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的几十年间,唐王朝处于大乱过后的衰落时期,此时的诗歌呈现出了一种过渡状况,即从盛唐向中唐过渡。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封建中央集权的衰微,大历诗人无复盛唐诗人的壮怀,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p246
大历时期的诗人以韦应物、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为主。他们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多通过象征性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寂寞冷落的情思。 p250
一 韦应物、刘长卿
韦应物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田园诗自成一家,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并称为王、孟、韦、柳。
刘长卿曾两遭贬谪,后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诗歌以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为主要内容,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刘长卿好为五言,以“五言长城”自许。
二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出现的一批诗人,“李端字正己,越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韦、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擅长近体诗,诗歌风格清空闲雅,韵律和谐流利。内容多为应酬唱和、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表现出一种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与隐逸风调。
三 顾况 李益
顾况的诗歌多古体,绝句次之,律诗最少。他善于学习民歌俚语,以俗为奇。诗歌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
李益的边塞诗最有成就,真实地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往往萦绕着低沉感伤、凄怆悲凉的情调。
第二节 韩孟诗派
唐诗经过大历一段诗歌创作相对薄弱的时期,到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又出现兴盛局面。其间名家辈出,流派分立,新理论新作品层出不穷,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正是当时各具鲜明特色的两大诗人群体。
一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p256
理论主张:
提倡“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提倡“笔补造化”。强调作诗要有创造性的诗思,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韩孟诗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作诗追求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
二 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诗歌特点:
1 诗风狠重奇险、雄强纵横。
2 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
3 “ 以文为诗 ”。
4 审美上以俗、丑为美。
三 孟郊
孟郊诗歌常表现出苦寒的特点,许多作品刻意营造幽僻清冷的诗境,将愁苦表现得苦涩幽僻甚至触目惊心。
四 李贺
李贺诗歌常关注死亡、衰老等。善于将阴寒幽冷的气氛和香艳彩丽的辞藻叠加在一起,想象奇异瑰丽,创造出一种光怪陆离、怨郁凄恻的艺术境界,形成奇幽冷艳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元白诗派
一 元白诗派 P276
中唐时期,元白诗派的审美追求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表现为重写实,尚通俗。他们远继《诗经》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继杜诗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形成了诗歌通俗化的新思潮。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用平易浅显的语言形式反映民生状况。 张、王、元、白等诗人积极向民歌学习,形成了通俗化审美的自觉追求。
二 张王乐府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互为同窗挚友,以创作乐府诗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张籍乐府诗最著名,乐府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有不少血泪的控诉。
王建有《宫词百首》,影响深远,后世多有仿作。
三 元稹
元稹字微之,诗歌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闻名天下。元稹诗中最有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长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
四 白居易
1 生平
字乐天,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元和元年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世称“白少傅”,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与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2 诗歌主张
诗歌的功能: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与元九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序》:“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
3 诗歌作品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诗:
“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徳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讽谕诗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组诗《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可为代表,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
《长恨歌》和《琵琶行》被白居易归入“感伤”类,是白居易诗歌中传诵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首长篇叙事诗。
闲适诗和杂律诗。二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唱和之作。
4 影响
五 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永贞元年(805)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为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最深,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诗歌唱和,并称“刘白”。
刘禹锡诗歌具有沉雄俊爽、豪迈昂扬的风格,被白居易誉为“诗豪”。
他的诗歌现存有800多首,其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有三类:一是政治讽刺诗,二是咏史怀古诗,三是学习民歌的创作。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故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后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诏回京,旋又贬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于任上,后世又称柳柳州。
在山水诗方面, “王、孟、韦、柳”并称,但风格不同。柳宗元的山水诗与其山水游记小品相似,渗透了迁谪意识。 柳诗的主导风格,是他贬谪后独特的境遇与他的气质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即清幽孤寂、忧情哀怨。
第七章 晚唐诗歌 p336
从唐文宗大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此时期唐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藩镇势力日益强大的局面下日益衰微,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浓厚的感伤色彩。
第一节 杜牧
杜牧字牧之,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大和二年进士及第,但仕途并不得意,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作幕僚多年。后出为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他的诗歌明丽俊爽,尤以七言律绝见长。诗歌与李商 隐齐名,时号“小李杜”。
第二节 李商隐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但后来被牛李党争牵连,一生困顿失意。李商隐与同时期的杜牧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亦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也以咏史诗著称,往往使用严整的七律,构思精巧,用事精当,对仗工整。
