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
1. 线路
⑪ 审核本线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是否满足本线的设计标准及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并对局部方案的优化提出建议。
⑫ 审核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否与桥梁、隧道及路基支挡工程相协调,满足各专业结构设计的要求,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和措施。
⑬ 审核线路与周边控制性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关系及处理措施是否合理。
⑭ 审核拆迁建筑物、改移道路及管线等工程数量,是否有遗漏。 ⑮ 审核土石方调配、取弃土场的设置的合理性。
⑯ 审核立交工程设计,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⑰ 审核沿线防护和绿化设计。
2. 轨道
⑪ 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根据本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各线段的速度目标值和沿线桥涵、隧道、路基分布情况,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⑫ 审核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及单元轨节布置情况。
根据无缝线路强度、稳定性和钢轨断缝检算资料,审核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允许温升、设计锁定轨温、单元轨节布置图。
⑬ 审核桥上无缝线路
检算伸缩力、挠曲力、制动力、断轨力及断缝,审核桥上无缝线
路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的合理性,对具体桥梁上的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位置和布置方式进行评价。
⑭ 审核无缝道岔、无缝道岔群及桥上无缝道岔
检算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审核无缝道岔群和桥上无缝道岔布置的合理性。
⑮ 审核隧道地段无缝线路设计方案,包括洞口、洞内无缝线路设计及相关措施。
⑯ 审核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⑰ 审核基桩的设计及布置。
⑱ 审核轨道和无缝线路相关的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
⑲ 审核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3. 地质
⑪ 审核全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所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是否合理,勘察资料内容是否齐全,勘察成果报告是否满足设计需要。特别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地层结构等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意见,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判定依据,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性分析。并加强重点工程勘察成果资料审核,根据审阅结果,从地质角度分析全线工程措施建议,提出补充勘察的建议和意见。
⑫ 按照建筑材料场地勘察要求,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审核比选和拟采用土源、砂石料试验指标是否齐全,重点研究拟选用建筑材料的技术可靠性,并通过全面经济比较审核设计的合理性。
⑬ 根据全线工程类型分布、土源分布、土石方调配原则,结合
气候条件、工期要求、拟采用填筑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条件,评价沿线路基填料、土质改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意见。
⑭ 根据拟选用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类型分布,审核混凝土施工工艺措施,原材料试验指标是否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4. 路基
⑪ 路基施工图审核总的原则
结合本线地理与自然环境,地形地质条件等,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执行初步设计审批意见,采用的原则标准等是否符合相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路基工点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提出优化路基工点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意见。
⑫ 路基工点审核原则
根据本线的特点,路基工点类型,执行以下审核原则。
① 路基过渡段设计
路基过渡段包括堑堤过渡、桥路过渡、隧路过渡、涵路过渡,从地基处理过渡、本体过渡、基床过渡等,审核、评价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② 坡面防护工程
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审核设计工点采用的边坡防护类型及结构形式、边坡坡率、边坡平台及截
水沟、分级防护高度等是否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是否与环境协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 软土及松软土路基
根据工点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路基设计参数、工期安排,审核评价路基稳定检算方法、安全系数取值、总沉降及工后沉降估算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要求设计提供针对软土、松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碎石桩及CFG 桩)总沉降及工后沉降检算的设计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说明。根据沉降计算,评价地基加固措施的可行性,从施工工期、施工工艺、环境保护、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审核、评价工程措施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满足本线的工后沉降、沉降速率和差异沉降控制要求。
④ 季节性冻土路基
沿线季节性冻土分布比较普遍,结合工点特点,审核季节性冻土工点采用的设置隔断层、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铺设保温材料、设置防冻胀护道等措施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 在冻胀性地基土上填筑路基,必须满足路堤的稳定和变形要求。路基高度应大于季节最大冻深。路基冻深范围内必须采用非冻胀性填料填筑并加强相应的隔排水措施。
⑤ 支挡工程
挡土墙工点,主要审核在列车行进情况下动土压力是否考虑,如何设计计算,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是否合理等。
桩板墙或锚固桩、U 型槽路堑等工点,主要审核选取的物理力学
指标,顺层工点采用的顺层力学指标,计算推力或土压力方法,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是否合理,工程措施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耐久性设计要求;防排水措施、临时支护、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是否交待清楚。
要求设计提供支挡工程设计计算采用的参数、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清单,以及结构形式设计详图、设计说明书等。
⑥ 岩溶路基
岩溶地段路基,审核工点设计是否根据岩溶地表形态、地表径流、地下水活动情况、隐伏岩溶分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面坍塌成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岩溶地段路堑,施工开挖至路基面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勘察,详细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岩溶率大小,优化岩溶处理措施。
