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科里亚的人物性格。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组照片,对比发现一个道理: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有一个人,他叫科利亚,他同样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他却是经历过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二、研读“埋木匣”

(一)师: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现在老师请大家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完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生自由读文、圈画、理解)

(二)指名回答: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

(ppt出示句子: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理解。(他埋得很仔细。)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

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除了这里,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细心。)

过渡:同学们,科里亚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他又见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会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想到了木匣、想挖木匣。)

师:他挖到木匣了吗?(挖到了)

师:是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内容。

自由读课文4~12自然段。用“——”画出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三、研读“挖木匣”

〈一〉学习妈妈挖箱子

师: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长大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他们回到故乡,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妈妈决定挖出四年前埋的箱子。

1、谁来读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妈妈是怎样挖的?

2.妈妈挖到了箱子,非常高兴。自由读妈妈说的话,妈妈为什么说算术真有用?

3.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

师:妈妈数数挖坑,步数不变,挖到了箱子,所以她非常高兴,谁来高兴地读妈妈说的话。齐读。

〈二〉学习科利亚挖木匣

师:妈妈顺利地挖到了箱子。科利亚呢,为了挖到木匣,他挖了几次?

1.学习第8自然段。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相机理解“仍然”。

(2)科利亚挖不到木匣,他是什么心情?来,齐读这段话,读出他这种心情来。

(3)科利亚没有挖到木匣,他心里会怎么想?

师:是呀,妈妈步数不变能挖到箱子,科利亚为什么不到木匣呢,他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问号(板书:?)。

2.学习第9~10自然段。

师:这时,科利亚还遭到了小伙伴们的嘲笑。

(1)自由读第9~10自然段。小伙伴们为什么说科利亚的算术不管事?

(2)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师:面对小伙伴们的嘲笑,科利亚怎么回答的。

(3)出示句子: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默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谁能把它换成带句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出示填空练习: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

(4)齐读陈述句(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不可能找到我的小木匣),科利亚为什么这样说?

(5)分角色读9.10自然段

四、思维辨析

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们来帮帮科利亚分析一下。

(1)出示4种原因:A.步数记忆错误B.数数挖坑方法不对C.坑挖得不够深,不够大D.挖坑的步数不对

(2)这里有四种可能性,你默读思考一下,科利亚挖不到木匣问题出在哪儿,哪一个是对的?其余的为什么不对?

4.学习11自然段。

师:科利亚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他也找到了原因。

(1)默读11自然段,画出点明原因的句子。

(2)谁来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多读几次,想想是什么原因。 出示句子:木匣是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3)结合示意图理解句子。

①谁来读第1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师:人的步子大小和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个子高的人,因为腿长,步子就大;个子矮的人,因为腿短,步子也小。四年前,科利亚几岁?你怎么知

道的?五岁的科利亚个子矮,(出示示意图)步子也小,(板书:步子小)走十步,埋下了木匣。

②默读第2句话,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步子大了一倍)

师:(出示示意图)现在,科利亚长高了,步子大了一倍。如果走十步的话,所走的路程就是原来的一倍。所以,他应该走五步。来齐读这段话。 (4)你明白了吗,科利亚为什么步数不变挖不到木匣?妈妈为什么能挖到呢?

(5)科利亚找到了原因(擦去问号),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出示句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指导朗读。

(6)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兴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5.学习第12自然段。

师:于是,科利亚第二次动手挖起来。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二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怎样挖的?(板书:五步)

(2)科利亚走了五步,结果呢,和他说的一样,这里用了一个词“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料的一样,谁能用“果然

(3)从科利亚第一次没挖到木匣,经过思考,挖到了木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五、读中悟理

师:科利亚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他还从挖木匣这件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呢!

1.齐读13自然段。

2.科利亚通过挖木匣,感悟到了自已的变化,还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句子: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成带句号的句子吗?(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2〉科利亚发现了自已的变化。你们呢,你们和以前比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放眼看周围的世界,你发现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吗?

六、揭示主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激情总结:是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只要你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板书: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 挖 步子大了一倍 五步

一切都在变化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科里亚的人物性格。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组照片,对比发现一个道理: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有一个人,他叫科利亚,他同样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他却是经历过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二、研读“埋木匣”

(一)师: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现在老师请大家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完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生自由读文、圈画、理解)

(二)指名回答: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

(ppt出示句子: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理解。(他埋得很仔细。)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

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除了这里,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细心。)

过渡:同学们,科里亚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他又见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会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想到了木匣、想挖木匣。)

师:他挖到木匣了吗?(挖到了)

师:是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内容。

自由读课文4~12自然段。用“——”画出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三、研读“挖木匣”

〈一〉学习妈妈挖箱子

师: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长大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他们回到故乡,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妈妈决定挖出四年前埋的箱子。

1、谁来读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妈妈是怎样挖的?

