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的单向度思考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单向度昀人》昀霞向度思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邓亮

[摘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I虽然马尔库塞也看到了技术进步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但是他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几乎可以掩盖他所看到的技术进步的正面作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向度的人》进入了对现代技术理性的单向度思考。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技术进步虚假需求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的进步,正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导致人们思维的单向维度,即肯定性单向度思维。因此,统治集团能够利用文化工业对单向度思维的人们采取了不同以往暴政方式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即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更为可笑的是,人们却甘于这种新式统治。

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需要得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满足,然而,马尔库塞认为这是人们的虚假需求的满足,即物质的享受的满足,不是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幸福,只不过是。不幸之中的幸福感而已”。

关于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并未给予很充分的说明,即使对虚假需求有一番定义,但也颇为模糊.本人认为,也正如马尔库塞提到的,人们的需要应由一切个人自己决定,也正是因为这样,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疑问,马尔库塞根据什么断定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不是真正需要的满足?这里是不是带有马尔库塞个人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抑或是为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的学术气候所造就?我们都知道,包括马尔库塞在内的整个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大都是社会的上层,他们从自己的经济现实出发,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谈论他们口中的虚假的需求与真实的需求,所得出的结论不得不令人产生怀疑。

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下的无产阶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说他们虽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虻1](P24),但毕竟还是。奴

只能是脱离经济现实的“乌托邦”。

趋同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制”将发展为一种新制度,一种根本区别之外的体制成分的趋近。虽说这一理论过于表面,过于肤浅,但是却给我们很多可以值得思考的地方。

正如马尔库塞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我国现在也出现了马尔库塞当初所批判的现象。现在人们都通过各种途径追逐经济利益,尤其是2007年,炒股票、炒基金乃至炒黄金,他们只是看到了这一切盈利的一面,却看不到其中的风险,总是看到别人赚钱的一面,看不到那些人赔钱的过去。单就这一表面现象来看,与马尔库塞所说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很像。本人认为,这一种。趋同”我们应该承认,但是我们绝不承认根本制度的趋同。就经济发展而言,西方发达国家远远领先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势必地碰到发达国家当初也碰到的问题.经济问题是如此,社会问题亦是如此。虽然说资本主义的方式方法不是全部适用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必有其相似相容之处。对。趋同”言必称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是极不理性的,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领先于我们,所以某些方面的趋同是难免的,有的甚至是必须的,如科技生产力,这一趋同不正说明我们生产力的进步吗?过度地强调意识形态,那会是另一种。单向度”.

所以说,无论在何种社会环境之下,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独立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由以前的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或者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到现在不断扩大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这从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来说,

隶”,被虚假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所迷惑,已经丧失了革命的意识,,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马克思也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已经不再是当年马克思所定义的无产阶级了。也正如马尔库塞和全面发展,那无产阶级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了,无产阶级有产在单向度的思想、单向度的政治中所提到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先了,那马克思那个年代的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的意识的削弱

r!

前作为政治反对派而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都放弃了暴力甚至消失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革命夺取政权的主张,走向了遵守议会游戏规则之路;被马克思所以说,不论物质需求的满足是真实还是虚假的,也不论文称作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也心甘情愿地与曾经的敌手化工业是对人们需求的满足还是统治者进行社会控制的新形——资产阶级一起作为资本主义的官僚体制共同利益者而共存式,总之这一切都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它之

‘‘■于现存秩序中.知秽前,辩证的认同的态度并不是不可取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必需

可以看出,马尔库塞在这一点上与马克思的初衷很“相近”,的.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马尔库塞口中的“奴隶”安于被奴都觉得无产阶级“掘墓人”的角色应由暴力革命来实现。但是,也役的现状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状态,至于。奴隶们叶f.么时候认清正是基于现代工业文明下无产阶级的被。奴役”且安于这种被自己被奴役了,那是由他们自己的内心切实的需要决定的,这时。奴役”状态的现实,马尔库塞认为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进行文的这种内心的需要就是真实的需要.化革命,他甚至还将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流浪者、失业者等阶层身}矿,马尔库塞的这种对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思维的强调,最

上.本人认为这是极不切实际的,而且马尔库塞将文化革命作为孽≯气大功劳就在于给人们以一种批判、否定、超越的印象,至于人们一种最根本的革命方式,也是缺乏经济分析的.、i锋么时候、怎么样去批判、去否定、去超越应由人们自己决定,应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发展中国家,由这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决定,而马尔库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使其发展都有其历史过程,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根本改人们知道,人们除了安于现状之外,还能够进行第二向度的思变这个社会之前,对现状的辩证认同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历史的.维,必然.。d髟’本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前,人们之所以作为单向

自出现人类文明以来,无论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还是封,

建主与农民的对立,抑或是当今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这一切的对立的状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够完善的结果.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足以消灭这种“对立”之前,我们必须认清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环节.如果人人都是马尔库塞,都批判社会的单向度,批判人的单向度,那谁去生产,谁去劳动,整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混乱状态l一味地讲求对社会的批判,一味地谈。第二向度”,即否定性和超越性思维,也只能是理论上的些许意义,在实际上

度的人,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单向度的思维所造成的,因为,就算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提供完全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而且这种福利最多也就是满足了接受福利者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或

者是稍有略余.但这些还远远不能够达到实现人的精神各方面

发展需要的标准,人们为了更好地,也更多地获得物质回报,他们只能单向度地去生活,去思考。而不是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好像大家都成了。行尸走肉”,如果现实的生产力水平,现实的物质基础能够达到人的各方面需要得以发展的标准,(下转第130页)

一128~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总共出现了25个包含。there”的句子。按照表1和表2的归类方式对句子进行分类,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步骤ⅡI:第三个调查的语料库为外籍老师交际口语课堂教学语料库,第36课(大小:10,738).其目标路径为H:\MsEE\MSCT,次路径为NS(:T.。There”的出现频率为每1次/429字.

