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台阶——教学反思
作者:吴宣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教师在职校中成长与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职业院校通过实践教学训练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一个是平时教师自学教育理论,在上课后记录心得,总述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记录体会课堂教学的好与差,教师将会受益无穷。
关键词:教学反思 成长 记录 教学风格
教师在职校中成长与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新教师继续自学教育理论,二是通过职校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综合能力,总述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这里说的反思是指教学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备课与授课存在差别,准备得十分充足的课程由于受学生基础、现场反应等情况的影响,教学效果可能并不是很理想;相反,平常的一堂课由于课堂上学生配合得好,教师临场发挥,教学效果可能超过预期。因此教学结束,反思、记录课堂体会,将会使教师受益无穷,这对职校教师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围绕教学反思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一、反思记录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困惑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无机化学——强酸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初中化学基础较差,对于酸的定义了解程度不够,笔者就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酸的性质,并按以下表格开展探究活动。
表 强酸与Al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记录困惑及解决问题
从操作Al的性质对比实验,发现问题 用同质量的Al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结果:
Al跟稀HCl反应速度快,产生气泡多;Al跟稀H2SO4反应速度慢,产生气泡很少 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没有及时记录;
学生用理论解释并不正确。
提出实验探究 在Al跟稀H2SO4溶液中加入NaCl,反应明显加快,产生气体速度变快;在Al跟稀HCl溶液中加入Na2SO4,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解决问题:反应速度跟什么有关
结论与应用 (1)Cl-会破坏铝的致密氧化膜结构对H+反应有促进作用;
(2)铝在食品包装及与饮食有关的物品应用 解决问题:铝的应用根据
学生按步骤操作实验,教师观看并记录学生对酸的性质这一知识的困惑和要解决的问题,将其归纳到一起。对于笔者来说,可以根据反思记录,在下一次课中改进方法,使学生学习得更明白,同时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老师平时的积累使个人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对教师的教学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详细记录本堂课教学中的亮点
教学中的亮点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掌握知识程度,现场评估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及教学要点。比如:教学内容开始,笔者在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滴定法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情境是医学上应用KMnO4消毒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颜色、医用操作技巧,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本章知识产生了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任务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始,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亮点,针对亮点反思,通过良好的情景设计使学生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有利于教学,同时把亮点记录下来,以便把教师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下一节课中充分发挥出来。
三、反思记录教学中的疏漏,提出改进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忽视知识应用的拓展,知识重点的处理不符合实际,忽略知识前后的本质关系,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问题。比如笔者在传授金属钠的性质时,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将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和物理性质通过投影展示,这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学习状态较差。学生并没有从演示实验中学习钠的性质,笔者意识到本节课的疏漏是由于按原来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感觉教学方法没有新意,不愿意投入学习,加上没有准备好化学试剂,没有及时调控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影响了本节课的效果。笔者深刻感受到,如果按照某一种模式重复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只要稍作变化,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针对本堂课实验步骤,我们提出实验改进方法,有利于今后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习,从操作技能中成长。
四、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反复讨论反思,并在课堂中加以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记录的反思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反复讨论,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案,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将得到的方案共享,并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这些做法对教师的教学成长非常有益。
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它是经验教训的汇集。教师把反思进行小结、分析、优化和提升,从而形成独特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成长的阶梯在于坚持教学反思。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
教师成长的台阶——教学反思
作者:吴宣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教师在职校中成长与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职业院校通过实践教学训练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一个是平时教师自学教育理论,在上课后记录心得,总述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记录体会课堂教学的好与差,教师将会受益无穷。
关键词:教学反思 成长 记录 教学风格
教师在职校中成长与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新教师继续自学教育理论,二是通过职校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综合能力,总述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这里说的反思是指教学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备课与授课存在差别,准备得十分充足的课程由于受学生基础、现场反应等情况的影响,教学效果可能并不是很理想;相反,平常的一堂课由于课堂上学生配合得好,教师临场发挥,教学效果可能超过预期。因此教学结束,反思、记录课堂体会,将会使教师受益无穷,这对职校教师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围绕教学反思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一、反思记录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困惑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无机化学——强酸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初中化学基础较差,对于酸的定义了解程度不够,笔者就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酸的性质,并按以下表格开展探究活动。
表 强酸与Al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记录困惑及解决问题
从操作Al的性质对比实验,发现问题 用同质量的Al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结果:
Al跟稀HCl反应速度快,产生气泡多;Al跟稀H2SO4反应速度慢,产生气泡很少 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没有及时记录;
学生用理论解释并不正确。
提出实验探究 在Al跟稀H2SO4溶液中加入NaCl,反应明显加快,产生气体速度变快;在Al跟稀HCl溶液中加入Na2SO4,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解决问题:反应速度跟什么有关
结论与应用 (1)Cl-会破坏铝的致密氧化膜结构对H+反应有促进作用;
(2)铝在食品包装及与饮食有关的物品应用 解决问题:铝的应用根据
学生按步骤操作实验,教师观看并记录学生对酸的性质这一知识的困惑和要解决的问题,将其归纳到一起。对于笔者来说,可以根据反思记录,在下一次课中改进方法,使学生学习得更明白,同时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老师平时的积累使个人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对教师的教学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详细记录本堂课教学中的亮点
教学中的亮点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掌握知识程度,现场评估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及教学要点。比如:教学内容开始,笔者在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滴定法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情境是医学上应用KMnO4消毒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颜色、医用操作技巧,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本章知识产生了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任务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始,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亮点,针对亮点反思,通过良好的情景设计使学生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有利于教学,同时把亮点记录下来,以便把教师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下一节课中充分发挥出来。
三、反思记录教学中的疏漏,提出改进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忽视知识应用的拓展,知识重点的处理不符合实际,忽略知识前后的本质关系,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问题。比如笔者在传授金属钠的性质时,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将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和物理性质通过投影展示,这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学习状态较差。学生并没有从演示实验中学习钠的性质,笔者意识到本节课的疏漏是由于按原来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感觉教学方法没有新意,不愿意投入学习,加上没有准备好化学试剂,没有及时调控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影响了本节课的效果。笔者深刻感受到,如果按照某一种模式重复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只要稍作变化,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针对本堂课实验步骤,我们提出实验改进方法,有利于今后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习,从操作技能中成长。
四、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反复讨论反思,并在课堂中加以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记录的反思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反复讨论,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案,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将得到的方案共享,并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这些做法对教师的教学成长非常有益。
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它是经验教训的汇集。教师把反思进行小结、分析、优化和提升,从而形成独特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成长的阶梯在于坚持教学反思。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