李商隐的诗歌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无题诗尤富特色,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辞来描写迷离微妙的心境情感意绪,往往运用神话、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着力刻划、烘托渲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从而形成了诗歌含蓄朦胧、凄艳缠绵的风格,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宋初西昆诗派以及婉约词影响甚深。
第三节 其他诗人
一 许浑 p340
二 苦吟诗人 p341
贾岛、姚合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苦吟诗人 “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诗句于工整中见清新奇僻,成就了一种新的风尚,对后世诗歌产生的影响很大。
三 华艳诗风诗人
温庭筠,字飞卿。为人放荡不羁,故终身未中进士。他的诗在当时虽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但其实不及李商隐。主要成就在词。闺情诗风华美绮丽,婉媚香艳。
四 反映时事诗人 p347
唐朝末年,社会动乱不安,百姓生活困顿穷苦,终于酿成黄巢农民大起义。诗人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对时代的丧乱有较多的反映。
阅读书目:
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 》
王水照 《 唐宋散文精选 》
第八章 唐代散文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的文章创作分骈文和散文两个方面, 其重点为骈体文向散体文的转变。 p301
一 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1初唐骈文占据文坛的主导权,仅少数作家如陈子昂等提倡散文。 p302
2大概从玄宗天宝中期以后,相继出现一批祟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从理论到实践都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提供了经验。
3 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散体文达到全盛阶段,从贞元到元和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
4 韩柳之后,在古文领域没有了领袖人物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异彩,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P317
5 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其中,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
二 倡导古文的社会背景与理论主张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佛道盛行,,韩愈等人试图通过提倡古文、复兴儒学来振兴唐王朝。因此,他们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了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
韩愈的古文理论 p301
1 “文以明道”
2 “文道结合”
3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感情力量。
三 韩柳散文艺术成就
唐代散体文的创作高峰在中唐,最高成就的代表者是韩愈和柳宗元。 p306
韩柳的散文创作在散体文不断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有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散文美学规范。其二,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阅读书目:
程毅中 《唐代小说史话》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一节 唐传奇 p321
一 唐传奇
唐人用文言文创作的小说作品,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二 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
1 初盛唐时期
这一时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王度《古镜记》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张鷟《游仙窟》
2 中唐时期
传奇的兴盛期。从唐代宗到唐宣宗的100多年间,唐传奇的名家名作迭出。
陈玄祐《离魂记》;白行简《李娃传》
沈既济《枕中记》;《任氏传》
陈鸿《长恨歌传》;元稹《莺莺传》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
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
3 晚唐时期
衰退期。
李复言《续玄怪录》
裴铏《传奇·昆仑奴》、《传奇·聂隐娘》
袁郊:《甘泽谣·红线》
杜光庭《虬髯客传》
三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 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 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展示。
3 语言精练,采用散文古体,也吸收民间口语及骈文的技巧,并插入大量诗词,辞采斐然。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注释7-10)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研究热潮,在世界范围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敦煌学。
1 俗讲
俗讲是佛教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解佛家教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以宣扬佛教的教义为主,其中一些作品通过生动的譬喻、曲折的故事情节,通俗生动的语言,将深奥的教义传播到社会民众当中,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 变文
一般认为,用图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则叫变文。变文发现于敦煌,故又称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的文体特点是诗文相间,讲唱结合,或有配画、语言通俗、接近口语,题材多选自佛经故事,也有一部分讲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阅读书目: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
唐圭璋等选注《唐宋词选注》
第十章 晚唐五代词
一 词的兴起
1 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即歌词,唐代当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词也有“乐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称呼。
2 词的特点
词是依谱填词的合乐的诗歌。
词的曲调丰富多样,曲调不同唱法也就不同。每调有一个名称,称词牌或词调。每调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上都有严格规定,各不相同。
大多为长短句式。
3 词与音乐
配合词调的音乐是燕乐,燕乐是唐代俗乐的总称,也即是宴乐。
4 词的发展
词起源于民间,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艺术趋于成熟。
敦煌曲子词: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二 中唐诗人之词
中唐前后,由于民间曲子的广泛流传,一些诗人开始了曲子词的写作,这就是唐代的文人词。
张志和《渔歌子》五首 韦应物《调笑令》
白居易《忆江南》《长相思》
刘禹锡《忆江南》
三 晚唐五代词
1 “温韦”
温庭筠,一作廷筠,又作庭云。本名歧,字飞卿。温庭筠从青年时代即以才思敏捷、才情绮丽着称,与当世诗人李商隐并称“温李”。温庭筠又精通音乐,是晚唐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被后来的花间词派奉为鼻祖。
韦庄,字端己。广明元年(880)韦庄在长安应举, 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 身陷乱军之中,两年后逃出,作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天复元年 (901),他入蜀投奔王建。天佑四年 (907),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韦庄以功拜相。韦庄长于词,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
2《花间集》与花间词风
《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共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是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派
因《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花间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
3 南唐词人
