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世界和平的话

尊敬的马来西亚伊斯兰福利组织敦马哈迪长老,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董事主席丹斯里李金友先生,马来西亚五大宗教谘询委员会查吉尔理先生,各位宗教领袖、各位大德、各位嘉宾。

我们刚才听了查吉尔先生的讲话,我们深受感动。现在社会动-乱,地球灾变频繁,人民迫切需要智慧,如何能够化解当前的这些灾难。我们知道宗教教育是神圣的教育。在过去由於交通的不方便,资讯不发达,人类自古以来,多半所谓是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就知道了,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他就不能不化身到各个地区去教化众生,所以实际上真神只有一个。我曾经有一年访问日本,日本一个老和尚中村康隆,我访问他的时候,他那一年一百岁。他告诉我,他说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一个真神的化身,宗教是一家人。我听了非常欢喜。他的徒弟送我出门的时候,告诉我,他说老和尚生平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为什么你来访问,他要这样说法?我说他说得对,说得有道理!

宗教这两个字,用中文的意思来解释,是很清楚、很明白的。中文里面的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那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合起来,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我们相信如果用这两个字来解释宗教,所有宗教都会很欢喜。而且给社会大众非常清晰的概念,宗教不是迷信,宗教里面有哲学,也有科学,这些部分被现代一些大哲学家、科学家所证明。要真正解决联合国所谓是消灭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用什么方法?只有用宗教教育。为什么?宗教教育是主要的教育、神圣的教育。正因为我们把这个教育疏忽了,很少人认真去研究它、去学习它,所以社会出了问题,地球也出了问题。

今天问题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人心坏了。如何能把人心唤回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在佛法里面讲,佛第一个告诉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是佛跟这个本性本善的意思完全相同。那现在为什么变成不善?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善的。所以中国古圣先贤说,「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本性是神性,是很接近的;但是习性不善,我们讲的习惯,被染污了、被学坏了,所以习性跟本性愈来愈远。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

中国在几千年前,可以说,婆罗门教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历史至少有一万三千年,我相信。每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是渊远流长,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那中国的文字发明才四千五百年,我相信中国文化比文字要早很多很多年。他有智慧,他懂得教育,这教育非常重要,这在全世界每个族群,中国人对教育是特别重视。所以「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把教育办好,这个习性跟本性愈去愈远。像我们现代的社会,实在讲就是因为缺乏教育。今天的教育好像是很发达,完全是做事情的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做人的教育没有了,疏忽掉了。

圣贤教育里头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人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善人,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仁爱的人。所以教学的中心,可以说就是一个爱字。中国传统归纳起来,实在讲很简单,只有四个科目。第一个讲五伦,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人与神圣的关系,这是讲伦常。所以它里面提出第一个,父子有亲,这是亲爱,父子的亲爱是天性的,不是学来的,这是天性的。所以中国教育就用这个为起点,爱为起点,亲爱,这种亲爱如何能够保持永恒不变,这就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的。第二个目标,如何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你爱家人,你爱亲族,你爱邻居、邻里乡党,你爱社会,你爱国家,你爱人类,你能够爱不同的族群,乃至於不同的文化。用一个真诚的爱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落实则从家庭开始,从自己本身开始,从家庭逐渐的扩大。

