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我国已经上市销售使用多年,包括羟乙基淀粉 2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4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 200/0.5 氯化钠注射液等 4 个分子量产品。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 2005 年通报过低分子羟乙基淀粉的肾功能损害风险。

近期,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外药品管理部门就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对特定健康条件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高风险陆续发布了多项风险控制措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其安全性问题再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向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发布此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

一、特定健康条件患者的肾损伤、死亡率增高风险及证据

国外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与晶体液相比较,死亡率和 / 或需要肾脏替代疗法的肾损伤风险增加。

在一项多中心、平行、双盲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将需要液体复苏的 ICU 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 6% 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注射液,另一组使用醋酸林格氏液,剂量为每日 33ml/kg。主要观察指标为随机分组 90 天后的死亡或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依据肾透析)。

804 例患者参与了随机分配,其中入组 798 例患者,两组干预人群的基线特征相似。在第 90 天时,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注射液组死亡率 51%,林格氏液组死亡率 43%,统计学显示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每组均有 1 例患者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在 90 天的观察期内,22% 的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组患者接受了肾脏替代疗法(RRT),而林格氏液组占 16%,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生严重出血的比例分别为 10% 和 6%,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90 天时死亡风险及需要接受 RRT 治疗的风险增加。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含羟乙基淀粉药品不再用于脓毒血症、烧伤和重症患者。美国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危重成人患者,包括败血症、收入 ICU 的患者。加拿大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脓毒血症患者、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和某些类型的肾功能损害患者。

二、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6 月 19 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共检索到 9 例(占总报告 0.3%)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功能损害报告。其中 5 例患者原患慢性肾脏疾病,1 例原患失血性休克。5 例患者明确标注使用的药品为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不良反应结果 8 例为好转或痊愈,1 例有后遗症(原患慢性肾功能不全)。

所有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用药原因主要为手术中或手术后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低血流量、脑梗塞、外伤、烧伤等;仅有 1 例(0.03%)用药原因为感染性休克。

典型病例:患者男,70 岁。因腹不全肠梗阻、高血压病入院治疗。2011 年 3 月 28 日检查肾功能正常。3 月 28 日至 30 日连续 3 天使用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 250ml 静滴。3 月 31 日复查肾功能,尿素氮 22.61mmol/L,肌酐 395umol/L。停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并给予护肾对症治疗,肾功能指标逐渐下降,4 月 13 日查肾功能,尿素氮 8.59mmol/L,肌酐 95umol/L。

截至 2013 年 6 月 3 日,WHO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共检索到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 1196 例,涉及不良反应 1962 例次。泌尿系统损害 100 例次,包括急性肾衰竭、面部水肿、肾痛、血尿、无尿症、肾病、蛋白尿、慢性肾衰竭、肌酐清除率降低、中毒性肾病、肾小管病、肾小管坏死、慢性进展性肾衰竭、肾乳头坏死、尿失禁。

三、建议

1.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充分重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详细了解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相互作用。在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告知患者,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由于文献资料提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以增加死亡风险;伴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病人使用本品的风险会增加;在接受心肺分流术的开胸手术患者可导致过量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置。

3. 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并及时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必要时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本品的相关培训,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合理使用本品。建议生产企业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于通报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的问与答

一、羟乙基淀粉类药品有哪些适应症?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及手术中休克等、血栓闭塞性疾患等。

二、我国都有哪些羟乙基淀粉类药品?

目前在我国上市销售的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包括羟乙基淀粉 2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4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 200/0.5 氯化钠注射液等 4 个分子量产品;还有羟乙基淀粉 130/0.4 电解质注射液。

三、羟乙基淀粉类药品都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寒战、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胸闷、高热 / 发热、过敏样反应、皮疹、肾功能损害等。

四、国外文献提到的风险在我国有无监测到?

国外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与晶体液相比较,死亡率和 / 或需要肾脏替代疗法的肾损伤风险增加。但在我国收集到的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用药原因主要为手术中或手术后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低血流量、脑梗塞、外伤、烧伤等;仅有 1 例(0.03%)用药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未发现有明显的使用风险。

五、如何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充分重视此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详细了解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在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告之患者,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由于文献资料提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以增加死亡风险;例如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的病人使用本品的风险会增加;在接受心肺分流术的开胸手术患者可导致过量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置。

3. 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并及时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必要时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本品的相关培训,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合理使用本品。建议生产企业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我国已经上市销售使用多年,包括羟乙基淀粉 2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4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 200/0.5 氯化钠注射液等 4 个分子量产品。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 2005 年通报过低分子羟乙基淀粉的肾功能损害风险。

近期,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外药品管理部门就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对特定健康条件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高风险陆续发布了多项风险控制措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其安全性问题再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向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发布此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

一、特定健康条件患者的肾损伤、死亡率增高风险及证据

国外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与晶体液相比较,死亡率和 / 或需要肾脏替代疗法的肾损伤风险增加。

在一项多中心、平行、双盲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将需要液体复苏的 ICU 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 6% 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注射液,另一组使用醋酸林格氏液,剂量为每日 33ml/kg。主要观察指标为随机分组 90 天后的死亡或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依据肾透析)。

804 例患者参与了随机分配,其中入组 798 例患者,两组干预人群的基线特征相似。在第 90 天时,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注射液组死亡率 51%,林格氏液组死亡率 43%,统计学显示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每组均有 1 例患者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在 90 天的观察期内,22% 的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组患者接受了肾脏替代疗法(RRT),而林格氏液组占 16%,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生严重出血的比例分别为 10% 和 6%,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 130/0.42 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90 天时死亡风险及需要接受 RRT 治疗的风险增加。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含羟乙基淀粉药品不再用于脓毒血症、烧伤和重症患者。美国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危重成人患者,包括败血症、收入 ICU 的患者。加拿大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脓毒血症患者、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和某些类型的肾功能损害患者。

