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自立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都在家庭的襁褓中茁壮成长。然而,就是因为家庭的过分保护,导致了当今大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能力,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并且,中国大学生严重缺乏批判性的思维。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已经使学生们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形成一种“只要是长辈说的就是对的”的理念。而大学正是要求大家必须具备有自强自立精神及批判性的思维,这是许多当今大学生无法做到的。

  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我认为,我们大学生首先应该学会自立,之后再做到自强。

  自立是要求我们能摆脱对家庭过分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生活。大一新生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学阶段是就读住宿学校的,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到了大学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能很轻松自我安排好时间,做到自立。另一种是之前没有任何自我生活经验的,对家庭十分依赖,什么事都要有人督促才能做好,更有甚者不懂得如何做好个人日常生活工作,如洗衣、拖地等。当然,也有的大一新生虽然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却能很快进入这种自立生活的状态,但仍是少数。

  自强是在我们自立之后,严格要求自己,不是懒懒散散地过完大学生活。由于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当大家开始新的大学生活时,不免感到节奏放慢,生活开始懒散起来。很多大学生认为,过了高考就是放松的时候,其实不然,大学才是又一个更加重要的起跑点。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这也许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引导,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本身。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成年,必须能够学会自强自立,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让学生自己渐渐建立起一种独自生活的意识,学会为自己安排一切,在学会独立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勉励,为自己定目标,而不是只是盲目的自立生活,还必须是自强的生活。只有做到自立自强,学生们才能真正脱离父母的庇护,才能真正融入这个社会,真正的体会这个社会强大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在自立的基础上,做到自强,才能早点融入这个纷繁的社会。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

  上文所提到当今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是由于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仍旧是一种硬性教育。学生基本都只从书上摄取知识,老师的话不容置疑。因为这样的教育,学生渐渐形成一种思维的依赖性,而抛弃了自己的独立批评性思维。

  其实,批判性思维和自强自立精神,这两者之间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的。当我们学会自强自立后,我们才能够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能够独立对一件事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想法。当我们在行动上自立,思想上自强后,我们便可以慢慢做到思想的独立。

  但是,思想的独立并不代表可以主观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问题。我们还要学会冷静地去观察整件事的头尾,客观理性地思考事情的对与错。

  由于目前教育仍无多大改变,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大学生我们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日常交往和对话中慢慢培养起批判性思维。但是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觉得老师应该作为引导者来引导大家培养这种思维,并且老师也必须是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再者,我认为当前的考试制度完全遏制了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考试制度拥有一套正确答案,迫使学生们不得不去跟随答案思考。学习上,我认为除了读书本的知识,我们更应该从实践中来获得相关知识。实践更能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枯燥的书本只会束缚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除了以上所说,学生们也要主动去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主动独立理性思考问题,只有培养起批判性思维,我们在社会上才更有立足之地,才更有机会。

  综上所述,自强自立精神及批判性思维都是新新人类的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努力去培养,可以使我们在社会上更有优势。大学生应该建立起自立的生活,拥有自强的思想,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这样,我们才真正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都在家庭的襁褓中茁壮成长。然而,就是因为家庭的过分保护,导致了当今大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能力,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并且,中国大学生严重缺乏批判性的思维。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已经使学生们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形成一种“只要是长辈说的就是对的”的理念。而大学正是要求大家必须具备有自强自立精神及批判性的思维,这是许多当今大学生无法做到的。

  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我认为,我们大学生首先应该学会自立,之后再做到自强。

  自立是要求我们能摆脱对家庭过分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生活。大一新生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学阶段是就读住宿学校的,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到了大学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能很轻松自我安排好时间,做到自立。另一种是之前没有任何自我生活经验的,对家庭十分依赖,什么事都要有人督促才能做好,更有甚者不懂得如何做好个人日常生活工作,如洗衣、拖地等。当然,也有的大一新生虽然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却能很快进入这种自立生活的状态,但仍是少数。

