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水塔、抽水机的清洗消毒方法及程序
水塔、水池之清洗为建筑物用水设备重要的维护工作,至少应每半年清洗一次(得视水质情况弹性调整)。清洗时应澈底清除水池、水塔之沉淀物与杂质,且同时检修各项有关设备;另亦可委托合格之专业清洗业者来办理。其清洗方法说明如下:
1.使用抽水机迅速抽除残留于槽内之积水。
2.利用高压洗净机依出入口周围、管线、顶板、壁面、底部顺序洗净。
3.洗净后,再以高浓度之氯溶液(余氯50~100ppm)进行喷雾消毒。
4.最后采取水样进行检验,若符合自来水水质标准,始告完成。
下面为蓄水池、水塔、抽水机及给水器具之检查项目、重点及频率, 可作为用户在清洗与维护管理上之参考。
蓄水池
1.溢流管~检查有无溢流,若发生溢流时检查水位计,浮球阀。每日一次
2.通气管、人孔(及溢流管) ~检查是否有昆虫、污物、污水进入,必要时更换防虫网、人孔盖。每月一次
3.水位计警报装置~手动检查水位警报装置。每月二次
4.水池污染等之检查~每半年执行清洗。每年二次
水塔
1.溢流管~检查有无溢流,若发生溢流时检查浮球阀。每日一次
2.通气管、人孔(及溢流管~检查是否有昆虫、污物、污水进入,必要时更换防虫网、人孔盖。每周一次
3.水位计警报装置~手动检查水位警报装置。每周二次
4.水池污染等之检查~每半年执行清洗。.每年二次
抽水机
1.压力、电流、声音、振动~检查是否正常。每日一次
2.润滑油、轴承、外部清洁~检查是否异常噪音振动。每周二次3.起动开关~手动检查动作情形。每周二次
4.清洗水池时检查底阀~检查底阀避免抽水机空转,必要时更换壂片。每年二次
给水器具~动作测试,检查漏水,必要时更换。每日一次
二、消毒方法
正确的消毒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消毒之目的,以清水(自来水)洗净后,再以高浓度之氯溶液(氯含量50~100ppm)进行喷雾消毒,可达良好之消毒效果。若以含有浊度之水进行洗净工作时,消毒效果将减低。
消毒液之配制
(一)次氯酸钠溶液直接接触到皮肤时会有刺痛之感觉。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如碰到眼睛应立即以清水冲洗,并且马上送医院作适当之处理。
(二)衣服、鞋子等接触到次氯酸钠溶液时会导致褪色或破洞。该溶液可能损伤机械器材。所以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操作时最好戴橡皮手套。
(三)次氯酸钠溶液
此溶液为碱性,初制成时有效氯之含量为15%左右,贮存3至4个月后,浓度可能减半。 市面上出售之次氯酸钠溶液,厂牌及名称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应贮存于冷暗之处。 50至100ppm浓度消毒液之配制
配制消毒液时应考虑所使用之水量及药剂之有效氯浓度。
次氯酸盐溶液之配制,可以下式简单表示:Q=(V×D)/(10×A)
Q:次氯酸钠溶液之需要量(公克)
V:欲配制之溶液体积(公升)
D:欲配制溶液之有效氯浓度(PPM)
A:所使用次氯酸钠溶液之浓度(%)
有效氯
氯剂之强度、处理能力等,可以有效氯浓度表示。加药量及残余量之有效氯浓度可以ppm表示,而所使用氯剂之有效氯浓度则以%表示。
一公斤氯气相当于下列药品之量:
强效漂白粉 (有效氯65-75%)1.5 kg
漂白粉 (有效氯30-35%)3.0kg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 15%) 5.0L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 10%) 10.0L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 5%) 15.0L
槽内消毒
消毒时应特别注意工作人员之安全与卫生。为防止工作人员携带病菌进入槽内,应使工作人员穿着干净之衣服,所使用之长靴、手套、雨衣等,应预先以50~100ppm之氯液消毒。
三、清洗步骤
清洗时,应彻底清除水池、水塔之沉淀物、杂质,并检修有关各项设备。
工作计划
贮水槽清洗工作之内容随着槽之容量、形状、设置场所、建筑物之种类而有差异,应于事前进行调查,确实掌握现场状况,并且和有关人员详细讨论、协调,拟订妥善之工作计划,作为工作进行之方针。
1.决定实际作业及监督人员,明确划分其责任与权限。
2.准备计划表,于清洗工作进行前四、五天,对用户及所有相关人员发出停水通知。
3.向自来水公司所在地营运(服务)所提出申报。
4.检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准备更新、涂装及其它工事所必须之机械器材及各项消耗品。
5.消毒所需使用之机械、器具及衣物。
6.考虑停水时间,预先关闭蓄水池之进水阀,以尽量避免水量之浪费。
贮水槽之清洗工作看起来很简单,所以在作进行时,经常容易掉以轻心,因此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之例屡见不鲜。
所以,在工作时必须注意安全,充分作好准备工作`。
