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与企业伦理模式的变迁

第2011年第9期(总第382期)

(2011)9-0006-03[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9,2011TotalNo.382

社会文化与企业伦理模式的变迁

姚建文

(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正确与否的律尺,其既是企业的客观存在,也是企业的主观选择。我国企业经历了宗

共产主义及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伦理模式后,现已而对社会转型时期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文化变革法等级制、

时期,理性地考察并改造我国现时所“依赖”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尤其是日本企业伦理模式中强烈的经济伦理色彩,形成既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改革和企业伦理建设,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文化;企业伦理模式;经济伦理;“路径依赖”[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B

为企业科技伦理、企业生态伦理、企业经济伦理和企业管理伦理等类型。

(二)企业伦理模式

企业伦理模式是企业的伦理性格或企业伦理个性的表现结构,是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价值共识和文化积淀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产物,是一种文化模式,具有继承性、特点。任何一个企业都会与生俱来地成长在一定的文化区域中,它会自然遗传所在文化区域的文化性格,

“文化影响了选择,慢慢也正如著名学者福山所说:变成了习惯。”

正是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这个社会的企业企业作为构成现代伦理,或企业经营管理的道德价值观。社会的细胞,不仅具有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属性,而且还具有政治、法律、文化、历史等社会属性。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取向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是近年来人文经济学者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企业的伦理行为和模式选择,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选择。民族、历史、时代的因素及社会制度等都在企业的伦理选择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考察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历程,不难看出,自从近代企业产生以来,中国企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西方文化三种文化模式的碰撞、融合、对比、选择中形化、

成了不同的伦理模式。不管是传统的宗法等级伦理、血缘亲情伦理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共产主义伦理模式、集体主义伦理模式,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出现的制度伦理模式,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印记。因此,企业伦理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

一、企业伦理的内容与企业伦理模式

(一)企业伦理的内容

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基于内外部因素影响下,所逐渐形成并贯彻执行于企业整体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中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并通过提供善恶价值尺度,给企业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文化正确与否的律尺。作为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要求和准则,企业伦理文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受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影响,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企业文化的其他因素以及整个企业活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政治条件,会有不同的伦理道德水平和具体的道德标准。就我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内容而言,根源于不够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但同时受到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多重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既是企业的客观存在,也是企业的主因为企业的任何决策、任何行为都受到其价值观观选择。

念的影响。同时企业伦理文化的进步也是追求卓越、追求企业品质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企业伦理文化是随着市场的成长、成熟而不断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又是通过企业伦理发展来实现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是企业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公平竞争与追求效率是企业伦理文化的根本特征,诚信是企业伦理文化的关键,强烈的规则意识是企业伦理文化的社会态度。而企业对于伦理的态度实质上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持有的伦理价值观的体现。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企业伦理理论类型来看,企业伦理可以划分

二、社会文化对企业伦理模式的影响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内人们在行为、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共同方式,这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基础,加

[收稿日期]2011-08-08

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中小企业管理。[作者简介]姚建文(1963-),

-6-

姚建文:社会文化与企业伦理模式的变迁

上各国历史、政治和经济等要件的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企业伦理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事,它与该企业所在的文化区域有很大的关系。在众多的企业模式中,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模式是正确的,每一种只是反映了它得以产生的文化底蕴。在数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相似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相似的管理模式。

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遭格拉斯·诺斯于1993年“路径依赖”的概念,。意思是,制度改革、创新总提出了

是在已有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原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对改革、创新构成约束。这种约束在文化层面上就是传统文化背景在起作用,它构成了改革的“外在必然性”。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它深深地积淀于民族的心理结构之中,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力量。因而,要实现社会变革,就必须改造传统,它较之制度、体制的变革更具有深刻性和艰巨性。诺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知道自己过去从何而来,不知道自己面临的现实制约、传统影响以及文化惯性,就不可能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那样,唯一的目的和动力就是以理性为基其实,更深层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来础来追求最大的利润。

自支撑自己社会生活的包括传统在内的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信念。

自然,市场经济有其普遍的运行规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生态危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竞争加剧等新的情况下,对经济机、

