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佩玉2012年第11期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说:“艺术之根本,是人的感情表露,黄皮肤,蓝眼睛,虽言语不通,但人情冷暖完全相同,犹如哑巴夫妻,恩爱弥深,艺术无国籍。”笔者庄琦涵女士出自书香之家,有感于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认为艺术收藏都有相通之处。她和玉石结缘,是出于对《红楼梦》的喜欢,便从此用文学来修饰裸玉,设计出一块块带有玉香的美玉,是她心之所向。      《红楼梦》是为闺中女子必读之书,世人将它奉为古典中的经典。它也因玉而诞生,有诗、有画、有意境,造就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探春、妙玉、晴雯、袭人、紫鹃、鸳鸯、司棋,多少人为之痴迷这部美学内涵深厚的名著。   我依据对《红楼梦》的文学理解,为作品中的人物搭配玉饰,搜罗各色玉石进行古典设计,哪怕是有缺憾的玉,我总能找到玉的灵气来创造。天然的东西,都有独一无二的痕迹,哪怕历经沧桑,也改不来玉那温润细腻的本性。   曾见一幅清人绘制的《怡红夜宴图》,描绘姐妹为宝玉过生日的情形。这些都是通过文学作品产生而来的艺术品,表达红楼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世人见识了人间烟火,将宝黛的情感与佩玉文化留给佩戴者想象,这好似水墨画卷的意境,留给读者的都是自由空间。      金者坚,玉者洁   闲话有云:“金玉良缘。”但凡良辰佳景、美好姻缘之事,皆作金玉良缘之说。与顽石成对的金璎珞,是珍珠如雪、金如铁的薛府宝钗所有,正反两面錾有两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与宝玉正面之语为一对。《红楼梦》里说,持“金”的是位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得宫中的才人;持“玉”的是位身在女儿堆里,痴呆顽劣的富贵闲人,他们的姻缘会和这两件信物一样,配成一对,成为眷属吗?   《红楼梦》里说宝钗有两件首饰:第一件代表金玉良缘的金锁,金锁日夜相随宝钗,这是一个宿命的安排,也是一个少女甜美的梦。这块金锁使得宝钗不离不弃,芳心暗许。另一件首饰是红麝串,这件更有来历了,是元妃娘娘赏赐的物件。端阳节的礼,独宝玉和宝钗一样。其中暗示的意思,众人皆知,宝玉虽不作其想,却也让黛玉加重了心事。   宝钗其实不爱首饰,可这两件和她婚姻有关的首饰,她却天天随身。也许宝玉和宝钗真是有着世俗的缘分,金锁与玉,红麝串与元妃,都是世俗中最贵重的代表。宝钗嫁了宝玉,看来是命中注定的事。   在大观园的宴席上,宝钗性格沉稳,湘云的爽朗,黛玉的娇弱,宝玉的受宠,探春的干练,迎春的木讷,惜春的年幼,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平时不苟言笑的主子们,那日皆纵情一笑,老祖宗、王夫人、薛姨妈、探春平素都是礼仪周全的,如今也多多少少失了态,凤姐和鸳鸯也都硬撑着,反观处事独立的薛宝钗,则依旧是平时端庄贤淑的样子。   然而,宝钗也有少女情怀的一面,看翩翩蝴蝶,宝钗的扇下黯然惆怅。蝴蝶是美好和自由的象征。庄子做梦曾化为蝴蝶,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她处事谨慎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她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少女,当看到一双玉蝴蝶,大如团扇,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便意欲扑了来玩耍,逐从袖中取出扇子朝草地扑来。这段描写相当丰满,把少女的天真活泼温柔的情怀,淋漓精致地描写了出来。我认为宝钗最配玉蝴蝶为饰,便将玉蝴蝶与之相配,成就宝钗的金玉良缘。      黛玉之美   传说通灵宝玉,原为女娲补天时一块被弃在青埂峰下的剩于顽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施以幻术,幻化为形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石缠护的一块通灵美玉。 正面有字曰:“莫失莫望,仙寿恒昌。”反面则是:“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而后,这块顽石便被赤瑕宫神瑛侍者的凡胎含在口中,带至温柔富贵乡的荣国府安身乐业。   《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段子很多,我也常常因为喜欢玉饰,而重读《红楼梦》。