法句子数目百分比(%)

(1)there(2)there

areare

twoXs

to

‘Therebesth’8entence(使用于句

首)

416

it

manybook8…

‘there

besth’8ente眦e(使用于复

杂句)

728

(1)youseetherearetwo8ection8…

(2)…roleplayinwhichtherewillbestranger…(3)iftherei8aword…

(1)just8tandthere…

(2)sowemovethi8chairthere(3)…ifyou∞uldactuallybethere

‘there’作为。那里”的意思

728

‘there,作为。某一点”的意思‘there’用于‘outthere’或‘inthe北,词组中,作为。存在”的意思‘there’用于倒装‘there’用于‘there组中

and

28

(1)um,inthe驵meway,ju8tjuBtthere

(2)…afewpoint8ofdi8agreementthe托in

yourpair

28

(1)We8h蚰’tforget

(2)…enough

energy

yououtthere

htherei8there

28

(1)whatdoyou(2)thereitis

8eea8

then’的词

14

(1)justrubit…thereandthen.

表3的结果显示,“therebe”用于复杂句和。there”用作副词。那里”的句子分别占了总句子数量的28%。第三个语料库的搜索结果表明,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在口头交流中,对“there”的用法及意义选择更广,更丰富.

3.结论和建议

通过三个语料库的对比,也许我们可以说,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中对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上的选择是比较保守的。而这种倾向呈递进关系,即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者的选择更为保守(初中学生语料库与高中学生语料库的对比)。这种语言习惯对英语学习者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其一,局限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二,使学习者无法体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丰富性,从而阻碍其学习或练习口语的热情。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表明,学习者最先习得并使用的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或短语,结构复杂的语言往往是在大量的练习后获得经验而习得。本文中对。there”的分析结果却与之相反,学生在进阶的过程中反而对词汇的使用更为保守了.因此,可以推断,导致这种不良语言习惯的原因有二i一是学习者的练习不足,或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因害怕犯错,而过多采用回避策略,二是教授者在讲学或练习中过分强调一些基本句型,导致学习者的思维定势。因此,在学与教过程中,学生应主动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克服在口语使用中害怕犯错的心理因素,而教授者更应该鼓励学

习者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多以教导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法、词汇用法错误进行纠正,而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交互的形式对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语言任务,让其在发出及接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找寻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使用方法,从而积累语言经验。

参考文献

[1].LongmanContemporaryEngli8h—Chille8eDictiomry[M].现代出版社.1988

[2]何安平.中学英语教育语料库[CP/DK].广东教育影音

出版社.2000

[3]H.D.Brown.PrimiplesofLanguageLearning蚰dTe扯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RodElli8.Under8tandingsecondL蛐guageAcquisition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何安平.谈语料库研究[J].外国语.1997(5)

[6]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2004

[7]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一理论与实践[M].2005

(上接第128页)那还会有人愿意做一个单向度的人吗?在。技术称霸”的客观现实中,有时候,做一个单向度的人比做一个具有否定性思维和超越性思维的人更不容易,也更为难得.

其实,不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只不过是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题。马尔库塞大肆批判科技理性,只是悲观地看到了科技理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又大力提倡人文理性.可见,马尔库塞在批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的时候,自身也陷入了一种单向度的思考,不然何以会走向审美的艺术境域瞳1(P136)虽然马尔库

塞在晚年也退缩到技术中立的论域),难道精神价值的极权就不成其为极权7如果这样,社会很可能进入另一种单向度,即否定性单向度思维的状态,那将是另一种极权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24.

[2]周朔.马尔库塞何以走向审美之思.求索,2004(12).

一130一

《单向度的人》的单向度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邓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科技信息(学术版)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9)0次

参考文献(2条)

1.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1989

2.周朔 马尔库塞何以走向审美之思[期刊论文]-求索 2004(1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徐小霞.沈小红.XU Xiao-xia.SHEN Xiao-hong 技术进步消融社会对抗--再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理论观察2005,""(6)

是马尔库塞最富盛名的一部力作,也是其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代表作.马尔库塞一方面深刻阐述了当代社会各领域日趋整合、同化的趋势及现实表现;另一方面,他也特别分析了社会对抗因素消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不断进步.

2.期刊论文 印志媛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读《单向度的人》 -济宁学院学报2010,31(1)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而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早已开始探索现时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技术进步的真正目的和动力,避免使其成为凌驾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上的统治工具,对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期刊论文 于明华.孙怀忠 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单向度的人"——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2)

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也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对当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批判,提出了单向度人理论,认为生活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日益变成了失去了否定精神、批判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由此也就造就了单向度的人.