二、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6 月 19 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共检索到 9 例(占总报告 0.3%)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功能损害报告。其中 5 例患者原患慢性肾脏疾病,1 例原患失血性休克。5 例患者明确标注使用的药品为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不良反应结果 8 例为好转或痊愈,1 例有后遗症(原患慢性肾功能不全)。

所有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用药原因主要为手术中或手术后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低血流量、脑梗塞、外伤、烧伤等;仅有 1 例(0.03%)用药原因为感染性休克。

典型病例:患者男,70 岁。因腹不全肠梗阻、高血压病入院治疗。2011 年 3 月 28 日检查肾功能正常。3 月 28 日至 30 日连续 3 天使用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 250ml 静滴。3 月 31 日复查肾功能,尿素氮 22.61mmol/L,肌酐 395umol/L。停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并给予护肾对症治疗,肾功能指标逐渐下降,4 月 13 日查肾功能,尿素氮 8.59mmol/L,肌酐 95umol/L。

截至 2013 年 6 月 3 日,WHO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共检索到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 1196 例,涉及不良反应 1962 例次。泌尿系统损害 100 例次,包括急性肾衰竭、面部水肿、肾痛、血尿、无尿症、肾病、蛋白尿、慢性肾衰竭、肌酐清除率降低、中毒性肾病、肾小管病、肾小管坏死、慢性进展性肾衰竭、肾乳头坏死、尿失禁。

三、建议

1.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充分重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详细了解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相互作用。在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告知患者,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由于文献资料提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以增加死亡风险;伴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病人使用本品的风险会增加;在接受心肺分流术的开胸手术患者可导致过量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置。

3. 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并及时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必要时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本品的相关培训,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合理使用本品。建议生产企业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于通报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的问与答

一、羟乙基淀粉类药品有哪些适应症?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及手术中休克等、血栓闭塞性疾患等。

二、我国都有哪些羟乙基淀粉类药品?

目前在我国上市销售的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包括羟乙基淀粉 2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40 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 200/0.5 氯化钠注射液等 4 个分子量产品;还有羟乙基淀粉 130/0.4 电解质注射液。

三、羟乙基淀粉类药品都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寒战、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胸闷、高热 / 发热、过敏样反应、皮疹、肾功能损害等。

四、国外文献提到的风险在我国有无监测到?

国外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与晶体液相比较,死亡率和 / 或需要肾脏替代疗法的肾损伤风险增加。但在我国收集到的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用药原因主要为手术中或手术后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低血流量、脑梗塞、外伤、烧伤等;仅有 1 例(0.03%)用药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未发现有明显的使用风险。

五、如何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充分重视此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详细了解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在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告之患者,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由于文献资料提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以增加死亡风险;例如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的病人使用本品的风险会增加;在接受心肺分流术的开胸手术患者可导致过量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置。

3. 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并及时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必要时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本品的相关培训,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合理使用本品。建议生产企业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关内容

  • 羟乙基淀粉被FDA黑框警告:成人重症患者不应使用HES溶液
  • 羟乙基淀粉被 FDA 黑框警告:成人重症患者不应使用 HES 溶液 2013-06-25 22:17 来源:丁香园 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 + FDA 对近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 (i) 危重成人患者(包括脓毒症患者及 ICU 监护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HES)溶液其死亡风 ...

  • 2014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观念更新及讨论
  • 丁香园专访Perner教授:推荐晶体溶液作为脓血症的抢救措施 2013-06-19 12:15来源:丁香园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编者按:针对近来关于羟乙基淀粉的报道,以及发表在NEJM上面的研究.丁香园对 NEJM: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严重脓血症效果不佳.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Dr. ...

  • 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中华医学会
  •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1.概述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近三十年来,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其临床病死率仍然较高[1-3].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 ...

  •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文版(2007)
  • ・581・ 指南与共识 文章编号:1005-2208(2007) 08-0581-07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1 概述 表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Del phi 分级 推荐级别 A B C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 ...

  • 品管圈活动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 622 201411211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Vol. 2,No. 11,November ,2014 品管圈活动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李瑞艳,樊晶晶,王 [摘要]目的结果 倩 "光明圈"成立品管圈,并通过现况调查.原 ...

  • 我国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临床特点和治疗
  • 肾脏是免疫球蛋白轻链(AL)淀粉样变性最常累及的靶器官.南京大学的刘志红院士近日在<Kidney Diseases>期刊发表的一篇综述对我国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流行病学特征 AL淀粉样变性因可累及多个器官且死亡率高,仍然是肾内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 ...

  • 安全培训(2)
  • 医疗机构药品安全性监测培训资料 主要内容: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及现状 1.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 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 2.1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药品不良事件 2.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 2.3病例报告数量增长情况 2.4信息反馈 二.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理论 1.药品不 ...

  • 一种新型的亚低温治疗方法--血管内降温
  • 主垡挫经窆E型盘查!Q!!生!旦筮垫鲞筮!翅g地!』盟!!盟!!坚:』婴!!型!!!!:!!!:!!:塑生! .综述. 一种新型的亚低温治疗方法--血管内降温 王虎梁恩和 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进行亚 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从而增加脑灌注压,同时 可以保护血脑屏 ...

  •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 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