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述了2.0时代对信息共享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及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2.0时代的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可以把2.0时代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基于用户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来弥补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不足,是当今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创新的新趋势。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Web2.0;图书馆2.0;技术应用;理论模型 一、Web2.0对信息共享空间产生的影响 1.强化了信息共享空间“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信息共享空间始终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强调用户主导性,坚持根据用户实际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2.0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以及所有相关2.0技术的应用无不深深强化了信息共享空间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扩展了信息共享空间的资源内容 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因此资源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重点。利用Web2.0技术可以为信息共享空间增添许多新型的信息资源和虚拟环境。如:利用Wiki构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在图书馆创建“Wiki资源整合系统”,依靠广大用户收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Blog构建学科信息知识平台;用DSpace开源软件建立学术机构仓储平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共享空间数字资源的全新组成部分[1]。 3.突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开放性”、“分享性”、“协作性”特点 2.0环境下,用户一方面可以在信息共享空间开展现场讨论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Blog、RSS、Wiki、Tag、IM等2.0工具进行个人研究成果的发布、分享等,可以扩大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范围与途径。2.0环境下用户可以面对面地讨论、交流,现场协作,又可以将这种协作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比如Google的在线演示文稿),使协作与分享无处不在。 4.实现了新技术和信息共享空间“人本主义”的完美结合 信息共享空间中有先进的软硬件配置、舒适的学习环境、严谨的咨询引导、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合理的空间布局。2.0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更好地体现了一切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的根本宗旨。 5.促使信息共享空间向协作式学习空间的成功升级 传统的信息共享空间具有时空上的局限性。2.0环境下,用户可以利用各种2.0工具进行远程学术交流,使协作式学习无处不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协作式学习空间的成功升级。 二、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2.0技术可以丰富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提升其服务质量。 1.Blog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2] (1)通过Blog在信息共享空间发布信息。在Blog上可以发布图书馆公告、开放时间、最新资源、最新服务内容、软硬件变化情况等;预告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室、培训室、多媒体实验室等设施的开放时间和内容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如:介绍院系各教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以及目前所从事的项目和进展等。 (2)作为用户的个性化应用环境。在用户的Blog中插入个性化应用模块帮助形成读者社区。如:通过“我的好友或兴趣小组”进行兴趣聚类,呼朋交友,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我的音乐”进行音乐共享;通过“我的影集”进行照片图片共享;通过“我的藏书架”展示个性化书目;通过“我的收藏夹”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建立个人知识库等。 (3)利用Blog进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Blog发布课程计划、电子课件、作业,提供相关教学资源链接等,或者将培训内容制成音频或视频文件放在Blog上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在IC的电子教室内学习,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此外教师和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在Blog上就课程内容等进行交流。 2.RSS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图书馆员可以把各种新闻信息、信息共享空间信息、预约取书信息、广泛收集的各学科的知名博客、学术动态信息以及相关的专业信息,按学科进行分类整理,按照RSS标准规范生成RSS频道,将以上内容聚合到图书馆RSS阅读器中,并将其推送给读者,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频道定制,节省用户时间。 还可以利用RSS实现自助式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馆员可以把本地参考咨询资源,如已有的FAQ、BBS、Blog和Wiki等生成RSS频道,并把该内容导入到图书馆RSS阅读器中,用户提交咨询问题,系统便会根据关键词将匹配到的最新信息推送到用户的RSS阅读器内。 3.Wiki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Wiki支持协作式写作,可以利用Wiki这个特点构建一个信息素质教育的虚拟社区,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另外可以利用Wiki构建参考咨询服务的知识库,如:用户和咨询馆员可以创建一个新问题,其他用户可以对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来的馆员或用户可以对已有答案进行完善,直到绝大多数人对答案满意为止。 4.IM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可以使用IM进行虚拟参考服务,即开展网上实时交流,以弥补电话、e-mail或现场咨询的不足。有些大学自行开发MSN智能机器人,实时提供关于图书馆资源利用等一些基本、简单问题的回答。 5.其他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利用Ajax技术给信息资源加Tag标签,进而形成标签表(民间分类法)。这样能集合集体智慧,形成多种分类或聚类规则,更切合读者的需要。用DSpace开源软件建立学术机构仓储平台,收集用户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有用资料,如实验分析数据、课件、课程学习笔记等。 各种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不是孤立的,多种技术可以同时用来丰富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提升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质量。