对宝玉来说,尽管身边有着无数的年轻美貌女子,林黛玉一下就显出卓尔不群的风姿。宝玉不辩解,他用一贯超越常规却又自然无比的语言表达对黛玉的亲近之意:“虽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之作远别重逢。”如此神采言笑,有几颗芳心不为之怦然心动?何况他们本来就前世缘深,此是一见如故的由来了。   可是,黛玉没有玉啊!宝玉衔玉而生,他内心也希望这块玉有所配。当遇到一见倾心的黛玉妹妹后,黛玉却与其他姐妹一样,也没有玉,所以宝玉便急了。一心想为黛玉佩玉,是宝玉他内心渴望与黛玉保持一致的想法,而黛玉也 “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渐渐变为“我哪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   一块玉是横亘在二人心头的一根大刺。木石姻缘是悲剧,黛玉最终没能等来她的完美爱情,如果她没能嫁给心爱的宝玉,如果她没有在金玉良缘结成的前后离世,那么她的姻缘还会与谁扯上关系呢?有两个人物很可疑,一是北静王,另一个则是薛蟠。   宝玉把北静王送给他的玉珠串,一直给黛玉留着,并在她葬父之后归来第一天给了她。不过黛玉并不喜欢,还说“什么臭男人戴过的东西”,就扔掉了。后黛玉与宝钗尽释前嫌,又要认薛姨妈为干妈,宝钗说:“不能认,我哥哥如今还没娶亲,前他说已看上一个。”也就是说,薛蟠见过黛玉,又在家里说了看上黛玉的话,只不过薛姨妈当时认为黛玉是要嫁宝玉的,所以“断不肯给他”。   那么黛玉在哪里呢?我认为黛玉者,是一块青黑色的未经雕琢过的墨玉,青黑色玉极为罕见,自然也就不入俗流。名如其人,黛玉天真率性,不谙人情世故,任性而为,确是一块天然未凿、世间罕有之玉。再者,黛为冷色,符合黛玉不幸机遇、忧郁性格,冷嘲的语言和不入俗流的举止。黛玉是独生女,从小过着任性自在的生活,而她的父母还来不及把她教成个贤德的女子便双双去世了。这样的特殊环境,她才脱俗、任性、敏感、自尊,成为世间一块罕见的黛玉。   今天再述《红楼梦》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敢说是不是“读尽诗书是枉然”,但我设计玉饰也在反思封建社会,让人时而躺在宝贵温柔里,里面革职抄家,尝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唯将玉的品格冠以新的生命,将好的留下,去除糟粕,我方能珍惜新时代的自由和美好,为创造美丽的玉饰而努力。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说:“艺术之根本,是人的感情表露,黄皮肤,蓝眼睛,虽言语不通,但人情冷暖完全相同,犹如哑巴夫妻,恩爱弥深,艺术无国籍。”笔者庄琦涵女士出自书香之家,有感于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认为艺术收藏都有相通之处。她和玉石结缘,是出于对《红楼梦》的喜欢,便从此用文学来修饰裸玉,设计出一块块带有玉香的美玉,是她心之所向。      《红楼梦》是为闺中女子必读之书,世人将它奉为古典中的经典。它也因玉而诞生,有诗、有画、有意境,造就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探春、妙玉、晴雯、袭人、紫鹃、鸳鸯、司棋,多少人为之痴迷这部美学内涵深厚的名著。   我依据对《红楼梦》的文学理解,为作品中的人物搭配玉饰,搜罗各色玉石进行古典设计,哪怕是有缺憾的玉,我总能找到玉的灵气来创造。天然的东西,都有独一无二的痕迹,哪怕历经沧桑,也改不来玉那温润细腻的本性。   曾见一幅清人绘制的《怡红夜宴图》,描绘姐妹为宝玉过生日的情形。这些都是通过文学作品产生而来的艺术品,表达红楼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世人见识了人间烟火,将宝黛的情感与佩玉文化留给佩戴者想象,这好似水墨画卷的意境,留给读者的都是自由空间。      金者坚,玉者洁   闲话有云:“金玉良缘。”但凡良辰佳景、美好姻缘之事,皆作金玉良缘之说。与顽石成对的金璎珞,是珍珠如雪、金如铁的薛府宝钗所有,正反两面錾有两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与宝玉正面之语为一对。《红楼梦》里说,持“金”的是位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得宫中的才人;持“玉”的是位身在女儿堆里,痴呆顽劣的富贵闲人,他们的姻缘会和这两件信物一样,配成一对,成为眷属吗?   《红楼梦》里说宝钗有两件首饰:第一件代表金玉良缘的金锁,金锁日夜相随宝钗,这是一个宿命的安排,也是一个少女甜美的梦。这块金锁使得宝钗不离不弃,芳心暗许。另一件首饰是红麝串,这件更有来历了,是元妃娘娘赏赐的物件。端阳节的礼,独宝玉和宝钗一样。其中暗示的意思,众人皆知,宝玉虽不作其想,却也让黛玉加重了心事。   