基本的理念就是德行,只有五个字,五伦二十个字,五常这是讲德行,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是推己及人,想到我就要想到别人,仁爱。第二个是义,义是循理,就是我们的思想、言行、作为都要合情合理合法,把情理法面面都顾到,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礼,礼是节度,就是讲不能够超越,也不能够不及,要做到恰到好处。我们进到这个大堂,大门口摆的这个四大天王,四大天王里面就有礼,就有节度。你看东方持国天王,他手上拿的是琵琶,弦乐器,那就是代表的礼,不能过分,不能不到。琵琶的弦调紧了,它就断掉;调松了,它不响了,一定要调到适中。礼就是讲重节,有节度,有分寸。智是理智,理智的对面是感情,所以主张我们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用智慧,不要用感情,感情用事就会出偏差。最后一个是信,信是德行的基本,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从信心所建立的。现在问题严重了,就是这五个字都没有了,尤其是讲信。信头一个要有自信心,如果人没有自信,一切法都不能够建立,头一个要相信自己。然后在中国传统,你才能够信神,神才能加持你,你自己没有信心,神圣加持不到。你有一分信心,神可以加持你一分;你有两分信心,可以加持你两分;你没有信心,他就不能加持你;你有一百分的信心,他就能加持你一百分,这么个道理。这是中国人所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四维四个字,礼义廉耻;八德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你看这四科加起来,里面还有重复的,重复最多的是仁、义,这两个字重复最多,大概重复义重复了四次,仁也是四次,几乎都有的。可见得仁,这个爱,比什么都重要。佛家讲慈悲,你看一切宗教经典里面,神都是爱世人,《古兰经》重要的经-文前面都讲到「安拉是仁慈的」。所以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我们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向这个目标认真的学习。不但要学习自己的宗教,还要学习别人的宗教。任何宗教要平等看待,不能够有高下,有高下,你就不能够理解经典的意思。

我有一次在马哈迪长老家里作客,我跟他谈到,我读《古兰经》。他问我读哪种本子?读中文翻译本。我读这个《古兰经》,是最虔诚穆斯林的心态,你才能看得懂。如果你不是用这种心的话,你看不懂。我读《圣经》,那就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不是这样的时候,你决定读不懂,你会把一心用错了,把意思看错,那不是神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去解释经典,经典就会解释错误。所以我们学佛,对佛怎么样尊敬,对一切神圣同样的尊敬,不能有丝毫差别,我们才能够得到一切宗教里神圣的教诲。如果有丝毫分别,你就得不到。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这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古人有一句话说,人家,这个人家将要兴旺,一定是他家里面有规矩、有伦理道德,这个家就会兴。如果这个家庭要败了,家要败了,一定是他家里面的规矩都丧失掉了,才会产生这种现象。要子弟能够成人,必须家长要从自己做起,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够给弟-子做最好的榜样,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淑世善民,齐家教子」,家不齐,社会就乱了;子不教,人心就坏了,必然导致天灾人祸。这些话我们从历史,乃至於从现前的社会,我们在这个世间几十年,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能够证实古圣先贤的教诲真实不虚。(转自学佛网:)

尊敬的马来西亚伊斯兰福利组织敦马哈迪长老,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董事主席丹斯里李金友先生,马来西亚五大宗教谘询委员会查吉尔理先生,各位宗教领袖、各位大德、各位嘉宾。

我们刚才听了查吉尔先生的讲话,我们深受感动。现在社会动-乱,地球灾变频繁,人民迫切需要智慧,如何能够化解当前的这些灾难。我们知道宗教教育是神圣的教育。在过去由於交通的不方便,资讯不发达,人类自古以来,多半所谓是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就知道了,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他就不能不化身到各个地区去教化众生,所以实际上真神只有一个。我曾经有一年访问日本,日本一个老和尚中村康隆,我访问他的时候,他那一年一百岁。他告诉我,他说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一个真神的化身,宗教是一家人。我听了非常欢喜。他的徒弟送我出门的时候,告诉我,他说老和尚生平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为什么你来访问,他要这样说法?我说他说得对,说得有道理!

宗教这两个字,用中文的意思来解释,是很清楚、很明白的。中文里面的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那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合起来,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我们相信如果用这两个字来解释宗教,所有宗教都会很欢喜。而且给社会大众非常清晰的概念,宗教不是迷信,宗教里面有哲学,也有科学,这些部分被现代一些大哲学家、科学家所证明。要真正解决联合国所谓是消灭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用什么方法?只有用宗教教育。为什么?宗教教育是主要的教育、神圣的教育。正因为我们把这个教育疏忽了,很少人认真去研究它、去学习它,所以社会出了问题,地球也出了问题。

今天问题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人心坏了。如何能把人心唤回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在佛法里面讲,佛第一个告诉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是佛跟这个本性本善的意思完全相同。那现在为什么变成不善?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善的。所以中国古圣先贤说,「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本性是神性,是很接近的;但是习性不善,我们讲的习惯,被染污了、被学坏了,所以习性跟本性愈来愈远。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