⑦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结合路基工点审核排水设计,排水设施的结构图,对路基排水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系统设计要求,审核路基面排水、路肩排水、边坡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排水系统衔接的合理性。
⑧ 地震区路基
地震区地基处理,审核液化土地基的评判方法, 地基加固设计计算方法,地基处理的必要性。评价所采用方案的可行性及参数的合理性;并提出液化土地基加固措施的建议。
地震区挡土墙设计,审核考虑地震附加力的作用是否符合现行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⑨ 相关工程
根据电缆沟槽、电气化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综合地线、过轨电
路工程的结构尺寸、布置形式、施工方法及工序,审核路基横断面综合布置方案、道旁设备安装位置预留等;审核附属工程不同工程类型过渡段纵向过渡方案布置形式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桥梁
⑪ 审核施工图设计的专业设计原则是否满足审查意见和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并提出建议。
⑫ 审核工程设计的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技术措施是否合理,设计参数选取是否正确,设计说明是否明确完整,标准设计图的选用是否合理。
⑬ 审核大中桥桥式布置及结构形式的经济性、合理性。
⑭ 审核大中桥墩台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的合理性。
⑮ 审核大中桥墩台的纵向刚度、墩台顶的纵向和横向水平位移、墩台和相邻墩台其沉降量和沉降量的差值。
⑯ 审核特殊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论,根据轨道专业要求,审核桥上轨道、无缝道岔对桥梁结构的要求。
⑰ 针对非标准跨结构形式,对主要构件截面尺寸、结构受力、结构构造作重点审核,审核相应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论。
⑱ 审核桥梁结构的抗震计算。
⑲ 审核桥梁的维修设计是否满足工务养护要求。
⑳ 审核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
⑴ 审核设计图纸及文件中安全、防火、节能、环保、水保措施是否满足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检查文件的总体性和专业间的衔接。
6. 隧道
⑪ 审核隧道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⑫ 审核施工设计细则。
⑬ 审核隧道建筑限界与隧道净空断面尺寸,能否满足空气动力学效应及限界要求。
⑭ 审核隧道衬砌支护、洞门设计、建筑材料,轨下基础设计、混凝土耐久性、运营通风防灾设计。
⑮ 审核与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照明等专业的接口情况。隧道内设备布置与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⑯ 审核隧道防排水设计原则、隧道防水等级、防水方案和防水技术措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合理、安全、经济、适用;审核防水材料的选用是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是否方便、安全;审核结构防水接缝(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方案,构造详图是否满足工程防水要求。
⑰ 审核隧道运营通风;设计及计算主要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正确;;风机选型及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运营通风及控制模式是否合适。
⑱ 审核隧道防灾害的设计原则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技术方案、措施是否合理、经济、有效、适用。
⑲ 审核辅助坑道的设置及设计参数。
⑳ 审核隧道施工方法及工程措施,长、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弃碴设计及弃碴协议。
⑴ 审核隧道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⑵ 审核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公路等建筑物时的设计及监测方案。 ⑶ 审核隧道底部软基处理的设计及监测方案。
⑷ 审核本线采用的通用图。
⑸ 审核隧道的维修设计是否满足工务养护要求。
7. 站场
⑪ 审核站场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与站场工程有关的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站场设计原则是否符合规范、规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客运专线建设的要求,标准设计图选用是否合理。
⑫ 审核站场施工设计说明书,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
⑬ 审核车站平面布置包括咽喉布置是否紧凑、合理,以满足列车开行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的要求。
⑭ 审核车站主要图纸。包括车站平面布置图,车站排水用地图,车站横断面图,接轨站施工过渡方案图等。
⑮ 审核车站的股道数量是否满足通过能力的要求,是否满足设计运量的需要。
⑯ 审核站场专业的工程数量计算,审核站场内拆迁、改移工程的标准及赔偿原则,与城市建设有关工程的投资划分情况。
⑰ 审核站场近、远期工程结合的合理性、技术性及可靠性,施工过渡方案措施。
⑱ 结合地区城市规划及线路等情况,核查车站站房设置、通站道路、排水等设计设计是否合理。
⑲ 审核站场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相互协调配合接口情况,站内主要综合管线(沟)的设置。
8. 运用维修和机务、车辆设备
⑪ 运用维修和机务设备
① 审核施工设计细则。
② 审核机务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相关设计规范、规则、标准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设的要求。
③ 机务运用检修设施设计方案,机务设施性质及规模的合理性。 ④ 审核施工设计说明书,机务设施的布局设置,设计是否满足机车运用、检修需要。审核主要图纸,包括总平面布置图、主要生产车间厂房组合及工艺布置图,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及专业接口的协调性。
⑤ 审核主要设备选型,设备配置及选型是否满足工艺需要,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⑥运用检修网络系统设计的原则及用户需求的匹配性,对有关设备及接口要求的合理性,机务设备搬迁的施工过渡措施。
⑦ 段(所)节能设备的选型与合理性,包括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的合理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审核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环保降噪及劳卫等方面要求。
⑫ 车辆设备
①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设的要求。
③ 审核车辆段(所) 规模的合理性、主要运用检修指标的选用、运用检修工作量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
④ 审核车辆段(所) 总平面布置是否满足运用检修流程要求, 厂房组合、主要运用检修车间布置是否满足工艺需要。
⑤ 设备的配置及选型是否满足工艺需要。
⑥ 审核车辆段(所) 设计原则及用户需求的匹配性, 对有关设备及接口要求的合理性。
⑦ 审核车辆段(所) 节能设备的选型及合理性, 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
⑧ 审核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环保、降噪及劳卫等方面的要求。
9. 电气化
⑪ 牵引供电
① 审核本专业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
