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
生:江苏扬州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一个"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生:……
师:谢谢你的介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扬州美吗?
生:美!
二、学习新歌:
1、感受歌曲
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生跟音乐用"lu" 哼唱一遍。
3、体会强弱
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师:看一下拍号。(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注意要有所体现。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再轻轻地哼唱(可以哼鸣、也可以唱谱)。
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找找歌曲题目与内容之间有没有关系。 (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歌曲的题目" 杨柳青" 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由想象)
师: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本课中的杨柳已经和歌词毫无关系了。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5、难点解决
师:有难唱的地方吗?
生:……
师:(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师: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表现新歌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生:……
师: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师:我找着了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们来品味品味。
生:(听录音)
师:觉得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
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 、CH 、SH" ,都变成"Z 、C 、S" 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有一句话叫"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我觉得你们要向这句话作一次挑战:" 唱的比说的好听!" 行不行?
生:行!(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
师:再唱一遍。
师:你们唱得很开心啊?(是的)现在我要请你们同桌来讨论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师: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生:……(1、领唱、齐唱;2、加动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师提问:1、这首江苏民歌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两种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
3、和《杨柳青》相比,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有哪些新鲜的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再听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
生: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扬州方言的特点;衬词能烘托气氛;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杨柳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
生:江苏扬州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一个"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生:……
师:谢谢你的介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扬州美吗?
生:美!
二、学习新歌:
1、感受歌曲
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生跟音乐用"lu" 哼唱一遍。
3、体会强弱
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师:看一下拍号。(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注意要有所体现。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再轻轻地哼唱(可以哼鸣、也可以唱谱)。
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找找歌曲题目与内容之间有没有关系。 (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歌曲的题目" 杨柳青" 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由想象)
师: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本课中的杨柳已经和歌词毫无关系了。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5、难点解决
师:有难唱的地方吗?
生:……
师:(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师: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表现新歌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生:……
师: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师:我找着了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们来品味品味。
生:(听录音)
师:觉得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
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 、CH 、SH" ,都变成"Z 、C 、S" 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有一句话叫"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我觉得你们要向这句话作一次挑战:" 唱的比说的好听!" 行不行?
生:行!(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
师:再唱一遍。
师:你们唱得很开心啊?(是的)现在我要请你们同桌来讨论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师: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生:……(1、领唱、齐唱;2、加动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师提问:1、这首江苏民歌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两种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
3、和《杨柳青》相比,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有哪些新鲜的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再听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
生: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扬州方言的特点;衬词能烘托气氛;民歌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