【摘要】论述了2.0时代对信息共享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及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2.0时代的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可以把2.0时代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基于用户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来弥补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不足,是当今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创新的新趋势。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Web2.0;图书馆2.0;技术应用;理论模型 一、Web2.0对信息共享空间产生的影响 1.强化了信息共享空间“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信息共享空间始终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强调用户主导性,坚持根据用户实际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2.0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以及所有相关2.0技术的应用无不深深强化了信息共享空间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扩展了信息共享空间的资源内容 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因此资源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重点。利用Web2.0技术可以为信息共享空间增添许多新型的信息资源和虚拟环境。如:利用Wiki构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在图书馆创建“Wiki资源整合系统”,依靠广大用户收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Blog构建学科信息知识平台;用DSpace开源软件建立学术机构仓储平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共享空间数字资源的全新组成部分[1]。 3.突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开放性”、“分享性”、“协作性”特点 2.0环境下,用户一方面可以在信息共享空间开展现场讨论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Blog、RSS、Wiki、Tag、IM等2.0工具进行个人研究成果的发布、分享等,可以扩大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范围与途径。2.0环境下用户可以面对面地讨论、交流,现场协作,又可以将这种协作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比如Google的在线演示文稿),使协作与分享无处不在。 4.实现了新技术和信息共享空间“人本主义”的完美结合 信息共享空间中有先进的软硬件配置、舒适的学习环境、严谨的咨询引导、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合理的空间布局。2.0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更好地体现了一切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的根本宗旨。 5.促使信息共享空间向协作式学习空间的成功升级 传统的信息共享空间具有时空上的局限性。2.0环境下,用户可以利用各种2.0工具进行远程学术交流,使协作式学习无处不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协作式学习空间的成功升级。 二、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2.0技术可以丰富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提升其服务质量。 1.Blog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2] (1)通过Blog在信息共享空间发布信息。在Blog上可以发布图书馆公告、开放时间、最新资源、最新服务内容、软硬件变化情况等;预告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室、培训室、多媒体实验室等设施的开放时间和内容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如:介绍院系各教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以及目前所从事的项目和进展等。 (2)作为用户的个性化应用环境。在用户的Blog中插入个性化应用模块帮助形成读者社区。如:通过“我的好友或兴趣小组”进行兴趣聚类,呼朋交友,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我的音乐”进行音乐共享;通过“我的影集”进行照片图片共享;通过“我的藏书架”展示个性化书目;通过“我的收藏夹”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建立个人知识库等。 (3)利用Blog进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Blog发布课程计划、电子课件、作业,提供相关教学资源链接等,或者将培训内容制成音频或视频文件放在Blog上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在IC的电子教室内学习,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此外教师和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在Blog上就课程内容等进行交流。 2.RSS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图书馆员可以把各种新闻信息、信息共享空间信息、预约取书信息、广泛收集的各学科的知名博客、学术动态信息以及相关的专业信息,按学科进行分类整理,按照RSS标准规范生成RSS频道,将以上内容聚合到图书馆RSS阅读器中,并将其推送给读者,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频道定制,节省用户时间。 还可以利用RSS实现自助式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馆员可以把本地参考咨询资源,如已有的FAQ、BBS、Blog和Wiki等生成RSS频道,并把该内容导入到图书馆RSS阅读器中,用户提交咨询问题,系统便会根据关键词将匹配到的最新信息推送到用户的RSS阅读器内。 3.Wiki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Wiki支持协作式写作,可以利用Wiki这个特点构建一个信息素质教育的虚拟社区,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另外可以利用Wiki构建参考咨询服务的知识库,如:用户和咨询馆员可以创建一个新问题,其他用户可以对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来的馆员或用户可以对已有答案进行完善,直到绝大多数人对答案满意为止。 4.IM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可以使用IM进行虚拟参考服务,即开展网上实时交流,以弥补电话、e-mail或现场咨询的不足。有些大学自行开发MSN智能机器人,实时提供关于图书馆资源利用等一些基本、简单问题的回答。 5.其他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 利用Ajax技术给信息资源加Tag标签,进而形成标签表(民间分类法)。这样能集合集体智慧,形成多种分类或聚类规则,更切合读者的需要。用DSpace开源软件建立学术机构仓储平台,收集用户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有用资料,如实验分析数据、课件、课程学习笔记等。 各种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不是孤立的,多种技术可以同时用来丰富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提升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