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浅析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 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

一、学校德育建设的必要性

德育,严格上来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而在广义的“德育”概念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心理品质层面。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的多。当年震惊一时的“马加爵”案,给社会及教育界对于德育教育极大的关注和反思。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环境,灌输给孩子的信息偏颇,导致孩子形成对社会的看法偏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

在学生心理层面,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

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心理品质方面的弱点,如意志力、抗挫能力比较薄弱,团队协作意识、危机意识淡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较为缺乏,这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有关。

二、体育教育与德育建设的关系

从体育的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学生的举止言行、思想、心理品质等都会自然的表现出来,较为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 从而将德育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体育课堂,贯穿于学生的体育活动当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体育教育确定的三维锻炼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立体的锻炼,恰恰明确的涵盖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其中在社会适应这一目标体系中,肯定了体育的社会性,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积极的互动、分工与合作,模拟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学习和个性社会化的进程。体育教育这一目标的确立,更加有利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体育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本身具有很强的德育优势,具体表现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表达

能力。

三、体育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

(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情绪调节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当中,往往伴有运动竞赛,这样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的。在运动竞赛中,学生们为了达到目标,通常都要与对手进行激烈的较量,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这往往都是在超生理负荷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参加者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障碍,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对手或各种困难。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环境。

(三)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影响、思想教育有关,但严格的体育锻炼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体育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的意志力。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从事体育运动,要克服疲劳、寒暑对身体的侵袭,要从心理上战胜胆怯和退缩。克服外界对心理的不利因素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志品质的

磨练过程。

(四)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们承受挫折能力的最好课堂。竞技体育都有胜负之分,我们都知道,在田径比赛中,除冠军以外,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在球类对抗比赛中,总有一队是失败者。对于缺乏失败经历的青少年而言,在体育竞赛中体验失败,并学习如何去看待失败,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体育这门课程无疑是最好的课堂。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善于对体育比赛中的失败者及时做出正确引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引导失败者振作精神,则可达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体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的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参与的,像接力赛、排球、足球等运动。这些集体比赛的成功,要靠团队中成员间密切的配合和统一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要共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是集体主义情感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可使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充分挖掘和升华。

与此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薛明.谈体育教育对德育与智力的协同作用[j].华章.2012(5).

[2] 陈远航.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浅析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 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

一、学校德育建设的必要性

德育,严格上来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而在广义的“德育”概念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心理品质层面。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的多。当年震惊一时的“马加爵”案,给社会及教育界对于德育教育极大的关注和反思。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环境,灌输给孩子的信息偏颇,导致孩子形成对社会的看法偏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

在学生心理层面,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

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心理品质方面的弱点,如意志力、抗挫能力比较薄弱,团队协作意识、危机意识淡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较为缺乏,这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有关。

二、体育教育与德育建设的关系

从体育的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学生的举止言行、思想、心理品质等都会自然的表现出来,较为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 从而将德育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体育课堂,贯穿于学生的体育活动当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体育教育确定的三维锻炼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立体的锻炼,恰恰明确的涵盖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其中在社会适应这一目标体系中,肯定了体育的社会性,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积极的互动、分工与合作,模拟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学习和个性社会化的进程。体育教育这一目标的确立,更加有利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体育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本身具有很强的德育优势,具体表现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表达

能力。

三、体育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

(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情绪调节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当中,往往伴有运动竞赛,这样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的。在运动竞赛中,学生们为了达到目标,通常都要与对手进行激烈的较量,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这往往都是在超生理负荷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参加者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障碍,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对手或各种困难。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环境。

(三)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影响、思想教育有关,但严格的体育锻炼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体育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的意志力。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从事体育运动,要克服疲劳、寒暑对身体的侵袭,要从心理上战胜胆怯和退缩。克服外界对心理的不利因素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志品质的

磨练过程。

(四)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们承受挫折能力的最好课堂。竞技体育都有胜负之分,我们都知道,在田径比赛中,除冠军以外,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在球类对抗比赛中,总有一队是失败者。对于缺乏失败经历的青少年而言,在体育竞赛中体验失败,并学习如何去看待失败,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体育这门课程无疑是最好的课堂。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善于对体育比赛中的失败者及时做出正确引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引导失败者振作精神,则可达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体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的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参与的,像接力赛、排球、足球等运动。这些集体比赛的成功,要靠团队中成员间密切的配合和统一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要共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是集体主义情感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可使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充分挖掘和升华。

与此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薛明.谈体育教育对德育与智力的协同作用[j].华章.2012(5).

[2] 陈远航.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相关内容

  • 德育功能_德育价值_德育目的_李太平
  • 1999年11月第26卷 第6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Nov . , 1999 Vol . 26 No . 6 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李太平 (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 ...

  • 德育的功能有哪些?在新时期如何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 德育的功能有哪些?在新时期如何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一.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1.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 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 ...

  •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 第五章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一.基本概念 1.教育目的: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和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的规格与标准. 2.德育目的:人们对整个德育的一种主观预期和价值设定,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带有主观性和理想化倾向,表示"为了什么进行德育" ...

  • 教育学-_德育工作题库
  • 第九章 德育 答案在最后一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个体享用功能 D 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德育过程 D 德育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 ...

  • 现代德育论
  • 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现代德育论>试卷 年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1.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 ...

  •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
  • 作者:单振涛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年02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展示和发挥,而市场经济则将个人从对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的人格依附中解放出来,人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才能将得到高扬.可以说,缺乏独立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活力的人,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顺应时代要求 ...

  •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构
  • 作者:刘红英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7)01-168-04 大学德育具有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个人性功能和实现社会价值的社会性功能.实现个体价值的个人性功能,表现为大学德育以个人需要为价值取向,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

  •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困惑与探索
  •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面临较多困惑.只有紧抓德育课程素质提升.职业发展.终身学习三大功能,走合理定位.改革创新.建章立制之路,方能走出困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困惑:功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 ...

  • 浅论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和创设
  • 浅论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及其创设 江苏省江都中学 李荣志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导向.规范.陶冶等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起着以 ...

  • 教育学模拟试题5
  •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模拟题98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 为(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