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醉翁亭记》小测练习题

一,完成填空

1,本文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旷达情怀。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 命名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

⑤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开放) 6.临溪而渔(到)(捕鱼) ....

⑦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⑧树林阴翳(遮蔽 ) ...

⑨觥筹交错。(交相错杂) ⑩已而夕阳在山 (不久) ....

11.林壑尤美 (特别) 12.泉香而酒冽。(清) ..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寄托) ....

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6、伛偻提携。(驼背 这里指代老人 搀扶指小孩) .....

17、杂然而前陈者 。(杂乱的样子)(在面前)(摆开)1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19、苍颜白发。(脸色苍白) 20、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在)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而岩穴暝 。(凝聚) 开。( 雾气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 ②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

。( 归依) 临 (到) ..

④ 风 。 ( 面对 ) ③( 称 ) 于泉上者。( 靠近) ..

太守谓谁 ( 是 ) 其间( 在 ) ..

其乐 (乐趣、以„为乐、快乐)⑥....

(快乐 ) (语气词 吧 ) ..

泻出于 ( 表修饰 ) .

朝而往(表修饰 ) ⑧ 两峰之间者( 从 ) ..

泉香而酒冽 ( 表并列 ) 泉上者( 在 ) ..

禽鸟乐( 表顺承 )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 ) ( 茂盛 )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 ⑨ 者( 秀丽 ) ..

寓之酒( 表并列 ) .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亭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

3.以上文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醉翁亭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山之僧智仙也 ,命名者是 太守自谓也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远景 ,其次写 近景 。

7.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 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 。

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比喻 ) ②.锦鳞游泳。( 借代 )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拟人、对偶) ④.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借代) ⑤.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 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 )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11.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环滁皆山也。

1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4.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15.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情趣 ②寓:寄托 ③得:领会 ④辄:就

⑤上下 ⑥去 离开 ⑦而 表承接

2.贯穿文段主体的一个词是: 乐 。

3.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

4.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号 曰 翁 也 ②,而 不 知 守 之 乐 其乐

5.“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滁州人、宾客

6.“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醉翁亭记》

7.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8.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醉能同其乐

9.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

10.“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

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2.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文段先写 朝暮 之景,再写 四时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5.文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是:野芳发而幽香

6.文中描写秋季景色的是;风霜高洁

7.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 水落石出 ,它现在的意思。

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8.“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四)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把下列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②、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滁州人、宾客、太守 乐

3.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众宾欢也

4.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5.“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大意。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7.文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 ③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8.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9.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B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八年级下《醉翁亭记》小测练习题

一,完成填空

1,本文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旷达情怀。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 命名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

⑤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开放) 6.临溪而渔(到)(捕鱼) ....

⑦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⑧树林阴翳(遮蔽 ) ...

⑨觥筹交错。(交相错杂) ⑩已而夕阳在山 (不久) ....

11.林壑尤美 (特别) 12.泉香而酒冽。(清) ..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寄托) ....

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6、伛偻提携。(驼背 这里指代老人 搀扶指小孩) .....

17、杂然而前陈者 。(杂乱的样子)(在面前)(摆开)1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19、苍颜白发。(脸色苍白) 20、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在)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而岩穴暝 。(凝聚) 开。( 雾气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 ②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

。( 归依) 临 (到) ..

④ 风 。 ( 面对 ) ③( 称 ) 于泉上者。( 靠近) ..

太守谓谁 ( 是 ) 其间( 在 ) ..

其乐 (乐趣、以„为乐、快乐)⑥....

(快乐 ) (语气词 吧 ) ..

泻出于 ( 表修饰 ) .

朝而往(表修饰 ) ⑧ 两峰之间者( 从 ) ..

泉香而酒冽 ( 表并列 ) 泉上者( 在 ) ..

禽鸟乐( 表顺承 )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 ) ( 茂盛 )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 ⑨ 者( 秀丽 ) ..

寓之酒( 表并列 ) .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亭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

3.以上文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醉翁亭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山之僧智仙也 ,命名者是 太守自谓也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远景 ,其次写 近景 。

7.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 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 。

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比喻 ) ②.锦鳞游泳。( 借代 )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拟人、对偶) ④.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借代) ⑤.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 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 )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11.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环滁皆山也。

1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4.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15.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情趣 ②寓:寄托 ③得:领会 ④辄:就

⑤上下 ⑥去 离开 ⑦而 表承接

2.贯穿文段主体的一个词是: 乐 。

3.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

4.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号 曰 翁 也 ②,而 不 知 守 之 乐 其乐

5.“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滁州人、宾客

6.“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醉翁亭记》

7.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8.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醉能同其乐

9.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

10.“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

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2.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文段先写 朝暮 之景,再写 四时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5.文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是:野芳发而幽香

6.文中描写秋季景色的是;风霜高洁

7.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 水落石出 ,它现在的意思。

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8.“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四)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把下列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②、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滁州人、宾客、太守 乐

3.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众宾欢也

4.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5.“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大意。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7.文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 ③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8.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9.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B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相关内容

  •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一.填空题.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         ,吉州庐陵人,北宋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 ...

  •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练习题
  • 初三( )班 姓名: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 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云归而岩穴螟( )6.晦明变化者( ) 7.野芳发而幽香(野芳: )(发: )8.佳木秀而繁阴(秀: ...

  • [爱莲说][书幽芳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 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爱莲说><书幽芳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 ...

  •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

  • 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 诗文练习题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 ...

  • [醉翁亭记]练习题
  • <醉翁亭记>复习指导与练习 一.复习要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3.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4.认识作者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复习过程 1.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谥号文忠 ...

  • 太宗纳谏练习
  • 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①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②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③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④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⑤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⑥? ...

  • 人教版语文八下配套练习册第六单元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第六单元答案 26课 小石潭记 一1冽 缀 澈 2(1)向西,往西.(2)以--为乐(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5)像狗的牙齿一样.(6)格外.3(1)清澈. 凄清,冷清.(2)以--为乐.欢乐.(3)大约.可以(4)游动.游玩.4略.5略. 二(一)6说 ...

  •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题及名句
  • 试题解析 例1 下面对几种文体的有关常识叙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b.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 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