② 审核下列主要技术标准:
a 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方式。
b. 牵引变电所分布方案。
c. 牵引变压器选型及安装容量。
d. 馈线电流及母线电流
⑫ 牵引变电
① 审核本专业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对下列文件及设计图进行审核:
a. 设计说明文件。
b.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 所部分一次图和二次图。 c. 电力调度所设计图。主要内容有:远动装置系统图、远动范围图、调度所平面布置图。
d.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书。
⑬ 接触网
1 审核本专业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
2 需要对下列文件及设计图进行审核: ○
a. 设计说明书
b. 设计细则
c. 牵引供电分段示意图
d. 全部接触网安装图
e. 全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f. 接触网与其他专业接口设计资料
10. 电力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其范围和内容是否与上阶段一致。
⑫ 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
设的要求,标准设计图选用是否合理。
⑬ 审核设计说明书,供电方案的经济性、技术性及可靠性,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
⑭ 审核有关的计算书,包括配电所定值计算、变电所的负荷计算、大型车间的负荷计算、供电系统电压降计算。
⑮ 审核主要图纸,包括全线供电系统、电力远动及调度系统、变配电所主接线、平面布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大型站房电气设计、大型车间动力配电、高压电线路、防雷和综合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车站电力平面、站场照明等。
⑯ 审核主要电气设备选型,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⑰ 审核设计的节能措施,包括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的合理性。 ⑱ 审核设计在环保和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⑲ 对电力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进行审核。
⑳ 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进行审核。
⑴ 对外部电源接取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核,包括供电协议的审核。
⑵ 审核电力施工过渡方案措施。
⑶ 审核与相关专业的衔接,主要有电力远动与通信系统的接口,设备监控系统与被控对象之间的接口,电力与路基、桥梁、隧道之间的接口,电力与信号、通信、暖通管线的接口。
11. 通信
(1)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2) 检查设计输入是否齐全,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总体性。
(3) 设计内容和系统方案是否符合国家、铁道行业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
(4) 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相关专业需求,与其他专业及系统之间的接口、分工界面是否清晰。
(5) 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落实局部方案优化特别是传输系统等投资额度较大的系统的可能性。
(6) 光传输系统:光传输系统的容量、系统构成、可靠性、通道配置的合理性、接口要求等是否满足各相关专业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及通道需求。
(7) 审核机构设置、定员、房屋面积等是否合理;审核个别投资检算。
(8) 审核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及材料的规格及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 信号、防灾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的执行情况。
⑫ 审核设备平面布置图、电缆径路图、设备安装图、室内设备布置图、系统结构图等是否合理。
⑬ 审核信号联锁范围、制式选择、冗余方式等是否合理、可行。 ⑭ 审核联锁图表以及非标准电路原理图是否正确。
⑮ 审核其他信号设备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用户需要。
⑯ 审核有关系统的技术规格书。
⑰ 审核本线行车指挥系统设备配置是否满足应用要求,系统冗余、降级等措施是否合理;系统与既有线、联络线及相邻线系统是否兼容。
⑱ 审核信号系统与其它专业间的接口的协调性、合理性,提出可能的优化设计方案。
⑲ 审核信号设备防护措施是否符合有关规范和系统要求,以及系统设备的抗干扰措施、防雷方案是否合理有效。
⑳ 审核道岔的控制与锁闭方式是否与道岔型号相配套。
⑴ 审核接轨站既有信号设备的改造、过渡方案、相邻站线联络的站联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⑵ 审核采用标准图的准确性。
⑶审核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① 审核监测系统设备布置图、设备安装图以及系统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② 审核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与信号系统、行车指挥系统间的关联是否正确。
⑷审核工程数量及个别概算。
13. 给水排水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⑫ 审核设计文件和图纸内容是否完整和满足深广度要求。 ⑬ 审核执行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的正确性。重点是采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情况。
⑭ 审核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制式、原理的合理性。
⑮ 审核设计输入资料的正确性
⑯ 审核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及其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美观性
⑰ 审核给水站分布和生活供水站、点数量是否合适;供水水质、水量标准是否合适,污水处理原则是否满足环保要求;旅客列车卸污点分布及卸污方式是否合适。
⑱ 给排水及消防标准图、通用图及参考图的审核
⑲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投资,从设计采用的标准、工程数量等方面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14. 环保
⑪ 对路基边坡防护、耕地(含基本农田)、土壤及植被保护、景观保护及恢复美化、重要生态敏感点保护等环境保护重大问题提出审核意见,审核设计的工程措施及施工组织方案,重点关注沿线主要城市及旅游景点景观保护问题。
⑫ 对沿线设置的声屏障逐一进行审核,核实其降噪效果、材料与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耐用性,核实工程数量和造价,必要时提出优化设计建议;对声屏障基础设计结合相关规范进行审核。
⑬ 结合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要求,对沿线重要敏感点的性质、位置、建筑特征、规模作进一步调查、核实,确认各项设计减振、降噪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
⑭ 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对锅炉等空气污染源的消烟除尘措施、污水处理措施、站车垃圾转运设施等项目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必要时提出优化建议;拟重点关注沿线水源地、水源保护区防护及桥涵跨越河流、湖塘水库工点的环保措施。对沿线电磁辐射,主要涉及居民电视接收的干扰防护,拟结合具体敏感点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就补偿措施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主要车站、配电所的电磁影响及其防护,必要时提出审核意见。
