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校质量建设中心工作,按计划开展教师发展与评价、教研组建设和教科研等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评价为杠杆,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环节,加大教师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力度,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开学初,所有教师从学习读书、教改教研、教学育人等三大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年度规划,认真填写了远安一高教师个人发展年度规划表。

2、按照教育局要求,学校推荐了涂天龙、李贤勇、温晓蓉、周松林、赵成平和邬亚祥六位教师为远安一高2011年教学标兵,教科室办了一期宣传专栏,并在校园网上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3、在学校的组织下,暑假及开学初学习了教育局22期教育周报《山沟里的教育奇迹》(巴东教育考察报告)和23期教育周报《务实求真,精细管理》(巴东教育经验集锦),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及学习体会,撰写了自我剖析材料,并选用温晓蓉、涂天龙、杜庆联等十多位教师的剖析材料出了一期宣传栏,供大家学习交流。

4、在9月22日至9月26日,教科室要求张覃、吕辉、邓尚玉、龙杰、胡江华、何性刚、吴萍、李云慧、叶静、李煜、黄媛和王超十二位新进教师的指导老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等方面对其进行检查评定,并把检查评定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写成汇报材料交教科室,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10月10日至10月20日前,教科室把以上教师分成四组,四位校长各负责一组教师进行听课指导,结合指导老师对其的评定材料,开展单独谈话交流活动,体现学校领导对新进教师的关怀。

5、按照教育局要求,从11月25日至12月10日,遵照教师自评、学校复查和教育局审核的程序,从九个方面完成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年度考核,特别是在读书笔记、理论讲座、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四优”获奖、专题讲座讲稿、示范课教案、被指导教师“四优”获奖等方面提供了佐证材料。

6、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教科室在教研组安排的基础上,确定了30岁以下68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签订了相对稳定的“师徒结对”关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二是召开了青年教师大会,为35岁以下的83位教师制定了培训发展计划,从四位校长推门听课、五位校级领导个别指导、教案评比竞赛活动等方面开始了培训工作。

7、制定了《远安一高新进教师转正定级方案》,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顺利完成了余宗波、周晶、何玉林、李海燕、谭金、李俊吾、杨浩和李煜八位教师的考核和转正定级工作。

8、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教科室联系网管中心教研组,聘请杜庆联老师为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活动,经过教研组报名等准备工作,从12月8日开始了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课件制作的水平。

9、制定了《远安一高名师评选办法》和《远安一高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制度,按照教研组推荐、学校综合考察和校长办公会认定的程序,评选出曹德宏、赵成平、周松林、路尔清、黄世平、邬亚祥、刘祖科、肖明发、胡玉芬和杜庆联老师为远安一高首届十大名师。12月23日召开了名师工作会,发放了证书;在12月30日发放了半年的名师津贴;分文理科设置了两个名师工作室。

10、在12月24日和25日,在年级组和教务室的配合下,在全校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评教活动,各班分别有20名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此次活动在问卷项目设置和参加评教的学生人数上做了改进,学生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老师们对结果也表示认同,取得较好的效果。

11、加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会议,学校按计划组团外出进行校级交流,本学期,教师外出学习达88人次,较多的老师通过此类活动,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与其它学校建立了联系,与其他同行建立了友谊。

12、按照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了教师评价和发展系列制度和方案。在年级组的大力配合下,广泛听取职代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年级的质量考核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岗位津贴标准和各类标兵及能手评选方案,制度在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和激发教师潜能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以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为着力点,以各类教研活动为平台,加强教研组和学科建设。

教研组长是每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和年级学科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业务学习有准备有主题有记载,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广泛参与。在创建、日常管理和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开学初,在数理化教研组实施了学案导学活动,三个教研组通过集体讨论,确立了学案导学方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工协作,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从9月15日至9月30日,教科室聘请了王康垣、李贤勇、王学明等九位老师组成高一数理化教学诊断组,从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和作业检查四个方面进行了诊断活动,形成了详细的诊断报告(包括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三大方面),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决策和教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由校长办公会提出了远安一高数理化教学五项规定,此举得到省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突破我校理科教学的瓶颈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今年11月,高一年级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校本教材定稿工作,其中语文、数学和化学在创建前完成了结集“出版”。