南唐词人主要是: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大臣冯延巳。他们政治地位高,文学修养深厚,生活条件优越,在审美方面的追求趣味高雅,境界开阔。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的几十年间,唐王朝处于大乱过后的衰落时期,此时的诗歌呈现出了一种过渡状况,即从盛唐向中唐过渡。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封建中央集权的衰微,大历诗人无复盛唐诗人的壮怀,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p246
大历时期的诗人以韦应物、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为主。他们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多通过象征性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寂寞冷落的情思。 p250
一 韦应物、刘长卿
韦应物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田园诗自成一家,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并称为王、孟、韦、柳。
刘长卿曾两遭贬谪,后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诗歌以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为主要内容,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刘长卿好为五言,以“五言长城”自许。
二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出现的一批诗人,“李端字正己,越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韦、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擅长近体诗,诗歌风格清空闲雅,韵律和谐流利。内容多为应酬唱和、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表现出一种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与隐逸风调。
三 顾况 李益
顾况的诗歌多古体,绝句次之,律诗最少。他善于学习民歌俚语,以俗为奇。诗歌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
李益的边塞诗最有成就,真实地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往往萦绕着低沉感伤、凄怆悲凉的情调。
第二节 韩孟诗派
唐诗经过大历一段诗歌创作相对薄弱的时期,到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又出现兴盛局面。其间名家辈出,流派分立,新理论新作品层出不穷,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正是当时各具鲜明特色的两大诗人群体。
一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p256
理论主张:
提倡“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提倡“笔补造化”。强调作诗要有创造性的诗思,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韩孟诗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作诗追求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
二 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诗歌特点:
1 诗风狠重奇险、雄强纵横。
2 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
3 “ 以文为诗 ”。
4 审美上以俗、丑为美。
三 孟郊
孟郊诗歌常表现出苦寒的特点,许多作品刻意营造幽僻清冷的诗境,将愁苦表现得苦涩幽僻甚至触目惊心。
四 李贺
李贺诗歌常关注死亡、衰老等。善于将阴寒幽冷的气氛和香艳彩丽的辞藻叠加在一起,想象奇异瑰丽,创造出一种光怪陆离、怨郁凄恻的艺术境界,形成奇幽冷艳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元白诗派
一 元白诗派 P276
中唐时期,元白诗派的审美追求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表现为重写实,尚通俗。他们远继《诗经》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继杜诗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形成了诗歌通俗化的新思潮。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用平易浅显的语言形式反映民生状况。 张、王、元、白等诗人积极向民歌学习,形成了通俗化审美的自觉追求。
二 张王乐府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互为同窗挚友,以创作乐府诗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张籍乐府诗最著名,乐府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有不少血泪的控诉。
王建有《宫词百首》,影响深远,后世多有仿作。
三 元稹
元稹字微之,诗歌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闻名天下。元稹诗中最有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长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
四 白居易
1 生平
字乐天,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元和元年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世称“白少傅”,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与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2 诗歌主张
诗歌的功能: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与元九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序》:“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
3 诗歌作品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诗:
“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徳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讽谕诗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组诗《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可为代表,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
《长恨歌》和《琵琶行》被白居易归入“感伤”类,是白居易诗歌中传诵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首长篇叙事诗。
闲适诗和杂律诗。二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唱和之作。
4 影响
五 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永贞元年(805)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为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最深,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诗歌唱和,并称“刘白”。
刘禹锡诗歌具有沉雄俊爽、豪迈昂扬的风格,被白居易誉为“诗豪”。
他的诗歌现存有800多首,其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有三类:一是政治讽刺诗,二是咏史怀古诗,三是学习民歌的创作。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故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后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诏回京,旋又贬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于任上,后世又称柳柳州。
在山水诗方面, “王、孟、韦、柳”并称,但风格不同。柳宗元的山水诗与其山水游记小品相似,渗透了迁谪意识。 柳诗的主导风格,是他贬谪后独特的境遇与他的气质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即清幽孤寂、忧情哀怨。
第七章 晚唐诗歌 p336
从唐文宗大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此时期唐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藩镇势力日益强大的局面下日益衰微,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浓厚的感伤色彩。
第一节 杜牧
杜牧字牧之,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大和二年进士及第,但仕途并不得意,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作幕僚多年。后出为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他的诗歌明丽俊爽,尤以七言律绝见长。诗歌与李商 隐齐名,时号“小李杜”。
第二节 李商隐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但后来被牛李党争牵连,一生困顿失意。李商隐与同时期的杜牧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亦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也以咏史诗著称,往往使用严整的七律,构思精巧,用事精当,对仗工整。