15. 房建
⑪ 建筑
①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审查设计文件深广度是否满足要求。
③ 审核执行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的正确性
按照设计审核依据的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审查设计文件和图纸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指标是否正确。特别是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情况。
④ 审核规模、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性
按照设计审核依据的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审查设计文件和图纸中该项目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理。从地形、地貌、城市规划、交通组织和使用功能、经济、技术要求的角度来确定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⑤ 审核建筑设计及设计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
⑥ 审核建筑设计的总体性、与各专业技术接口的正确性和协调
性
⑦ 建筑通用图、参考图及装修设计的审查
⑫ 结构
①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文件的完整性审核。
③ 对设计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核。
④ 公安、建筑房屋配备审核。
⑤ 生活房屋配备审核。
⑥ 勘测资料审核。
审核必要的房屋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震基本烈度,气象资料是否完整。
⑦ 机构设置审核。
审核是否设置公司机构,配备必要的定员,房屋在面积,管辖范围是否合理。
⑧ 设计说明审核。
设计内容,采用的先进技术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⑨ 环境保护措施审核。
⑩ 审核是否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采取了有效的节约能源措施。 11 施工、养护注意事项的审核。 ○
设计说明中是否就特殊结构施工和工程养护注意事项进行了必要的交代说明。
12 审核定员表的完整性,总指标的合理性,建筑、公安、生活○
定员的配备计算正确性。
13 审核面积表的完整性,总指标的合理性,建筑、公安,生活○
面积的配备计算正确性。
14 审核站场设备构筑物表的完整性,围墙、道路等附属物数量○
的合理性。
15 审核各工点房屋布置图的完整性,房屋、站场设备构筑物是○
否有遗漏和数量不符,各单项设计图图号、设计地面标高是否完整。
16 审核单项设计图。 ○
完整性和深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能否满足国家、地方及相关部门规范、规程要求。
所使用的地质资料是否完整、正确,选用的结构形式和基础类型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关工艺的要求。
地震参数,风荷载及主要设计荷载等的取值是否准确。
17 地下、水下混凝土受侵蚀性审核,审核设计中是否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水下混凝土受侵蚀。
⑬ 暖通
① 主要审核内容
a. 施工图设计是否安全、可靠;
b. 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
c. 施工图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d. 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② 审核要点
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b.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 (建筑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市政公用工程设计)。
C. 设计文件中如出现违犯强制性条文的问题,必须彻底纠正。
16. 综合维修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⑫ 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设的要求。
⑬ 审核铁路行业及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暂行规定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条文、国家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标准及规定执行情况。
⑭ 审核施工设计说明书,综合维修设施设计是否满足各专业对生产管理车间的工艺要求。审核主要图纸,包括总平面布置图、主要生产车间厂房组合及工艺布置图,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
⑮ 审核主要维修设备选型,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包括主要维修抢修设备的配置意见。
⑯ 审核全线综合维修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生产定员配置。
⑰ 审核维修设施设计原则及用户需求的匹配性, 对有关设备及接口要求的合理性。
⑱ 审核维修设施节能设备的选型及合理性, 以及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的情况。
⑲ 审核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环保、降噪及劳卫等方面要求。
17. 信息系统
⑪ 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是否符合国家、铁路相关行业标准,是否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需求。
⑫ 审核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先进、合理、可靠、经济。 ⑬ 审核本专业与其他专业及系统之间的接口、分工界面是否清晰。
⑭ 审核售检票系统选择的票制是否与部确定的票制保持一致;售检票中心系统和车站系统构成设计;车站系统与中心系统的联网通道设计;售检票系统是否考虑与既有票务系统的兼容互联;售检票系统的设备配置与客流特征间的关系。
⑮ 审核客运服务系统的中心级和车站级组成设计;车站级系统客运广播、引导显示、到发通告、旅客查询、电视监控、行包安全检查设施及时钟等功能模块设计。
⑯ 审核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中牵引供电、工务、动车、公安、办公、机电设备监控等管理信息子系统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实现设计。
⑰ 审核信息系统机构设置、定员、房屋面积等是否合理。 ⑱ 审核信息系统个别投资检算。
18. 施工组织设计
⑪ 施工区段划分的合理性;
⑫ 对控制工期的工程及关键工程所采取的措施;
⑬ 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顺序、进度、工期及措施; ⑭ 与既有铁路相关地段的施工过渡措施等;
⑮ 铁路便线、岔线、汽车运输便道等的修建地点、标准及工程量;
⑯ 铺轨基地、拌合站、制梁厂和轨枕预制场的设置地点及规模;
⑰ 砂、石(含道碴)、路基填料等的调查收集及化验资料是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供应计划或调配方案是否经济合理;
⑱ 直发料、厂发料等供应计划的经济合理性。
19. 投资检算(预算)
1. 施工图投资检算编制依据是否符合铁道部现行相关规定。
2. 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是否认真执行。
3. 各专业间设计接口是否明晰,工程数量是否存在差、错、碰、漏现象。
4. 总概算内各项费用的组成与设计的工程内容是否相匹配,取费内容是否完整、标准是否正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 对异常指标、偏高、偏低指标做出评价,判断其合理性。
6. 单项概算编制的深度、方法与概算基础资料的符合性,是否满足本阶段设计的深广度要求。
7. 对编制概算采用的补充材料、补充设备及采用估算方法计列的费用进行重点核查,对价格水平提出意见。
8. 对初步设计与施工设计工程数量和概算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评价意见。