4、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以来,在高三年级进行了“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部署了10.27~12.26期间在高一高二年级普及“四有”生本课堂达标活动,确定了迎接创建验收课堂教学要求及分22个备课组确定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通过以上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交流和协作,也增强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凝聚力。

5、组织了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提高了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四有”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等方面的水平。

三、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教育论坛为舞台,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1、开学初,教科室通过教研组,对我校立项及结题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主办了一期课题宣传栏。并对个人及备课组小课题进行了申报立项,并要求教研组组织学习《微型课题升华教师的实践智慧》,观看了小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系列光盘,引导老师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方法和研究策略。10月,张敏校长申报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研究》课题已被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1月,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为远安一高颁发“科研兴教先进单位”荣誉证书及奖牌。

2、努力办好“远安一高教育论坛”,搭建教师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制定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管理办法,有计划安排主讲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论坛主题。本学期已召开三期教育论坛,有张华、张敏、王文慧等12位教师发言,以他们的成功做法、心得体会和独到的思考,对其他教师起到了较大的感染和启发作用。

3、将本学期教师评奖及发表过的论文结集出版一期教育教学刊物,规范资料整理,便于校内教师交流学习。

4、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竞赛活动。本学期,有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6人获奖;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201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决赛等。在县电教仪器组织的学生“五小”作品比赛活动中杨骁同学的《孩童吸汗贴》获“五小作品” 一等奖,易李雪同学的《盐的形状与应用》和徐婷婷同学的《避泥鞋》获二等奖,杜海军同学的《如何解决淡水资源缺乏问题》和温程磊同学的《舒适眼镜架》获得三等奖,远安一高因此获得优秀组织奖。戴丽丽同学的《小型花生去壳机》、胡金山同学的《环保瓜子袋》、李国强同学的《捶背凳》、刘丹同学的《无尘黑板擦》、刘腾旻同学的《螺丝刀省力器》、赵颖同学的《充气加水式背包带》和郑妙苗同学的《带伞座的书包》获得国家专利及奖金。

5、参加县电教仪器站实验教学论文评比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章宝老师的论文《浅议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和环保意识》获一等奖,徐圣平老师的论文《例谈测定电阻的实验方法》获二等奖,王文慧和刘红姗老师的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获三等奖;有王伟、郑光情和张勇三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课的角逐。在今年的宜昌市高考复习备考会上,我校多名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参加交流评奖。

在noc组委会、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和国家发明协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杜庆联老师制作的课件《蜂鸟探宝》获得一等奖及创新发明奖,张勇和李婷婷老师制作的课件《远安一高校园植物》获得二等奖,

6、宜昌市2011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讨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我校召开,共有51名教师参会,完成听课、评课、交流及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学校完成登记接待、食宿安排、合影留念、出版高考参评论文集(含通讯录和远安一高简介)等大会内容,圆满完成会议的各项工作,得到化学教研员刘四方和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其他工作

教科室分管各功能室特别是实验室及音乐美术室的全面工作,制定了实验员年度考核方案,规范日常事务管理,规范津贴发放及加班管理,遵照月考核方案开展过程管理。

五、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落实存在效率不高研讨氛围不浓的问题。

2、“四有”生本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和实践有待普及的问题。

3、“师徒结对”存在监管不力和成效不高的现象。

以上是教科室本学期工作开展的情况。下学期在认真反思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三

本学期,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校质量建设中心工作,按计划开展教师发展与评价、教研组建设和教科研等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评价为杠杆,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环节,加大教师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力度,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开学初,所有教师从学习读书、教改教研、教学育人等三大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年度规划,认真填写了远安一高教师个人发展年度规划表。

2、按照教育局要求,学校推荐了涂天龙、李贤勇、温晓蓉、周松林、赵成平和邬亚祥六位教师为远安一高2011年教学标兵,教科室办了一期宣传专栏,并在校园网上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3、在学校的组织下,暑假及开学初学习了教育局22期教育周报《山沟里的教育奇迹》(巴东教育考察报告)和23期教育周报《务实求真,精细管理》(巴东教育经验集锦),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及学习体会,撰写了自我剖析材料,并选用温晓蓉、涂天龙、杜庆联等十多位教师的剖析材料出了一期宣传栏,供大家学习交流。