4.期刊论文 冯龙庆.周小兰 试论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意义与困境——写在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译本出版40周年之际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3)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技术理性批判有其革命的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至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论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因此,马尔库塞在他的一书中便陷入了这种困境.

5.期刊论文 白燕.BAI Yan 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理论价值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4)

马尔库塞在一书中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技术进步维持并强化"单向度"统治的秘密,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透过发达的物质文明假象,揭示了人的真正需求,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深切关怀.从一个侧面阐释了做一个"真正的人"及其建设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的意义,这对我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6.学位论文 王朔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述评 2007

需求在人类生存、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人的自然属性看,人类生命要延续,就必须不断地从外部世界补充各种能量,补充生命能量的需求构成了人类最原初的需求;而人的需求亦是一种意识到的欲望、目的、情感等能动的心理机制,它超越生存本能成为制导活动的内驱力。正如马克思所提到的“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任何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和为了需求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就此意义而言,需求是人的活动动机和目的的原始依据。换言之,人的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源自于内心的意愿和旨趣,表达了主体的一种缺失和等待状态,从应然状态上讲具有最大的真实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导致西方社会结构及其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境域中,被欧美“新左派”运动奉为“先知”和“思想守护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以美国社会为实例,将其批判的目光投注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投注于社会现实中人的问题,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

1964年《单向度的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他的思想经过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弗洛伊德的环节最终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作为一种哲学理论,马尔库塞的思想体系以“主体性原则”为骨架,属于严格的人本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因为它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而归入人道主义,这显示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人的深切关注,这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鉴于人在一定情况下被物化为工具的现象不可能完全消失,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于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弊端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批判。这种批判在资本主义的各个层面广泛展开,触及到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微观领域,由此引发人们对当下生活方式的质疑,生活价值与意义问题再次成为现代人思考的主题。而马尔库塞基于个人本位的微观角度的批判方式构成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底色。

本文试图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一个微观领域——人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展开述评。马尔库塞身处于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且经历了一场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由此也带来了普遍的经济繁荣。但是,他并没有被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繁荣所遮蔽,理论上在继承了马克思的需求异化、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基础上,看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植根于消费需求之上的全面融合的社会,即不再压制需求,而是仰仗制造需求来维持其统治的长存,这种需求马尔库塞称之为“虚假需求”。而人的真实需求即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却丧失了,这自然而然就形成社会控制和社会凝聚的新的更有效和更令人愉快的形式——资本主义一体化。本文旨在从分析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性质的观点入手,通过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与马克思“需求异化”观差异的比较,管窥“虚假需求”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7.期刊论文 邓联合.DENG Lian-he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困境与超越——马克思《1844年手稿》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

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虽然还带有某些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残留,但是却已经预示了走出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路径.

8.期刊论文 陈光军.CHEN Guang-jun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读《单向度的人》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1)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而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早已开始探索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技术进步的真正目的和动力,避免使其成为凌驾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上的统治工具,对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9.期刊论文 李航 论马尔库塞的技求批判理论 -法制与社会2009,""(9)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他试图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但是爱欲解放理论由于背离了科学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致使他的技术批判理论在认识论、历史观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试就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0.学位论文 籍晓红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索尔·贝娄中后期五部小说对后工业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 2009

针对以往评论界未能将文化批评理论应用于索尔·贝娄小说批评的现状,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切入,探讨贝娄中后期几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揭示贝娄小说所反映的后工业社会的人类生存困境。

本论文结合这些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从贝娄作品对后工业时代社会问题的表现这一角度来切入,将其小说置于后工业、后现代语境下来考察,运用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鲍德里亚、齐美尔等人的消费社会理论和拉康的符号理论等,来分析贝娄作品中的消费主义和拜金现象的社会根源、小说所表现的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精神危机。同时,笔者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运用快乐原则和道德原则,深入分析贝娄的作品。所有这些分析旨在表明,贝娄笔下的人物自我身份的丧失,象征着商品经济大潮下人文精神的失落。

索尔·贝娄对后工业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首先表现为人的“物化”。《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后工业社会的消费图景,表现了“以消费为灵魂”的后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以及那些异化了的“单向度的人”,对享乐主义和消费道德观进行了鞭鞑,贝娄将消费主义的批判提升到了文化的维度和人文关怀的高度。

“物化”只是异化的一种。其他异化现象也在贝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揭示。例如,《赫索格》深刻地表现了后工业社会人的异化感,表现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种种异化关系。贝娄以他自己的方式对这种关系做出了注解。在他的笔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消费关系,让人与人的关系失去了亲情与爱情。贝娄的作品是对这种不再和谐的关系的一种悲悼。

贝娄的小说表现了人们对成功(印名利、地位)的追逐,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剧。在《洪堡的礼物》中,后工业社会犹如一个名利场。该书揭示了现实主义者的“进步神话”和理想主义者的失败困境,以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价值观之间的裂变。小说整个结构呈现为一种悖论叙事,这使小说具有了深度和复杂性。在这部小说里,贝娄解构了一个由享乐主义支配的社会,他不仅批判人们对成功的盲目追逐,而且对一个“由理性和进步确定的技术世界”表示深恶痛绝。

《院长的十二月》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这两部小说展现了一个后工业“荒原”社会,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文明的忧思、对灵魂的关注、对道德的焦虑、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以及贝娄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信念”。这两部小说是他对后工业消费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的一种反拨,是他在解构的同时进行的一种积极建构。