中国在几千年前,可以说,婆罗门教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历史至少有一万三千年,我相信。每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是渊远流长,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那中国的文字发明才四千五百年,我相信中国文化比文字要早很多很多年。他有智慧,他懂得教育,这教育非常重要,这在全世界每个族群,中国人对教育是特别重视。所以「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把教育办好,这个习性跟本性愈去愈远。像我们现代的社会,实在讲就是因为缺乏教育。今天的教育好像是很发达,完全是做事情的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做人的教育没有了,疏忽掉了。

圣贤教育里头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人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善人,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仁爱的人。所以教学的中心,可以说就是一个爱字。中国传统归纳起来,实在讲很简单,只有四个科目。第一个讲五伦,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人与神圣的关系,这是讲伦常。所以它里面提出第一个,父子有亲,这是亲爱,父子的亲爱是天性的,不是学来的,这是天性的。所以中国教育就用这个为起点,爱为起点,亲爱,这种亲爱如何能够保持永恒不变,这就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的。第二个目标,如何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你爱家人,你爱亲族,你爱邻居、邻里乡党,你爱社会,你爱国家,你爱人类,你能够爱不同的族群,乃至於不同的文化。用一个真诚的爱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落实则从家庭开始,从自己本身开始,从家庭逐渐的扩大。

基本的理念就是德行,只有五个字,五伦二十个字,五常这是讲德行,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是推己及人,想到我就要想到别人,仁爱。第二个是义,义是循理,就是我们的思想、言行、作为都要合情合理合法,把情理法面面都顾到,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礼,礼是节度,就是讲不能够超越,也不能够不及,要做到恰到好处。我们进到这个大堂,大门口摆的这个四大天王,四大天王里面就有礼,就有节度。你看东方持国天王,他手上拿的是琵琶,弦乐器,那就是代表的礼,不能过分,不能不到。琵琶的弦调紧了,它就断掉;调松了,它不响了,一定要调到适中。礼就是讲重节,有节度,有分寸。智是理智,理智的对面是感情,所以主张我们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用智慧,不要用感情,感情用事就会出偏差。最后一个是信,信是德行的基本,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从信心所建立的。现在问题严重了,就是这五个字都没有了,尤其是讲信。信头一个要有自信心,如果人没有自信,一切法都不能够建立,头一个要相信自己。然后在中国传统,你才能够信神,神才能加持你,你自己没有信心,神圣加持不到。你有一分信心,神可以加持你一分;你有两分信心,可以加持你两分;你没有信心,他就不能加持你;你有一百分的信心,他就能加持你一百分,这么个道理。这是中国人所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四维四个字,礼义廉耻;八德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你看这四科加起来,里面还有重复的,重复最多的是仁、义,这两个字重复最多,大概重复义重复了四次,仁也是四次,几乎都有的。可见得仁,这个爱,比什么都重要。佛家讲慈悲,你看一切宗教经典里面,神都是爱世人,《古兰经》重要的经-文前面都讲到「安拉是仁慈的」。所以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我们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向这个目标认真的学习。不但要学习自己的宗教,还要学习别人的宗教。任何宗教要平等看待,不能够有高下,有高下,你就不能够理解经典的意思。

我有一次在马哈迪长老家里作客,我跟他谈到,我读《古兰经》。他问我读哪种本子?读中文翻译本。我读这个《古兰经》,是最虔诚穆斯林的心态,你才能看得懂。如果你不是用这种心的话,你看不懂。我读《圣经》,那就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不是这样的时候,你决定读不懂,你会把一心用错了,把意思看错,那不是神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去解释经典,经典就会解释错误。所以我们学佛,对佛怎么样尊敬,对一切神圣同样的尊敬,不能有丝毫差别,我们才能够得到一切宗教里神圣的教诲。如果有丝毫分别,你就得不到。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这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古人有一句话说,人家,这个人家将要兴旺,一定是他家里面有规矩、有伦理道德,这个家就会兴。如果这个家庭要败了,家要败了,一定是他家里面的规矩都丧失掉了,才会产生这种现象。要子弟能够成人,必须家长要从自己做起,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够给弟-子做最好的榜样,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淑世善民,齐家教子」,家不齐,社会就乱了;子不教,人心就坏了,必然导致天灾人祸。这些话我们从历史,乃至於从现前的社会,我们在这个世间几十年,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能够证实古圣先贤的教诲真实不虚。(转自学佛网:)


