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餐饮行业的情况汇报
一、我县餐饮行业发展现状
(一)餐饮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商贸交流的增多,我县的餐饮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我县共有餐饮饭店5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餐饮业(包括住宿)年营业额5.05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23.4%,居各行业之首。目前,我县有星级饭店1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6家。另外,在建、待建酒店,超过10家,且主要集中在四星以上的高星级酒店。其他社会餐饮,也在新老城区大量涌现,在星辰大厦、办证中心、蓬莱路等区域形成小集中的发展态势。
(二)餐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多元化发展。
1、菜系。2006年以前,我县餐饮行业主要以海鲜菜为主,饮食文化较为封闭,随着以常石、金海湾等为代表的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县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这直接推动了我县餐饮行业菜系的发展,川菜、湘菜、火锅、西餐在我县多点布局发展,餐饮消费选择变得更加丰富。
2、格局。原先,我县主要的餐饮消费场所除了海鲜夜排档较为集中外,其他分布都较为零散,随着蓬莱阁风情一条街的崛起,以及日达广场、海中洲广场等大型项目的推进,我县餐饮行业“散、小、弱”的现状正在逐渐转变,今后餐饮业将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型业态结构,消费层次,也将更加明显地拉大。
3、渔农家乐。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健康、绿色、环保为消费特征的渔农家乐,凭借突出的自然风光和体验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周末假期,人们餐饮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并且这一发展趋势还在继续加强。
(三)餐饮行业已成为我县吸收就业,繁荣经济,拉动消费的重要渠道。 虽然船舶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县的绝对经济支柱,但近年来,我县餐饮业
发展也较为迅速,年均增速增长都在15%以上,为地方经济繁荣、产业结构稳定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同时,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和投资的门槛都不高,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并带动水、电、粮、油、蔬菜、装修等几十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当前我县渔民转产、船舶经济不振的背景情况下,目前,我县就业需求人口最多的行业,以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排在首位。
二、我县餐饮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餐饮业近几年来尽管发展很快,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
(一)餐饮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秩序较为混乱。
餐饮行业一般资金投入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经营相对粗放,产品也比较雷同,这一点从我县各餐饮消费场所就可看出,有特色的餐饮企业不多。而且随着目前投资渠道的有限,越来越多其他社会闲散资金,见到有利可图,盲目选择进入餐饮行业,导致现在餐饮饭店相对过剩,相互恶性竞争情况比较严重。
(二)餐饮行业人员流动大,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和服务不规范。
由于待遇偏低,发展前景有限,目前我县餐饮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基层员工严重不足。现在去参加招聘会,基本上餐饮岗位少有人问津,这给餐饮企业带来了极大困扰。而且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培训不到位,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比较低。
(三)餐饮行业负担逐年加重,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原材料、租金,特别人力成本等大幅上涨,餐饮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物价、人员工资成本迅速上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餐饮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其次,餐饮业所对应的管理部门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也增加了企业负担,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餐饮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
三、促进我县餐饮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优化调整结构,出台政策,推动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业态,改善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和消费环境。建议我县有关部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
下,制定出适应地方性餐饮发展政策,如大力推行海岛渔农家乐,鼓励发展连锁化餐饮和特色餐饮。
(二)加强餐饮行业的规范管理。建议我县,一是企业要制定适应消费趋势,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常态化组织开展餐饮企业评定工作,使其健康发展。
(三)培育2-3家品牌餐饮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是餐饮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建议我县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培育发展知名品牌餐饮企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扶持有良好发展历史的餐饮企业,引导开拓创新,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我县形成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餐饮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四)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建议行业组织和旅游部门,进一步为餐饮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如定期研究餐饮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经营困难,帮助指导企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餐饮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有关部门推动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餐饮行业优秀人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纳入政府人才奖励和保障范围。
岱山餐饮行业的情况汇报
一、我县餐饮行业发展现状
(一)餐饮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商贸交流的增多,我县的餐饮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我县共有餐饮饭店5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餐饮业(包括住宿)年营业额5.05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23.4%,居各行业之首。目前,我县有星级饭店1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6家。另外,在建、待建酒店,超过10家,且主要集中在四星以上的高星级酒店。其他社会餐饮,也在新老城区大量涌现,在星辰大厦、办证中心、蓬莱路等区域形成小集中的发展态势。
(二)餐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多元化发展。
1、菜系。2006年以前,我县餐饮行业主要以海鲜菜为主,饮食文化较为封闭,随着以常石、金海湾等为代表的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县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这直接推动了我县餐饮行业菜系的发展,川菜、湘菜、火锅、西餐在我县多点布局发展,餐饮消费选择变得更加丰富。
2、格局。原先,我县主要的餐饮消费场所除了海鲜夜排档较为集中外,其他分布都较为零散,随着蓬莱阁风情一条街的崛起,以及日达广场、海中洲广场等大型项目的推进,我县餐饮行业“散、小、弱”的现状正在逐渐转变,今后餐饮业将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型业态结构,消费层次,也将更加明显地拉大。
3、渔农家乐。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健康、绿色、环保为消费特征的渔农家乐,凭借突出的自然风光和体验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周末假期,人们餐饮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并且这一发展趋势还在继续加强。
(三)餐饮行业已成为我县吸收就业,繁荣经济,拉动消费的重要渠道。 虽然船舶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县的绝对经济支柱,但近年来,我县餐饮业
发展也较为迅速,年均增速增长都在15%以上,为地方经济繁荣、产业结构稳定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同时,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和投资的门槛都不高,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并带动水、电、粮、油、蔬菜、装修等几十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当前我县渔民转产、船舶经济不振的背景情况下,目前,我县就业需求人口最多的行业,以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排在首位。
二、我县餐饮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餐饮业近几年来尽管发展很快,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
(一)餐饮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秩序较为混乱。
餐饮行业一般资金投入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经营相对粗放,产品也比较雷同,这一点从我县各餐饮消费场所就可看出,有特色的餐饮企业不多。而且随着目前投资渠道的有限,越来越多其他社会闲散资金,见到有利可图,盲目选择进入餐饮行业,导致现在餐饮饭店相对过剩,相互恶性竞争情况比较严重。
(二)餐饮行业人员流动大,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和服务不规范。
由于待遇偏低,发展前景有限,目前我县餐饮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基层员工严重不足。现在去参加招聘会,基本上餐饮岗位少有人问津,这给餐饮企业带来了极大困扰。而且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培训不到位,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比较低。
(三)餐饮行业负担逐年加重,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原材料、租金,特别人力成本等大幅上涨,餐饮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物价、人员工资成本迅速上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餐饮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其次,餐饮业所对应的管理部门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也增加了企业负担,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餐饮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
三、促进我县餐饮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优化调整结构,出台政策,推动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业态,改善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和消费环境。建议我县有关部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
下,制定出适应地方性餐饮发展政策,如大力推行海岛渔农家乐,鼓励发展连锁化餐饮和特色餐饮。
(二)加强餐饮行业的规范管理。建议我县,一是企业要制定适应消费趋势,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常态化组织开展餐饮企业评定工作,使其健康发展。
(三)培育2-3家品牌餐饮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是餐饮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建议我县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培育发展知名品牌餐饮企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扶持有良好发展历史的餐饮企业,引导开拓创新,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我县形成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餐饮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四)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建议行业组织和旅游部门,进一步为餐饮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如定期研究餐饮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经营困难,帮助指导企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餐饮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有关部门推动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餐饮行业优秀人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纳入政府人才奖励和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