伦理或企业伦理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呼唤各国、各地区的企业经营活动确立和遵守共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但是,受各国、各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的民族特殊性的影响,各国、各地区的企业伦理(主要是经济伦理)又必然带有其母国的文化特色且各具个性。共性寓于个性,并通过个性而显现,四此,不能否定企业伦理的民族性差异。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从文化的社会经济功能禀赋上来看,文化的影响是内在性的,而现代市场经济则被看作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显著标志。文化往往能够使,因人们在创造财富方面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动力”此,文化对一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会产生深刻影响,而一国的经济社会的现代进程,又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更高层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升华。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首先,区域文化影响着劳动者的素质和观念。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其次,文化影响经济活动的软环境(居民的价值观、行为和方式)。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地区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居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软环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经济

的走向;再次,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一个社会的个人是否有着较强的社会自发交往能力,往往决定这个社会的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企业制度和组织安排。

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中、日两国企业伦理模式变迁的比较与借鉴

(一)中国的企业伦理模式变迁

1.宗法等级制影响下的企业伦理模式。众所周知,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基石和核心。它虽经过近代民主革命,尤其是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变革,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其观念形态仍然根深蒂固,一有适当的社会土壤,就会复燃、蔓延。因此,对于“家族主义”文化及其现实的影响,应有一个全面的辩证的认识。产生于宗法等级体制的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包含了家庭文化.而又与一般的家庭文化有根本的区别。它以父系家长权威为中轴,形成了强烈的人际等级意识和族类意识,内具亲和力和凝聚力,外具排异性和分散性;信任感仅局限于家族范围,而不扩大至非亲非故的社会关系,通行的是亲缘伦理、人情伦理,社会信任度低。因此,家族主义的文化结构。发展不出自发社交性和社会联同时,以父系单系家长权威为中轴的人际等级结属关系。

构和观念,造成了人的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家族整体利益至上,个人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淡薄。“重义轻利”成为人们所当遵循的价值模式和价值观。应该看到,中国的家族主义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通过几千年一贯的演进,族类意识与民族意识具有认同性,“有国才有家”,“为大家而舍小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文化资源。当今中国的一些企业家立志要打响“中华、振兴民族经将,无疑也是对这一优良文化传统的发牌”

扬,成为他们发展企业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并另外,在现代人际平等、民融人企业伦理,成为企业之魂。主法制健全的条件下.发扬亲缘伦理.人情伦理的合理而且因素.拓展其外延.不仅有益于家庭伦理的建设,“员工的对增进企业内部的人际和谐,也是很有意义的;心,企业的根”,成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中国特色。而家族主义的族类亲和力和凝聚力,又毕竟可以成为当然,家族主义推动民营企业创业的一种必要的文化力。

的管理体制和风格有它的优点,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经“家族济发展的缺陷,这又会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阻力。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结构,毕竟是宗法制“农业社会”的产物,从总体上不适应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不适应于社事实表明,家族主义及其所衍生的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种消极的、落后的观念和现象,正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

-7-

商业经济第2011年第9期SHANGYEJINGJINo.9,2011

制约并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啦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妨碍着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化管理和现代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者以家长制作风管理企业,不尊重人才,不平等待人,任人唯亲,独断专行,无视正式的制度规则,搞“圈子文化”;有的以“亲缘伦理”、“人情伦理”消蚀公私关系、契约关系、竞争关系,通路子、拉关系,搞不正当的竞争,把市场经济搞成“关系”经济;商业信任度低,许多企业大搞假冒伪劣,恣意毁约。赖债逃债,破坏市场正常的交易关系。这如何能建设起现代企业伦理?因此,不能把家族主义的文化传统绝对化,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转型和改造,可使之成为现代企业伦理建设的一种文化资源。

2.计划经济时代的共产主义、集体主义伦理模式。从文化背景层面讲,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丧失了其企业的本性,企业非自愿地在政府操控下承担向社会提供各种社会福利的责任。企业是在中央政府的指令、强制下履行社会责任的,如满足社会就业需求、办学校、办医院、社区建设等。企业仅有执行国家要求的执行权,而没有自我设计发展的创新权;它们仅需按照国家已制定好的计划去生产,至于生产的好坏,则无需它们来承担一点责任。这种现实,在社会文化中就体现为没有权利、义务的界定,没有明确的经营及生产理念。而市场经济的到来,要求企业要遵守市场运行规则,企业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但也必须要尽自己的义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健全、社会文化发展及文化传媒宣传的滞后性,企业不什么叫做伦理经营,更不懂得懂得什么叫做自主生产、