4、在9月22日至9月26日,教科室要求张覃、吕辉、邓尚玉、龙杰、胡江华、何性刚、吴萍、李云慧、叶静、李煜、黄媛和王超十二位新进教师的指导老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等方面对其进行检查评定,并把检查评定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写成汇报材料交教科室,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10月10日至10月20日前,教科室把以上教师分成四组,四位校长各负责一组教师进行听课指导,结合指导老师对其的评定材料,开展单独谈话交流活动,体现学校领导对新进教师的关怀。

5、按照教育局要求,从11月25日至12月10日,遵照教师自评、学校复查和教育局审核的程序,从九个方面完成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年度考核,特别是在读书笔记、理论讲座、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四优”获奖、专题讲座讲稿、示范课教案、被指导教师“四优”获奖等方面提供了佐证材料。

6、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教科室在教研组安排的基础上,确定了30岁以下68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签订了相对稳定的“师徒结对”关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二是召开了青年教师大会,为35岁以下的83位教师制定了培训发展计划,从四位校长推门听课、五位校级领导个别指导、教案评比竞赛活动等方面开始了培训工作。

7、制定了《远安一高新进教师转正定级方案》,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顺利完成了余宗波、周晶、何玉林、李海燕、谭金、李俊吾、杨浩和李煜八位教师的考核和转正定级工作。

8、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教科室联系网管中心教研组,聘请杜庆联老师为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活动,经过教研组报名等准备工作,从12月8日开始了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课件制作的水平。

9、制定了《远安一高名师评选办法》和《远安一高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制度,按照教研组推荐、学校综合考察和校长办公会认定的程序,评选出曹德宏、赵成平、周松林、路尔清、黄世平、邬亚祥、刘祖科、肖明发、胡玉芬和杜庆联老师为远安一高首届十大名师。12月23日召开了名师工作会,发放了证书;在12月30日发放了半年的名师津贴;分文理科设置了两个名师工作室。

10、在12月24日和25日,在年级组和教务室的配合下,在全校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评教活动,各班分别有20名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此次活动在问卷项目设置和参加评教的学生人数上做了改进,学生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老师们对结果也表示认同,取得较好的效果。

11、加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会议,学校按计划组团外出进行校级交流,本学期,教师外出学习达88人次,较多的老师通过此类活动,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与其它学校建立了联系,与其他同行建立了友谊。

12、按照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了教师评价和发展系列制度和方案。在年级组的大力配合下,广泛听取职代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年级的质量考核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岗位津贴标准和各类标兵及能手评选方案,制度在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和激发教师潜能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以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为着力点,以各类教研活动为平台,加强教研组和学科建设。

教研组长是每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和年级学科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业务学习有准备有主题有记载,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广泛参与。在创建、日常管理和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开学初,在数理化教研组实施了学案导学活动,三个教研组通过集体讨论,确立了学案导学方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工协作,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从9月15日至9月30日,教科室聘请了王康垣、李贤勇、王学明等九位老师组成高一数理化教学诊断组,从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和作业检查四个方面进行了诊断活动,形成了详细的诊断报告(包括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三大方面),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决策和教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由校长办公会提出了远安一高数理化教学五项规定,此举得到省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突破我校理科教学的瓶颈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今年11月,高一年级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校本教材定稿工作,其中语文、数学和化学在创建前完成了结集“出版”。

4、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以来,在高三年级进行了“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部署了10.27~12.26期间在高一高二年级普及“四有”生本课堂达标活动,确定了迎接创建验收课堂教学要求及分22个备课组确定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通过以上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交流和协作,也增强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凝聚力。

5、组织了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提高了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四有”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等方面的水平。

三、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教育论坛为舞台,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1、开学初,教科室通过教研组,对我校立项及结题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主办了一期课题宣传栏。并对个人及备课组小课题进行了申报立项,并要求教研组组织学习《微型课题升华教师的实践智慧》,观看了小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系列光盘,引导老师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方法和研究策略。10月,张敏校长申报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研究》课题已被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1月,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为远安一高颁发“科研兴教先进单位”荣誉证书及奖牌。

