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那些事-理论篇-2-企业信息化的本质

SAP那些事-理论篇-2:企业信息化的本质

企业信息化一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到复杂的发展起来的。我觉得如果要谈企业信息化,那么首先就得谈到信息是什么?度娘了一下,发现对于信息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如果要清楚定义一个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上讲,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要定义清楚的,所谓外延,就是知道这个定义包括哪些东西,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而内涵就是指的事物的特有的本质属性,就是说这个特征就是这个东西特有的,通过这个特征就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比如人的内涵是的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的高级动物。一般来说,外延和内涵是反向关系,即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而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我们先看截止到目前业界对于信息的几种典型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个人理解:没有信息,人们面对的是空白或者混沌,信息的出现的确会帮助人们更好的描述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不过现在的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也许有所感觉,是不是每天一睁眼,打开手机、电视、电脑,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你是否想看到,不管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信息,我们每天遇到的电脑的弹出框、各种软件自动推送的信息不少吧。有些信息是我们主动接收的,更多的信息则是被动接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有反思,信息真的只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吗?信息太多,是否也让我们无所适从,无法判断,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是吗?还是我们老祖宗说的好,“过犹不及”。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个人理解这个定义是说信息是人和客观世界交互的一个载体,主管和客观交互的载体,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如何反映到我们的思维中,都是以信息为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手势、语言、动作、形态等一切用于和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不仅仅是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社会)进行交互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信息,不过人们在和外部世界交互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不仅仅包括无形的信息,还包括有形的物质,个人觉得这个定义也不够准确。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简单地说,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很明显,这种定义符合我们所讨论的范围,因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价值的数据叫做信息”。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使用这个定义,是的,有价值的数据才叫做信息,无价值的数据就是垃圾数据。实际上,“信息”这个词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而被人们广为使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对“信息”下一个定义:“信息”是指以电子信号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传播、保存的有价值的数据。

好了,我们简单谈了一下对于信息的定义,到这里呢,我们达成一个共识,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信息是指对企业有价值的数据。那么信息加上一个“化”字就变成了“信息化”,我们如何理解“信息化”呢?类似的词语还有工业化、社会化、智能化、城镇化,“化”这个字的象形文字中是两个人“”,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本意为从生到死的变化,相关的词有羽化、坐化等。由此延伸为改变、改造、变成等含义,于此相关的词有化冻、化名、化身、化装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信息化”的含义其实是改变为信息或者改造为信息或者变成信息。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变成信息,难道原来企业就没有信息吗?其实信息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信息的输入、加工、传输、储存的方式不同而已。据统计,在人类出现以后,信息传递方式的重大变革有以下几个阶段:通过手势和呼叫-通过语言-通过纸笔(包括印刷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会发现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前,人们对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口头传递和用纸笔记录的方式,以手工方式为主,直到发明了印刷术之后,才使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和快捷。这让我想起来一部电影《天下无双》,一个茅草屋里面有个画师在画对面骑马飞驰而来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还能画出骑马的人挖鼻孔的动作,虽然电影手法夸张,也足以看出古代人传递信息多么不容易,换到现在,高速摄像机连拍几十张高清照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在计算机技术出现后,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传递、展现,那么这就是“信息化”的含义。

聊到这里,我们对“企业信息化”也就不难理解了,“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展现信息进行改造,而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本质,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从外延上来讲,那么企业信息化包括的范围就多了,从硬件上来说,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电脑、打印机等,从软件上来说,包括办公软件、邮件系统、OA系统、考勤系统、财务软件、CAD设计等,这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那么SAP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又是什么,请看下一篇《SAP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SAP那些事-理论篇-2:企业信息化的本质

企业信息化一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到复杂的发展起来的。我觉得如果要谈企业信息化,那么首先就得谈到信息是什么?度娘了一下,发现对于信息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如果要清楚定义一个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上讲,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要定义清楚的,所谓外延,就是知道这个定义包括哪些东西,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而内涵就是指的事物的特有的本质属性,就是说这个特征就是这个东西特有的,通过这个特征就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比如人的内涵是的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的高级动物。一般来说,外延和内涵是反向关系,即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而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我们先看截止到目前业界对于信息的几种典型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个人理解:没有信息,人们面对的是空白或者混沌,信息的出现的确会帮助人们更好的描述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不过现在的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也许有所感觉,是不是每天一睁眼,打开手机、电视、电脑,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你是否想看到,不管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信息,我们每天遇到的电脑的弹出框、各种软件自动推送的信息不少吧。有些信息是我们主动接收的,更多的信息则是被动接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有反思,信息真的只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吗?信息太多,是否也让我们无所适从,无法判断,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是吗?还是我们老祖宗说的好,“过犹不及”。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个人理解这个定义是说信息是人和客观世界交互的一个载体,主管和客观交互的载体,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如何反映到我们的思维中,都是以信息为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手势、语言、动作、形态等一切用于和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不仅仅是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社会)进行交互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信息,不过人们在和外部世界交互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不仅仅包括无形的信息,还包括有形的物质,个人觉得这个定义也不够准确。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简单地说,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很明显,这种定义符合我们所讨论的范围,因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价值的数据叫做信息”。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使用这个定义,是的,有价值的数据才叫做信息,无价值的数据就是垃圾数据。实际上,“信息”这个词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而被人们广为使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对“信息”下一个定义:“信息”是指以电子信号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传播、保存的有价值的数据。