什么叫做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伦理问题存在的一个因素。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伦理模式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使得私营企业的数量骤然增多,此时重提企业社会责任,而此时的社会责任已被赋予了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新内涵。按国际上通用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等。而在改革初期,刚刚承包、租赁、购买国企的民营企业意在恢复生产,扩大利润,摆脱像国有企业那样的计划和行政约束,甩掉办社会的计划经济包袱,追求自我利益的机制得以强化,还无暇顾及社会责任;而且刚刚从国有企业的厂长、主任等脱胎出来的民营企业的经理、老总也还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游戏规则,他们仍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国有企业,行为方式也仍出于计划经济时代体系,有事找政府,观念更新严重滞后,对部分企业责任的承担也是出于功利而非义务。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开始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但由于缺少制度环境及相关机制的配合,该项资本的功效在经济领域内显示效果不明显,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很好形成,企业趋向世界知名企业的-8-

所以要提升对资本的认识,不仅要认成长步伐步履艰难。

识到“显性资本”的重要,认识到“隐性资本”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隐性资本”功效的保有与提升恰恰是“显性资本”功能长久发挥的保障。

另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认识得多,强调得多,但对于企业面临这些变化该如何去理解、怎样去做却说明得少。社会缺乏对企业的指导,而要求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及市场要求,也就显得过于勉为其难。

(二)日本的企业伦理模式变迁

日本式企业管理潜含经济伦理的宏观背景。早在17世纪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就把以中国宋代的儒学为主的朱熹哲学作为版本,并结合中国佛家经典,建立了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文化体系,号称“新儒学”。朱熹哲学思想为日本企业的集体精神、奉献精神及严谨认真工作作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18世纪,日本出现了新的道德学派,并有许多分支,但从其道德哲学内容上看,实质上是中国的儒学、佛学及日本神道的混合物,其核心是提倡节约、勤奋、诚实和忠诚等一系列道德。以此为背景,在企业管理方面,确定了反映浓重经济伦理因素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制度,按其终身为“会社”贡献程度福利待遇及职位高低,对培养集体观念提确定工资级别、

供了一种人性保证。制度保障了经济伦理,而经济伦理也可以说日提升了制度效用,创造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本式企业管理经济伦理思想的沉淀与发挥主要是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日本式企业管理也包含着对西方式系统管理理论的改造。系统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当时美、英及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行为科学理国家。

论和管理理论,经济持续增长。二战后随同西方文化不断向日本涌入,日本企业管理思想也受其影响,但日本民族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而是实行了经济管理本土化改造。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X理论、Y理论基础上,发展成了适合本土化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Z理论企业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利益相关模式,强调并注重“内外有别”,在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保证集体外争。

经济伦理因素与西方企业管理融合成为Z理论成功的奥秘。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20世纪80年代,鉴于日本经济“日本研究热”,进入到企实力的提升,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比较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和英美企业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日本式企业管理中注重经济伦理因素,并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7S是指日本式企业管理中的7项要素,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技能(Skills)、人员(Staff)、共享价值观(SharedValues)、体制(Systems)、和作风(Style)。前3项为硬性要素,后4项为软性要素。而正是这后4个软件要素恰恰是日本式企业管理经济伦理的人性体现。浓重的企业经济伦

(下转第45页)

姜洁:基于知识经济下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如果公司本(2)如何调节选择降低公司的负债水平,

身是亏损企业,有许多可能的选择:一个方法就是推迟资本性支出,把折旧的现金用于支付债务。这个方法的代价就是会使未来的增长存在危机。另一个方法是加快营业收入增长,以拉动公司价值的上升。公司价值增加了,而最后一种选择是负债保持不变,则负债比例就降下来了。出让股权,偿还借贷。

总之,目前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来讲,市场上缺乏可类比公司。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千技术、规模、环境及市场都相差万别,一般很难找到行业、当类似的可比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公司数量规模有限,而且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极少,所以要进行全面的比较条件还不成熟。而

(上接第8页)

评估师们除了运用历史数据外常常还要利用可类比公司的信息。

此外,还存在收入确认的问题,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特殊性可能导致其账面收入与实际收入不符,风险增大等问题,将来需要资产评估师不断实证分析企业经营特点,以及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以其得出相对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评估价值。

[参

2004(8)