李商隐的诗歌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无题诗尤富特色,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辞来描写迷离微妙的心境情感意绪,往往运用神话、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着力刻划、烘托渲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从而形成了诗歌含蓄朦胧、凄艳缠绵的风格,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宋初西昆诗派以及婉约词影响甚深。
第三节 其他诗人
一 许浑 p340
二 苦吟诗人 p341
贾岛、姚合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苦吟诗人 “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诗句于工整中见清新奇僻,成就了一种新的风尚,对后世诗歌产生的影响很大。
三 华艳诗风诗人
温庭筠,字飞卿。为人放荡不羁,故终身未中进士。他的诗在当时虽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但其实不及李商隐。主要成就在词。闺情诗风华美绮丽,婉媚香艳。
四 反映时事诗人 p347
唐朝末年,社会动乱不安,百姓生活困顿穷苦,终于酿成黄巢农民大起义。诗人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对时代的丧乱有较多的反映。
阅读书目:
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 》
王水照 《 唐宋散文精选 》
第八章 唐代散文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的文章创作分骈文和散文两个方面, 其重点为骈体文向散体文的转变。 p301
一 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1初唐骈文占据文坛的主导权,仅少数作家如陈子昂等提倡散文。 p302
2大概从玄宗天宝中期以后,相继出现一批祟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从理论到实践都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提供了经验。
3 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散体文达到全盛阶段,从贞元到元和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
4 韩柳之后,在古文领域没有了领袖人物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异彩,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P317
5 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其中,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
二 倡导古文的社会背景与理论主张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佛道盛行,,韩愈等人试图通过提倡古文、复兴儒学来振兴唐王朝。因此,他们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了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
韩愈的古文理论 p301
1 “文以明道”
2 “文道结合”
3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感情力量。
三 韩柳散文艺术成就
唐代散体文的创作高峰在中唐,最高成就的代表者是韩愈和柳宗元。 p306
韩柳的散文创作在散体文不断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有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散文美学规范。其二,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阅读书目:
程毅中 《唐代小说史话》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一节 唐传奇 p321
一 唐传奇
唐人用文言文创作的小说作品,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二 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
1 初盛唐时期
这一时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王度《古镜记》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张鷟《游仙窟》
2 中唐时期
传奇的兴盛期。从唐代宗到唐宣宗的100多年间,唐传奇的名家名作迭出。
陈玄祐《离魂记》;白行简《李娃传》
沈既济《枕中记》;《任氏传》
陈鸿《长恨歌传》;元稹《莺莺传》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
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
3 晚唐时期
衰退期。
李复言《续玄怪录》
裴铏《传奇·昆仑奴》、《传奇·聂隐娘》
袁郊:《甘泽谣·红线》
杜光庭《虬髯客传》
三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 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 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展示。
3 语言精练,采用散文古体,也吸收民间口语及骈文的技巧,并插入大量诗词,辞采斐然。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注释7-10)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研究热潮,在世界范围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敦煌学。
1 俗讲
俗讲是佛教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解佛家教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以宣扬佛教的教义为主,其中一些作品通过生动的譬喻、曲折的故事情节,通俗生动的语言,将深奥的教义传播到社会民众当中,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 变文
一般认为,用图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则叫变文。变文发现于敦煌,故又称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的文体特点是诗文相间,讲唱结合,或有配画、语言通俗、接近口语,题材多选自佛经故事,也有一部分讲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阅读书目: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
唐圭璋等选注《唐宋词选注》
第十章 晚唐五代词
一 词的兴起
1 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即歌词,唐代当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词也有“乐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称呼。
2 词的特点
词是依谱填词的合乐的诗歌。
词的曲调丰富多样,曲调不同唱法也就不同。每调有一个名称,称词牌或词调。每调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上都有严格规定,各不相同。
大多为长短句式。
3 词与音乐
配合词调的音乐是燕乐,燕乐是唐代俗乐的总称,也即是宴乐。
4 词的发展
词起源于民间,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艺术趋于成熟。
敦煌曲子词: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二 中唐诗人之词
中唐前后,由于民间曲子的广泛流传,一些诗人开始了曲子词的写作,这就是唐代的文人词。
张志和《渔歌子》五首 韦应物《调笑令》
白居易《忆江南》《长相思》
刘禹锡《忆江南》
三 晚唐五代词
1 “温韦”
温庭筠,一作廷筠,又作庭云。本名歧,字飞卿。温庭筠从青年时代即以才思敏捷、才情绮丽着称,与当世诗人李商隐并称“温李”。温庭筠又精通音乐,是晚唐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被后来的花间词派奉为鼻祖。
韦庄,字端己。广明元年(880)韦庄在长安应举, 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 身陷乱军之中,两年后逃出,作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天复元年 (901),他入蜀投奔王建。天佑四年 (907),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韦庄以功拜相。韦庄长于词,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
2《花间集》与花间词风
《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共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是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派
因《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花间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
3 南唐词人
南唐词人主要是: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大臣冯延巳。他们政治地位高,文学修养深厚,生活条件优越,在审美方面的追求趣味高雅,境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