2.妈妈挖到了箱子,非常高兴。自由读妈妈说的话,妈妈为什么说算术真有用?

3.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

师:妈妈数数挖坑,步数不变,挖到了箱子,所以她非常高兴,谁来高兴地读妈妈说的话。齐读。

〈二〉学习科利亚挖木匣

师:妈妈顺利地挖到了箱子。科利亚呢,为了挖到木匣,他挖了几次?

1.学习第8自然段。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相机理解“仍然”。

(2)科利亚挖不到木匣,他是什么心情?来,齐读这段话,读出他这种心情来。

(3)科利亚没有挖到木匣,他心里会怎么想?

师:是呀,妈妈步数不变能挖到箱子,科利亚为什么不到木匣呢,他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问号(板书:?)。

2.学习第9~10自然段。

师:这时,科利亚还遭到了小伙伴们的嘲笑。

(1)自由读第9~10自然段。小伙伴们为什么说科利亚的算术不管事?

(2)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师:面对小伙伴们的嘲笑,科利亚怎么回答的。

(3)出示句子: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默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谁能把它换成带句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出示填空练习: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

(4)齐读陈述句(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不可能找到我的小木匣),科利亚为什么这样说?

(5)分角色读9.10自然段

四、思维辨析

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们来帮帮科利亚分析一下。

(1)出示4种原因:A.步数记忆错误B.数数挖坑方法不对C.坑挖得不够深,不够大D.挖坑的步数不对

(2)这里有四种可能性,你默读思考一下,科利亚挖不到木匣问题出在哪儿,哪一个是对的?其余的为什么不对?

4.学习11自然段。

师:科利亚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他也找到了原因。

(1)默读11自然段,画出点明原因的句子。

(2)谁来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多读几次,想想是什么原因。 出示句子:木匣是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3)结合示意图理解句子。

①谁来读第1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师:人的步子大小和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个子高的人,因为腿长,步子就大;个子矮的人,因为腿短,步子也小。四年前,科利亚几岁?你怎么知

道的?五岁的科利亚个子矮,(出示示意图)步子也小,(板书:步子小)走十步,埋下了木匣。

②默读第2句话,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步子大了一倍)

师:(出示示意图)现在,科利亚长高了,步子大了一倍。如果走十步的话,所走的路程就是原来的一倍。所以,他应该走五步。来齐读这段话。 (4)你明白了吗,科利亚为什么步数不变挖不到木匣?妈妈为什么能挖到呢?

(5)科利亚找到了原因(擦去问号),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出示句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指导朗读。

(6)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兴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5.学习第12自然段。

师:于是,科利亚第二次动手挖起来。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二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怎样挖的?(板书:五步)

(2)科利亚走了五步,结果呢,和他说的一样,这里用了一个词“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料的一样,谁能用“果然

(3)从科利亚第一次没挖到木匣,经过思考,挖到了木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五、读中悟理

师:科利亚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他还从挖木匣这件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呢!

1.齐读13自然段。

2.科利亚通过挖木匣,感悟到了自已的变化,还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句子: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成带句号的句子吗?(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2〉科利亚发现了自已的变化。你们呢,你们和以前比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放眼看周围的世界,你发现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吗?

六、揭示主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激情总结:是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只要你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板书: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 挖 步子大了一倍 五步

一切都在变化


相关内容

  • 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教学时,为了使课堂不至于过于呆板,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学生兴趣,解读一"埋",一"挖"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了解到很多同学 ...

  • 小学教师资格语文说课稿:科里亚的木匣
  • 2015上半年国家统考教师资格面试时间是2015年5月15日-17日,下面是网校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资格语文说课稿:科里亚的木匣",希望对您备考有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 ...

  • [5-3-1]39.课文26:科里亚的木匣
  • 一.教学课题:26.科里亚的木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 ...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科里亚的木匣]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音乐说课范文:<回声>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 ...

  •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初步 ...

  •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
  •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 大柳家完小 刘海波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 ...

  • 三上基础训练(1-10)答案
  • 第一单元 多彩的生活 单元导读 1.幸福的学习生活 友爱与团结 2. 快乐 探索发现的喜悦 3. 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4. 勤学苦练 1. dǎi pō án ɡ shân ɡ rïn ɡ pú bàn ɡ jí gàn 2. sì chàn jì xiàng be ...

  • 单元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人:徐凤莲 罗玉香 一.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 ...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