[2]李春林.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EB/OL].无2006忧会计网,

[责任编辑:刘玉梅]

为强调经济正义,倾向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善,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改善也同样贯穿生产力发展在我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始终。

建立过程中,我们吸纳和引用了西方式企业管理模式,客观上是提升了企业活力和效率,但也不能不看到,因对经济伦理因素的忽略而产生经济人性残缺发挥,必然产生违背制度及冲击经济伦理的经营管理、消费等各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问题。日本企业的经验证明,

经济建设必须建立起与经济伦理的关联机制,让经济伦理意识渗入到社会所有主体意识之中,渗透到企业微观领域,成为支配人行为的意识形态,才能使社会趋向和把经济伦理与企业管理高效融合应作为科学发展的谐。

选择方向,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经济伦理要素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竞争的“软件”要素,应提升到“资本”的高度来认识。在日本,经“资本”的高度来研究和运用,这种无济伦理早已提升到

形资本具有双向效应,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改善生产关系。

总之,传统文化是改革的一种“路径依赖”,我们不能因此,要超越它,而只能在改革的实践中改造它,扬弃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伦理,在融入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外来优良文化成果的同时,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及其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伦理的影管理方式、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分配形响。在经营理念、

态、业务公关、市场交易等各个方面,发扬其优良因素,消除其消极成分,只有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伦理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参

献]

[1]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0

[2]杨洁.中日企业竞争力的比较[J].经营与管理,2008(5):70-71

[3]韦元良.浅析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影响[EB/OL].http://www.btophr.com,2005-05-24

[责任编辑:潘洪志]

-45-考

献]

[1]王少豪.知识经济给评估带来的挑战[J].中国资产评估,

!!!!!!!!!!!!!!!!!!!!!!!!!!!!!!!!!!!!!!!!!!!!

理铸就了日本经济产生历史性跨跃,奠定了任何时期任何管理模式的改进都必须传承的基础。正是因为经济伦理因素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传承,在众多对日本经济不利因素影响下,仍能保有国民经济良好素质和经济实力。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10多年的经济萧条并未动摇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基本素质并没有坏掉,增长潜力仍然不可低估。得出结论是只有将7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内部组织才会一体化并将持久地自立于竞争环境中。

综上所述,从X理论、Y理论到Z理论,是一种人性—Z管理由忽视到重视的伦理演变。日本式企业管理——模式是对西方管理模式经验萃取与升华,是经济伦理因素与企业管理很好融合的结果。

(三)对中国的借鉴与反思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无论是传统管理模式,还是现代能力主义管理模式都内含着强烈的经济伦理色彩。所以,·吉布尼认为,日本取得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

经济成功的真正原因,乃是将古老的儒教伦理与战后由美国引入的现代经济管理揉合一起,并加以巧妙运用的结果。

日本式企业管理是一种东西文化的合壁,日本式企业管理从传统道德伦理中找到了与西方近代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结合部,从而奠定了日本式企业管理的经济伦理基础。日本式企业管理在观念上及企业管理内涵上为中国的企业管理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一是企业管理一定要体现经济伦理,实现企业管理与经济伦理很好的融合。日本企业管理在演化过程中,始终是在萃取儒家思想与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东西文化精华作为管理之魂而承接的,正是如此,日本企业无论是新老管理模式都具有浓厚的经济伦理基础,支撑着日这种持本企业始终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看来,续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于企业管理与经济伦理的结合,即实质上的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兼顾。日本企业管理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经济人性的注重,侧重的是生产力发展,这一直是企业发展主线,而对经济伦理的注重实

第2011年第9期(总第382期)

(2011)9-0006-03[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9,2011TotalNo.382

社会文化与企业伦理模式的变迁

姚建文

(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正确与否的律尺,其既是企业的客观存在,也是企业的主观选择。我国企业经历了宗

共产主义及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伦理模式后,现已而对社会转型时期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文化变革法等级制、

时期,理性地考察并改造我国现时所“依赖”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尤其是日本企业伦理模式中强烈的经济伦理色彩,形成既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改革和企业伦理建设,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文化;企业伦理模式;经济伦理;“路径依赖”[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B

为企业科技伦理、企业生态伦理、企业经济伦理和企业管理伦理等类型。

(二)企业伦理模式

企业伦理模式是企业的伦理性格或企业伦理个性的表现结构,是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价值共识和文化积淀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产物,是一种文化模式,具有继承性、特点。任何一个企业都会与生俱来地成长在一定的文化区域中,它会自然遗传所在文化区域的文化性格,