贝娄对现代技术和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反对一味地强调科技进步,反对忽略人的精神建设。他认为科技进步并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贝娄对科技进步与专家制度的质疑,契合了当今物质丰裕的社会状况下人文精神的衰微、人们的幸福感缺席这一现象。

贝娄还对后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与文化的衰落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在上述五部小说中,贝娄对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不但反对人们对技术进步的盲目追求,以及对科学的崇拜,而且还关注文化的命运,希望恢复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应有的地位。

贝娄的作品始终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以赫索格为代表的人物表现了贝娄的思考和彷徨。贝娄注意到了后工业社会里形而上学和道德观念的日趋式微。他的几部小说都表现了他对人类一些永恒的哲学命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类的前途、命运、道德、精神状态,人生终极意义等重大问题的关注,比如自我认同、道德与真理、个体与群体等问题.贝娄对这些形而上问题的哲学思考是他对后工业社会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作出的回应和反拨,也是他对后工业社会的“无深度”、“中心消解”和“情感消逝”现象的一种拯救。

贝娄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后工业的“荒原”社会,然而,面对满目疮痍的后工业文明,贝娄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具有一种“情感信念”,他的小说渗透着一种乌托邦情怀,表现了一种文学理想主义。索尔·贝娄拒绝虚无,他永远对绝望说“不”。他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的作品在诊治后工业人类社会的疾病和挽救人类濒危的信仰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他的批评观点在当今世界的嘈杂之中敲响了清澈之音。他试图“避免滑向或跌入乌托邦的幻想之中”,为人类走出后现代困境找到一条道路。如何找到根治当代都市病症的灵丹妙药?如何使孤独的个体找到群体的归属感?如何拯救失去心灵家园的现代人?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追问,记忆,精神和信念的重要性在贝娄的作品中凸显出来。

贝娄的作品充满了“外来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对家园的怀恋,充满了对“逝去的辉煌”的缅怀。贝娄笔下表现的不仅仅是人物在地理位置上的被“流放”,更是心理意义上的被放逐。贝娄表现了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犹太移民的生存境遇。然而,他所表现的犹太人的身份危机问题是超越时代的、典型的,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贝娄还为丧失了家园、在荒原中挣扎着的人类开出医治后现代疾病的药方。他用审美的、历史的、传统的以及人道主义的情感来使处于失乐园中的当代人类获得精神救赎,贝娄用艺术与诗(文学)来拯救人们的精神,大自然是其小说主人公获得审美救赎的另一个力量来源,他以亲近自然、厌恶城市来表达他对消费主义的抵制。他在“未受工业文明熏陶”的淳朴的小镇体验到了“精神的还乡”。贝娄通过回归犹太文化传统、坚持犹太人的优良品质和道德价值观,使处于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困境中的人类获得历史和哲学意义上的救赎,他用人道主义的情感来对抗“爱的缺席”。他笔下的人物在对他人的“敞开”之中获得了超越。他们通过建构或融入社群关系,走出了异化,赋予人生以崭新的意义。他们通过学会博爱,将生命的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带着理想和信念一路走来,索尔·贝娄经历了从失落到回归的心路历程,他的内心一直充满着寻找人类家园的渴望,他的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矛盾和困惑。他所塑造的主人公典型地体现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贝娄的小说表现了文学的超验意义以及人文学科对人类精神的救赎,体现出一颗流浪灵魂的一种乡愁意识,表现出一种乌托邦情怀和文学理想主义,一个无处不在的“求索”主题,以及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诉求。

在一个消费至上、娱乐至死、道德滑坡的时代,索尔·贝娄对精神的关注、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敢于直面人类灵魂的精神,以及他开出的救赎方案,无不显示了一代文学大师的人道主义关怀。他一生都行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xsb200809077.aspx授权使用:山西大学(shanxidx),授权号:0dc7111a-d9c6-488f-b9e3-9e2a0153ccf6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0日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单向度昀人》昀霞向度思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邓亮

[摘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I虽然马尔库塞也看到了技术进步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但是他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几乎可以掩盖他所看到的技术进步的正面作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向度的人》进入了对现代技术理性的单向度思考。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技术进步虚假需求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的进步,正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导致人们思维的单向维度,即肯定性单向度思维。因此,统治集团能够利用文化工业对单向度思维的人们采取了不同以往暴政方式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即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更为可笑的是,人们却甘于这种新式统治。

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需要得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满足,然而,马尔库塞认为这是人们的虚假需求的满足,即物质的享受的满足,不是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幸福,只不过是。不幸之中的幸福感而已”。

关于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并未给予很充分的说明,即使对虚假需求有一番定义,但也颇为模糊.本人认为,也正如马尔库塞提到的,人们的需要应由一切个人自己决定,也正是因为这样,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疑问,马尔库塞根据什么断定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不是真正需要的满足?这里是不是带有马尔库塞个人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抑或是为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的学术气候所造就?我们都知道,包括马尔库塞在内的整个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大都是社会的上层,他们从自己的经济现实出发,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谈论他们口中的虚假的需求与真实的需求,所得出的结论不得不令人产生怀疑。

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下的无产阶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说他们虽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虻1](P24),但毕竟还是。奴