宝钗其实不爱首饰,可这两件和她婚姻有关的首饰,她却天天随身。也许宝玉和宝钗真是有着世俗的缘分,金锁与玉,红麝串与元妃,都是世俗中最贵重的代表。宝钗嫁了宝玉,看来是命中注定的事。   在大观园的宴席上,宝钗性格沉稳,湘云的爽朗,黛玉的娇弱,宝玉的受宠,探春的干练,迎春的木讷,惜春的年幼,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平时不苟言笑的主子们,那日皆纵情一笑,老祖宗、王夫人、薛姨妈、探春平素都是礼仪周全的,如今也多多少少失了态,凤姐和鸳鸯也都硬撑着,反观处事独立的薛宝钗,则依旧是平时端庄贤淑的样子。   然而,宝钗也有少女情怀的一面,看翩翩蝴蝶,宝钗的扇下黯然惆怅。蝴蝶是美好和自由的象征。庄子做梦曾化为蝴蝶,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她处事谨慎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她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少女,当看到一双玉蝴蝶,大如团扇,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便意欲扑了来玩耍,逐从袖中取出扇子朝草地扑来。这段描写相当丰满,把少女的天真活泼温柔的情怀,淋漓精致地描写了出来。我认为宝钗最配玉蝴蝶为饰,便将玉蝴蝶与之相配,成就宝钗的金玉良缘。      黛玉之美   传说通灵宝玉,原为女娲补天时一块被弃在青埂峰下的剩于顽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施以幻术,幻化为形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石缠护的一块通灵美玉。 正面有字曰:“莫失莫望,仙寿恒昌。”反面则是:“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而后,这块顽石便被赤瑕宫神瑛侍者的凡胎含在口中,带至温柔富贵乡的荣国府安身乐业。   《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段子很多,我也常常因为喜欢玉饰,而重读《红楼梦》。对宝玉来说,尽管身边有着无数的年轻美貌女子,林黛玉一下就显出卓尔不群的风姿。宝玉不辩解,他用一贯超越常规却又自然无比的语言表达对黛玉的亲近之意:“虽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之作远别重逢。”如此神采言笑,有几颗芳心不为之怦然心动?何况他们本来就前世缘深,此是一见如故的由来了。   可是,黛玉没有玉啊!宝玉衔玉而生,他内心也希望这块玉有所配。当遇到一见倾心的黛玉妹妹后,黛玉却与其他姐妹一样,也没有玉,所以宝玉便急了。一心想为黛玉佩玉,是宝玉他内心渴望与黛玉保持一致的想法,而黛玉也 “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渐渐变为“我哪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   一块玉是横亘在二人心头的一根大刺。木石姻缘是悲剧,黛玉最终没能等来她的完美爱情,如果她没能嫁给心爱的宝玉,如果她没有在金玉良缘结成的前后离世,那么她的姻缘还会与谁扯上关系呢?有两个人物很可疑,一是北静王,另一个则是薛蟠。   宝玉把北静王送给他的玉珠串,一直给黛玉留着,并在她葬父之后归来第一天给了她。不过黛玉并不喜欢,还说“什么臭男人戴过的东西”,就扔掉了。后黛玉与宝钗尽释前嫌,又要认薛姨妈为干妈,宝钗说:“不能认,我哥哥如今还没娶亲,前他说已看上一个。”也就是说,薛蟠见过黛玉,又在家里说了看上黛玉的话,只不过薛姨妈当时认为黛玉是要嫁宝玉的,所以“断不肯给他”。   那么黛玉在哪里呢?我认为黛玉者,是一块青黑色的未经雕琢过的墨玉,青黑色玉极为罕见,自然也就不入俗流。名如其人,黛玉天真率性,不谙人情世故,任性而为,确是一块天然未凿、世间罕有之玉。再者,黛为冷色,符合黛玉不幸机遇、忧郁性格,冷嘲的语言和不入俗流的举止。黛玉是独生女,从小过着任性自在的生活,而她的父母还来不及把她教成个贤德的女子便双双去世了。这样的特殊环境,她才脱俗、任性、敏感、自尊,成为世间一块罕见的黛玉。   今天再述《红楼梦》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敢说是不是“读尽诗书是枉然”,但我设计玉饰也在反思封建社会,让人时而躺在宝贵温柔里,里面革职抄家,尝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唯将玉的品格冠以新的生命,将好的留下,去除糟粕,我方能珍惜新时代的自由和美好,为创造美丽的玉饰而努力。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相关内容