“文化影响了选择,慢慢也正如著名学者福山所说:变成了习惯。”

正是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这个社会的企业企业作为构成现代伦理,或企业经营管理的道德价值观。社会的细胞,不仅具有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属性,而且还具有政治、法律、文化、历史等社会属性。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取向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是近年来人文经济学者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企业的伦理行为和模式选择,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选择。民族、历史、时代的因素及社会制度等都在企业的伦理选择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考察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历程,不难看出,自从近代企业产生以来,中国企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西方文化三种文化模式的碰撞、融合、对比、选择中形化、

成了不同的伦理模式。不管是传统的宗法等级伦理、血缘亲情伦理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共产主义伦理模式、集体主义伦理模式,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出现的制度伦理模式,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印记。因此,企业伦理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

一、企业伦理的内容与企业伦理模式

(一)企业伦理的内容

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基于内外部因素影响下,所逐渐形成并贯彻执行于企业整体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中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并通过提供善恶价值尺度,给企业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文化正确与否的律尺。作为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要求和准则,企业伦理文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受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影响,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企业文化的其他因素以及整个企业活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政治条件,会有不同的伦理道德水平和具体的道德标准。就我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内容而言,根源于不够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但同时受到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多重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既是企业的客观存在,也是企业的主因为企业的任何决策、任何行为都受到其价值观观选择。

念的影响。同时企业伦理文化的进步也是追求卓越、追求企业品质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企业伦理文化是随着市场的成长、成熟而不断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又是通过企业伦理发展来实现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是企业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公平竞争与追求效率是企业伦理文化的根本特征,诚信是企业伦理文化的关键,强烈的规则意识是企业伦理文化的社会态度。而企业对于伦理的态度实质上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持有的伦理价值观的体现。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企业伦理理论类型来看,企业伦理可以划分

二、社会文化对企业伦理模式的影响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内人们在行为、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共同方式,这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基础,加

[收稿日期]2011-08-08

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中小企业管理。[作者简介]姚建文(1963-),

-6-

姚建文:社会文化与企业伦理模式的变迁

上各国历史、政治和经济等要件的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企业伦理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事,它与该企业所在的文化区域有很大的关系。在众多的企业模式中,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模式是正确的,每一种只是反映了它得以产生的文化底蕴。在数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相似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相似的管理模式。

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遭格拉斯·诺斯于1993年“路径依赖”的概念,。意思是,制度改革、创新总提出了

是在已有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原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对改革、创新构成约束。这种约束在文化层面上就是传统文化背景在起作用,它构成了改革的“外在必然性”。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它深深地积淀于民族的心理结构之中,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力量。因而,要实现社会变革,就必须改造传统,它较之制度、体制的变革更具有深刻性和艰巨性。诺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知道自己过去从何而来,不知道自己面临的现实制约、传统影响以及文化惯性,就不可能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那样,唯一的目的和动力就是以理性为基其实,更深层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来础来追求最大的利润。

自支撑自己社会生活的包括传统在内的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信念。

自然,市场经济有其普遍的运行规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生态危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竞争加剧等新的情况下,对经济机、

伦理或企业伦理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呼唤各国、各地区的企业经营活动确立和遵守共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但是,受各国、各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的民族特殊性的影响,各国、各地区的企业伦理(主要是经济伦理)又必然带有其母国的文化特色且各具个性。共性寓于个性,并通过个性而显现,四此,不能否定企业伦理的民族性差异。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从文化的社会经济功能禀赋上来看,文化的影响是内在性的,而现代市场经济则被看作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显著标志。文化往往能够使,因人们在创造财富方面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动力”此,文化对一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会产生深刻影响,而一国的经济社会的现代进程,又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更高层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升华。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首先,区域文化影响着劳动者的素质和观念。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其次,文化影响经济活动的软环境(居民的价值观、行为和方式)。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地区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居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软环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经济

的走向;再次,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一个社会的个人是否有着较强的社会自发交往能力,往往决定这个社会的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企业制度和组织安排。