只能是脱离经济现实的“乌托邦”。

趋同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制”将发展为一种新制度,一种根本区别之外的体制成分的趋近。虽说这一理论过于表面,过于肤浅,但是却给我们很多可以值得思考的地方。

正如马尔库塞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我国现在也出现了马尔库塞当初所批判的现象。现在人们都通过各种途径追逐经济利益,尤其是2007年,炒股票、炒基金乃至炒黄金,他们只是看到了这一切盈利的一面,却看不到其中的风险,总是看到别人赚钱的一面,看不到那些人赔钱的过去。单就这一表面现象来看,与马尔库塞所说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很像。本人认为,这一种。趋同”我们应该承认,但是我们绝不承认根本制度的趋同。就经济发展而言,西方发达国家远远领先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势必地碰到发达国家当初也碰到的问题.经济问题是如此,社会问题亦是如此。虽然说资本主义的方式方法不是全部适用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必有其相似相容之处。对。趋同”言必称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是极不理性的,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领先于我们,所以某些方面的趋同是难免的,有的甚至是必须的,如科技生产力,这一趋同不正说明我们生产力的进步吗?过度地强调意识形态,那会是另一种。单向度”.

所以说,无论在何种社会环境之下,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独立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由以前的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或者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到现在不断扩大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这从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来说,

隶”,被虚假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所迷惑,已经丧失了革命的意识,,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马克思也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已经不再是当年马克思所定义的无产阶级了。也正如马尔库塞和全面发展,那无产阶级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了,无产阶级有产在单向度的思想、单向度的政治中所提到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先了,那马克思那个年代的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的意识的削弱

r!

前作为政治反对派而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都放弃了暴力甚至消失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革命夺取政权的主张,走向了遵守议会游戏规则之路;被马克思所以说,不论物质需求的满足是真实还是虚假的,也不论文称作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也心甘情愿地与曾经的敌手化工业是对人们需求的满足还是统治者进行社会控制的新形——资产阶级一起作为资本主义的官僚体制共同利益者而共存式,总之这一切都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它之

‘‘■于现存秩序中.知秽前,辩证的认同的态度并不是不可取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必需

可以看出,马尔库塞在这一点上与马克思的初衷很“相近”,的.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马尔库塞口中的“奴隶”安于被奴都觉得无产阶级“掘墓人”的角色应由暴力革命来实现。但是,也役的现状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状态,至于。奴隶们叶f.么时候认清正是基于现代工业文明下无产阶级的被。奴役”且安于这种被自己被奴役了,那是由他们自己的内心切实的需要决定的,这时。奴役”状态的现实,马尔库塞认为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进行文的这种内心的需要就是真实的需要.化革命,他甚至还将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流浪者、失业者等阶层身}矿,马尔库塞的这种对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思维的强调,最

上.本人认为这是极不切实际的,而且马尔库塞将文化革命作为孽≯气大功劳就在于给人们以一种批判、否定、超越的印象,至于人们一种最根本的革命方式,也是缺乏经济分析的.、i锋么时候、怎么样去批判、去否定、去超越应由人们自己决定,应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发展中国家,由这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决定,而马尔库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使其发展都有其历史过程,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根本改人们知道,人们除了安于现状之外,还能够进行第二向度的思变这个社会之前,对现状的辩证认同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历史的.维,必然.。d髟’本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前,人们之所以作为单向

自出现人类文明以来,无论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还是封,

建主与农民的对立,抑或是当今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这一切的对立的状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够完善的结果.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足以消灭这种“对立”之前,我们必须认清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环节.如果人人都是马尔库塞,都批判社会的单向度,批判人的单向度,那谁去生产,谁去劳动,整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混乱状态l一味地讲求对社会的批判,一味地谈。第二向度”,即否定性和超越性思维,也只能是理论上的些许意义,在实际上

度的人,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单向度的思维所造成的,因为,就算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提供完全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而且这种福利最多也就是满足了接受福利者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或

者是稍有略余.但这些还远远不能够达到实现人的精神各方面

发展需要的标准,人们为了更好地,也更多地获得物质回报,他们只能单向度地去生活,去思考。而不是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好像大家都成了。行尸走肉”,如果现实的生产力水平,现实的物质基础能够达到人的各方面需要得以发展的标准,(下转第130页)

一128~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总共出现了25个包含。there”的句子。按照表1和表2的归类方式对句子进行分类,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步骤ⅡI:第三个调查的语料库为外籍老师交际口语课堂教学语料库,第36课(大小:10,738).其目标路径为H:\MsEE\MSCT,次路径为NS(:T.。There”的出现频率为每1次/429字.

法句子数目百分比(%)

(1)there(2)there

areare

twoXs

to

‘Therebesth’8entence(使用于句

首)

416

it

manybook8…

‘there

besth’8ente眦e(使用于复

杂句)

728

(1)youseetherearetwo8ection8…

(2)…roleplayinwhichtherewillbestranger…(3)iftherei8aword…

(1)just8tandthere…

(2)sowemovethi8chairthere(3)…ifyou∞uldactuallybethere

‘there’作为。那里”的意思

728

‘there,作为。某一点”的意思‘there’用于‘outthere’或‘inthe北,词组中,作为。存在”的意思‘there’用于倒装‘there’用于‘there组中

and

28

(1)um,inthe驵meway,ju8tjuBtthere

(2)…afewpoint8ofdi8agreementthe托in

yourpair

28

(1)We8h蚰’tforget

(2)…enough

energy

yououtthere

htherei8there

28

(1)whatdoyou(2)thereitis

8eea8

then’的词

14

(1)justrubit…thereandthen.