好了,我们简单谈了一下对于信息的定义,到这里呢,我们达成一个共识,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信息是指对企业有价值的数据。那么信息加上一个“化”字就变成了“信息化”,我们如何理解“信息化”呢?类似的词语还有工业化、社会化、智能化、城镇化,“化”这个字的象形文字中是两个人“”,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本意为从生到死的变化,相关的词有羽化、坐化等。由此延伸为改变、改造、变成等含义,于此相关的词有化冻、化名、化身、化装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信息化”的含义其实是改变为信息或者改造为信息或者变成信息。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变成信息,难道原来企业就没有信息吗?其实信息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信息的输入、加工、传输、储存的方式不同而已。据统计,在人类出现以后,信息传递方式的重大变革有以下几个阶段:通过手势和呼叫-通过语言-通过纸笔(包括印刷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会发现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前,人们对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口头传递和用纸笔记录的方式,以手工方式为主,直到发明了印刷术之后,才使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和快捷。这让我想起来一部电影《天下无双》,一个茅草屋里面有个画师在画对面骑马飞驰而来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还能画出骑马的人挖鼻孔的动作,虽然电影手法夸张,也足以看出古代人传递信息多么不容易,换到现在,高速摄像机连拍几十张高清照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在计算机技术出现后,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传递、展现,那么这就是“信息化”的含义。

聊到这里,我们对“企业信息化”也就不难理解了,“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展现信息进行改造,而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本质,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从外延上来讲,那么企业信息化包括的范围就多了,从硬件上来说,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电脑、打印机等,从软件上来说,包括办公软件、邮件系统、OA系统、考勤系统、财务软件、CAD设计等,这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那么SAP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又是什么,请看下一篇《SAP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相关内容

  • 胡长城:我对SOA的反思SOA架构的本质
  • 胡长城:我对SOA的反思SOA架构的本质 更新时间: 2007-05-14 作者: 胡长城 关键词:业务模型业务对象SAPSOA胡长城专栏 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名为"国内EAI正当时,BPM为时尚早,Workflow持续增长,SOA依然概念"的Blog日志.那个时候,我认为SOA ...

  • 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
  •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资源计划在东风乘用车公司的应用 姓名:雷建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欧阳星明 20050506 华中科技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摘要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简称ERP,是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其 ...

  • SAP顾问面试问题
  • SAP 顾问面试问题 以下是我个人目前遇到的一些 FI/CO 问题的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也可 能有回答错误的地方,希望高手不吝赐教.也希望各位顾问们讲你们遇到的一些 面试问题做个跟贴,方便大家共同进步,谢谢. Q: 假设你作为 SAP 的顾问,请介绍 SAP 系统中统驭科目的用处. A: 统 ...

  • SAP推出企业信息管理产品最新创新成果
  • SAP 公司推出了企业信息管理产品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能够帮助企业简化数据及相关政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并支持企业通过自助方式访问和准备数据. 在数字经济时代,如果企业能够充分把握数据带来的机遇,他们就能获取即时洞察,进而重塑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如果企业能够简化数据在业务流程 ...

  • 谋事在人:解析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七个难点
  •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没有人会否认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 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战略,找到适合的人才,用培训助其成长,用机制促其稳定,IT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绝不仅仅是教科书那么简单. 理论加实战,行业背景加企业文化,朴素的道理加个人感悟和经验,众多知名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监与我们分 ...

  • 汽车产品创新平台及其运作模式研究
  • 汽车产品创新平台及其运作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2 信息来源: 作者:刘 飞 飞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在国内外关于产品平台研究基础上,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产品创新困难的现状,提出汽车产品创新平台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功能进行了详 ...

  • 2010暑假实习报告
  • 暑假实习报告 一、烽火通信企业概况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是国内优秀的信息通信领域设备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内光通信领域唯一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武汉·中国光谷”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创立于1999年12月25日,xx年烽火通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 如何对桁架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
  • 乌迪 积分 15 帖子 20 #1 2005-3-17 09:31 请教各位大侠,在sap 里面如何对桁架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具体如何操作啊? yxs_li 积分 121 帖子 97 #2 2005-3-28 22:17 个人以为这是个很好的话题,不知为什么没有人感兴趣.我也是个SAP 初学者,谈一 ...

  • 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全解析
  • 在我们日常的招生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对专业硕士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大家总是弄混.那么今天呢小编要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一下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专业硕士的概念: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之前规定的是应届毕业生不能考,只有工作两年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