施工图审核各专业审核主要内容
1. 线路
⑪ 审核本线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是否满足本线的设计标准及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并对局部方案的优化提出建议。
⑫ 审核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否与桥梁、隧道及路基支挡工程相协调,满足各专业结构设计的要求,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和措施。
⑬ 审核线路与周边控制性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关系及处理措施是否合理。
⑭ 审核拆迁建筑物、改移道路及管线等工程数量,是否有遗漏。 ⑮ 审核土石方调配、取弃土场的设置的合理性。
⑯ 审核立交工程设计,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⑰ 审核沿线防护和绿化设计。
2. 轨道
⑪ 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根据本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各线段的速度目标值和沿线桥涵、隧道、路基分布情况,审核轨道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⑫ 审核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及单元轨节布置情况。
根据无缝线路强度、稳定性和钢轨断缝检算资料,审核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允许温升、设计锁定轨温、单元轨节布置图。
⑬ 审核桥上无缝线路
检算伸缩力、挠曲力、制动力、断轨力及断缝,审核桥上无缝线
路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的合理性,对具体桥梁上的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位置和布置方式进行评价。
⑭ 审核无缝道岔、无缝道岔群及桥上无缝道岔
检算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审核无缝道岔群和桥上无缝道岔布置的合理性。
⑮ 审核隧道地段无缝线路设计方案,包括洞口、洞内无缝线路设计及相关措施。
⑯ 审核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⑰ 审核基桩的设计及布置。
⑱ 审核轨道和无缝线路相关的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
⑲ 审核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3. 地质
⑪ 审核全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所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是否合理,勘察资料内容是否齐全,勘察成果报告是否满足设计需要。特别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地层结构等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意见,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判定依据,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性分析。并加强重点工程勘察成果资料审核,根据审阅结果,从地质角度分析全线工程措施建议,提出补充勘察的建议和意见。
⑫ 按照建筑材料场地勘察要求,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审核比选和拟采用土源、砂石料试验指标是否齐全,重点研究拟选用建筑材料的技术可靠性,并通过全面经济比较审核设计的合理性。
⑬ 根据全线工程类型分布、土源分布、土石方调配原则,结合
气候条件、工期要求、拟采用填筑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条件,评价沿线路基填料、土质改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意见。
⑭ 根据拟选用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类型分布,审核混凝土施工工艺措施,原材料试验指标是否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4. 路基
⑪ 路基施工图审核总的原则
结合本线地理与自然环境,地形地质条件等,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执行初步设计审批意见,采用的原则标准等是否符合相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路基工点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提出优化路基工点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意见。
⑫ 路基工点审核原则
根据本线的特点,路基工点类型,执行以下审核原则。
① 路基过渡段设计
路基过渡段包括堑堤过渡、桥路过渡、隧路过渡、涵路过渡,从地基处理过渡、本体过渡、基床过渡等,审核、评价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② 坡面防护工程
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审核设计工点采用的边坡防护类型及结构形式、边坡坡率、边坡平台及截
水沟、分级防护高度等是否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是否与环境协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 软土及松软土路基
根据工点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路基设计参数、工期安排,审核评价路基稳定检算方法、安全系数取值、总沉降及工后沉降估算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要求设计提供针对软土、松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碎石桩及CFG 桩)总沉降及工后沉降检算的设计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说明。根据沉降计算,评价地基加固措施的可行性,从施工工期、施工工艺、环境保护、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审核、评价工程措施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满足本线的工后沉降、沉降速率和差异沉降控制要求。
④ 季节性冻土路基
沿线季节性冻土分布比较普遍,结合工点特点,审核季节性冻土工点采用的设置隔断层、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铺设保温材料、设置防冻胀护道等措施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 在冻胀性地基土上填筑路基,必须满足路堤的稳定和变形要求。路基高度应大于季节最大冻深。路基冻深范围内必须采用非冻胀性填料填筑并加强相应的隔排水措施。
⑤ 支挡工程
挡土墙工点,主要审核在列车行进情况下动土压力是否考虑,如何设计计算,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是否合理等。
桩板墙或锚固桩、U 型槽路堑等工点,主要审核选取的物理力学
指标,顺层工点采用的顺层力学指标,计算推力或土压力方法,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是否合理,工程措施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耐久性设计要求;防排水措施、临时支护、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是否交待清楚。
要求设计提供支挡工程设计计算采用的参数、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清单,以及结构形式设计详图、设计说明书等。
⑥ 岩溶路基
岩溶地段路基,审核工点设计是否根据岩溶地表形态、地表径流、地下水活动情况、隐伏岩溶分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面坍塌成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岩溶地段路堑,施工开挖至路基面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勘察,详细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岩溶率大小,优化岩溶处理措施。