表3的结果显示,“therebe”用于复杂句和。there”用作副词。那里”的句子分别占了总句子数量的28%。第三个语料库的搜索结果表明,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在口头交流中,对“there”的用法及意义选择更广,更丰富.

3.结论和建议

通过三个语料库的对比,也许我们可以说,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中对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上的选择是比较保守的。而这种倾向呈递进关系,即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者的选择更为保守(初中学生语料库与高中学生语料库的对比)。这种语言习惯对英语学习者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其一,局限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二,使学习者无法体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丰富性,从而阻碍其学习或练习口语的热情。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表明,学习者最先习得并使用的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或短语,结构复杂的语言往往是在大量的练习后获得经验而习得。本文中对。there”的分析结果却与之相反,学生在进阶的过程中反而对词汇的使用更为保守了.因此,可以推断,导致这种不良语言习惯的原因有二i一是学习者的练习不足,或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因害怕犯错,而过多采用回避策略,二是教授者在讲学或练习中过分强调一些基本句型,导致学习者的思维定势。因此,在学与教过程中,学生应主动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克服在口语使用中害怕犯错的心理因素,而教授者更应该鼓励学

习者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多以教导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法、词汇用法错误进行纠正,而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交互的形式对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语言任务,让其在发出及接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找寻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使用方法,从而积累语言经验。

参考文献

[1].LongmanContemporaryEngli8h—Chille8eDictiomry[M].现代出版社.1988

[2]何安平.中学英语教育语料库[CP/DK].广东教育影音

出版社.2000

[3]H.D.Brown.PrimiplesofLanguageLearning蚰dTe扯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RodElli8.Under8tandingsecondL蛐guageAcquisition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何安平.谈语料库研究[J].外国语.1997(5)

[6]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2004

[7]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一理论与实践[M].2005

(上接第128页)那还会有人愿意做一个单向度的人吗?在。技术称霸”的客观现实中,有时候,做一个单向度的人比做一个具有否定性思维和超越性思维的人更不容易,也更为难得.

其实,不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只不过是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题。马尔库塞大肆批判科技理性,只是悲观地看到了科技理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又大力提倡人文理性.可见,马尔库塞在批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的时候,自身也陷入了一种单向度的思考,不然何以会走向审美的艺术境域瞳1(P136)虽然马尔库

塞在晚年也退缩到技术中立的论域),难道精神价值的极权就不成其为极权7如果这样,社会很可能进入另一种单向度,即否定性单向度思维的状态,那将是另一种极权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24.

[2]周朔.马尔库塞何以走向审美之思.求索,2004(12).

一130一

《单向度的人》的单向度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邓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科技信息(学术版)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9)0次

参考文献(2条)

1.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1989

2.周朔 马尔库塞何以走向审美之思[期刊论文]-求索 2004(1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徐小霞.沈小红.XU Xiao-xia.SHEN Xiao-hong 技术进步消融社会对抗--再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理论观察2005,""(6)

是马尔库塞最富盛名的一部力作,也是其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代表作.马尔库塞一方面深刻阐述了当代社会各领域日趋整合、同化的趋势及现实表现;另一方面,他也特别分析了社会对抗因素消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不断进步.

2.期刊论文 印志媛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读《单向度的人》 -济宁学院学报2010,31(1)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而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早已开始探索现时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技术进步的真正目的和动力,避免使其成为凌驾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上的统治工具,对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期刊论文 于明华.孙怀忠 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单向度的人"——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2)

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也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对当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批判,提出了单向度人理论,认为生活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日益变成了失去了否定精神、批判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由此也就造就了单向度的人.

4.期刊论文 冯龙庆.周小兰 试论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意义与困境——写在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译本出版40周年之际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3)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技术理性批判有其革命的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至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论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因此,马尔库塞在他的一书中便陷入了这种困境.

5.期刊论文 白燕.BAI Yan 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理论价值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4)

马尔库塞在一书中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技术进步维持并强化"单向度"统治的秘密,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透过发达的物质文明假象,揭示了人的真正需求,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深切关怀.从一个侧面阐释了做一个"真正的人"及其建设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的意义,这对我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6.学位论文 王朔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述评 2007

需求在人类生存、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人的自然属性看,人类生命要延续,就必须不断地从外部世界补充各种能量,补充生命能量的需求构成了人类最原初的需求;而人的需求亦是一种意识到的欲望、目的、情感等能动的心理机制,它超越生存本能成为制导活动的内驱力。正如马克思所提到的“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任何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和为了需求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就此意义而言,需求是人的活动动机和目的的原始依据。换言之,人的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源自于内心的意愿和旨趣,表达了主体的一种缺失和等待状态,从应然状态上讲具有最大的真实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导致西方社会结构及其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境域中,被欧美“新左派”运动奉为“先知”和“思想守护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以美国社会为实例,将其批判的目光投注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投注于社会现实中人的问题,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