  • [红楼梦]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戏曲文化
  • 作者:朱萍 曹雪芹研究 2016年08期 <红楼梦>中记录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戏曲文化,并赋予其展现人物性格.揭示思想主旨的叙事功能.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深受家族文化素养的影响.尤其是主持过<全唐诗>刊刻工作的曹寅--一般被认为是曹雪芹的祖父--对<红楼梦 ...

  • _红楼梦_中的_通灵宝玉_
  • 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 2011Vol.30No.1 <红楼梦>中的"通灵 ...

  •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参考样
  •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参考样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积累运用.(本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鲜xian 鲜艳 新鲜 寡廉鲜耻 B.解jie 解散 押解 解甲归田 C.强qiang 强求 牵强 强词夺理 D.宁n ...

  • 红楼梦的儒家文化
  • <红楼梦>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者,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儒家思想确定为主流思想,作为主色调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封建大家族--贾府,用冷子兴的话说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这一句话就恰如其分地点出了,小说中 ...

  • 2011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11 年特岗教师招聘试题(小学语文) 一.积累运用.(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鲜 xian 鲜艳 新鲜 寡廉鲜耻 B.解 jie 解散 押解 解甲归田 C.强 qiang 强求 牵强 强词夺理 D.宁 ...

  • 玉有关玉的汉字
  • 古人云: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为仁德,外可知中为义德,声扬以远为智德,不挠而折为勇德,锐廉不技为絜德. 是为题记. 玉,是美丽的石头.美玉,质地细密,质感温润,富有光泽,为历代贵族平民所喜爱. 同玉石一样美丽的,还有我们古老的汉字. 汉字中,同玉石有关联的字,大多集中在偏旁部首的"王部&qu ...

  • 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
  • 中国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摘要]: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学说中关于玉的政治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以<红楼梦>原著为基础, 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 以文化创新和学术创新为切入点.玉器系统也在这一时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 ...

  • 第五代导演
  • 张艺谋1984年第一次担任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 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198 ...

  • 音乐会主持词
  • 首先我谨代表钰刚琴行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能来到咱们这次音乐会的各位呢我想都是我们民族乐器的爱好者.对于民族乐器的理解呢我相信各位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为在近些年呢民族乐器可能已经失去的一些商业性的价值逐渐走向了衰退,但是咱们祖辈留下来的不仅仅只是音乐更多的是咱们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所 ...