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格健全、个性完满的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现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学双方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下面我将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进行的尝试做个简单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视语言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句话无疑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是在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中,成功并不是一瞬间的功劳,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懈努力的。积累需要坚强的毅力,它是从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要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需要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大家都熟知的伟人马克思,他为了写出《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了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在他的头脑里积累和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他在积累这条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其核心就是语言的积累,没有了积累,说、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是更基础、更核心的东西。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语言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语言能力的高下。   积累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仅仅是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内容装进大脑,而没有进行思考,不能运用,这是低效率的积累。而我所要求的积累是让学生在记忆语言材料的过程中,领悟前人如何运用语言,驰骋想象,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力。   积累的有效方式是摘抄与背诵。摘抄工作难度不大,只要努力,有持久的恒心,人人都能做到。有不少孩子还在诗文中配以了插图,使自己的摘抄本别具一格,这不仅能加深对所摘抄内容的记忆,而且还颇具有纪念意义。除此,我还定期每周进行一次班级交流,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上台一次。对自己所摘抄的内容进行朗读、背诵、讲述皆可,也可谈谈自己对所摘抄内容的一些感想。最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重点点评等形式来找出孩子们摘抄内容的优缺点,如果有多数学生都喜欢篇幅不长又朗朗上口的诗文或段落,,则要求全班背诵。事实证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的文学积累,对训练学生的语感也很有帮助。   二、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加强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水平与想象力密切相关。想象能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可以训练思维,培养能力;还能帮助记忆,促进知识的积累。作家们通过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而读者则依靠想象把文学中的内涵充分地释放,深入的阅读必源于深入的想象。因此,要想学好语文,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情感的波动与美的感受中阅读作品。如学习《牧场之国》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段时,眼前就要展现出一幅骏马、牛羊在辽阔的草原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领会牧场的自然、祥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还要能想象出听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是怎样的感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如果说丰富的积累会成为想象的胚芽,那么,想象就会开放出创造之花。因为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中最重要的心智活动。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会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已成为当今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标志。现在的学生是我国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想要让学生在写作上克服畏难心理,改掉立意缺乏新意的毛病,教师就要注意学生的作文兴趣、积累、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特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又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时,只要教师积极地加以引导,创造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了。   一方面,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材学习中质疑、解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让他们尽力地展示自己,调动平时的积累,大胆想象,不断创新。当然,教师要把握住课堂,要既能聚焦中心,又能风行水上。   另一方面,通过作文训练,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合乎情理,而非天马行空,为追求立意求新,而脱离实际。   参考文献:   [1]刘娟.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   [2]傅贵成.智趣语文: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J].语文知识,2016(16).   编辑 段丽君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格健全、个性完满的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现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学双方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下面我将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进行的尝试做个简单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视语言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句话无疑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是在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中,成功并不是一瞬间的功劳,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懈努力的。积累需要坚强的毅力,它是从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要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需要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大家都熟知的伟人马克思,他为了写出《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了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在他的头脑里积累和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他在积累这条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其核心就是语言的积累,没有了积累,说、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是更基础、更核心的东西。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语言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语言能力的高下。   积累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仅仅是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内容装进大脑,而没有进行思考,不能运用,这是低效率的积累。而我所要求的积累是让学生在记忆语言材料的过程中,领悟前人如何运用语言,驰骋想象,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力。   积累的有效方式是摘抄与背诵。摘抄工作难度不大,只要努力,有持久的恒心,人人都能做到。有不少孩子还在诗文中配以了插图,使自己的摘抄本别具一格,这不仅能加深对所摘抄内容的记忆,而且还颇具有纪念意义。除此,我还定期每周进行一次班级交流,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上台一次。对自己所摘抄的内容进行朗读、背诵、讲述皆可,也可谈谈自己对所摘抄内容的一些感想。最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重点点评等形式来找出孩子们摘抄内容的优缺点,如果有多数学生都喜欢篇幅不长又朗朗上口的诗文或段落,,则要求全班背诵。事实证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的文学积累,对训练学生的语感也很有帮助。   二、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加强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水平与想象力密切相关。想象能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可以训练思维,培养能力;还能帮助记忆,促进知识的积累。作家们通过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而读者则依靠想象把文学中的内涵充分地释放,深入的阅读必源于深入的想象。因此,要想学好语文,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情感的波动与美的感受中阅读作品。如学习《牧场之国》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段时,眼前就要展现出一幅骏马、牛羊在辽阔的草原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领会牧场的自然、祥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还要能想象出听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是怎样的感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如果说丰富的积累会成为想象的胚芽,那么,想象就会开放出创造之花。因为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中最重要的心智活动。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会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已成为当今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标志。现在的学生是我国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想要让学生在写作上克服畏难心理,改掉立意缺乏新意的毛病,教师就要注意学生的作文兴趣、积累、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特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又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时,只要教师积极地加以引导,创造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了。   一方面,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材学习中质疑、解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让他们尽力地展示自己,调动平时的积累,大胆想象,不断创新。当然,教师要把握住课堂,要既能聚焦中心,又能风行水上。   另一方面,通过作文训练,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合乎情理,而非天马行空,为追求立意求新,而脱离实际。   参考文献:   [1]刘娟.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   [2]傅贵成.智趣语文: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J].语文知识,2016(16).   编辑 段丽君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重要)
  • 中学语文教材教学(重点) 1.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哪些?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全部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语文学科所以能力独立存在的依据,它对语文教学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语文学科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实践性等. 2.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中学语文科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 摘要:教师在教小学语文时,要让教学课堂充满艺术效果,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语文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其次,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教育教学: ...

  • 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几个问题的看法
  • 作者:张定远 <语文教学通讯> 2001年09期 一.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属性应当肯定 自1963年教育部颁布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语文学科的属性明确定为基础工具以来,教学大纲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语文的基础工具属性没有改变.2000年初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经过长时间的讨论. ...

  • 语文新课标解读(2)
  • 最新语文课标解读 一.语文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 ...

  • 职高语文教学计划3篇
  • 职高语文教学计划3篇 职高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摆在职高语文教师面前不容质疑的问题.职业高中语文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相关学科的学习,而且对职高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高语文教学计划,仅供参考. 职高语文 ...

  •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突显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 [内容摘要]在中职教育发展的潮流下,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也逐渐深化.在此形势下如何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着力分析了中职语文教育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必然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职业关键能力 中职语文 课 ...

  •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为了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学期初始本人认真分析教材,积极了解学情,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宗旨,踏实敬业。以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理念依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贯彻实践相关思想理念。以学科说明为导向,把握语文教学动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证方向性的正确。以 ...

  • 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作者:张爱香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5期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它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育界已达成共识.在现在的知识经济中,更需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及意义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 摘要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意味着语文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肩负着提升他们德育的重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