⑦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结合路基工点审核排水设计,排水设施的结构图,对路基排水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系统设计要求,审核路基面排水、路肩排水、边坡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排水系统衔接的合理性。
⑧ 地震区路基
地震区地基处理,审核液化土地基的评判方法, 地基加固设计计算方法,地基处理的必要性。评价所采用方案的可行性及参数的合理性;并提出液化土地基加固措施的建议。
地震区挡土墙设计,审核考虑地震附加力的作用是否符合现行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⑨ 相关工程
根据电缆沟槽、电气化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综合地线、过轨电
路工程的结构尺寸、布置形式、施工方法及工序,审核路基横断面综合布置方案、道旁设备安装位置预留等;审核附属工程不同工程类型过渡段纵向过渡方案布置形式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桥梁
⑪ 审核施工图设计的专业设计原则是否满足审查意见和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并提出建议。
⑫ 审核工程设计的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技术措施是否合理,设计参数选取是否正确,设计说明是否明确完整,标准设计图的选用是否合理。
⑬ 审核大中桥桥式布置及结构形式的经济性、合理性。
⑭ 审核大中桥墩台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的合理性。
⑮ 审核大中桥墩台的纵向刚度、墩台顶的纵向和横向水平位移、墩台和相邻墩台其沉降量和沉降量的差值。
⑯ 审核特殊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论,根据轨道专业要求,审核桥上轨道、无缝道岔对桥梁结构的要求。
⑰ 针对非标准跨结构形式,对主要构件截面尺寸、结构受力、结构构造作重点审核,审核相应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论。
⑱ 审核桥梁结构的抗震计算。
⑲ 审核桥梁的维修设计是否满足工务养护要求。
⑳ 审核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
⑴ 审核设计图纸及文件中安全、防火、节能、环保、水保措施是否满足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检查文件的总体性和专业间的衔接。
6. 隧道
⑪ 审核隧道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⑫ 审核施工设计细则。
⑬ 审核隧道建筑限界与隧道净空断面尺寸,能否满足空气动力学效应及限界要求。
⑭ 审核隧道衬砌支护、洞门设计、建筑材料,轨下基础设计、混凝土耐久性、运营通风防灾设计。
⑮ 审核与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照明等专业的接口情况。隧道内设备布置与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⑯ 审核隧道防排水设计原则、隧道防水等级、防水方案和防水技术措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合理、安全、经济、适用;审核防水材料的选用是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是否方便、安全;审核结构防水接缝(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方案,构造详图是否满足工程防水要求。
⑰ 审核隧道运营通风;设计及计算主要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正确;;风机选型及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运营通风及控制模式是否合适。
⑱ 审核隧道防灾害的设计原则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技术方案、措施是否合理、经济、有效、适用。
⑲ 审核辅助坑道的设置及设计参数。
⑳ 审核隧道施工方法及工程措施,长、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弃碴设计及弃碴协议。
⑴ 审核隧道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⑵ 审核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公路等建筑物时的设计及监测方案。 ⑶ 审核隧道底部软基处理的设计及监测方案。
⑷ 审核本线采用的通用图。
⑸ 审核隧道的维修设计是否满足工务养护要求。
7. 站场
⑪ 审核站场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与站场工程有关的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站场设计原则是否符合规范、规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客运专线建设的要求,标准设计图选用是否合理。
⑫ 审核站场施工设计说明书,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
⑬ 审核车站平面布置包括咽喉布置是否紧凑、合理,以满足列车开行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的要求。
⑭ 审核车站主要图纸。包括车站平面布置图,车站排水用地图,车站横断面图,接轨站施工过渡方案图等。
⑮ 审核车站的股道数量是否满足通过能力的要求,是否满足设计运量的需要。
⑯ 审核站场专业的工程数量计算,审核站场内拆迁、改移工程的标准及赔偿原则,与城市建设有关工程的投资划分情况。
⑰ 审核站场近、远期工程结合的合理性、技术性及可靠性,施工过渡方案措施。
⑱ 结合地区城市规划及线路等情况,核查车站站房设置、通站道路、排水等设计设计是否合理。
⑲ 审核站场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相互协调配合接口情况,站内主要综合管线(沟)的设置。
8. 运用维修和机务、车辆设备
⑪ 运用维修和机务设备
① 审核施工设计细则。
② 审核机务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相关设计规范、规则、标准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设的要求。
③ 机务运用检修设施设计方案,机务设施性质及规模的合理性。 ④ 审核施工设计说明书,机务设施的布局设置,设计是否满足机车运用、检修需要。审核主要图纸,包括总平面布置图、主要生产车间厂房组合及工艺布置图,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及专业接口的协调性。
⑤ 审核主要设备选型,设备配置及选型是否满足工艺需要,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⑥运用检修网络系统设计的原则及用户需求的匹配性,对有关设备及接口要求的合理性,机务设备搬迁的施工过渡措施。
⑦ 段(所)节能设备的选型与合理性,包括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的合理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审核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环保降噪及劳卫等方面要求。
⑫ 车辆设备
①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设的要求。
③ 审核车辆段(所) 规模的合理性、主要运用检修指标的选用、运用检修工作量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
④ 审核车辆段(所) 总平面布置是否满足运用检修流程要求, 厂房组合、主要运用检修车间布置是否满足工艺需要。
⑤ 设备的配置及选型是否满足工艺需要。
⑥ 审核车辆段(所) 设计原则及用户需求的匹配性, 对有关设备及接口要求的合理性。
⑦ 审核车辆段(所) 节能设备的选型及合理性, 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
⑧ 审核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环保、降噪及劳卫等方面的要求。
9. 电气化
⑪ 牵引供电
① 审核本专业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
② 审核下列主要技术标准:
