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A10机械1 100702113 郑宇杰

【摘 要】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社会的现实需求就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当代经济的的创新精神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的增长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对应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实践 能力培养 途径

【正文】

实践能力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参与人的智力和体力支出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经过再加工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影响他们的一生。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养成大学生广泛能力的基础, 也是形成大学生广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进行。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两方面:一:在校就读期间依照学校法则所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应用所学的理论、观点、知识完成学业标准,动脑动手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等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认知领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初步能力,还有人际交流交往方面的能力。二:在校就读期间借助学校提供条件或者自己与同学合作创造的条件,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所获得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诸如参与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阶层群体) 改造自然或变革社会的某些活动中所获得的或在已有基础上新增长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一、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加以思考,就能确立自己的理想自我,这就是立志。

立志,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意识的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式。根据需要,带有创造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让学生从心里懂得,宇宙万物中,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思维一贯式,没有创新精神是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创新精神融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创新精神,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了解决问题的决心,就有了敢于实践的勇气。这样,立志、学习、创新、实践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有特长,干有特色,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养成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应建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验设备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备的创新实验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搭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的平台。而且,在这个平台中,有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也可结合学校和社会需要,设置一些科研项目刺激和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感,不定期的举办各种科技活动,如学术报

告,科技成果会等等,使校园充满了智慧和创造的氛围。

二、在高校内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人才是高校的产品,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和长远发展,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但与物质产品不同,人才是有生命的,其培养过程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成才的选择权回归学生手中,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学生成才的选择需要,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两方面关键问题:

首先,需构建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给学生发展提供多次选择机会。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学生通常只是服从、执行,很少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只是结构单一,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适应性及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必须时刻紧盯社会变化,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将高等教育的目标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型人才”。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

其次,要切实加强教学建设,为学生成才提供丰富的内容。高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内容:还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必须的条件:加强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组的资源和快捷便利的渠道。

2、增强教师责任心,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以知识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不但获得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备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其次,教师要切实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教学工作和学生负责。教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对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自主择业等教学环节和成长过程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把学生的主动性纳入教师指导的轨道。

再次。教师要积极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掌握某专门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水平:

(2)在该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水平:

(3)教师教育培养学生的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勇于接受各种新的挑战,用积极的态度去主动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走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服务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拓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舞台。

三、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大学生群体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受教育者,他们是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检测和重要标志,应当从这个高度上来看待培养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一般说来,各高等院校对教学实践环节比较重视,能够纳入课程化体系中,

使其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产生预期效果,但对社会性实践这个重要途径,则存在着某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当的问题。所以在提升学校领导成员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同时,建章立制也要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积极扶持,定期评估。

教师是施教主体,承担着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即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的、知识的、技术的以及行为取舍方面的难题的点化、转化和强化作用上。特别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示范作用对培育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尊重实践,营造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氛围。

四、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性与知识性密集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课堂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扩展深入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性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按本专业课程的教材章节体系由浅入深地对学生所学的理论、原理、知识、技能等进行验证性教育和训练,如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上或课后作业、课堂与课后的技术操作训练等等。若干次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的叠加,则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低到高的养成过程;二是课堂教学在新的意义上的延伸,即在完成某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教学之后,以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为依托对学生所学的理论、原理、知识、技能等进行综合性教育和训练。如工业见习、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工程技术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临摹写生或创作作品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两个组成部分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新的基础上的测试与提高。具有实践性强、验证性强和反馈性强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处于主角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能力以及验证所学的能力。

五、通过社会性实践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性实践是学校为克服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而力求同社会发展相联系,使人才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选择的育人育才的途径,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性实践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因为学生不是社会实践主体,而是以受教育者身分参加的。社会性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稳定。 社会性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特长志愿组织起来的面向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一些实践性活动。诸如: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的法律、医疗、“三下乡”、社区服务以及学生相约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考证、探险等;二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或自身需要有计划组织的、较为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而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其活动指向不一定都同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如到部队当兵锻炼、参与定点支农、支工、支教等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性实践同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阶层群体) 直面接触、通力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因此,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当代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时代主旋律突出的各族人民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和增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办学的实践经验,使各高等院校除了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外,还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体的角色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专科毕业或本科暂时停修学业到边远地区或重点工程项目中参加的支农、支教、支工、支

医等,待完成任务后回校继续学习、深造。这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提升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能力是学生知、情、意、行在新的水平上的综合,这种综合同学生的创造欲相结合,是追求某种社会价值进行发明创造和创业的奠基条件。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王东 构建我国学校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教育科学,2005(2)

刘磊 实践能力,含义,及培养对策 教育科学,2005(4)

杨民 日本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评论 2000(2)

顾治平 走进美国大学课堂,感受美国大学生能力培养 双语学习 2007(10)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A10机械1 100702113 郑宇杰

【摘 要】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社会的现实需求就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当代经济的的创新精神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的增长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对应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实践 能力培养 途径

【正文】

实践能力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参与人的智力和体力支出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经过再加工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影响他们的一生。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养成大学生广泛能力的基础, 也是形成大学生广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进行。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两方面:一:在校就读期间依照学校法则所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应用所学的理论、观点、知识完成学业标准,动脑动手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等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认知领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初步能力,还有人际交流交往方面的能力。二:在校就读期间借助学校提供条件或者自己与同学合作创造的条件,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所获得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诸如参与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阶层群体) 改造自然或变革社会的某些活动中所获得的或在已有基础上新增长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一、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加以思考,就能确立自己的理想自我,这就是立志。