1964年《单向度的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他的思想经过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弗洛伊德的环节最终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作为一种哲学理论,马尔库塞的思想体系以“主体性原则”为骨架,属于严格的人本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因为它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而归入人道主义,这显示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人的深切关注,这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鉴于人在一定情况下被物化为工具的现象不可能完全消失,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于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弊端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批判。这种批判在资本主义的各个层面广泛展开,触及到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微观领域,由此引发人们对当下生活方式的质疑,生活价值与意义问题再次成为现代人思考的主题。而马尔库塞基于个人本位的微观角度的批判方式构成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底色。

本文试图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一个微观领域——人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展开述评。马尔库塞身处于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且经历了一场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由此也带来了普遍的经济繁荣。但是,他并没有被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繁荣所遮蔽,理论上在继承了马克思的需求异化、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基础上,看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植根于消费需求之上的全面融合的社会,即不再压制需求,而是仰仗制造需求来维持其统治的长存,这种需求马尔库塞称之为“虚假需求”。而人的真实需求即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却丧失了,这自然而然就形成社会控制和社会凝聚的新的更有效和更令人愉快的形式——资本主义一体化。本文旨在从分析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性质的观点入手,通过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与马克思“需求异化”观差异的比较,管窥“虚假需求”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7.期刊论文 邓联合.DENG Lian-he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困境与超越——马克思《1844年手稿》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

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虽然还带有某些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残留,但是却已经预示了走出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路径.

8.期刊论文 陈光军.CHEN Guang-jun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读《单向度的人》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1)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而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早已开始探索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技术进步的真正目的和动力,避免使其成为凌驾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上的统治工具,对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9.期刊论文 李航 论马尔库塞的技求批判理论 -法制与社会2009,""(9)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他试图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但是爱欲解放理论由于背离了科学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致使他的技术批判理论在认识论、历史观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试就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0.学位论文 籍晓红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索尔·贝娄中后期五部小说对后工业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 2009

针对以往评论界未能将文化批评理论应用于索尔·贝娄小说批评的现状,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切入,探讨贝娄中后期几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揭示贝娄小说所反映的后工业社会的人类生存困境。

本论文结合这些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从贝娄作品对后工业时代社会问题的表现这一角度来切入,将其小说置于后工业、后现代语境下来考察,运用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鲍德里亚、齐美尔等人的消费社会理论和拉康的符号理论等,来分析贝娄作品中的消费主义和拜金现象的社会根源、小说所表现的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精神危机。同时,笔者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运用快乐原则和道德原则,深入分析贝娄的作品。所有这些分析旨在表明,贝娄笔下的人物自我身份的丧失,象征着商品经济大潮下人文精神的失落。

索尔·贝娄对后工业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首先表现为人的“物化”。《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后工业社会的消费图景,表现了“以消费为灵魂”的后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以及那些异化了的“单向度的人”,对享乐主义和消费道德观进行了鞭鞑,贝娄将消费主义的批判提升到了文化的维度和人文关怀的高度。

“物化”只是异化的一种。其他异化现象也在贝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揭示。例如,《赫索格》深刻地表现了后工业社会人的异化感,表现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种种异化关系。贝娄以他自己的方式对这种关系做出了注解。在他的笔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消费关系,让人与人的关系失去了亲情与爱情。贝娄的作品是对这种不再和谐的关系的一种悲悼。

贝娄的小说表现了人们对成功(印名利、地位)的追逐,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剧。在《洪堡的礼物》中,后工业社会犹如一个名利场。该书揭示了现实主义者的“进步神话”和理想主义者的失败困境,以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价值观之间的裂变。小说整个结构呈现为一种悖论叙事,这使小说具有了深度和复杂性。在这部小说里,贝娄解构了一个由享乐主义支配的社会,他不仅批判人们对成功的盲目追逐,而且对一个“由理性和进步确定的技术世界”表示深恶痛绝。

《院长的十二月》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这两部小说展现了一个后工业“荒原”社会,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文明的忧思、对灵魂的关注、对道德的焦虑、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以及贝娄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信念”。这两部小说是他对后工业消费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的一种反拨,是他在解构的同时进行的一种积极建构。

贝娄对现代技术和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反对一味地强调科技进步,反对忽略人的精神建设。他认为科技进步并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贝娄对科技进步与专家制度的质疑,契合了当今物质丰裕的社会状况下人文精神的衰微、人们的幸福感缺席这一现象。

贝娄还对后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与文化的衰落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在上述五部小说中,贝娄对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不但反对人们对技术进步的盲目追求,以及对科学的崇拜,而且还关注文化的命运,希望恢复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应有的地位。

贝娄的作品始终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以赫索格为代表的人物表现了贝娄的思考和彷徨。贝娄注意到了后工业社会里形而上学和道德观念的日趋式微。他的几部小说都表现了他对人类一些永恒的哲学命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类的前途、命运、道德、精神状态,人生终极意义等重大问题的关注,比如自我认同、道德与真理、个体与群体等问题.贝娄对这些形而上问题的哲学思考是他对后工业社会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作出的回应和反拨,也是他对后工业社会的“无深度”、“中心消解”和“情感消逝”现象的一种拯救。