a 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方式。
b. 牵引变电所分布方案。
c. 牵引变压器选型及安装容量。
d. 馈线电流及母线电流
⑫ 牵引变电
① 审核本专业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对下列文件及设计图进行审核:
a. 设计说明文件。
b.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 所部分一次图和二次图。 c. 电力调度所设计图。主要内容有:远动装置系统图、远动范围图、调度所平面布置图。
d.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书。
⑬ 接触网
1 审核本专业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
2 需要对下列文件及设计图进行审核: ○
a. 设计说明书
b. 设计细则
c. 牵引供电分段示意图
d. 全部接触网安装图
e. 全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f. 接触网与其他专业接口设计资料
10. 电力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其范围和内容是否与上阶段一致。
⑫ 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
设的要求,标准设计图选用是否合理。
⑬ 审核设计说明书,供电方案的经济性、技术性及可靠性,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
⑭ 审核有关的计算书,包括配电所定值计算、变电所的负荷计算、大型车间的负荷计算、供电系统电压降计算。
⑮ 审核主要图纸,包括全线供电系统、电力远动及调度系统、变配电所主接线、平面布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大型站房电气设计、大型车间动力配电、高压电线路、防雷和综合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车站电力平面、站场照明等。
⑯ 审核主要电气设备选型,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⑰ 审核设计的节能措施,包括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的合理性。 ⑱ 审核设计在环保和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⑲ 对电力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进行审核。
⑳ 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进行审核。
⑴ 对外部电源接取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核,包括供电协议的审核。
⑵ 审核电力施工过渡方案措施。
⑶ 审核与相关专业的衔接,主要有电力远动与通信系统的接口,设备监控系统与被控对象之间的接口,电力与路基、桥梁、隧道之间的接口,电力与信号、通信、暖通管线的接口。
11. 通信
(1)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2) 检查设计输入是否齐全,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总体性。
(3) 设计内容和系统方案是否符合国家、铁道行业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
(4) 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相关专业需求,与其他专业及系统之间的接口、分工界面是否清晰。
(5) 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落实局部方案优化特别是传输系统等投资额度较大的系统的可能性。
(6) 光传输系统:光传输系统的容量、系统构成、可靠性、通道配置的合理性、接口要求等是否满足各相关专业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及通道需求。
(7) 审核机构设置、定员、房屋面积等是否合理;审核个别投资检算。
(8) 审核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及材料的规格及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 信号、防灾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的执行情况。
⑫ 审核设备平面布置图、电缆径路图、设备安装图、室内设备布置图、系统结构图等是否合理。
⑬ 审核信号联锁范围、制式选择、冗余方式等是否合理、可行。 ⑭ 审核联锁图表以及非标准电路原理图是否正确。
⑮ 审核其他信号设备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用户需要。
⑯ 审核有关系统的技术规格书。
⑰ 审核本线行车指挥系统设备配置是否满足应用要求,系统冗余、降级等措施是否合理;系统与既有线、联络线及相邻线系统是否兼容。
⑱ 审核信号系统与其它专业间的接口的协调性、合理性,提出可能的优化设计方案。
⑲ 审核信号设备防护措施是否符合有关规范和系统要求,以及系统设备的抗干扰措施、防雷方案是否合理有效。
⑳ 审核道岔的控制与锁闭方式是否与道岔型号相配套。
⑴ 审核接轨站既有信号设备的改造、过渡方案、相邻站线联络的站联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⑵ 审核采用标准图的准确性。
⑶审核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① 审核监测系统设备布置图、设备安装图以及系统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② 审核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与信号系统、行车指挥系统间的关联是否正确。
⑷审核工程数量及个别概算。
13. 给水排水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⑫ 审核设计文件和图纸内容是否完整和满足深广度要求。 ⑬ 审核执行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的正确性。重点是采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情况。
⑭ 审核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制式、原理的合理性。
⑮ 审核设计输入资料的正确性
⑯ 审核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及其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美观性
⑰ 审核给水站分布和生活供水站、点数量是否合适;供水水质、水量标准是否合适,污水处理原则是否满足环保要求;旅客列车卸污点分布及卸污方式是否合适。
⑱ 给排水及消防标准图、通用图及参考图的审核
⑲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投资,从设计采用的标准、工程数量等方面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14. 环保
⑪ 对路基边坡防护、耕地(含基本农田)、土壤及植被保护、景观保护及恢复美化、重要生态敏感点保护等环境保护重大问题提出审核意见,审核设计的工程措施及施工组织方案,重点关注沿线主要城市及旅游景点景观保护问题。
⑫ 对沿线设置的声屏障逐一进行审核,核实其降噪效果、材料与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耐用性,核实工程数量和造价,必要时提出优化设计建议;对声屏障基础设计结合相关规范进行审核。
⑬ 结合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要求,对沿线重要敏感点的性质、位置、建筑特征、规模作进一步调查、核实,确认各项设计减振、降噪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
⑭ 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对锅炉等空气污染源的消烟除尘措施、污水处理措施、站车垃圾转运设施等项目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必要时提出优化建议;拟重点关注沿线水源地、水源保护区防护及桥涵跨越河流、湖塘水库工点的环保措施。对沿线电磁辐射,主要涉及居民电视接收的干扰防护,拟结合具体敏感点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就补偿措施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主要车站、配电所的电磁影响及其防护,必要时提出审核意见。