立志,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意识的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式。根据需要,带有创造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让学生从心里懂得,宇宙万物中,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思维一贯式,没有创新精神是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创新精神融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创新精神,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了解决问题的决心,就有了敢于实践的勇气。这样,立志、学习、创新、实践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有特长,干有特色,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养成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应建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验设备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备的创新实验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搭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的平台。而且,在这个平台中,有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也可结合学校和社会需要,设置一些科研项目刺激和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感,不定期的举办各种科技活动,如学术报

告,科技成果会等等,使校园充满了智慧和创造的氛围。

二、在高校内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人才是高校的产品,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和长远发展,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但与物质产品不同,人才是有生命的,其培养过程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成才的选择权回归学生手中,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学生成才的选择需要,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两方面关键问题:

首先,需构建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给学生发展提供多次选择机会。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学生通常只是服从、执行,很少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只是结构单一,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适应性及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必须时刻紧盯社会变化,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将高等教育的目标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型人才”。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

其次,要切实加强教学建设,为学生成才提供丰富的内容。高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内容:还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必须的条件:加强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组的资源和快捷便利的渠道。

2、增强教师责任心,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以知识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不但获得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备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其次,教师要切实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教学工作和学生负责。教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对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自主择业等教学环节和成长过程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把学生的主动性纳入教师指导的轨道。

再次。教师要积极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掌握某专门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水平:

(2)在该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水平:

(3)教师教育培养学生的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勇于接受各种新的挑战,用积极的态度去主动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走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服务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拓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舞台。

三、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大学生群体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受教育者,他们是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检测和重要标志,应当从这个高度上来看待培养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一般说来,各高等院校对教学实践环节比较重视,能够纳入课程化体系中,

使其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产生预期效果,但对社会性实践这个重要途径,则存在着某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当的问题。所以在提升学校领导成员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同时,建章立制也要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积极扶持,定期评估。

教师是施教主体,承担着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即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的、知识的、技术的以及行为取舍方面的难题的点化、转化和强化作用上。特别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示范作用对培育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尊重实践,营造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氛围。

四、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性与知识性密集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课堂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扩展深入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性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按本专业课程的教材章节体系由浅入深地对学生所学的理论、原理、知识、技能等进行验证性教育和训练,如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上或课后作业、课堂与课后的技术操作训练等等。若干次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的叠加,则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低到高的养成过程;二是课堂教学在新的意义上的延伸,即在完成某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教学之后,以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为依托对学生所学的理论、原理、知识、技能等进行综合性教育和训练。如工业见习、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工程技术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临摹写生或创作作品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两个组成部分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新的基础上的测试与提高。具有实践性强、验证性强和反馈性强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处于主角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能力以及验证所学的能力。

五、通过社会性实践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性实践是学校为克服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而力求同社会发展相联系,使人才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选择的育人育才的途径,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性实践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因为学生不是社会实践主体,而是以受教育者身分参加的。社会性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稳定。 社会性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特长志愿组织起来的面向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一些实践性活动。诸如: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的法律、医疗、“三下乡”、社区服务以及学生相约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考证、探险等;二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或自身需要有计划组织的、较为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而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其活动指向不一定都同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如到部队当兵锻炼、参与定点支农、支工、支教等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性实践同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阶层群体) 直面接触、通力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因此,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当代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时代主旋律突出的各族人民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和增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办学的实践经验,使各高等院校除了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外,还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体的角色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专科毕业或本科暂时停修学业到边远地区或重点工程项目中参加的支农、支教、支工、支

医等,待完成任务后回校继续学习、深造。这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提升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能力是学生知、情、意、行在新的水平上的综合,这种综合同学生的创造欲相结合,是追求某种社会价值进行发明创造和创业的奠基条件。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王东 构建我国学校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教育科学,2005(2)

刘磊 实践能力,含义,及培养对策 教育科学,2005(4)

杨民 日本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评论 2000(2)

顾治平 走进美国大学课堂,感受美国大学生能力培养 双语学习 2007(10)


相关内容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
  • <与时俱进在复习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专题报告 普定县第四小学郭国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很庆幸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如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个话题.关于这个话题的理解,我把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我们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动 ...

  • 劳技室教学计划
  • 小学劳技室工作计划 波乡种羊场小学小学 2014度劳技室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劳技室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更有效地发挥第二 课堂功能,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特制定劳技室工作计划. 二. 情况分析. 我校有劳技室一间, 劳技桌 5张, 劳技凳20张, 照明设备齐全. 几年来在上级领 ...

  • 各年级劳动课教学计划
  • 一年级劳动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将手工劳动列入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它同其它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劳动与手工技能.本学 ...

  • 走进叶子的世界
  • 走进叶子的世界 --植物的叶子实践探究活动 番禺区沙湾镇福涌小学 潘杏宽 黎志银王泳溪 一.选题背景. 学校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既绿化了校园.又美化了学校的环境.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总喜欢拾落叶把玩.孩子们也常手擎落叶问我这样那样的问题:像叶子为什么会变色?叶子为什么会落下来?是啊,全世界共有植物40余 ...

  • 解读空间观念
  • 解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空间观念的内涵.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晰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空间 ...

  • 生产实习总结报告要求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生 产 实 习 总 结 报 告 班 级 14020104 学 号 [1**********]62 学 生 姓 名 勾彧龙 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

  • 绿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 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案例)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教学本身应体现丰富性.现实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其教学目标不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等几方面,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注重人的观察.分析.动手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检验医学论文: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检验医学论文: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践 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摘要]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结合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寄生虫学检验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 寄生虫学检验 实践教学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 ...

  •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研究结题论文
  •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 摘要: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农村中学实验设备短缺,学生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机会很少.然而物理课外活动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外,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属于中学物理课程范围之内,是物理课程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