  自强是在我们自立之后,严格要求自己,不是懒懒散散地过完大学生活。由于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当大家开始新的大学生活时,不免感到节奏放慢,生活开始懒散起来。很多大学生认为,过了高考就是放松的时候,其实不然,大学才是又一个更加重要的起跑点。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这也许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引导,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本身。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成年,必须能够学会自强自立,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让学生自己渐渐建立起一种独自生活的意识,学会为自己安排一切,在学会独立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勉励,为自己定目标,而不是只是盲目的自立生活,还必须是自强的生活。只有做到自立自强,学生们才能真正脱离父母的庇护,才能真正融入这个社会,真正的体会这个社会强大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在自立的基础上,做到自强,才能早点融入这个纷繁的社会。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

  上文所提到当今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是由于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仍旧是一种硬性教育。学生基本都只从书上摄取知识,老师的话不容置疑。因为这样的教育,学生渐渐形成一种思维的依赖性,而抛弃了自己的独立批评性思维。

  其实,批判性思维和自强自立精神,这两者之间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的。当我们学会自强自立后,我们才能够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能够独立对一件事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想法。当我们在行动上自立,思想上自强后,我们便可以慢慢做到思想的独立。

  但是,思想的独立并不代表可以主观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问题。我们还要学会冷静地去观察整件事的头尾,客观理性地思考事情的对与错。

  由于目前教育仍无多大改变,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大学生我们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日常交往和对话中慢慢培养起批判性思维。但是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觉得老师应该作为引导者来引导大家培养这种思维,并且老师也必须是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再者,我认为当前的考试制度完全遏制了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考试制度拥有一套正确答案,迫使学生们不得不去跟随答案思考。学习上,我认为除了读书本的知识,我们更应该从实践中来获得相关知识。实践更能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枯燥的书本只会束缚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除了以上所说,学生们也要主动去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主动独立理性思考问题,只有培养起批判性思维,我们在社会上才更有立足之地,才更有机会。

  综上所述,自强自立精神及批判性思维都是新新人类的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努力去培养,可以使我们在社会上更有优势。大学生应该建立起自立的生活,拥有自强的思想,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这样,我们才真正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


相关内容

  • 浅谈大学生自强自立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都在家庭的襁褓中茁壮成长。然而,就是因为家庭的过分保护,导致了当今大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能力,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并且,中国大学生严重缺乏批判性的思维。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已经使学生们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形成一种“只要是长辈说的就是对的”的理念。而大学正是要求大家 ...

  • 浅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冬日里绽放的秋天 我,陈氏金秋。家居山村里,出生时,未见天降祥瑞,亦未有天灾人祸。小时不曾了了,只会爬树玩泥巴。可见长大后不会“未佳”。家贫,故至学有点晚,但亦为敢稍稍放松自己,常常把老师的话放在心底,以鞭策自己。幼时,有一位老师常耳提面命:修身治国平天下。余志向不大,亦不胸怀天下,只求能够修身齐家 ...

  •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看了许多文章讲述了中外大学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我也谈谈我对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方面的差异。 教学体制:国外的大学内部的组织管理是体现教授治校的特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由讲座教授负责,讲座教授不仅拥有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组织 ...

  • 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层次.学科与地域,办出特色,占领人才市场的不同 份额. (4)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GCT-ME,对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随着国家逐步放开招生总规模的控制,各高校特别是设有研究生院的学校可以根据政府计划.市场需求,以及学校条件.生源情况等,自行确定规模.并且随着我国大学本科教育 ...

  • 什么是民族精神
  • 什么是民族精神? 人立于世,不可没有骨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则不能没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教学设计
  • <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教学设计 苍南灵溪四中:陈集出 一.教材分析 <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思品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是落实"成长中的我"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课时是在学习完 ...

  • 走自强之路教学设计--孙云
  • 描绘自强人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描绘自强人生>是6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中第八课<走自立自强之路>的第二框题. 由"人生当自强"和"走自强之路"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 ...

  • 浅谈小学班主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 浅谈小学班主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襄阳市樊西实验小学 胡爱斌 内容摘要:班主任在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是人类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它既包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认识性素养,也包括自我管理. ...

  •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学习.生活以及事 业成功中的意义,从而培养自尊自信心,以及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以自 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态度,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二)能力:学会在对自我正确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