贝娄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后工业的“荒原”社会,然而,面对满目疮痍的后工业文明,贝娄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具有一种“情感信念”,他的小说渗透着一种乌托邦情怀,表现了一种文学理想主义。索尔·贝娄拒绝虚无,他永远对绝望说“不”。他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的作品在诊治后工业人类社会的疾病和挽救人类濒危的信仰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他的批评观点在当今世界的嘈杂之中敲响了清澈之音。他试图“避免滑向或跌入乌托邦的幻想之中”,为人类走出后现代困境找到一条道路。如何找到根治当代都市病症的灵丹妙药?如何使孤独的个体找到群体的归属感?如何拯救失去心灵家园的现代人?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追问,记忆,精神和信念的重要性在贝娄的作品中凸显出来。

贝娄的作品充满了“外来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对家园的怀恋,充满了对“逝去的辉煌”的缅怀。贝娄笔下表现的不仅仅是人物在地理位置上的被“流放”,更是心理意义上的被放逐。贝娄表现了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犹太移民的生存境遇。然而,他所表现的犹太人的身份危机问题是超越时代的、典型的,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贝娄还为丧失了家园、在荒原中挣扎着的人类开出医治后现代疾病的药方。他用审美的、历史的、传统的以及人道主义的情感来使处于失乐园中的当代人类获得精神救赎,贝娄用艺术与诗(文学)来拯救人们的精神,大自然是其小说主人公获得审美救赎的另一个力量来源,他以亲近自然、厌恶城市来表达他对消费主义的抵制。他在“未受工业文明熏陶”的淳朴的小镇体验到了“精神的还乡”。贝娄通过回归犹太文化传统、坚持犹太人的优良品质和道德价值观,使处于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困境中的人类获得历史和哲学意义上的救赎,他用人道主义的情感来对抗“爱的缺席”。他笔下的人物在对他人的“敞开”之中获得了超越。他们通过建构或融入社群关系,走出了异化,赋予人生以崭新的意义。他们通过学会博爱,将生命的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带着理想和信念一路走来,索尔·贝娄经历了从失落到回归的心路历程,他的内心一直充满着寻找人类家园的渴望,他的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矛盾和困惑。他所塑造的主人公典型地体现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贝娄的小说表现了文学的超验意义以及人文学科对人类精神的救赎,体现出一颗流浪灵魂的一种乡愁意识,表现出一种乌托邦情怀和文学理想主义,一个无处不在的“求索”主题,以及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诉求。

在一个消费至上、娱乐至死、道德滑坡的时代,索尔·贝娄对精神的关注、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敢于直面人类灵魂的精神,以及他开出的救赎方案,无不显示了一代文学大师的人道主义关怀。他一生都行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xsb200809077.aspx授权使用:山西大学(shanxidx),授权号:0dc7111a-d9c6-488f-b9e3-9e2a0153ccf6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0日


相关内容

  • 大梦谁先觉 -从[单向度的人]看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 大梦谁先觉 -从<单向度的人>看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知名的激进哲人,<单向度的人>是他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通过从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研究,指出了发达的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的压制了人们内心的否定性.批 ...

  • 对院校教育转型中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考察与反思
  • 对院校教育转型中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考察与反思 石现超 (重庆通信学院人文教研室/讲师, 400035 重庆沙坪坝) 摘要: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是院校教育转型中一个值得注意和反思的重要问题.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遮蔽了院校教育转型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军队院校教育转型与变革,必须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构建科学的思 ...

  • 再论出版自由
  • 论文题目:<再论出版自由:冲破自由与秩序对抗的 单向度社会的常识> 院系: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 专业:新闻学 年级:2009级 姓名:郭静 学号:T00914220 联系方式:[1**********] [email protected] 2012年4月4日 <再论出版自由:冲破自由与 ...

  • 对圆周运动中小球脱离问题的推广
  • 对圆周运动中小球脱离问题的推广http://www.bruce-juice.com/ 在高中力学当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类问题,如"小球恰好脱离--","小球恰能通过--","对轨道压力恰为零--",这是曲线运动(圆周运动)中典型的临界类型的问 ...

  • 单向度的人读书报告
  • 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沿着单向度走去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的的中心论题是: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 ...

  • 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互动_论学习方式的转型
  • 2010.05 理论探讨 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互动---论学习方式的转型 ☆ 邓舒婷 541004)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前言 学习是通过传播途径,人与人.人与事物多向互动从随着电子媒体.网络技术进入教而促进认知的一种活动. 途径.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的育传播,教育的传播媒介.变 ...

  • 用贝索斯的「两类决策法」对待职业选择
  •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把「决策」分为两类. 第一类决策:这些决定带来的结果几乎是不可逆的,可以称之为「单向门」.如果你走过单向门,不喜欢你看到的另一面,你是回不到从前的.对这类决定应该有条不紊.小心翼翼.细致审慎地分析.探讨与思考. 第二类决策:但其实大多数的决定不是第一类决策这样的,它们是多变 ...

  • 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研究_任伟
  • doi:10.3969/j.issn.1671-1122.2011.08.002 任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文章对理论密码学体系的建立.密码学中的基本原语以及相互间构造的关联.密码学中的常摘 要: 用范式.可证明安全理论的概念和基本思路(如归约)进行总结和分析 ...

  • 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_王时杰
  • New Technology 新技术 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文/王时杰 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智能手围,再推出地图显示.LBS标记置顶功能,然后采机的IM(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微信.这是一用时段竞价排名模式,则该模式可谓LBS营销的典款以文字.图片.视频及语音短信等作为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