2、努力办好“远安一高教育论坛”,搭建教师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制定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管理办法,有计划安排主讲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论坛主题。本学期已召开三期教育论坛,有张华、张敏、王文慧等12位教师发言,以他们的成功做法、心得体会和独到的思考,对其他教师起到了较大的感染和启发作用。

3、将本学期教师评奖及发表过的论文结集出版一期教育教学刊物,规范资料整理,便于校内教师交流学习。

4、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竞赛活动。本学期,有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6人获奖;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201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决赛等。在县电教仪器组织的学生“五小”作品比赛活动中杨骁同学的《孩童吸汗贴》获“五小作品” 一等奖,易李雪同学的《盐的形状与应用》和徐婷婷同学的《避泥鞋》获二等奖,杜海军同学的《如何解决淡水资源缺乏问题》和温程磊同学的《舒适眼镜架》获得三等奖,远安一高因此获得优秀组织奖。戴丽丽同学的《小型花生去壳机》、胡金山同学的《环保瓜子袋》、李国强同学的《捶背凳》、刘丹同学的《无尘黑板擦》、刘腾旻同学的《螺丝刀省力器》、赵颖同学的《充气加水式背包带》和郑妙苗同学的《带伞座的书包》获得国家专利及奖金。

5、参加县电教仪器站实验教学论文评比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章宝老师的论文《浅议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和环保意识》获一等奖,徐圣平老师的论文《例谈测定电阻的实验方法》获二等奖,王文慧和刘红姗老师的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获三等奖;有王伟、郑光情和张勇三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课的角逐。在今年的宜昌市高考复习备考会上,我校多名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参加交流评奖。

在noc组委会、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和国家发明协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杜庆联老师制作的课件《蜂鸟探宝》获得一等奖及创新发明奖,张勇和李婷婷老师制作的课件《远安一高校园植物》获得二等奖,

6、宜昌市2011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讨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我校召开,共有51名教师参会,完成听课、评课、交流及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学校完成登记接待、食宿安排、合影留念、出版高考参评论文集(含通讯录和远安一高简介)等大会内容,圆满完成会议的各项工作,得到化学教研员刘四方和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其他工作

教科室分管各功能室特别是实验室及音乐美术室的全面工作,制定了实验员年度考核方案,规范日常事务管理,规范津贴发放及加班管理,遵照月考核方案开展过程管理。

五、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落实存在效率不高研讨氛围不浓的问题。

2、“四有”生本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和实践有待普及的问题。

3、“师徒结对”存在监管不力和成效不高的现象。

以上是教科室本学期工作开展的情况。下学期在认真反思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三


相关内容

  • 2011-2012教科室工作计划
  • 新景中学教科室2011-2012学年度 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现我校的既定发展目标,根据"新景乡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教科室特拟定如下工作计划,简称12345计划. 一.启动1个校本课题 每个学期由教科室牵头 ...

  • 2012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 一学期以来,在全校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教科室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研究中高考备考策略,兼顾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部分 本学期工作回顾 1. 以"2012年中高考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展示课",提高初三.高三复习备考效益. 为推动两个毕业年级任课教师重视复习课,研究 ...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着“深化教育科研改革,努力提升办学品位”的宗旨,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围绕课程改革进行实验与探索,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教育科研工作,走科研强校之路,优化教师队伍,发展学生素质,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

  •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宗旨,以县、市教育局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总目标为导向,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主题,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

  • 2011-2012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 青山中学2011-2012年度"教学质量月"活动 工作总结 我校把2011年10月.2012年4月作为本年度的教学质量月,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围绕"追求本真教育,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基础,打造有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了教学质量月活动 ...

  •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 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 建设优质教研基地 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作者: 发布于:2014-5-5 15:13:12 点击量:22 --2012年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探索学科教研工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先进学校优秀学科引领.示范作用,江苏 ...

  • 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上学期,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 ...

  • 盱眙县官滩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 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科室将继续本着"教育科研要面向全体教师"和"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的原则,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工作总体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为全体教师, ...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学工作总结
  •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校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条件,充分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