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五上[杨柳青]教案

《杨柳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

生:江苏扬州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一个"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生:……

师:谢谢你的介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扬州美吗?

生:美!

二、学习新歌:

1、感受歌曲

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生跟音乐用"lu" 哼唱一遍。

3、体会强弱

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师:看一下拍号。(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注意要有所体现。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再轻轻地哼唱(可以哼鸣、也可以唱谱)。

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找找歌曲题目与内容之间有没有关系。 (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歌曲的题目" 杨柳青" 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由想象)

师: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本课中的杨柳已经和歌词毫无关系了。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5、难点解决

师:有难唱的地方吗?

生:……

师:(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师: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表现新歌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生:……

师: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师:我找着了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们来品味品味。

生:(听录音)

师:觉得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

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 、CH 、SH" ,都变成"Z 、C 、S" 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有一句话叫"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我觉得你们要向这句话作一次挑战:" 唱的比说的好听!" 行不行?

生:行!(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

师:再唱一遍。

师:你们唱得很开心啊?(是的)现在我要请你们同桌来讨论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师: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生:……(1、领唱、齐唱;2、加动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师提问:1、这首江苏民歌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两种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

3、和《杨柳青》相比,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有哪些新鲜的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再听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

生: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扬州方言的特点;衬词能烘托气氛;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杨柳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

生:江苏扬州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一个"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生:……

师:谢谢你的介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扬州美吗?

生:美!

二、学习新歌:

1、感受歌曲

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生跟音乐用"lu" 哼唱一遍。

3、体会强弱

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师:看一下拍号。(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注意要有所体现。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再轻轻地哼唱(可以哼鸣、也可以唱谱)。

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找找歌曲题目与内容之间有没有关系。 (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歌曲的题目" 杨柳青" 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由想象)

师: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本课中的杨柳已经和歌词毫无关系了。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5、难点解决

师:有难唱的地方吗?

生:……

师:(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师: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表现新歌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生:……

师: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师:我找着了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们来品味品味。

生:(听录音)

师:觉得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

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 、CH 、SH" ,都变成"Z 、C 、S" 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有一句话叫"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我觉得你们要向这句话作一次挑战:" 唱的比说的好听!" 行不行?

生:行!(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

师:再唱一遍。

师:你们唱得很开心啊?(是的)现在我要请你们同桌来讨论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师: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生:……(1、领唱、齐唱;2、加动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师提问:1、这首江苏民歌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两种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

3、和《杨柳青》相比,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有哪些新鲜的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再听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

生: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扬州方言的特点;衬词能烘托气氛;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相关内容

  • 杨柳青教案
  •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感受鲜明的地方特色. 2.了解扬州相关文化,感受扬州地区深蕴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使学生加深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对探索民族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3.通过对比江苏民歌 ...

  •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第 二 单元 第1 课 爱星满天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1. 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熟悉歌词以及歌曲可分成的乐段. 2. 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 ...

  • 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 第 二 单元 第1 课 爱星满天 主备: 姚丽云 课型:新授 审核: 初一 年级 音乐组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 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

  • 汉族民歌教案
  •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执教人:陈华 [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主备人]陈华 [设计时段] 一课时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 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 4. 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 ...

  • [诗经·采薇]教案
  • <诗经·采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 ...

  • 最新2014苏少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2014一.学生情况分析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经过三年半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两个班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我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让他们带动其他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个班的音乐课.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上课也较认真,从整体水平来看,在学歌中,女生的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赏中,学生们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大多数能正确 ...

  • 小学音乐第09册教案(苏教版)
  • 苏教版第09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第9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个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