蓄水池、水塔、抽水机的清洗消毒方法及程序
水塔、水池之清洗为建筑物用水设备重要的维护工作,至少应每半年清洗一次(得视水质情况弹性调整)。清洗时应澈底清除水池、水塔之沉淀物与杂质,且同时检修各项有关设备;另亦可委托合格之专业清洗业者来办理。其清洗方法说明如下:
1.使用抽水机迅速抽除残留于槽内之积水。
2.利用高压洗净机依出入口周围、管线、顶板、壁面、底部顺序洗净。
3.洗净后,再以高浓度之氯溶液(余氯50~100ppm)进行喷雾消毒。
4.最后采取水样进行检验,若符合自来水水质标准,始告完成。
下面为蓄水池、水塔、抽水机及给水器具之检查项目、重点及频率, 可作为用户在清洗与维护管理上之参考。
蓄水池
1.溢流管~检查有无溢流,若发生溢流时检查水位计,浮球阀。每日一次
2.通气管、人孔(及溢流管) ~检查是否有昆虫、污物、污水进入,必要时更换防虫网、人孔盖。每月一次
3.水位计警报装置~手动检查水位警报装置。每月二次
4.水池污染等之检查~每半年执行清洗。每年二次
水塔
1.溢流管~检查有无溢流,若发生溢流时检查浮球阀。每日一次
2.通气管、人孔(及溢流管~检查是否有昆虫、污物、污水进入,必要时更换防虫网、人孔盖。每周一次
3.水位计警报装置~手动检查水位警报装置。每周二次
4.水池污染等之检查~每半年执行清洗。.每年二次
抽水机
1.压力、电流、声音、振动~检查是否正常。每日一次
2.润滑油、轴承、外部清洁~检查是否异常噪音振动。每周二次3.起动开关~手动检查动作情形。每周二次
4.清洗水池时检查底阀~检查底阀避免抽水机空转,必要时更换壂片。每年二次
给水器具~动作测试,检查漏水,必要时更换。每日一次
二、消毒方法
正确的消毒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消毒之目的,以清水(自来水)洗净后,再以高浓度之氯溶液(氯含量50~100ppm)进行喷雾消毒,可达良好之消毒效果。若以含有浊度之水进行洗净工作时,消毒效果将减低。
消毒液之配制
(一)次氯酸钠溶液直接接触到皮肤时会有刺痛之感觉。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如碰到眼睛应立即以清水冲洗,并且马上送医院作适当之处理。
(二)衣服、鞋子等接触到次氯酸钠溶液时会导致褪色或破洞。该溶液可能损伤机械器材。所以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操作时最好戴橡皮手套。
(三)次氯酸钠溶液
此溶液为碱性,初制成时有效氯之含量为15%左右,贮存3至4个月后,浓度可能减半。 市面上出售之次氯酸钠溶液,厂牌及名称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应贮存于冷暗之处。 50至100ppm浓度消毒液之配制
配制消毒液时应考虑所使用之水量及药剂之有效氯浓度。
次氯酸盐溶液之配制,可以下式简单表示:Q=(V×D)/(10×A)
Q:次氯酸钠溶液之需要量(公克)
V:欲配制之溶液体积(公升)
D:欲配制溶液之有效氯浓度(PPM)
A:所使用次氯酸钠溶液之浓度(%)
有效氯
氯剂之强度、处理能力等,可以有效氯浓度表示。加药量及残余量之有效氯浓度可以ppm表示,而所使用氯剂之有效氯浓度则以%表示。
一公斤氯气相当于下列药品之量:
强效漂白粉 (有效氯65-75%)1.5 kg
漂白粉 (有效氯30-35%)3.0kg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 15%) 5.0L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 10%) 10.0L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 5%) 15.0L
槽内消毒
消毒时应特别注意工作人员之安全与卫生。为防止工作人员携带病菌进入槽内,应使工作人员穿着干净之衣服,所使用之长靴、手套、雨衣等,应预先以50~100ppm之氯液消毒。
三、清洗步骤
清洗时,应彻底清除水池、水塔之沉淀物、杂质,并检修有关各项设备。
工作计划
贮水槽清洗工作之内容随着槽之容量、形状、设置场所、建筑物之种类而有差异,应于事前进行调查,确实掌握现场状况,并且和有关人员详细讨论、协调,拟订妥善之工作计划,作为工作进行之方针。
1.决定实际作业及监督人员,明确划分其责任与权限。
2.准备计划表,于清洗工作进行前四、五天,对用户及所有相关人员发出停水通知。
3.向自来水公司所在地营运(服务)所提出申报。
4.检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准备更新、涂装及其它工事所必须之机械器材及各项消耗品。
5.消毒所需使用之机械、器具及衣物。
6.考虑停水时间,预先关闭蓄水池之进水阀,以尽量避免水量之浪费。
贮水槽之清洗工作看起来很简单,所以在作进行时,经常容易掉以轻心,因此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之例屡见不鲜。
所以,在工作时必须注意安全,充分作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