15. 房建
⑪ 建筑
①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审查设计文件深广度是否满足要求。
③ 审核执行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的正确性
按照设计审核依据的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审查设计文件和图纸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指标是否正确。特别是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情况。
④ 审核规模、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性
按照设计审核依据的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审查设计文件和图纸中该项目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理。从地形、地貌、城市规划、交通组织和使用功能、经济、技术要求的角度来确定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⑤ 审核建筑设计及设计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
⑥ 审核建筑设计的总体性、与各专业技术接口的正确性和协调
性
⑦ 建筑通用图、参考图及装修设计的审查
⑫ 结构
①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② 文件的完整性审核。
③ 对设计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核。
④ 公安、建筑房屋配备审核。
⑤ 生活房屋配备审核。
⑥ 勘测资料审核。
审核必要的房屋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震基本烈度,气象资料是否完整。
⑦ 机构设置审核。
审核是否设置公司机构,配备必要的定员,房屋在面积,管辖范围是否合理。
⑧ 设计说明审核。
设计内容,采用的先进技术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⑨ 环境保护措施审核。
⑩ 审核是否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采取了有效的节约能源措施。 11 施工、养护注意事项的审核。 ○
设计说明中是否就特殊结构施工和工程养护注意事项进行了必要的交代说明。
12 审核定员表的完整性,总指标的合理性,建筑、公安、生活○
定员的配备计算正确性。
13 审核面积表的完整性,总指标的合理性,建筑、公安,生活○
面积的配备计算正确性。
14 审核站场设备构筑物表的完整性,围墙、道路等附属物数量○
的合理性。
15 审核各工点房屋布置图的完整性,房屋、站场设备构筑物是○
否有遗漏和数量不符,各单项设计图图号、设计地面标高是否完整。
16 审核单项设计图。 ○
完整性和深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能否满足国家、地方及相关部门规范、规程要求。
所使用的地质资料是否完整、正确,选用的结构形式和基础类型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关工艺的要求。
地震参数,风荷载及主要设计荷载等的取值是否准确。
17 地下、水下混凝土受侵蚀性审核,审核设计中是否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水下混凝土受侵蚀。
⑬ 暖通
① 主要审核内容
a. 施工图设计是否安全、可靠;
b. 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
c. 施工图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d. 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② 审核要点
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b.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 (建筑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市政公用工程设计)。
C. 设计文件中如出现违犯强制性条文的问题,必须彻底纠正。
16. 综合维修
⑪ 审核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
⑫ 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本线建设的要求。
⑬ 审核铁路行业及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暂行规定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条文、国家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标准及规定执行情况。
⑭ 审核施工设计说明书,综合维修设施设计是否满足各专业对生产管理车间的工艺要求。审核主要图纸,包括总平面布置图、主要生产车间厂房组合及工艺布置图,设计图表及说明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局部方案、工程措施是否需要优化。
⑮ 审核主要维修设备选型,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包括主要维修抢修设备的配置意见。
⑯ 审核全线综合维修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生产定员配置。
⑰ 审核维修设施设计原则及用户需求的匹配性, 对有关设备及接口要求的合理性。
⑱ 审核维修设施节能设备的选型及合理性, 以及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的情况。
⑲ 审核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环保、降噪及劳卫等方面要求。
17. 信息系统
⑪ 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是否符合国家、铁路相关行业标准,是否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需求。
⑫ 审核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先进、合理、可靠、经济。 ⑬ 审核本专业与其他专业及系统之间的接口、分工界面是否清晰。
⑭ 审核售检票系统选择的票制是否与部确定的票制保持一致;售检票中心系统和车站系统构成设计;车站系统与中心系统的联网通道设计;售检票系统是否考虑与既有票务系统的兼容互联;售检票系统的设备配置与客流特征间的关系。
⑮ 审核客运服务系统的中心级和车站级组成设计;车站级系统客运广播、引导显示、到发通告、旅客查询、电视监控、行包安全检查设施及时钟等功能模块设计。
⑯ 审核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中牵引供电、工务、动车、公安、办公、机电设备监控等管理信息子系统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实现设计。
⑰ 审核信息系统机构设置、定员、房屋面积等是否合理。 ⑱ 审核信息系统个别投资检算。
18. 施工组织设计
⑪ 施工区段划分的合理性;
⑫ 对控制工期的工程及关键工程所采取的措施;
⑬ 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顺序、进度、工期及措施; ⑭ 与既有铁路相关地段的施工过渡措施等;
⑮ 铁路便线、岔线、汽车运输便道等的修建地点、标准及工程量;
⑯ 铺轨基地、拌合站、制梁厂和轨枕预制场的设置地点及规模;
⑰ 砂、石(含道碴)、路基填料等的调查收集及化验资料是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供应计划或调配方案是否经济合理;
⑱ 直发料、厂发料等供应计划的经济合理性。
19. 投资检算(预算)
1. 施工图投资检算编制依据是否符合铁道部现行相关规定。
2. 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是否认真执行。
3. 各专业间设计接口是否明晰,工程数量是否存在差、错、碰、漏现象。
4. 总概算内各项费用的组成与设计的工程内容是否相匹配,取费内容是否完整、标准是否正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 对异常指标、偏高、偏低指标做出评价,判断其合理性。
6. 单项概算编制的深度、方法与概算基础资料的符合性,是否满足本阶段设计的深广度要求。
7. 对编制概算采用的补充材料、补充设备及采用估算方法计列的费用进行重点核查,对价格水平提出意见。
8. 对初步设计与施工设计工程数量和概算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