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中、日两国企业伦理模式变迁的比较与借鉴

(一)中国的企业伦理模式变迁

1.宗法等级制影响下的企业伦理模式。众所周知,宗法式的“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基石和核心。它虽经过近代民主革命,尤其是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变革,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其观念形态仍然根深蒂固,一有适当的社会土壤,就会复燃、蔓延。因此,对于“家族主义”文化及其现实的影响,应有一个全面的辩证的认识。产生于宗法等级体制的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包含了家庭文化.而又与一般的家庭文化有根本的区别。它以父系家长权威为中轴,形成了强烈的人际等级意识和族类意识,内具亲和力和凝聚力,外具排异性和分散性;信任感仅局限于家族范围,而不扩大至非亲非故的社会关系,通行的是亲缘伦理、人情伦理,社会信任度低。因此,家族主义的文化结构。发展不出自发社交性和社会联同时,以父系单系家长权威为中轴的人际等级结属关系。

构和观念,造成了人的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家族整体利益至上,个人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淡薄。“重义轻利”成为人们所当遵循的价值模式和价值观。应该看到,中国的家族主义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通过几千年一贯的演进,族类意识与民族意识具有认同性,“有国才有家”,“为大家而舍小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文化资源。当今中国的一些企业家立志要打响“中华、振兴民族经将,无疑也是对这一优良文化传统的发牌”

扬,成为他们发展企业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并另外,在现代人际平等、民融人企业伦理,成为企业之魂。主法制健全的条件下.发扬亲缘伦理.人情伦理的合理而且因素.拓展其外延.不仅有益于家庭伦理的建设,“员工的对增进企业内部的人际和谐,也是很有意义的;心,企业的根”,成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中国特色。而家族主义的族类亲和力和凝聚力,又毕竟可以成为当然,家族主义推动民营企业创业的一种必要的文化力。

的管理体制和风格有它的优点,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经“家族济发展的缺陷,这又会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阻力。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结构,毕竟是宗法制“农业社会”的产物,从总体上不适应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不适应于社事实表明,家族主义及其所衍生的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种消极的、落后的观念和现象,正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

-7-

商业经济第2011年第9期SHANGYEJINGJINo.9,2011

制约并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啦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妨碍着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化管理和现代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者以家长制作风管理企业,不尊重人才,不平等待人,任人唯亲,独断专行,无视正式的制度规则,搞“圈子文化”;有的以“亲缘伦理”、“人情伦理”消蚀公私关系、契约关系、竞争关系,通路子、拉关系,搞不正当的竞争,把市场经济搞成“关系”经济;商业信任度低,许多企业大搞假冒伪劣,恣意毁约。赖债逃债,破坏市场正常的交易关系。这如何能建设起现代企业伦理?因此,不能把家族主义的文化传统绝对化,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转型和改造,可使之成为现代企业伦理建设的一种文化资源。

2.计划经济时代的共产主义、集体主义伦理模式。从文化背景层面讲,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丧失了其企业的本性,企业非自愿地在政府操控下承担向社会提供各种社会福利的责任。企业是在中央政府的指令、强制下履行社会责任的,如满足社会就业需求、办学校、办医院、社区建设等。企业仅有执行国家要求的执行权,而没有自我设计发展的创新权;它们仅需按照国家已制定好的计划去生产,至于生产的好坏,则无需它们来承担一点责任。这种现实,在社会文化中就体现为没有权利、义务的界定,没有明确的经营及生产理念。而市场经济的到来,要求企业要遵守市场运行规则,企业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但也必须要尽自己的义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健全、社会文化发展及文化传媒宣传的滞后性,企业不什么叫做伦理经营,更不懂得懂得什么叫做自主生产、

什么叫做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伦理问题存在的一个因素。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伦理模式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使得私营企业的数量骤然增多,此时重提企业社会责任,而此时的社会责任已被赋予了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新内涵。按国际上通用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等。而在改革初期,刚刚承包、租赁、购买国企的民营企业意在恢复生产,扩大利润,摆脱像国有企业那样的计划和行政约束,甩掉办社会的计划经济包袱,追求自我利益的机制得以强化,还无暇顾及社会责任;而且刚刚从国有企业的厂长、主任等脱胎出来的民营企业的经理、老总也还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游戏规则,他们仍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国有企业,行为方式也仍出于计划经济时代体系,有事找政府,观念更新严重滞后,对部分企业责任的承担也是出于功利而非义务。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开始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但由于缺少制度环境及相关机制的配合,该项资本的功效在经济领域内显示效果不明显,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很好形成,企业趋向世界知名企业的-8-