相关内容

  • 祈祷和平B5
  • 祈 祷 和 平 有一种灾难 叫作战争 它就像一个无情的杀手 不知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多少年幼的孩子因为失去父亲而伤心欲绝 多少年老的父亲因为失去儿子而痛不欲生 多少人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 流离失所 多少人在水深火热中心力交瘁 饥寒交迫 哲人说 只有经历战争的煎熬 才能体会和平的美好 医生说 和平是把 ...

  • 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
  • 感谢天主给我们在这里聚会的机会,为我们带来诺贝尔和平奖,我想我们在这里共同用圣方济的一段祷文来祈祷一定是非常适宜的。我们每天领受圣体后,都要用这段祷文来祈祷,因为它适合于我们每一个人。我总想弄明白的是,四、五百年以前当圣方济撰写这段祷文时,当时的人们一定遇到了和我们今天一样的困难,我们将这段祷文修改 ...

  • 特蕾莎修女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 - 追随我心的选择
  • 感谢上帝给我们在这里聚会的机会,为我们带来诺贝尔和平奖,我想我们在这里共同用圣芳济 一章祷文来祈祷一定是非常适宜的.我们每天接受圣餐后,都要用这段祷文来祈祷,因为它适合于我们每一个人.我总想弄明白的是,四.五百年以前当圣芳济撰写 这段祷文时,当时的人们一定遇到了和我们今天一样的困难,我们将这段祷文修 ...

  • 2015年尼泊尔蓝毗尼千万供灯祈祷盛典圆满落幕(图)
  • 2015年蓝毗尼供灯祈祷盛典圆满落幕 尼泊尔中华寺当家师中勇法师主持典礼 中勇法师与藏传佛教慈成加参仁波切共同出席供灯法会 中勇法师与藏传佛教慈成加参仁波切共同点亮圣火 千万明灯 熠熠闪耀 闭幕典礼现场 佛教在线海外讯 2015年3月17日,2015年庆祝中尼建交六十周年,历时30天的"悲 ...

  • 战争与和平案例
  •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伊吾县高级中学 郭华 教学思路:本课题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本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 ...

  • 甲年主日领经少19,13-1
  • 五旬节 (守夜感恩祭) 感恩祭前导言 今晚,我们举行五旬节守夜感恩祭,五旬节是庆祝教会诞生的日子.耶稣完成使命升天后,遣发圣神降临在不同的民 族中,使众人因爱合而为一. 读经一 创世纪 11:1-9 读经一记载:人因自傲而要扬名天下,但这却使人陷入 分裂中. 或 出谷纪 19:3-8,16-20 读 ...

  • 六品社[战争,人类的灾难]教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战争,人类的灾难>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 2.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局部战争相关资料. 2.老师准备与本主题有关的一些影视剧.音乐及文学作品. ...

  • 和平--人类的期盼
  • 和平--人类的期盼 经文:弥4:1-4:提前2:1-3. 今天,是" 世界和平公祷日 ".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有义务和责任,为世界和平而祈祷:并为和平付诸努力.由于世上罪恶的存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争斗与战争不断,自杀性爆炸和恐怖袭击随时发生,还有没有硝烟的战争,冷暴力(即精神虐 ...

  • 观[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有感
  • 观<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有感 作者:七三 柳奥翔 来源:虹桥外国语学校 日期:2014年12月13日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正式启动,正是这震撼人心的一刻,开启了我对中国历史浅薄的认识,同时也是历史给我上的第一课. 电视直播的镜头中,一尊尊全是家破人亡的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