内容要点

阅读启示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一是文化典籍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产生与传播的三个重要阶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编排思路及学习方法。

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孝”的一分为二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孔子的思想:“礼”“ 仁” “君子之风”

孟子的思想:“王道”“民本思想”

庄子的思想:“死生如一”“齐物”“逍遥”

老子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既要积极入世,又要顺应自然。君子品性,

辩证思维,礼让谦和无欲不争与表现自我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中国史家的重实录、讲褒贬的撰述原则与表现方式: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反对曲笔阿世和谀言媚主。注意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春秋笔法的两面性:直笔(不隐恶),曲笔(为尊者长者亲者讳)

注意一字暗含褒贬的春秋笔法,从模糊处读出隐含义,不要歪曲历史真相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的内在联系。“君子必慎其独也”,注意诚信和道德自律。《中庸》的核心是在“过”与“不及”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即恰到好处。

加强修身,提倡“慎独”,要表里如一。凡事过犹不及,把握好“度”,避免极端思想与做法。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佛即释,“放下”意思。《坛经》和《百喻经》都是佛教经典:《坛经》是汉人高僧所著,强调“顿悟” 和“佛心本有”“随缘任远” ;《百喻经》广泛运用了譬喻说理,“愚人人食盐”“诈言马死”“驼瓮俱失” 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多有启示,既要笑人更须省己。

摆脱烦恼,重视个人修养、导人向善、救助他人;不贪多、不怕难、不心急、不死板、不掩饰、不盲从。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吴兢的《贞观政要》体现唐太宗的治国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对比,可以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国天下与家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为主,君为客。”今天“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就是古代的家国天下。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宋代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朱熹的《朱子语类》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李贽是明代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思想家,他的《童心说》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提出了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性的思想,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联系现实,就理欲问题、义利问题、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满足问题、过度开发自然等问题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之间的关系

第八单元

科技之光

《天工开物》中的《稻》《治铁》分别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 ;《徐霞客游记》中的《麻叶洞天》记录了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两部古代科技著作,总结描述了明代以前中国在农学、手工技术和地理学上的科学成就。

一要看到曾经的科技领先,二要学习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中勇于求索的精神,三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顾炎武的《三则》阐述了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章学诚的《浙东学术》集中论述了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学术研究要与关注当今社会世务结合起来,为现实服务。

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民众疾苦,文须有益于天下,专业选择须能服从于现实,服务于社会与百姓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王国维《人间词话》继承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又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提出“境界说”“精神美学”等崭新命题,首创中国近代美学。黄遵宪潜心诗歌创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成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中西结合,创新美学。自觉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二)方法总结

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运用。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阅读要注意两点:

①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

②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儒家的“君子观”,道家的“无为”,理学家 的“天理人欲”,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1.疏通文意,读懂原文。《论语》和《老子》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碍,要借助注释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整体理解,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推敲,不能马虎。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

2.明晓事理,弄清比喻。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的比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

3.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

4.联系现实,思考人生。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关内容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思辨性作文试题刍议
  • 思辨性试题"之思辨--2014高考作文试题刍议 纵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发现一个特点:作为指挥棒,高考作文太过强调思辨性方向.18套试题,不约而同将检测学生思辨能力作为命题目标.这究竟好不好,值得研究. 试题"清一色",当然是好事. 首先,可减轻师生负担 ...

  •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标杆作文
  • 此心安处 我深知此行艰险,但我实在放不下那里的孩子,我想,我可能还会再回来吧.你们在这边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我.--留下这封短信,开始启程. 我将厚重的行李紧靠在身.细细搜寻着一个无人的座位,车厢里充斥着一种陈旧的霉味,我真心认为这是几年前被人弃置的车厢.空气中还夹杂了一股小孩子的尿臊味,中年男子 ...

  • 高考语文:24个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24个答题技巧 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 ...

  • 2014湖南高考语文文言文[雪屋记]详解 朱凯
  •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 洁,家光福山中.吴地有个叫徐梦祥的儒生,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居住).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因为)互相跟从着(前来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十分多,其声名隐然于郡国.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国家郡地(之间).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 ...

  • 2014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必过技巧
  • 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 ...

  • 备战高考(三)
  • 备战高考(三) 有关填报平行志愿的问题温柔一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1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荟萃·明月我心· 后高考时代huibaise2010 怎么查高考分数,高考分数终极档案风计时吹 郑州大学新中国首所综合大学_新闻中心_新浪网bluewhale 2010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

  • 作文符合文体要求
  • 增强文体意识,明确文体要求 --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 考纲要求 对于高中生来说,所谓的文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常用体裁,一是文学体裁.平时的写作,则是要求会写一般的常用体裁,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见的应用文.高考作文,写得最多的则主要是议论文.记叙文. 近年来,高考语文考 ...

  • 文言文翻译技巧摭谈 闫 涛-2015[教学考试之高考语文4]-23
  • 破解文言实词词义的三个技巧 江苏 李雪松 学习文言文,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基本的语言要素--文言实词.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古代的许多词语词义词性在今天都发生了较大或明显的改变.这就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这也说明备考文言文,最根本的还是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词义和用法,包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