所以要提升对资本的认识,不仅要认成长步伐步履艰难。

识到“显性资本”的重要,认识到“隐性资本”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隐性资本”功效的保有与提升恰恰是“显性资本”功能长久发挥的保障。

另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认识得多,强调得多,但对于企业面临这些变化该如何去理解、怎样去做却说明得少。社会缺乏对企业的指导,而要求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及市场要求,也就显得过于勉为其难。

(二)日本的企业伦理模式变迁

日本式企业管理潜含经济伦理的宏观背景。早在17世纪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就把以中国宋代的儒学为主的朱熹哲学作为版本,并结合中国佛家经典,建立了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文化体系,号称“新儒学”。朱熹哲学思想为日本企业的集体精神、奉献精神及严谨认真工作作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18世纪,日本出现了新的道德学派,并有许多分支,但从其道德哲学内容上看,实质上是中国的儒学、佛学及日本神道的混合物,其核心是提倡节约、勤奋、诚实和忠诚等一系列道德。以此为背景,在企业管理方面,确定了反映浓重经济伦理因素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制度,按其终身为“会社”贡献程度福利待遇及职位高低,对培养集体观念提确定工资级别、

供了一种人性保证。制度保障了经济伦理,而经济伦理也可以说日提升了制度效用,创造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本式企业管理经济伦理思想的沉淀与发挥主要是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日本式企业管理也包含着对西方式系统管理理论的改造。系统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当时美、英及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行为科学理国家。

论和管理理论,经济持续增长。二战后随同西方文化不断向日本涌入,日本企业管理思想也受其影响,但日本民族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而是实行了经济管理本土化改造。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X理论、Y理论基础上,发展成了适合本土化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Z理论企业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利益相关模式,强调并注重“内外有别”,在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保证集体外争。

经济伦理因素与西方企业管理融合成为Z理论成功的奥秘。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20世纪80年代,鉴于日本经济“日本研究热”,进入到企实力的提升,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比较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和英美企业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日本式企业管理中注重经济伦理因素,并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7S是指日本式企业管理中的7项要素,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技能(Skills)、人员(Staff)、共享价值观(SharedValues)、体制(Systems)、和作风(Style)。前3项为硬性要素,后4项为软性要素。而正是这后4个软件要素恰恰是日本式企业管理经济伦理的人性体现。浓重的企业经济伦

(下转第45页)

姜洁:基于知识经济下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如果公司本(2)如何调节选择降低公司的负债水平,

身是亏损企业,有许多可能的选择:一个方法就是推迟资本性支出,把折旧的现金用于支付债务。这个方法的代价就是会使未来的增长存在危机。另一个方法是加快营业收入增长,以拉动公司价值的上升。公司价值增加了,而最后一种选择是负债保持不变,则负债比例就降下来了。出让股权,偿还借贷。

总之,目前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来讲,市场上缺乏可类比公司。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千技术、规模、环境及市场都相差万别,一般很难找到行业、当类似的可比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公司数量规模有限,而且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极少,所以要进行全面的比较条件还不成熟。而

(上接第8页)

评估师们除了运用历史数据外常常还要利用可类比公司的信息。

此外,还存在收入确认的问题,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特殊性可能导致其账面收入与实际收入不符,风险增大等问题,将来需要资产评估师不断实证分析企业经营特点,以及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以其得出相对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评估价值。

[参

2004(8)

[2]李春林.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EB/OL].无2006忧会计网,

[责任编辑:刘玉梅]

为强调经济正义,倾向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善,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改善也同样贯穿生产力发展在我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始终。

建立过程中,我们吸纳和引用了西方式企业管理模式,客观上是提升了企业活力和效率,但也不能不看到,因对经济伦理因素的忽略而产生经济人性残缺发挥,必然产生违背制度及冲击经济伦理的经营管理、消费等各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问题。日本企业的经验证明,

经济建设必须建立起与经济伦理的关联机制,让经济伦理意识渗入到社会所有主体意识之中,渗透到企业微观领域,成为支配人行为的意识形态,才能使社会趋向和把经济伦理与企业管理高效融合应作为科学发展的谐。

选择方向,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经济伦理要素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竞争的“软件”要素,应提升到“资本”的高度来认识。在日本,经“资本”的高度来研究和运用,这种无济伦理早已提升到

形资本具有双向效应,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改善生产关系。

总之,传统文化是改革的一种“路径依赖”,我们不能因此,要超越它,而只能在改革的实践中改造它,扬弃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伦理,在融入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外来优良文化成果的同时,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及其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伦理的影管理方式、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分配形响。在经营理念、

态、业务公关、市场交易等各个方面,发扬其优良因素,消除其消极成分,只有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伦理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参

献]

[1]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0

[2]杨洁.中日企业竞争力的比较[J].经营与管理,2008(5):70-71

[3]韦元良.浅析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影响[EB/OL].http://www.btophr.com,2005-05-24

[责任编辑:潘洪志]

-45-考

献]

[1]王少豪.知识经济给评估带来的挑战[J].中国资产评估,

!!!!!!!!!!!!!!!!!!!!!!!!!!!!!!!!!!!!!!!!!!!!

理铸就了日本经济产生历史性跨跃,奠定了任何时期任何管理模式的改进都必须传承的基础。正是因为经济伦理因素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传承,在众多对日本经济不利因素影响下,仍能保有国民经济良好素质和经济实力。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10多年的经济萧条并未动摇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基本素质并没有坏掉,增长潜力仍然不可低估。得出结论是只有将7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内部组织才会一体化并将持久地自立于竞争环境中。

综上所述,从X理论、Y理论到Z理论,是一种人性—Z管理由忽视到重视的伦理演变。日本式企业管理——模式是对西方管理模式经验萃取与升华,是经济伦理因素与企业管理很好融合的结果。

(三)对中国的借鉴与反思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无论是传统管理模式,还是现代能力主义管理模式都内含着强烈的经济伦理色彩。所以,·吉布尼认为,日本取得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

经济成功的真正原因,乃是将古老的儒教伦理与战后由美国引入的现代经济管理揉合一起,并加以巧妙运用的结果。

日本式企业管理是一种东西文化的合壁,日本式企业管理从传统道德伦理中找到了与西方近代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结合部,从而奠定了日本式企业管理的经济伦理基础。日本式企业管理在观念上及企业管理内涵上为中国的企业管理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一是企业管理一定要体现经济伦理,实现企业管理与经济伦理很好的融合。日本企业管理在演化过程中,始终是在萃取儒家思想与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东西文化精华作为管理之魂而承接的,正是如此,日本企业无论是新老管理模式都具有浓厚的经济伦理基础,支撑着日这种持本企业始终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看来,续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于企业管理与经济伦理的结合,即实质上的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兼顾。日本企业管理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经济人性的注重,侧重的是生产力发展,这一直是企业发展主线,而对经济伦理的注重实


相关内容

  • 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家族企业变迁
  •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内容摘要:家族企业契约性质的本质特点是家族企业的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契约.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问题主要是家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我国家族企业应从要素构成方面的"泛家族化".产权状态方面 ...

  •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13 白利娟 2013311900 这学期,我们小组一起读了<Relig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as Weber right?>.在读这本书时,我对韦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顺带着读了这部经典之作<新教伦 ...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 5.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 二. 选题方向 ...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房文双 [1**********] 1. 解读大学校园的 2.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4. 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5. 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6. 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 7. 网络社会问题及控 ...

  • 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
  • <公共管理导论> 欧文. 休斯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1.1导言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 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 ...

  • 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其借鉴意义
  • 作者:黎永泰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年08期 各国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重视经营理念是其显著特征.日本的大多数企业家认为,企业没有经营理念,就没有自觉的经营.就犹如在漆黑的夜中,不辨方向,不知所从,即使陷进泥沼之中也不知道,是最危险不过的事情.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 ...

  • 信用体系研究的参考文献
  • 信用体系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中文) (摘自本人博士论文<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一)主要书籍 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曾康霖.王长庚:<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3.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 ...

  •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初探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26卷 第5期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初探 孙晶晶1 吴艳芳2 (1.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70;2.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的传统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是与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适应的, ...

  • 论民法在节约型社会的价值取向
  • 节约作为人类传统的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伦理.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建立节约型社会需要将节约的理念引入民事法律制度,但是节约作为一种法制与民法传统价值取向产生冲突.为此,我们必须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口与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变迁,重新考量我们的民事法律价值取向,确立民法在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